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矩阵构建研究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g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了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情况的基础上,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出发,构建教育矩阵的有效维度,找寻最大的“秩”,以探索高校帮助大学生全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模式和长效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核心价值;教育矩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6-0035-03
  一、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
  在中国社会高速发展的“十三五”重要转型时期,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将培育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以及道德风尚作为主要目的,以国家富强和实现中国梦为宏伟蓝图,完成自我的提高与蜕变。高校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高校学生思想动态以及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做出准确分析。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点
  1.国家意志和个人价值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党在思想意识形态和重大理论成果方面的一大创新,反映了党对当今国内外形势的正确把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立的准确定位,展现的是国家在治国理政方面的重要论断,体现了国家意志。而每一个公民作为社会的最基本构成要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主体,也是个人价值观在实践方面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国家目标,又是个人愿景,实现了国家意志和个人价值的统一。
  2.中国特色和世界共性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传统价值观所主张的德主刑辅、民为邦本、大同社会都是今天“三个倡导”所提出的法治、平等、和谐的内化。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思想。而中国文化作为世界文化当中的一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符合西方所倡导的自由平等,符合世界共性。
  3.普遍性和先进性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用于社会每一个阶层与群体,是对于所有公民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具有广泛性。同时其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核心,体现党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性。
  (二)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
  以全面揭示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认知情况为主要目的,笔者以不记名方式从南京工程学院大一至大四四个年级各抽取2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共800份,收回有效问卷742份,有效率为92.75%。结合此次问卷调查的相关数据统计,结果客观地描述高校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现状,为本文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1.认知片面化。随着中国教育的灌输,大多数学生对于国家利益的保护十分认同,意识到团结进取、勇于承担责任才能实现最大利益,形成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但随着社会某些不正之风的弥漫,大学生更加追求独立、张扬个性,关注周围对于自身的评价,崇尚利己主义。由于自身认识水平与分析能力的片面化,在处理奉献与索取、道义与利益时容易陷入功利主义的泥潭,其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实用色彩。调查中,32.7%的学生由于认知的片面化导致只注重自我和眼前利益,对文凭、证书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并没有意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作用。
  2.认知差异化。当代大学生基本为“90后”,他们的成长伴随着中国的日渐繁荣,大部分政治意识强,他们关注国内外重大问题,对天津爆炸案消防官兵的逆行、抗战胜利大阅兵、社会虐童案等社会热点有极高的政治热情。调查显示,八成以上(81.3%)的学生对当前国家和学校大力倡导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予以认同,流露出崇高的爱国情怀。但是调查也发现,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不同意识形态在中国汇集,通过互联网等新兴手段影响中国青年学生的思想认识与价值追求。有19.6%的学生认为在中国实行多党制或议会民主制会更有利于推进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还存在矛盾与困惑,认知差异化凸显。
  3.认知失衡化。当前大学生对于真善美的理解并未出现偏差,他们敬畏舍己为人的英雄,90.6%的大学生认为诚信、敬业、奉献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行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硕果,实現了生命的价值。但正确的荣辱观却并没有带来行为的跟进。“90后”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由于缺乏历练使他们将思想认识与实践相结合时会出现失衡,导致价值实践存在知行分离倾向。实践的缺乏使他们的认知失衡化严重,不能做到知行统一。
  (三)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模式
  针对上述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出现的认知片面化、差异化、失衡化现象,分析当前高校培育模式的弊端。
  1.教育机制落后。在大学课堂里,老师注重的是“教”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学”的过程,教育理念落后,教育内容空洞,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在目前的高校教师队伍中就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知识,教学内容枯燥,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的热情,教学效果不佳。
  2.舆论引导缺乏。随着“互联网 ”计划的推进,新媒体在大学生中流行,当前大多数高校已经开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常用媒介是网络、手机、广播等,但是缺乏舆论引导。校园官方媒体“高大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装只能让大学生望而却步,缺乏近在咫尺的案例与事实,没有事实,大学生的困惑和疑问就不能得到有效解决,致使学生无法在舆论宣传中受益。
  3.实践环节薄弱。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但高校在教育模式上仍摆脱不了课堂论。在教育环节的设计上,社会实践作为寒暑假的考评内容并没有纳入大学生日常教育体系中,使高校从老师到学生对于实践环节都缺乏重视,严重影响了结合社会实践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
  4.校园文化华而不实。大学生将校园文化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将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融于校园文化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大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但目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重形式轻内容风气盛、庸俗文化盛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良好的培育环境。   二、构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矩阵
  矩阵的英文为Matrix,本意是子宫、控制中心的母体、孕育生命的地方。在数学上,矩阵是纵横排列的二维数据表格,由复数或实数组成,而“秩”则是矩阵线性独立的极大数目。在组织结构上,矩阵式组织通过纵横两个系列交叉,在两个不同维度的目标中达到平衡。在目前的高校中,我们将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素比作矩阵中的数,通过关键因素找到最大的“秩”,完成教育矩阵有效维度的构建,从而探索高校帮助大学生全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模式和长效机制。
  (一)教育矩阵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通过教育矩阵的构建能够较为全面地寻找当前高校教育漏洞。教育矩阵主要从两个维度考虑,横向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机制,包括认同机制、联动机制、体验机制、参与机制、情感机制;纵向为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因素,包括:教育客体、宣传载体、外部环境。横纵向相交叉,形成一个网络。(如图1)
  在这个教育矩阵中,学生主体为最关键的“秩”。大学是发现人、培育人、唤醒人的地方,要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发现其自身的主体作用,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完成自我学习、自我完善与自我超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矩阵中构建的长效机制皆是围绕学生主体开展的。高校大学生应在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中收获成长:高校课堂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完成角色扮演,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听讲者,构建认同机制;在就业指导课上抓住机遇,将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高端需求化为自身提高的动力,构建联动机制;在日常学习中主动参与社会实践,运用自己的才干与特长助跑公益活动、体验“三下乡”实践内涵,构建体验机制;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学生更是要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创造、发现大学生群体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引导全校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参与机制;在各层集体中,要增强团队意识,以集体荣誉为己任,通过情绪引导使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内化认同,从而构建出情感机制。
  (二)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矩阵的长效机制
  1.创新宣传教育,构建认同机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第一课堂,通过深化课程改革,拓展教学内容,积极运用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形式创新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运用情景模拟的形式使学生参与到不同价值观的角色扮演中,参与课堂讨论,以获得最好的教育效果。同时发挥高校党(团)支部的阵地作用,通过不同层面的活动设计对高校学生进行全覆盖、分层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依托高校学生骨干建设一支大学生理论宣传员队伍,通过同龄人的引领来影响周围人,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使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起点性认知。
  2.加强就业指导,构建联动机制。高校大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就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形成联动机制能够创造双赢。“三个倡导”的个人层面所提及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既是就业岗位的要求,也是大学生自我提高、完善的目标。它的主要内容是基本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以及工作、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要求。爱岗就业的前提是获得岗位资格。在就业指导课上,通过对于企业招聘人员的模拟招聘会,让高校学生感受用人单位对于人品、价值观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促使学生进一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完善自我。使高校学生形成爱岗敬业、奉献友爱等正确的择业观与从业观。
  3.注重社会实践,构建体验机制。在调查中,79.3%的学生希望通过进行各色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对于高校学生来说,社会实践对于促进大学生提高责任意识、磨炼意志、收获经验、增强奉献意识、体验生命价值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实践这一大学生喜爱的教育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就要求我们首先要通过建立社会实践制度来规范其实行,将社会实践纳入日常的教学计划,作为与考试成绩一样的考核标准来规定学时学分,使其更加具体化、科学化。其次我们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精髓融于社会实践中,赋予其具体的主题,除此之外,高校应紧跟时代潮流,探索社会实践活动的网络新模式,使高校大学生真正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合一。
  4.丰富校园文化,构建参与机制。校园文化以大学精神为核心,对于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养成发挥了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作用。利用重要仪式和重大节庆日等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融合。以南京工程学院为例,通过“三会三节”、创青春大赛等多种活动形式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校級学生组织的力量,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与形式,不落俗套。同时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体系,依托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全校范围开展公益活动,让学生在服务和奉献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感受,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
  5.引入情绪疏导,构建情感机制。情感是维系一切的纽带,高校应充分发挥情感机制的作用,使学生乐于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舆论环境影响。情绪引导是指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一定认知的基础上,在引导中充分调动、强调和激发大学生在价值观塑造过程中的积极因素和愉悦的身心体验,从而达到塑造的最终目的。对于步入大学校园,加入集体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关注集体荣誉,关注社会发展,关注社会道德情感,自身的责任意识也会在团体活动中得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荣辱观等正确的情感关照,会使高校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高校应找准教育契机对大学生进行情感引导,通过身边榜样典型的树立、针砭时弊的道德辩论等形式帮助大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达成情感共识,使其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记于心。
  三、结语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大家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价值准则,而作为青年代表的高校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矩阵,形成高校教育的长效机制,并通过具体的评价体系的建立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稳步推进、创新传承。
  参考文献:
  [1]王丽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董刚.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特征和培育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3,(33).
  [3]段丹.基于矩阵结构的大学学科组织结构创新研究[D].浙江大学,2003.
其他文献
基于生物视觉机制的场景识别是通过模拟人类的感知能力来挖掘图像中的场景特征,进而推断出图像间的类别关系,从而自动地识别出图像所隶属的场景。由于场景识别技术可以有助于
6.卸荷回路在二通插装阀系统中,卸荷一般采用电磁溢流阀卸荷的方式,如图4—16为泵和系统同时卸荷的回路。单向阀1阻止系统的油液向油泵倒流,旁边为一个电磁溢流阀,由调压阀3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广州市海珠区网络教研模式研究》课题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和应用的有效性研究》的立项子课题,经过几年的研究,发挥了网络的优
通过多种范例用视觉表现形式和形状去进行想象和抽象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并逐步形成创造性思维。
结合高速公路路面工程实例,探讨分析半刚性基层裂缝控制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原材料质量控制、级配控制、强度控制、生产控制、成品管理养护等内容。实际应用表明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