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化学是化学与化工,以及相关的生命科学、药学、环境学等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观念越来越为广大教师认可,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是新的教学观念的核心。为达此目标,改被动地接受型学习为主动的自主型学习是关键,营造师生平等交流的环境是条件,提供学生个性发长空间是保证。只有从课程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多方面进行改革,才能真正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以下是我在有机化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中的做法与体会。
一、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强化能力的培养
1.强化基本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基本操作实验是有机化学实验的基础,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基本操作实验,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如实验的安全和注意事项、熟悉常规仪器的使用、化学药品的性质等。其次,让学生学会有机化合物物理常数的测定,如熔点、沸点、折光率等。最后,掌握有机物分离提纯方法。
2.组织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机物性质实验,可验证有机物的特性,让学生掌握官能团的性质及鉴定方法,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由于验证性实验,只是“照方抓药”,因此可根据有机物的类别,选取代表性实验来做,压缩验证性实验的数目。还可根据需要,在有的实验中选取部分,重新组合一次实验内容。
3.开设“系列化”有机合成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所谓“系列化”有机合成实验,根据教材内容,将多个实验合并成一组大实验。使前一次实验的产品成为下一次实验的原料。“系列化”合成实验,只最初一次投入原料,减少了药品用量,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污染,保护了环境。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4.开设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设计性实验,即由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提出课题,由学生去查阅相关文献,设计出合成路线、装置图及实验方案。师生共同讨论,制订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学生在开放实验室独立实验,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学生通过设计性实验,巩固了课堂知识,训练了综合操作技能,培养了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提高了创新能力。
5.参与教师科研课题,提离学生的科研能力。
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承担其中某一个子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课题,井写出科研论文。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一方面,对教师来说,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对学生来说,学生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学到了科研方法,提高了科研能力,为将来进行科研工作打下了基础。
二、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实验教学方法中,应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做到精讲多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采用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探索。
讨论式教学,是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和查阅资料后,在实验前由教师对实验的关键、实验操作的技巧、实验注意事项等提出问题,由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问题,寻找规律,总结和提高。如做验证性实验时,教师提前将重组后的实验方案给学生,实验课时由学生讲解,教师提问,学生讨论,然后总结,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2.采用研究式教学法,提离学生研究和创新能力。
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即采用了研究式教学法,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查阅文献,制订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提交实验记录和科研论文。实践证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井能较好地完成研究任务,动手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积极开展研究型,创新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是我一直追求的做法。欲开展研究型教学,则应在学生已经在本门课程的相关学习中,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后进行。譬如在学习分子重排过程的亲核重排或是在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的讨论中,均是先由教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逆向思维的准则提出合理的分子重排机制或合理的反应机理。通过多种对比,筛选最后确定最为合理的重排机制或反应机理。通过这种训练后学生的研究性思维便会悄然形成。同时,学生的自学潜能,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极大的提升。从老师自身的教学体会也自然地感受到,有机化学后半部的较深与较难的内容体系会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轻松地实现重点的突出与难点的突破,最后复习起来也就无须费什么精力了。学生也觉得有机化学越学越有味。
三、理论与实践的和谐,互动式的实践教学
所谓“互动式教学法”是一种双向式的自学—质疑—讨论—归纳的教学方法,其实质仍是一种师生的双边活动。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学与化工类专业及相关专业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要求学生在掌握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具体实验项目熟练掌握试验操作技能和使用现代仪器,其核心内容是有机物的合成与分离。通过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训练,旨在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的和谐统一,以及锻炼、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互动教学必须在课前让学生预习实验并写出预习试验报告,尔后教师抽取学生回答对该实验项目的分析所提出的具体问题。学生往往会对试验的分析不到位,而出现的问题则由教师作出正确的解答。我的体会就是对实验进行剖析,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做什么实验,该怎么去做。若长期坚持此做法,学生就可以基本具备从反应式到实验步骤均能进行设计的能力,这无疑会对后期的毕业论文的完成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学生而言,预习实验显得尤为重要,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即使是充分预习实验的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并不能准确地回答完整,此时,教师就应给出正确答案,让学生对此合成实验从反应原理到实验步骤的设计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若长期进行实验分析,那么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出实验来也就成了可能。事实证明,经过这样训练,学生在以后毕业论文实验的运作方面也就高人一筹了。
总之,有机化学实验课教学,是一项复杂而又精细的工程,涉及面非常广,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提高。这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不断探索改革实验教学途径和办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我们培养的学生真正成为新世纪合格人才。
一、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强化能力的培养
1.强化基本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基本操作实验是有机化学实验的基础,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基本操作实验,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如实验的安全和注意事项、熟悉常规仪器的使用、化学药品的性质等。其次,让学生学会有机化合物物理常数的测定,如熔点、沸点、折光率等。最后,掌握有机物分离提纯方法。
2.组织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机物性质实验,可验证有机物的特性,让学生掌握官能团的性质及鉴定方法,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由于验证性实验,只是“照方抓药”,因此可根据有机物的类别,选取代表性实验来做,压缩验证性实验的数目。还可根据需要,在有的实验中选取部分,重新组合一次实验内容。
3.开设“系列化”有机合成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所谓“系列化”有机合成实验,根据教材内容,将多个实验合并成一组大实验。使前一次实验的产品成为下一次实验的原料。“系列化”合成实验,只最初一次投入原料,减少了药品用量,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污染,保护了环境。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4.开设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设计性实验,即由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提出课题,由学生去查阅相关文献,设计出合成路线、装置图及实验方案。师生共同讨论,制订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学生在开放实验室独立实验,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学生通过设计性实验,巩固了课堂知识,训练了综合操作技能,培养了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提高了创新能力。
5.参与教师科研课题,提离学生的科研能力。
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承担其中某一个子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课题,井写出科研论文。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一方面,对教师来说,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对学生来说,学生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学到了科研方法,提高了科研能力,为将来进行科研工作打下了基础。
二、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实验教学方法中,应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做到精讲多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采用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探索。
讨论式教学,是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和查阅资料后,在实验前由教师对实验的关键、实验操作的技巧、实验注意事项等提出问题,由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问题,寻找规律,总结和提高。如做验证性实验时,教师提前将重组后的实验方案给学生,实验课时由学生讲解,教师提问,学生讨论,然后总结,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2.采用研究式教学法,提离学生研究和创新能力。
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即采用了研究式教学法,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查阅文献,制订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提交实验记录和科研论文。实践证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井能较好地完成研究任务,动手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积极开展研究型,创新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是我一直追求的做法。欲开展研究型教学,则应在学生已经在本门课程的相关学习中,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后进行。譬如在学习分子重排过程的亲核重排或是在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的讨论中,均是先由教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逆向思维的准则提出合理的分子重排机制或合理的反应机理。通过多种对比,筛选最后确定最为合理的重排机制或反应机理。通过这种训练后学生的研究性思维便会悄然形成。同时,学生的自学潜能,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极大的提升。从老师自身的教学体会也自然地感受到,有机化学后半部的较深与较难的内容体系会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轻松地实现重点的突出与难点的突破,最后复习起来也就无须费什么精力了。学生也觉得有机化学越学越有味。
三、理论与实践的和谐,互动式的实践教学
所谓“互动式教学法”是一种双向式的自学—质疑—讨论—归纳的教学方法,其实质仍是一种师生的双边活动。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学与化工类专业及相关专业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要求学生在掌握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具体实验项目熟练掌握试验操作技能和使用现代仪器,其核心内容是有机物的合成与分离。通过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训练,旨在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的和谐统一,以及锻炼、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互动教学必须在课前让学生预习实验并写出预习试验报告,尔后教师抽取学生回答对该实验项目的分析所提出的具体问题。学生往往会对试验的分析不到位,而出现的问题则由教师作出正确的解答。我的体会就是对实验进行剖析,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做什么实验,该怎么去做。若长期坚持此做法,学生就可以基本具备从反应式到实验步骤均能进行设计的能力,这无疑会对后期的毕业论文的完成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学生而言,预习实验显得尤为重要,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即使是充分预习实验的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并不能准确地回答完整,此时,教师就应给出正确答案,让学生对此合成实验从反应原理到实验步骤的设计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若长期进行实验分析,那么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出实验来也就成了可能。事实证明,经过这样训练,学生在以后毕业论文实验的运作方面也就高人一筹了。
总之,有机化学实验课教学,是一项复杂而又精细的工程,涉及面非常广,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提高。这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不断探索改革实验教学途径和办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我们培养的学生真正成为新世纪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