你真懂中国的筷子吗?

来源 :金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zt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一个人,多一双筷子的事嘛!”一句质朴的话语,道出了中国人“睦邻”的传统美德;“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硬如铁。”一个浅显的谚语,阐明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筷子,看似平淡无奇的两根小木头,却承载着中国数千年的情感和智慧,也蕴含着很多亚洲国家的共同饮食文化。
  但是,现如今的人们,又有几个人真正了解筷子呢?
  中国的筷子究竟有多少年的历史,至今仍未追溯到源头。不过,关于筷子的来历,民间倒是有3种说法。
  一是传说姜子牙因慵懒,爱钓鱼,其夫人马氏心生怨恨,在一锅肉里投毒,想毒害姜子牙。就在姜子牙准备吃时,有只小鸟连续3次阻止,他心里觉得不对劲,就追着小鸟来到山里。小鸟告诉他原因,并让他用自己脚踩的竹子做餐具吃饭。姜子牙带回竹子,做成了两根筷子,结果夹肉时筷子变成了黑色。姜子牙这才发现了端倪,免遭毒害,从此筷子的使用就传开了。
  另一个传说是商纣王平时生活奢侈,一日三餐对下人要求都很苛刻,用餐时不能烫也不能凉。有次用餐,下人端上来的肉食有点烫,这时他的妃子急忙用发簪挑起肉,吹凉后再送到纣王嘴里。于是人们纷纷效仿,也就有了筷子。
  第三个传说是当年大禹治水时,一次野外用餐时食物太烫,因情况紧急,没时间等凉了再吃,大禹灵机一动,随手折了两根树技夹起来吃,因为既方便又实用,众人也纷纷学他。从此筷子也就传开了。
  有史书记载,筷子最早出现在3000多年前的中国商代。《韩非子·喻老》中有一段“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的叙述,“箸”便是筷子。商代末期君主纣穷奢极欲,把象牙锯下来做筷子,大臣箕子为国家的兴亡而忧心忡忡。这是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双象牙筷子。
  其实,最初,筷子并不叫筷子,而叫箸。因渔民长年在船上,“箸”与“住”谐音,有停止不前的意思,便改“箸”为“筷”,寓意一帆风顺、不断前行。
  据中国上海民间民俗藏筷馆馆长蓝翔介绍,最原始的筷子有长有短、有粗有细且不规则,直至商纣王时代,筷子粗细长短才统一起来。此外远古时期,筷子多是就地取材的树或木棍、天然的动物骨、角,原始社会末期是修削后的木筷或竹筷。夏商时期出现象牙筷、玉筷。春秋战国时期,庄重古朴的铜筷、铁筷,汉魏六朝时期,光亮秀丽的漆筷、精致名贵的金筷相继登台亮相。
  值得一提的是起源于唐代的銀筷。因为金筷被皇家所垄断,富豪权贵便求其次,开始热衷于用银筷,而且自唐代以来,银筷一直备受青睐。传说银筷能验毒,只要跟有毒的食物如毒菌、河豚或毒药接触一下,银白色就会变黑,由此可保障进食安全。
  后来,质料各异的筷子更是名目繁多,其中有犀角筷、乌木镶金筷和各种玉筷。
  而在清代最热门的是鸟木筷。在《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一章里,刘姥姥用不来滑溜溜的象牙筷,王熙凤便给她换上了乌木三镶箸——一种大众化的乌木筷。
  从“箸”到“筷”,3000多年的传承中,无关何种身份使用,也不管什么质料制成,中国的筷子是有大讲究的。
  首先,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着人有七情六欲,以示与动物有本质的不同。另外,它的形状是一头圆,一头方,代表着天圆地方,反映了古人对世界的理解,也体现了做人要把握方圆的道理。
  手持筷子时,食指、拇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是为“天地人”三才之象,这是对人和世界关系的朴素理解。
  筷子是两根,却称为“一双”,这里面有着阴阳和太极的理念,太极是一,阴阳是二;一分为二,合二为一。而两根同时使用也就是阴阳结合,象征着完美无缺……一双筷子,见证了中华民族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哲学,成为沟通千古智慧的桥梁,到了今天,筷子更是成为人们维系情感的“纽带”。
  正如央视公益广告《筷子篇》,通过几个场景故事,展现了筷子与中国人之间关乎传承、亲情、礼节的故事。
  一双筷子,轻轻点在孩童的嘴上,是爷爷对孙子味觉的启迪,更是源自血脉相连的天然情感;摆动的筷子,大手握着小手,是妈妈对儿女的传承,更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文化:我们都是中国人,中国人都要用筷子;按下的筷子,对视的双眼,是父亲对儿子的教导,是文明的传递,更是家庭团聚的欢乐:让长辈先动筷,这是最基本的礼仪;搅动的筷子,忙碌的身影,是母亲对游子的关爱,是人间的至情;细短的筷子,轻声笑语,是夫妻间的相守;添双筷子,多一副笑容,是邻居间的和睦,更是与邻为伴的优良传统;每次年夜饭,我们还多拿出来一双筷子放在桌上,留给家里去世的长辈,代表我们希望还能和去世的亲人再聚一堂,享受合家欢乐……
  一双筷子,承载了启迪、传承、明礼、思念、睦邻、守望和感恩,流淌着生活的各种滋味。它早巳成为中国的符号。
其他文献
瓷器是中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的一项伟大贡献。受“惜物保福”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物质匮乏的条件限制,祖辈人对破损的壶碗盘盏等陶瓷器物总是设法修补,以物尽其用。由此,诞生了“锔瓷”这个行当。从事这一行的人被称为“锔匠”。  耿海胜的父亲就是位以锔瓷养家糊口的手艺人。2014年,耿海胜在家乡山东威海创办了“吉呈轩锔工坊”。“吉呈”者,继承父亲事业,希冀呈现祥瑞之意也。  锔钉制作是锔瓷的精髓。或是遗传基因使
期刊
去邮局寄一份样报,信超了重,需要再付五毛钱。我翻遍口袋也没能找出五毛钱,只好递给工作人员一张百元大钞,她先是一愣,随即把钱又递了回来,我慌忙解释:“对不起啊,我不是故意给你添麻烦,实在是没有零钱了!”她莞尔一笑,摆摆手说:“没关系,我这儿正好有零钱,先帮您垫上吧。”  朋友去外地旅游,打电话说,他钱包被盗,让我给他朋友的账号打点钱救急。我赶紧去转账,无奈取款机在维修中,窗口前又排满了人。朋友打来电
期刊
中韩两国有着共同的文化渊源,文学艺术曾在两国的交流中发挥了独特的魅力。这次摄影作品的交流活动,不仅为聊城与釜山两市摄影艺术家提供了借鉴交流的良好机会,也将为两市日益紧密的区域合作传递价值认同,带来无穷活力。  笼罩在初冬光影之下,古运河褪去了夏秋的燥热,更显清幽、素雅。而地处古运河畔的聊城市,在古朴之中,也不乏江北水城之风韵、运河古都之底蕴、水浒豪情之侠义……  聊城市地处鲁西平原,是山东省的西大
期刊
没有GPS的世界会怎样呢?  手机定位、车载导航错乱,交通系统面临瘫痪……不仅如此,飞机、兵舰、潜艇、雷达等等都要用到卫星定位系统。  全球化的世界,卫星定位尤为重要,中国因此也在加紧研制。  2018年12月27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宣布,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并开始提供全球服务,标志着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这也是继美国GPS之后,第二个完整的、成熟的,且具有实用价值的高性能卫星
期刊
“荣昌猪比荣昌人出名”,因猪而扬名天T的荣昌,在宣传“猪”元素这条路上从未止步。  在“海棠香国”、昌州故里——重庆荣昌,有这样一种猪,“狮子头、黑眼膛、罗汉肚、双脊梁,骡子屁股尾根粗,嘴短三道箍”,它就是畜牧界的国宝——荣昌猪。  近些年,经过务实敦厚、开拓创新的荣昌人的不懈努力,荣昌的畜牧业蒸蒸日上,荣昌猪的“美好时代”也随之开启。  大有历史的荣昌猪  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一届荣昌年
期刊
在民俗文化中,“猪象征财富”这一观念,基本上获得了普遍的认同。汉语言文化中,猪被称作“金猪” “乌金”。养猪致富之路在中国自古及今都为人称道,用“乌金”一名来称猪,表达了人们的美好寄托。与此相关的民间故事甚至形成了一个门类,被学者命名为“逗金猪型故事”。  “家”字“从宀从豕”,具象地保留了中国古人生存方式的历史记忆。通过对猪的圈养与驯化史的追溯可知,“豕”是农业文明的一个象征符号。  中国作为最
期刊
转眼间,又到了辞旧迎新之际。随着一幅幅“肥猪拱门”的剪纸、年画贴满干家万户的门窗,己亥猪,作为吉祥福气的使者,已经“姗姗而来”。  “六畜猪为宝,四时春最新”“猪肥家业旺,春好福源长”“猪拱财源旺,龙腾国运昌”……  转眼间,又到了辞旧迎新之际。随着一幅幅“肥猪拱门”的剪纸、年画贴满千家万户的门窗,己亥猪,作为吉祥福气的使者,已经“姗姗而来”。  瞧它长着一副圆乎乎、胖墩墩的可爱模样,呆萌的笑容和
期刊
伴随着中国消费者对新功能和高性能的需求升级,高端厨房电器的发展逐步提高。  据中国市场信息提供商奥维云网的一项调查,传统厨房电器销售疲软,但内置电器及高性能产品却使销售额不断增加。数据显示,传统燃气用具、抽油烟机、厨房用具和消毒器的销售额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6%、3.8%和13%,而内置式电烤箱和电蒸锅的销量则分别增b长了13.5%和5.9%。  中国消费者对厨房电器的重新认识,使得厨房电器由
期刊
猪文物在当时有的用作装饰品,有的是儿童“玩具”还有可能用来“以物易物”,甚至还有用作击悬乐器的“猪磐”。但更重要的是,在祭祀活动中,人们可能还会用它们祈祷上天,保佑百姓六畜兴兴旺,生活富裕。  古往今来,猪在汉民族文化中一直是富贵的象征。汉字里,“家”字的上面像一个屋顶,下面的“豕”就是猪,说明猪早已成为人类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  猪的地位如此重要,在中国历史上,除了史料记载,有没有实物证明那个时
期刊
生活需要梦想,幸福需要追逐,“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新的一年,愿父母、亲人、朋友们,顺心安康,工作事业顺遂有成,友情爱情水到渠成!也祝《金桥》的所有读者“猪”事顺利!  转眼又到了己亥猪年,对于生肖猪,古今有着不一样的看法:古人视其为百福代表,今人唾其好吃懒做。但事在人为,同是属猪,每个人的命运和性格不同,遭遇和故事也不同。不一样的时代造就着不一样的人生,各自的生活轨迹又绽放着不一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