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老年;手术时机
文章编号:1003-1383(2006)03-0285-02
中图分类号:R 657.45文献标识码:B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以下简称AOSC)是一种严重的胆道感染性疾病,病情凶险,而老年人AOSC因其自身特点尤为突出,易发生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以下简称MODS),及时手术治疗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所在。我科自1993年12月至2005年6月间共收治了60岁以上AOSC 88例,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全组男58例,女30例;年龄60~92岁,70岁以上20例;既往有反复胆道感染史74例(84.1%),其中10年以上42例,20年以上18例;有胆道手术史24例;起病距入院间隔1~4 d 66例(75%);入院后24 h内手术45例(51.1%)。并存内科疾病46例(52.3%),其中慢支-肺气肿16例,冠心病10例,高血压病6例,心律失常4例,糖尿病4例,慢性胰腺炎3例,肾功能不全2例。
2.临床表现全部病例有不同程度右上腹或剑突下疼痛,呈轻中度疼痛48例(54.5%);均有巩膜或皮肤黄疸;体温>39℃48例,低于36℃6例;脉搏>120次/分52例;腹膜炎体征27例;精神异常10例;发生中毒性休克51例,其中血压在80~70/60~50 mmHg 26例,70~60/50~40 mmHg 17例,血压测不到8例;血常规检查:WBC>20.0×109/L 36例,<4.0×109/L 12例,中性粒细胞分类>90% 60例;胆汁浑浊脓性,细菌培养全部阳性,大多数为革兰氏阴性杆菌。
3.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结合B超、CT检查、胆汁细菌培养阳性,参照国内制订的AOSC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1]。AOSC病情分级诊断[2]为:Ⅰ级(单纯型)37例,Ⅱ级(休克型)46例,Ⅲ级(肝脓肿型)2例,Ⅳ级(多功能衰竭型)3例。胆道梗阻病因:原发性胆总管结石39例,肝内外胆管多发结石48例,蛔虫梗阻1例;合并胆囊结石20例,急性胆囊炎、胆囊坏疽24例;胆总管溃破穿孔1例,胆管狭窄2例,多发性肝脓肿2例。
4.治疗与结果本组手术治疗61例,其中急诊手术55例,限期手术6例。术式:胆总管切开取石引流29例,胆囊造瘘+胆总管切开取石引流3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引流21例,低位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6例,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2例,合并胰腺炎行胰包膜切开减压,胰周引流4例。非手术治疗27例,治疗包括:禁食;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静脉联合应用有效抗生素,加强抗感染;解痉、利胆等对症治疗。 全组治愈好转79例(89.8%),死亡9例(10.2%),其中手术治疗死亡3例(4.2%),非手术治疗死亡6例(28.6%),因病情恶化或拒绝手术自动出院6例。术后主要并发症:呼吸道感染21例,ARDS 6例,心律失常7例,肾功能不全或肾衰5例,MODS 2例,“T”管蛔虫堵塞致胆总管切口胆汁渗漏3例,切口感染12例,切口裂开2例。
讨论
1.老年AOSC的临床特点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和免疫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差,对炎症的应激反应迟钝,多数病例的症状、体征与实际病变不尽相符,其临床特点如下:①本组病例腹部症状不明显,胆绞痛表现不很常见,多数为轻中度腹胀痛;②腹膜炎体征不典型,部分已有胆汁性腹膜炎,但腹膜刺激征比较轻,而全身中毒性症状已出现;③病变进展快,易恶化,易发生中毒性休克,本组57.9%(51/88);④并存病多,半数合并内科疾病,在严重感染,黄疸的影响诱发或加重,使得病情愈加危重复杂,影响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后的恢复,增加术后并发症。
2.紧急手术的重要性AOSC是胆管梗阻及严重感染所致的危急重症,其胆道内高压使大量细菌和毒素从毛细胆管、肝窦逆行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脓毒血症、高胆红素血症、中毒性休克,特别是老年人重要脏器细胞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差,并存病多和营养障碍等因素,使得病情更凶险。因此,对老年AOSC必须采用更积极态度,尽早施行胆道减压、充分引流脓性胆汁的手术,从而终止细菌及毒素对机体所造成的病理损害,不应把老龄和并存疾病视为手术禁忌证。
3.选择正确的引流时机老年AOSC需积极外科引流已是治疗本病的共识,唯手术时机在执行中仍有不足[3]。在急症期间手术往往不能清除肝内胆管结石,达不到有效引流胆汁的目的。多数病人存在中毒性休克,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因此,入院后首先应抗休克、抗感染、纠正内环境代谢紊乱等治疗,根据病情变化及药物治疗反应情况抉择是否进行手术:如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和缓解(多见AOSCⅠ级和部分Ⅱ级病人),腹痛、发热消退,生命体征平稳者可进一步加强保守治疗,争取择期手术,提高彻底根治的机会,对胆石反复感染或发病时间较长、黄疸较重者,一旦血压有所回升,应当机立断进行手术,以免病情再度加重,切忌并存病多,犹豫观望,错失良机;如果休克毫无改善者(多见AOSCⅡ级以上病人)需要一边抗休克一边进行紧急手术,本组有14例在切开胆总管时喷出脓性胆汁,引流后血压逐渐回升;对再次手术特别是行2~3次手术患者,由于腹腔粘连严重,胆道解剖混乱或瘢痕狭窄,仓促手术难以根本解除胆道梗阻和进行有效引流,宜保守治疗,争取择期手术,但必须每小时监测呼吸、脉搏、血压及尿量变化各1次,警惕其发展升级,观察治疗期不应超过24 h,如无明显好转,应果断中转手术。
4.重视围手术期处理正确的围手术处理是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其意义在于积极改善机体情况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大剂量抗生素和肾上腺素皮质激素的应用以改善中毒症状,提高手术的耐受性,保证手术效果[4]。老年AOSC病情凶险,多数病人并存内科疾病,机体重要器官功能处于边缘状态,未经充分术前准备,手术危险性很大。急诊手术决不是紧急手术,适当地做好术前准备,非常重要。过分强调早期而勿忙手术,只会造成手术失败;而过分强调术前准备,丧失手术时机,则会使毒素吸收进一步增加,病情发展加重,病死率增高[5]。经抗感染,抗休克治疗后,病情稳定、血压回升,正是施行胆道减压、引流的有利时机。合并复杂心血管疾病者要由内科医生协助处理,本组发生2例心跳骤停猝死,应吸取教训。术后加强重要脏器功能监护,营养不良的病人需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应用锁骨下深静脉置管静脉高营养,积极治疗并存的内科疾病,防治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全国胆道疾病专题讨论会纪要,重症急性胆管炎诊断标准[J].中华外科杂志,1983,21(6):373.
[2]钟大昌,冉端图.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分级诊断和治疗[J].中华外科杂志,1985,23(9):513.
[3]施维锦.急性重症胆管炎外科引流时机的选择和注意事项[J].临床外科杂志, 2000,8(6):372.
[4]石景森,孙学军.急性重症胆管炎处理方法的选择[J].临床外科杂志,2004,12(12):722.
[5]朱友根.高龄重症胆管炎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9,19(2):106.
(收稿日期:2006-03-17修回日期:2006-06-05)
(编辑:潘明志)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文章编号:1003-1383(2006)03-0285-02
中图分类号:R 657.45文献标识码:B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以下简称AOSC)是一种严重的胆道感染性疾病,病情凶险,而老年人AOSC因其自身特点尤为突出,易发生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以下简称MODS),及时手术治疗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所在。我科自1993年12月至2005年6月间共收治了60岁以上AOSC 88例,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全组男58例,女30例;年龄60~92岁,70岁以上20例;既往有反复胆道感染史74例(84.1%),其中10年以上42例,20年以上18例;有胆道手术史24例;起病距入院间隔1~4 d 66例(75%);入院后24 h内手术45例(51.1%)。并存内科疾病46例(52.3%),其中慢支-肺气肿16例,冠心病10例,高血压病6例,心律失常4例,糖尿病4例,慢性胰腺炎3例,肾功能不全2例。
2.临床表现全部病例有不同程度右上腹或剑突下疼痛,呈轻中度疼痛48例(54.5%);均有巩膜或皮肤黄疸;体温>39℃48例,低于36℃6例;脉搏>120次/分52例;腹膜炎体征27例;精神异常10例;发生中毒性休克51例,其中血压在80~70/60~50 mmHg 26例,70~60/50~40 mmHg 17例,血压测不到8例;血常规检查:WBC>20.0×109/L 36例,<4.0×109/L 12例,中性粒细胞分类>90% 60例;胆汁浑浊脓性,细菌培养全部阳性,大多数为革兰氏阴性杆菌。
3.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结合B超、CT检查、胆汁细菌培养阳性,参照国内制订的AOSC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1]。AOSC病情分级诊断[2]为:Ⅰ级(单纯型)37例,Ⅱ级(休克型)46例,Ⅲ级(肝脓肿型)2例,Ⅳ级(多功能衰竭型)3例。胆道梗阻病因:原发性胆总管结石39例,肝内外胆管多发结石48例,蛔虫梗阻1例;合并胆囊结石20例,急性胆囊炎、胆囊坏疽24例;胆总管溃破穿孔1例,胆管狭窄2例,多发性肝脓肿2例。
4.治疗与结果本组手术治疗61例,其中急诊手术55例,限期手术6例。术式:胆总管切开取石引流29例,胆囊造瘘+胆总管切开取石引流3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引流21例,低位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6例,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2例,合并胰腺炎行胰包膜切开减压,胰周引流4例。非手术治疗27例,治疗包括:禁食;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静脉联合应用有效抗生素,加强抗感染;解痉、利胆等对症治疗。 全组治愈好转79例(89.8%),死亡9例(10.2%),其中手术治疗死亡3例(4.2%),非手术治疗死亡6例(28.6%),因病情恶化或拒绝手术自动出院6例。术后主要并发症:呼吸道感染21例,ARDS 6例,心律失常7例,肾功能不全或肾衰5例,MODS 2例,“T”管蛔虫堵塞致胆总管切口胆汁渗漏3例,切口感染12例,切口裂开2例。
讨论
1.老年AOSC的临床特点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和免疫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差,对炎症的应激反应迟钝,多数病例的症状、体征与实际病变不尽相符,其临床特点如下:①本组病例腹部症状不明显,胆绞痛表现不很常见,多数为轻中度腹胀痛;②腹膜炎体征不典型,部分已有胆汁性腹膜炎,但腹膜刺激征比较轻,而全身中毒性症状已出现;③病变进展快,易恶化,易发生中毒性休克,本组57.9%(51/88);④并存病多,半数合并内科疾病,在严重感染,黄疸的影响诱发或加重,使得病情愈加危重复杂,影响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后的恢复,增加术后并发症。
2.紧急手术的重要性AOSC是胆管梗阻及严重感染所致的危急重症,其胆道内高压使大量细菌和毒素从毛细胆管、肝窦逆行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脓毒血症、高胆红素血症、中毒性休克,特别是老年人重要脏器细胞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差,并存病多和营养障碍等因素,使得病情更凶险。因此,对老年AOSC必须采用更积极态度,尽早施行胆道减压、充分引流脓性胆汁的手术,从而终止细菌及毒素对机体所造成的病理损害,不应把老龄和并存疾病视为手术禁忌证。
3.选择正确的引流时机老年AOSC需积极外科引流已是治疗本病的共识,唯手术时机在执行中仍有不足[3]。在急症期间手术往往不能清除肝内胆管结石,达不到有效引流胆汁的目的。多数病人存在中毒性休克,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因此,入院后首先应抗休克、抗感染、纠正内环境代谢紊乱等治疗,根据病情变化及药物治疗反应情况抉择是否进行手术:如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和缓解(多见AOSCⅠ级和部分Ⅱ级病人),腹痛、发热消退,生命体征平稳者可进一步加强保守治疗,争取择期手术,提高彻底根治的机会,对胆石反复感染或发病时间较长、黄疸较重者,一旦血压有所回升,应当机立断进行手术,以免病情再度加重,切忌并存病多,犹豫观望,错失良机;如果休克毫无改善者(多见AOSCⅡ级以上病人)需要一边抗休克一边进行紧急手术,本组有14例在切开胆总管时喷出脓性胆汁,引流后血压逐渐回升;对再次手术特别是行2~3次手术患者,由于腹腔粘连严重,胆道解剖混乱或瘢痕狭窄,仓促手术难以根本解除胆道梗阻和进行有效引流,宜保守治疗,争取择期手术,但必须每小时监测呼吸、脉搏、血压及尿量变化各1次,警惕其发展升级,观察治疗期不应超过24 h,如无明显好转,应果断中转手术。
4.重视围手术期处理正确的围手术处理是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其意义在于积极改善机体情况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大剂量抗生素和肾上腺素皮质激素的应用以改善中毒症状,提高手术的耐受性,保证手术效果[4]。老年AOSC病情凶险,多数病人并存内科疾病,机体重要器官功能处于边缘状态,未经充分术前准备,手术危险性很大。急诊手术决不是紧急手术,适当地做好术前准备,非常重要。过分强调早期而勿忙手术,只会造成手术失败;而过分强调术前准备,丧失手术时机,则会使毒素吸收进一步增加,病情发展加重,病死率增高[5]。经抗感染,抗休克治疗后,病情稳定、血压回升,正是施行胆道减压、引流的有利时机。合并复杂心血管疾病者要由内科医生协助处理,本组发生2例心跳骤停猝死,应吸取教训。术后加强重要脏器功能监护,营养不良的病人需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应用锁骨下深静脉置管静脉高营养,积极治疗并存的内科疾病,防治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全国胆道疾病专题讨论会纪要,重症急性胆管炎诊断标准[J].中华外科杂志,1983,21(6):373.
[2]钟大昌,冉端图.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分级诊断和治疗[J].中华外科杂志,1985,23(9):513.
[3]施维锦.急性重症胆管炎外科引流时机的选择和注意事项[J].临床外科杂志, 2000,8(6):372.
[4]石景森,孙学军.急性重症胆管炎处理方法的选择[J].临床外科杂志,2004,12(12):722.
[5]朱友根.高龄重症胆管炎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9,19(2):106.
(收稿日期:2006-03-17修回日期:2006-06-05)
(编辑:潘明志)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