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获取知识,并对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和应用,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要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真切体验到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充分培养。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教师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探索着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我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和进步,现就把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注重能力培养,而忽视知识积累
新课程改革目标之一就是改变以往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近年来,高考、中考题逐步由过去的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考查知识面加宽,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加强。传统的教学以学生的接受学习为主,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智力拓展和能力的培养。因而,部分教师从过去教学中的重知识轻能力,转变为强调能力轻知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在教学中要能力培养和知识积累二者兼顾,不能只顾一端。注重能力培养,忽视知识积累的误区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认为课堂上运用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模式,就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安排教学模式,不能只片面地追求形式,否则表面上看来课堂上很热闹,学生很活跃,但是教学效果会比较差。如果确实需要讨论,就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广泛的讨论范围。有的数学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草草收场,结果导致学生不能充分讨论,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另外,不要让讨论演变成了极少数优秀生的讲解,其他学生只有听的权利,会抑制学生数学思维的良性发展,失去讨论的意义。
三、过于强调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计算机多媒体通过视听结合、图文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数学内容,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强有力手段,这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然而,再先进的教学手段也只有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恰当的应用,才能充分发挥优势,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在数学教学中是否使用多媒体与使用程度,应取决于课堂教学的需要,应把它作为一个为我们所用的教学工具,绝不能“喧宾夺主”,取代教师的作用。另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手段,教学节奏明快,练习转换、环节交替紧凑,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大量的信息,实现单元的整体教学或跨单元的对比教学,增加实践练习的数量,提高思维信息的活动量。但是,有的教师过多使用多媒体教学,整节课没有板书,容量倒是大了,但没有了教师的示范,学生的解题出现了混乱。同时,由于课堂容量过大,也造成学生没有足够的思维时间等弊端。
四、过于注重“巧解”,忽视基本思想方法的学习
随着课改的深入,在新的课堂教学思想指导下,对于某一个问题的解决,思路越来越多,方法越来越巧,教师会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巧妙构思,以期产生教学上的捷径,其实这是教学上的误区。“巧解”往往有局限性,实用的范围一般都比较特殊和窄小,而基本思想方法是一种解决问题的通法,具有普遍性、指导性。一味追求巧解,必然缺乏对基本思想方法的挖掘和相应的训练,从而忽视了对基本方法的学习。另外,从学生的学习心理上看,当他们对于一道题目一旦了解或掌握了某一个巧解后,就对较为复杂的基本方法产生厌倦心理,也就从根本上阻碍了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基于上面分析的原因,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摆正巧解与基本思想方法的关系,引导学生从基本思路出发,加强对基本思想方法的学习和训练在基本方法已熟练的基础上再向学生适当介绍巧解的特殊思路,这样才能避开这一误区。
五、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情感态度
要学好一门课,兴趣是第一位的,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且有比较好的学习态度,才能学好。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的同时,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切不可把教学当作单纯的一门学科让学生枯燥地学习、接受。精神需要精神的演练,情感需要情感的熏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更是合作者,所以教师要有亲和力,这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我们要给予表扬,和学生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悦;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可及时鼓励,和学生一起组织交流、探讨,帮助他们攻克难题。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必须考虑到情感这一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必要的情感交流,绝不能自始至终面无表情,一副公事公办的面孔,否则只能让学生感到老师可敬而不可亲,从而对数学学习也失去了兴趣。
新一轮课改中反复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要“改善学习方式”,等等。教师应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到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切实“以生为本”,凸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全面而综合地从教学内容、要求、对象等各因素进行考虑,引导学生采用恰当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一、注重能力培养,而忽视知识积累
新课程改革目标之一就是改变以往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近年来,高考、中考题逐步由过去的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考查知识面加宽,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加强。传统的教学以学生的接受学习为主,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智力拓展和能力的培养。因而,部分教师从过去教学中的重知识轻能力,转变为强调能力轻知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在教学中要能力培养和知识积累二者兼顾,不能只顾一端。注重能力培养,忽视知识积累的误区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认为课堂上运用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模式,就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安排教学模式,不能只片面地追求形式,否则表面上看来课堂上很热闹,学生很活跃,但是教学效果会比较差。如果确实需要讨论,就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广泛的讨论范围。有的数学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草草收场,结果导致学生不能充分讨论,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另外,不要让讨论演变成了极少数优秀生的讲解,其他学生只有听的权利,会抑制学生数学思维的良性发展,失去讨论的意义。
三、过于强调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计算机多媒体通过视听结合、图文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数学内容,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强有力手段,这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然而,再先进的教学手段也只有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恰当的应用,才能充分发挥优势,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在数学教学中是否使用多媒体与使用程度,应取决于课堂教学的需要,应把它作为一个为我们所用的教学工具,绝不能“喧宾夺主”,取代教师的作用。另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手段,教学节奏明快,练习转换、环节交替紧凑,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大量的信息,实现单元的整体教学或跨单元的对比教学,增加实践练习的数量,提高思维信息的活动量。但是,有的教师过多使用多媒体教学,整节课没有板书,容量倒是大了,但没有了教师的示范,学生的解题出现了混乱。同时,由于课堂容量过大,也造成学生没有足够的思维时间等弊端。
四、过于注重“巧解”,忽视基本思想方法的学习
随着课改的深入,在新的课堂教学思想指导下,对于某一个问题的解决,思路越来越多,方法越来越巧,教师会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巧妙构思,以期产生教学上的捷径,其实这是教学上的误区。“巧解”往往有局限性,实用的范围一般都比较特殊和窄小,而基本思想方法是一种解决问题的通法,具有普遍性、指导性。一味追求巧解,必然缺乏对基本思想方法的挖掘和相应的训练,从而忽视了对基本方法的学习。另外,从学生的学习心理上看,当他们对于一道题目一旦了解或掌握了某一个巧解后,就对较为复杂的基本方法产生厌倦心理,也就从根本上阻碍了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基于上面分析的原因,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摆正巧解与基本思想方法的关系,引导学生从基本思路出发,加强对基本思想方法的学习和训练在基本方法已熟练的基础上再向学生适当介绍巧解的特殊思路,这样才能避开这一误区。
五、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情感态度
要学好一门课,兴趣是第一位的,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且有比较好的学习态度,才能学好。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的同时,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切不可把教学当作单纯的一门学科让学生枯燥地学习、接受。精神需要精神的演练,情感需要情感的熏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更是合作者,所以教师要有亲和力,这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我们要给予表扬,和学生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悦;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可及时鼓励,和学生一起组织交流、探讨,帮助他们攻克难题。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必须考虑到情感这一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必要的情感交流,绝不能自始至终面无表情,一副公事公办的面孔,否则只能让学生感到老师可敬而不可亲,从而对数学学习也失去了兴趣。
新一轮课改中反复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要“改善学习方式”,等等。教师应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到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切实“以生为本”,凸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全面而综合地从教学内容、要求、对象等各因素进行考虑,引导学生采用恰当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