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让实验走进地理课堂增强地理学习的直观性、降低理解难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将成为地理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实验 实施手段
达·芬奇有句名言:“实验是科学知识的来源,智慧是实验的女儿。”新课程力求改变以知识传输为主的教学方式,要求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地理学科的知识有相当部分是在不同地质年代发生的现象和过程,有些是学生无法在生活和学习中亲历和感受的地理现象,学生学习起来就感觉抽象不好理解。在地理教学中如果能设计恰到好处的地理实验,让大规模的地理现象微观地走到学生面前,使学生在演示、操作、观察、思考的过程中了解地理现象,那么学生就会很容易地理解地理知识掌握自然规律。
一、实验极大地加强了地理学习的直观性。
地理实验可使那些不易想象、无法观察的宏观世界的自然现象和过程具体化、形象化和动态化,能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疏通和引导思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并为抽象思维奠定基础,这就极大地加强了地理教学的直观性。例:季风成因的实验。
关闭门窗,点燃两根卫生香,使卫生香的烟垂直向上(不受室外气流的影响),在卫生香的等距离左右两侧分别放一台取暖器(南方地区冬季放办公室可移动简易的远红外取暖器),一面盆冰块,取暖器平放加热后,让学生观察卫生香烟的飘动方向,将取暖器和冰块交换位置,观察烟的飘移方向。
在这个实验中,取暖器上方空气加热,气压降低;冰块上方空气冷却,气压升高。卫生香的烟总是飘向取暖器,说明高低气压的“季节”转换,产生了季风。通过卫生香烟的飘动方向改变,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季风现象及其成因。
二、实验极大地降低了理解地理知识的难度。
著名的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有发现和思考的过程,有解决问题的“阶梯”和遭遇解疑析难的充分体验。那么,学生就容易理解远离生活的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例:火山喷发实验。
把一个大开口的漏斗放在一个盛有水的烧杯里,围绕漏斗用泥做一个锥状模型,把漏斗口留着,不要堵死。把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直到水从漏斗开口中喷出来。让学生思考:是什么力量造成了水的喷出?然后,把一小块泥压成纸一样薄,整成与漏斗开口一样大小的泥片,盖在开口上。重复上述实验,观察泥盖会发生什么变化(实验过程中要防止烫伤学生)。或者,布置学生回家找一个或几个蛋壳有裂痕的鸭蛋,放入锅中煮,注意观察,在蛋壳的裂痕处有何变化?
通俗易懂的实验不仅降低了新知识的理解难度,而且提高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另外,让学生由有趣的、司空见惯的现象思考其内在原因,能起到培养科学精神和态度的作用。
三、实验极大地激发了地理学习的兴趣。
“兴趣能把精力集中到一点,其力量好比炸药,立即把障碍物炸得干干净净。”在教学中用实验把僵化呆板的课堂变为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把学生不感兴趣的事物与感兴趣的事物有机结合起来,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学习“澳大利亚的自流盆地地形”时,我设计了一个模拟实验:先在黑板上画了三幅图,依次是皮管水平状,皮管向上拱起,皮管向下弯曲。起先学生对图感到莫名其妙,沉默不语又充满了好奇,课堂出奇的静。当教师说:“在针头把皮管戳破的瞬间,哪支皮管中的水会射出来。”顿时课堂热闹起来,学生积极思考,争论不绝,完全沉醉于讨论中。然后教师演示一遍,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得出了结论,也分析出了原因。联系到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学生自然得出“大自流盆地”的成因。这个过程不是教师“教”的结论,而是学生主动地学习并且感受到成功的乐趣。通过活动将静态的地理知识“活化”,激发了地理学习的兴趣。
四、实验极大地提高了地理学习的能力。
地理实验教学从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记录、整理记录资料、分析研究得出结论等过程中,对发展学生智力,增强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符合目前研究性教学的要求。例:如何控制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设计为:①学生分成6—7人一组。②准备两个花盆,(一个花盆内长着茂密的小草;另一个花盆内则稀疏的有几根小草。)两只玻璃容器,洒水壶。安排四名学生演示实验,花盆倾斜摆放,用一升的洒水壶均匀地洒水,其他2—3名学生观察容器中水和沙子的多少,也可轮流演示。③各组讨论“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有哪些”。
先用实验增强了学生感知,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力。它对学生的直接刺激作用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然后,经过小组交流讨论得出:水土流失与降水强度、地表植被覆盖情况、地形、地表物质组成有关。这个过程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为主线,强调学生主体活动,注重学生的自我组织和相互之间的启发,提高了地理学习能力。
有教育谚语说:“告诉我,我忘记了;演示给我看,我记住了;让我参与,我理解了。”实验教学强调演示与参与,它能够有力地改变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设计实验时,锻炼和培养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验操作时,以精细敏锐的感知和观察力去发现一些重要现象,从而培养观察能力;在实验探究原因、结果,形成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分析、比较、判断、推理、逻辑思维和归纳等能力;此外,还能够能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实验教学已逐步成为地理新课程实施中重要教学手段,并将在地理教学中绽放火花。
参考文献:
[1]地理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科学探索者丛书.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实验 实施手段
达·芬奇有句名言:“实验是科学知识的来源,智慧是实验的女儿。”新课程力求改变以知识传输为主的教学方式,要求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地理学科的知识有相当部分是在不同地质年代发生的现象和过程,有些是学生无法在生活和学习中亲历和感受的地理现象,学生学习起来就感觉抽象不好理解。在地理教学中如果能设计恰到好处的地理实验,让大规模的地理现象微观地走到学生面前,使学生在演示、操作、观察、思考的过程中了解地理现象,那么学生就会很容易地理解地理知识掌握自然规律。
一、实验极大地加强了地理学习的直观性。
地理实验可使那些不易想象、无法观察的宏观世界的自然现象和过程具体化、形象化和动态化,能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疏通和引导思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并为抽象思维奠定基础,这就极大地加强了地理教学的直观性。例:季风成因的实验。
关闭门窗,点燃两根卫生香,使卫生香的烟垂直向上(不受室外气流的影响),在卫生香的等距离左右两侧分别放一台取暖器(南方地区冬季放办公室可移动简易的远红外取暖器),一面盆冰块,取暖器平放加热后,让学生观察卫生香烟的飘动方向,将取暖器和冰块交换位置,观察烟的飘移方向。
在这个实验中,取暖器上方空气加热,气压降低;冰块上方空气冷却,气压升高。卫生香的烟总是飘向取暖器,说明高低气压的“季节”转换,产生了季风。通过卫生香烟的飘动方向改变,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季风现象及其成因。
二、实验极大地降低了理解地理知识的难度。
著名的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有发现和思考的过程,有解决问题的“阶梯”和遭遇解疑析难的充分体验。那么,学生就容易理解远离生活的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例:火山喷发实验。
把一个大开口的漏斗放在一个盛有水的烧杯里,围绕漏斗用泥做一个锥状模型,把漏斗口留着,不要堵死。把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直到水从漏斗开口中喷出来。让学生思考:是什么力量造成了水的喷出?然后,把一小块泥压成纸一样薄,整成与漏斗开口一样大小的泥片,盖在开口上。重复上述实验,观察泥盖会发生什么变化(实验过程中要防止烫伤学生)。或者,布置学生回家找一个或几个蛋壳有裂痕的鸭蛋,放入锅中煮,注意观察,在蛋壳的裂痕处有何变化?
通俗易懂的实验不仅降低了新知识的理解难度,而且提高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另外,让学生由有趣的、司空见惯的现象思考其内在原因,能起到培养科学精神和态度的作用。
三、实验极大地激发了地理学习的兴趣。
“兴趣能把精力集中到一点,其力量好比炸药,立即把障碍物炸得干干净净。”在教学中用实验把僵化呆板的课堂变为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把学生不感兴趣的事物与感兴趣的事物有机结合起来,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学习“澳大利亚的自流盆地地形”时,我设计了一个模拟实验:先在黑板上画了三幅图,依次是皮管水平状,皮管向上拱起,皮管向下弯曲。起先学生对图感到莫名其妙,沉默不语又充满了好奇,课堂出奇的静。当教师说:“在针头把皮管戳破的瞬间,哪支皮管中的水会射出来。”顿时课堂热闹起来,学生积极思考,争论不绝,完全沉醉于讨论中。然后教师演示一遍,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得出了结论,也分析出了原因。联系到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学生自然得出“大自流盆地”的成因。这个过程不是教师“教”的结论,而是学生主动地学习并且感受到成功的乐趣。通过活动将静态的地理知识“活化”,激发了地理学习的兴趣。
四、实验极大地提高了地理学习的能力。
地理实验教学从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记录、整理记录资料、分析研究得出结论等过程中,对发展学生智力,增强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符合目前研究性教学的要求。例:如何控制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设计为:①学生分成6—7人一组。②准备两个花盆,(一个花盆内长着茂密的小草;另一个花盆内则稀疏的有几根小草。)两只玻璃容器,洒水壶。安排四名学生演示实验,花盆倾斜摆放,用一升的洒水壶均匀地洒水,其他2—3名学生观察容器中水和沙子的多少,也可轮流演示。③各组讨论“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有哪些”。
先用实验增强了学生感知,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力。它对学生的直接刺激作用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然后,经过小组交流讨论得出:水土流失与降水强度、地表植被覆盖情况、地形、地表物质组成有关。这个过程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为主线,强调学生主体活动,注重学生的自我组织和相互之间的启发,提高了地理学习能力。
有教育谚语说:“告诉我,我忘记了;演示给我看,我记住了;让我参与,我理解了。”实验教学强调演示与参与,它能够有力地改变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设计实验时,锻炼和培养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验操作时,以精细敏锐的感知和观察力去发现一些重要现象,从而培养观察能力;在实验探究原因、结果,形成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分析、比较、判断、推理、逻辑思维和归纳等能力;此外,还能够能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实验教学已逐步成为地理新课程实施中重要教学手段,并将在地理教学中绽放火花。
参考文献:
[1]地理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科学探索者丛书.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