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导入和展示是课堂教学的关键阶段,一堂課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节课的导入和展示,导入是思维的起点,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往往关系着学生学习这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如果导入成功,学生就会精力集中、思维活跃、兴趣盎然,理解和记忆的质量就会相应提高。所以如何很好地导入一节课成为每一位教师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 导入;案例呈现;诊断分析;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O61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2-0217-01
“导入”,又称“导课”“开讲”或“开场白”。从教育学的意义上来理解,“导”就是引导,“入”就是进入学习。课的导入是课堂上正式教学的启动,它指课堂教学开始之初,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状态的教学组织行为,是教师和学生在此过程中所有教与学活动的通称。
[案例呈现]
在一次思想品德教研课中,执教老师执教《我的家乡在哪里》一课,主题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本节课的执教老师用开门见山的导入方式:
师:同学们,你们来自哪里?
生:常州,孟河,安徽,山东,广西……(有一些来常新市民)
师:嗯,我们都来自常州,我们的家乡很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单元《我的家乡在哪里》……
生:(慢条斯理地打开书本)
整节课的教学氛围都陷于低潮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朴素感情也没有得到激发,本节课的育人功能也未能达成。
[诊断分析]
本课的教材内容编写上侧重爱国主义教育,爱祖国从爱家乡开始。编者从自然景观到人文景观,从议别人的家乡到说自己的家乡,由表及里,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通过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但执教老师并没有切中教材的要脉,用“简单粗暴”的方式直入主题,使得整节课的育人意义过早地“夭折”。
[对策研究]
我认为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的潜在优势,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充分体现学科特色,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以下是我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本节课的导入方式进行一些设计调整,并交流阐述思想品德课导入设计的几点体会和看法:
调整方案一:故事导入,引人入胜
在本课中,执教老师可以选择用一则故事导入,比如讲诉常州的一个名人故事《季札挂剑》,季札重信义,一次途经徐国时,徐国的国君非常羡慕他佩带的宝剑,难于启齿相求,季札因自己还要遍访列国,当时未便相赠。待出使归来,再经徐国时,徐君已死,季札慨然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旁的松树上。侍从不解。他说:“我内心早已答应把宝剑送给徐君,难道能因徐君死了就可以违背我的心愿吗?"此事传为千古美谈。
讲完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谈一谈,你觉得季札是一个怎样的人?你知道季札是哪里人吗?故事本身已经抓住了孩子的学习触发点,这一问题无疑会让学生倍感好奇,当学生知道答案季札就是我们家乡——常州名人的时候一定会倍感自豪,增强了他们想要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欲望。
调整方案二:热点导入,激发共鸣
在备课时,教师要善于思考,善于把教学内容和时事热点进行有效地关联,2016年常州创建成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是目前评价一个城市绿化成绩的最高荣誉,最能反映城市生态建设整体水平。此次公布的名单中,常州是江苏省唯一入选城市。
在本课中,执教老师可以用热点导入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导入部分为大家播放这条新闻,谈一谈我们的家乡为什么会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让学生了解到我们生活的一个生态绿色花园式的城市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朴素感情,引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在激昂的情绪中感知学习。
[遵循原则]
1.针对性。导入环节选择的题材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不能为了“导课”而“导入”,导入的内容要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最关键的是我们设计的导入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而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如果导入与教学内容脱节,不管导入多么别致、精彩、吸引入胜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2.简洁性。“导人新深”的基点在“导”,因此在情境设置上不能故意绕圈子,走弯路,不能漫无目的,有太多的随意性,语言上不能滔滔不绝不着边际,而是一语中的,切中要害,简洁明快,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反之会让学生抓不住听课重点,而使学生的注意力发生转移,影响听课的效果。
3.启发性。导入环节要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启发性。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题地位,选择学生普遍感兴趣的,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学生直接面临的社区问题或学生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作中介,联系学生生活世界。其次要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
4.科学性。导语设计要具有科学性。导语科学与否,要看它是否能引起学生对新教学内容的注意,是否激发了学生对新教学内容的探求欲,是否有助于学生对新的教学内容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导入语言的设计上讲究科学性、生动性和幽默性,使新课一开始就能够扣紧学生的心弦。
总之,恰到好处的思想品德课堂导入方式,不仅能起到温故知新、激发兴趣、诱发思考、展示目标的作用,而且可以在“无声”中把学生带入到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去,使思想品德课充满生机和活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炳彦.优化课堂导入,落脚核心素养[J].新课程(中学),2018(12).
关键词 导入;案例呈现;诊断分析;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O61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2-0217-01
“导入”,又称“导课”“开讲”或“开场白”。从教育学的意义上来理解,“导”就是引导,“入”就是进入学习。课的导入是课堂上正式教学的启动,它指课堂教学开始之初,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状态的教学组织行为,是教师和学生在此过程中所有教与学活动的通称。
[案例呈现]
在一次思想品德教研课中,执教老师执教《我的家乡在哪里》一课,主题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本节课的执教老师用开门见山的导入方式:
师:同学们,你们来自哪里?
生:常州,孟河,安徽,山东,广西……(有一些来常新市民)
师:嗯,我们都来自常州,我们的家乡很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单元《我的家乡在哪里》……
生:(慢条斯理地打开书本)
整节课的教学氛围都陷于低潮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朴素感情也没有得到激发,本节课的育人功能也未能达成。
[诊断分析]
本课的教材内容编写上侧重爱国主义教育,爱祖国从爱家乡开始。编者从自然景观到人文景观,从议别人的家乡到说自己的家乡,由表及里,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通过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但执教老师并没有切中教材的要脉,用“简单粗暴”的方式直入主题,使得整节课的育人意义过早地“夭折”。
[对策研究]
我认为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的潜在优势,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充分体现学科特色,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以下是我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本节课的导入方式进行一些设计调整,并交流阐述思想品德课导入设计的几点体会和看法:
调整方案一:故事导入,引人入胜
在本课中,执教老师可以选择用一则故事导入,比如讲诉常州的一个名人故事《季札挂剑》,季札重信义,一次途经徐国时,徐国的国君非常羡慕他佩带的宝剑,难于启齿相求,季札因自己还要遍访列国,当时未便相赠。待出使归来,再经徐国时,徐君已死,季札慨然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旁的松树上。侍从不解。他说:“我内心早已答应把宝剑送给徐君,难道能因徐君死了就可以违背我的心愿吗?"此事传为千古美谈。
讲完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谈一谈,你觉得季札是一个怎样的人?你知道季札是哪里人吗?故事本身已经抓住了孩子的学习触发点,这一问题无疑会让学生倍感好奇,当学生知道答案季札就是我们家乡——常州名人的时候一定会倍感自豪,增强了他们想要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欲望。
调整方案二:热点导入,激发共鸣
在备课时,教师要善于思考,善于把教学内容和时事热点进行有效地关联,2016年常州创建成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是目前评价一个城市绿化成绩的最高荣誉,最能反映城市生态建设整体水平。此次公布的名单中,常州是江苏省唯一入选城市。
在本课中,执教老师可以用热点导入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导入部分为大家播放这条新闻,谈一谈我们的家乡为什么会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让学生了解到我们生活的一个生态绿色花园式的城市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朴素感情,引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在激昂的情绪中感知学习。
[遵循原则]
1.针对性。导入环节选择的题材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不能为了“导课”而“导入”,导入的内容要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最关键的是我们设计的导入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而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如果导入与教学内容脱节,不管导入多么别致、精彩、吸引入胜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2.简洁性。“导人新深”的基点在“导”,因此在情境设置上不能故意绕圈子,走弯路,不能漫无目的,有太多的随意性,语言上不能滔滔不绝不着边际,而是一语中的,切中要害,简洁明快,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反之会让学生抓不住听课重点,而使学生的注意力发生转移,影响听课的效果。
3.启发性。导入环节要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启发性。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题地位,选择学生普遍感兴趣的,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学生直接面临的社区问题或学生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作中介,联系学生生活世界。其次要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
4.科学性。导语设计要具有科学性。导语科学与否,要看它是否能引起学生对新教学内容的注意,是否激发了学生对新教学内容的探求欲,是否有助于学生对新的教学内容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导入语言的设计上讲究科学性、生动性和幽默性,使新课一开始就能够扣紧学生的心弦。
总之,恰到好处的思想品德课堂导入方式,不仅能起到温故知新、激发兴趣、诱发思考、展示目标的作用,而且可以在“无声”中把学生带入到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去,使思想品德课充满生机和活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炳彦.优化课堂导入,落脚核心素养[J].新课程(中学),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