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医用直线加速器作为大型医院放射治疗的主要设备,它可以发射高能射线用于肿瘤或其他病灶的放射治疗。因此在直线加速器机房的设计施工过程中,为了防止辐射的泄露,墙体、顶板、底板均采用超厚钢筋混凝土结构,本文就直线加速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要点进行探讨。
关键词:直线加速器、温度、大体积混凝土、冷凝管
1 工程概况
泾渭新城三甲医院PPP建设项目,位于西安市泾渭新城泾勤路与渭中路十字东北角,总用地面积为11.3万㎡(约170亩),净用地面积9万㎡(约135亩),总建筑面积为28.7万㎡,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6.1万㎡,地下建筑面积12.6万㎡。
直线加速器机房位于1#医疗综合大楼E栋住院楼地下室2层东侧,独立于其他区域,设有直线加速器机房2间,以及配套后装区域。
2 施工工艺流程
3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控制技术要点
3.1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概述
直线加速器区域的混凝土浇筑采用整体分层浇筑的方法,分层厚度500mm,经计算,一台泵车每小时浇筑约35m?~40m?左右混凝土,无法满足,故共投入2台汽车泵进行浇筑(预计浇筑18个小时浇筑完成),泵车架设位置现场配备3台φ70,2台φ50震动棒,长度为12m,浇筑后墙体采取带模养护,顶板采用薄膜加水覆盖养护。
浇筑路线为:先浇筑墙体混凝土,由两侧向中间浇筑,按每层500mm一层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整体分层,不斜面分层,然后浇筑顶板混凝土,按每层200mm一层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整体分层,不斜面分层,浇筑过程中如出现混凝土初凝,汽车泵随时补浆,保证不出现施工缝。
3.2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3.2.1 混凝土材料要求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采用60d强度作为指标,配合比如下表:
3.2.2 工艺流程
(1)布置混凝土泵→混凝土供货验收开机、泵送砂浆、润管→浇筑混凝土→振捣作业面阶梯推进→混凝土表面第一次赶平、压实、搓毛→混凝土表面第二次赶平、压实、搓毛→提浆机收面→养护混凝土测温监控
(2)混凝土采用平面分层的方法浇筑:为了保证每一处的混凝土在初凝前就被上一层新的混凝土覆盖,采取平面分层推进,先浇筑主顶区域,面积365.11㎡(含周边剪力墙面积),按照两台泵车同时浇筑,每小时浇筑70方混凝土计算,每层浇筑混凝土厚度为20cm,共分为10层浇筑。
分层浇捣使新混凝土平面分层,能使混凝土充分散热,从而减少混凝土的热量。
(3)直线加速器侧墙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容易出现侧壁移位、跑模的质量通病,为防止模板移位,除支模时采用外顶内撑的固定方式支模,一定要注意在侧壁模周边对称下料,对称振捣,禁止一侧混凝土一次浇筑到顶。
3.2.3 布料
(1)泵车布料不得集中,沿同一方向,均匀布料。
(2)布料分层浇注向前推进,以降低混凝土温度,减小温度应力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影响。
(3)泵送中途停歇时间不得大于60min,如超过则必须清管。
(4)作业面间隔不应大于2小时,否则应作冷缝处理。
3.2.4 振捣
(1)砼浇筑时应连续进行,不得间歇,时间要尽量缩短,砼振捣采用插入式高频振动棒,振动棒插点要均匀,采用交错式的次序,移动距离不得超过作用半径的1.5倍,振动棒要快插慢拔,振动时间控制在20~30s。
(2)严禁采取振动棒直接放在混凝土内部不动的方法来振实,尽量避免碰撞钢筋、金属波纹管、测温管、预埋件和止水钢板等。振捣棒插点采用行列式的次序移动,每次移动距离不超过混凝土振捣棒的有效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振动棒的作用半径为30~40cm,振捣时应依次进行,不要跳跃式振捣,以防发生漏振。
(3)振动棒的振动半径为300mm,R=300mm,交错布置间距1.75R取500mm。
(4)振动棒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拨”宜将振动棒上下略有抽动,以便上下振动均匀。
(5)严格控制振捣时间,过短不易捣实,过长可能引起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一般每点振捣时间为15~20s(混凝土表面不再出现气泡、泛出灰浆为准),在20~30min后对其进行二次复振。
(6)混凝土浇捣时间控制:根据大面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流淌铺摊面及收头等应考虑,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应控制在3小时以上,同时要求混凝土的面上下层覆盖时间间隔不得超过1小时,混凝土从搅拌后2小时内必须下料入模。注意混凝土的振捣时间,过短不易振实,过长会引起混凝土分层现象,要以混凝土表面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流出灰浆为准。
(7)混凝土表面泌水及时引导排除。
(8)为保证混凝土密实,混凝土振捣至表面泛浆为止。
3.2.5 平整
(1)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底板面的浇筑高度。在柱筋上结构+50cm涂红漆,同时在底板面筋上焊接钢筋头,钢筋头纵横间距不得大于5米,作为控制标记。
(2)混凝土浇筑到底板顶标高后,用2米长刮尺刮平,并用木抹子磨平。在混凝土初凝前再进行二次收光,以便将底板表面龟裂纹消除。
(3)混凝土浇筑终了以后3~4h在混凝土接近初凝之前进行二次振捣然后按标高线用刮尺刮平并轻轻抹压。
3.3 大体积混凝土降温及养护
3.3.1 混凝土养护
当大体积混凝土浇捣完毕后的最初三天内,混凝土出于升温阶段,混凝土内部温度可达50℃,因此必须采取保温保湿养护措施,以减少混凝土表面热量的扩散,防止表面裂缝产生。为了严格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在底板表面混凝土浇捣结束,待其初凝开始,基本可上人行走而无脚印时(浇至标高打平不超过6小时),即应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作养护,顶板四周采用砖块砌筑,然后在顶板蓄水5cm进行保温,保温保湿(不要浇水即保水养护)可充分发挥混凝土徐变特性,降低温度应力,减少混凝土降温梯度,控制有害裂缝出现。另外现场在板面可上人之后在外围一圈砌磚,高度为15cm,而后使用墙内部降温管排出水流至板面,蓄水高度约10cm。在一星期后(据测定温度而定)排除板面蓄水,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要求养护时间不小于14天。
全部蓄水不可在同一天全部掀去或成片掀去,应分二天进行,第一天只能采用间隔夹花方式掀去1/2左右,使温度通过有限的空间逐步散去,避免急剧降温,余下部分的蓄水应在第二天中午掀去。
3.3.2 温孔布置与测温
(1)大体积混凝土测温
在混凝土内布置测温点测温,掌握底板内部与外表面实际温度变化情况,监视温差波动以指导混凝土保温和养护工作。通过测温点进行温度监测,根据混凝土内外温差值采取相应有效的保温和养护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应在混凝土浇筑完后的12个小时左右进行,其时间间隔如下:1~4天每4小时测温一次;5~7天每8小时测温一次;8~30天每12小时测温一次,根据现场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测温。
(2)测温点的布置
直线加速器侧墙、顶板设置测温点,采用预埋测温线进行测温,每点均为3个测点,分上、中、下布置,在板面保温层内设一个测点,通过过程记录,掌握底板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
5 结语
直线加速器作为一种大型医院不可缺少的医疗设备,由于其独有的特性,使得其机房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及挑战性,如何做好高大模板的支设和控制好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是施工关键所在,本文总结医院项目直线加速器结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相关经验,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直线加速器、温度、大体积混凝土、冷凝管
1 工程概况
泾渭新城三甲医院PPP建设项目,位于西安市泾渭新城泾勤路与渭中路十字东北角,总用地面积为11.3万㎡(约170亩),净用地面积9万㎡(约135亩),总建筑面积为28.7万㎡,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6.1万㎡,地下建筑面积12.6万㎡。
直线加速器机房位于1#医疗综合大楼E栋住院楼地下室2层东侧,独立于其他区域,设有直线加速器机房2间,以及配套后装区域。
2 施工工艺流程
3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控制技术要点
3.1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概述
直线加速器区域的混凝土浇筑采用整体分层浇筑的方法,分层厚度500mm,经计算,一台泵车每小时浇筑约35m?~40m?左右混凝土,无法满足,故共投入2台汽车泵进行浇筑(预计浇筑18个小时浇筑完成),泵车架设位置现场配备3台φ70,2台φ50震动棒,长度为12m,浇筑后墙体采取带模养护,顶板采用薄膜加水覆盖养护。
浇筑路线为:先浇筑墙体混凝土,由两侧向中间浇筑,按每层500mm一层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整体分层,不斜面分层,然后浇筑顶板混凝土,按每层200mm一层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整体分层,不斜面分层,浇筑过程中如出现混凝土初凝,汽车泵随时补浆,保证不出现施工缝。
3.2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3.2.1 混凝土材料要求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采用60d强度作为指标,配合比如下表:
3.2.2 工艺流程
(1)布置混凝土泵→混凝土供货验收开机、泵送砂浆、润管→浇筑混凝土→振捣作业面阶梯推进→混凝土表面第一次赶平、压实、搓毛→混凝土表面第二次赶平、压实、搓毛→提浆机收面→养护混凝土测温监控
(2)混凝土采用平面分层的方法浇筑:为了保证每一处的混凝土在初凝前就被上一层新的混凝土覆盖,采取平面分层推进,先浇筑主顶区域,面积365.11㎡(含周边剪力墙面积),按照两台泵车同时浇筑,每小时浇筑70方混凝土计算,每层浇筑混凝土厚度为20cm,共分为10层浇筑。
分层浇捣使新混凝土平面分层,能使混凝土充分散热,从而减少混凝土的热量。
(3)直线加速器侧墙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容易出现侧壁移位、跑模的质量通病,为防止模板移位,除支模时采用外顶内撑的固定方式支模,一定要注意在侧壁模周边对称下料,对称振捣,禁止一侧混凝土一次浇筑到顶。
3.2.3 布料
(1)泵车布料不得集中,沿同一方向,均匀布料。
(2)布料分层浇注向前推进,以降低混凝土温度,减小温度应力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影响。
(3)泵送中途停歇时间不得大于60min,如超过则必须清管。
(4)作业面间隔不应大于2小时,否则应作冷缝处理。
3.2.4 振捣
(1)砼浇筑时应连续进行,不得间歇,时间要尽量缩短,砼振捣采用插入式高频振动棒,振动棒插点要均匀,采用交错式的次序,移动距离不得超过作用半径的1.5倍,振动棒要快插慢拔,振动时间控制在20~30s。
(2)严禁采取振动棒直接放在混凝土内部不动的方法来振实,尽量避免碰撞钢筋、金属波纹管、测温管、预埋件和止水钢板等。振捣棒插点采用行列式的次序移动,每次移动距离不超过混凝土振捣棒的有效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振动棒的作用半径为30~40cm,振捣时应依次进行,不要跳跃式振捣,以防发生漏振。
(3)振动棒的振动半径为300mm,R=300mm,交错布置间距1.75R取500mm。
(4)振动棒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拨”宜将振动棒上下略有抽动,以便上下振动均匀。
(5)严格控制振捣时间,过短不易捣实,过长可能引起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一般每点振捣时间为15~20s(混凝土表面不再出现气泡、泛出灰浆为准),在20~30min后对其进行二次复振。
(6)混凝土浇捣时间控制:根据大面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流淌铺摊面及收头等应考虑,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应控制在3小时以上,同时要求混凝土的面上下层覆盖时间间隔不得超过1小时,混凝土从搅拌后2小时内必须下料入模。注意混凝土的振捣时间,过短不易振实,过长会引起混凝土分层现象,要以混凝土表面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流出灰浆为准。
(7)混凝土表面泌水及时引导排除。
(8)为保证混凝土密实,混凝土振捣至表面泛浆为止。
3.2.5 平整
(1)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底板面的浇筑高度。在柱筋上结构+50cm涂红漆,同时在底板面筋上焊接钢筋头,钢筋头纵横间距不得大于5米,作为控制标记。
(2)混凝土浇筑到底板顶标高后,用2米长刮尺刮平,并用木抹子磨平。在混凝土初凝前再进行二次收光,以便将底板表面龟裂纹消除。
(3)混凝土浇筑终了以后3~4h在混凝土接近初凝之前进行二次振捣然后按标高线用刮尺刮平并轻轻抹压。
3.3 大体积混凝土降温及养护
3.3.1 混凝土养护
当大体积混凝土浇捣完毕后的最初三天内,混凝土出于升温阶段,混凝土内部温度可达50℃,因此必须采取保温保湿养护措施,以减少混凝土表面热量的扩散,防止表面裂缝产生。为了严格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在底板表面混凝土浇捣结束,待其初凝开始,基本可上人行走而无脚印时(浇至标高打平不超过6小时),即应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作养护,顶板四周采用砖块砌筑,然后在顶板蓄水5cm进行保温,保温保湿(不要浇水即保水养护)可充分发挥混凝土徐变特性,降低温度应力,减少混凝土降温梯度,控制有害裂缝出现。另外现场在板面可上人之后在外围一圈砌磚,高度为15cm,而后使用墙内部降温管排出水流至板面,蓄水高度约10cm。在一星期后(据测定温度而定)排除板面蓄水,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要求养护时间不小于14天。
全部蓄水不可在同一天全部掀去或成片掀去,应分二天进行,第一天只能采用间隔夹花方式掀去1/2左右,使温度通过有限的空间逐步散去,避免急剧降温,余下部分的蓄水应在第二天中午掀去。
3.3.2 温孔布置与测温
(1)大体积混凝土测温
在混凝土内布置测温点测温,掌握底板内部与外表面实际温度变化情况,监视温差波动以指导混凝土保温和养护工作。通过测温点进行温度监测,根据混凝土内外温差值采取相应有效的保温和养护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应在混凝土浇筑完后的12个小时左右进行,其时间间隔如下:1~4天每4小时测温一次;5~7天每8小时测温一次;8~30天每12小时测温一次,根据现场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测温。
(2)测温点的布置
直线加速器侧墙、顶板设置测温点,采用预埋测温线进行测温,每点均为3个测点,分上、中、下布置,在板面保温层内设一个测点,通过过程记录,掌握底板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
5 结语
直线加速器作为一种大型医院不可缺少的医疗设备,由于其独有的特性,使得其机房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及挑战性,如何做好高大模板的支设和控制好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是施工关键所在,本文总结医院项目直线加速器结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相关经验,供同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