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当前的房屋建筑工程中,逐步涌现了各种高层、超高层建筑,极大地缓解了城市中人口压力大的难题,使城市化进程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作为整个建筑中的基础工程,高层建筑基础施工质量的控制决定着整个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效果,如果由于基础质量不过关而产生的沉降问题,很容易给居住者带来生命财产安全的损害。
关键词:
一、建筑基础施工的质量通病
(一)、建筑材料质量不过关
由于基础工程的重要性,因此在施工中必须采用优质的施工材料。但是有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常常出现以次充好的现象,用质量较差的钢筋、水泥等材料来取代优质的钢筋、水泥,使得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基础工程无法承担起较大的重量,从而引发质量事故。
(二)、人员管理问题
基础工程的技术管理普遍存在人员混乱的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各个建筑企业缺乏完善、规范的技术管理制度,在分配技术管理人员时随意性、主观性过强。管理人员、管理技术、管理对象之间的不匹配不仅造成了管理能效的低下,而且是一种人力上的资源浪费。
(三)、施工方面因素
如果说材料是房屋建筑的基础,那么施工就是房屋建筑工程的关键。合格的材料在施工中如何合理的组成建筑成品,就是施工的任务了。不同的建筑都有特殊的情况,这就要求建筑项目部管理人员首先要熟知施工图,对房屋建筑物所需要达到的工程质量标准能有个定量的认识。把握房屋建筑规模,合理安排人力和物力。有条不紊的进行施工控制。设计院施工图的编制质量非常重要,是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指南针。
(四)、监控方面因素
工程建设有着明确的目标,其中主要的目标就是质量、费用、进度目标。这三个目标的实现是否顺利,也是工程实体施工过程是否控制到位的重要考核依据。工程建设监控的范围非常广泛,如项目的设计阶段、项目的施工阶段、项目的竣工、项目的保修阶段。各个阶段都有着各自的工作范围,其中项目的施工阶段是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设计的意图必须能在施工阶段中得到落实。而高质量的施工又能减少项目竣工阶段,及保修阶段的工作量。因此监控过程目前主要重视的是对施工阶段的监控。当然设计阶段的监控由于设计的特殊形式,在施工图是审核过程中就有一定的监控。各个阶段能否进行合理的控制,尤其是施工阶段的监控,可以对工程的质量起到一个规范的作用。
二、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一)、树立质量通病的防治意识
民用建筑施工企业的所有成员必须树立起质量通病防治意识,从根本上保证基础工程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很多质量通病产生的主要原因都是人为对质量的疏忽。因此,要想完全杜绝工程质量通病的出现,就应该从观念意识出发,让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不断提升,才能避免质量通病的不断发生。在基础工程施工之前,应该做好质量的宣传工作,让施工人员树立起良好的质量管控意识,使质量通病得到有效防范。
(二)、提高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
参与施工人员职业素质的高低是工程质量优劣的决定性因素,而现在不少施工单位的施工和技术人员职业素养较低,不少人在对房屋建筑工程基本常识都不清楚的情况下就仓促上岗,以至于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施工与设计不符的现象,给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想要控制施工质量就要从严格限制准入资质和提高施工人员职业素质抓起,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三)、引入更加先进的技术排查手段
为了强化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我们需要更先进、有效的技术排查手段,以保证及时、动态地监测和发现施工中的技术问题和技术漏洞。具体来说,可以引进信息化的技术管理系统,将专门的信息管理软件与管理人员的亲身入场相结合,实现对基础工程施工现场的全面监控。这种技术排查手段能够将发现问题、统筹问题、上报问题、提出解决方法这一系列行为的时间几乎缩减到零,避免了原本技术管理中从发现技术问题到解决技术问题的延误现象,有效削减了对工期的不利影响,在提高施工质量的同时保证了施工时间。该手段需要较高水准的技术支持,因此在实际应用上仍处于尝试阶段。本公司在进行福建富迪塑胶有限公司宿舍楼的施工时试用了这种信息化管理手段,的确能够大幅提升管理效率,缩短工期,但由于技术体系不完善,应用时也缺乏磨合,所以有接口接续不畅的现象发生,仍需进一步积累经验,优化改进。
(四)、创新基础施工手段
施工方法的创新能够激起高层建筑基础工程的整体创新,是提高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对施工方法的改革一般情况下通过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来自于企业外部的改革,二是来自企业内部的改革。具体来说,企业外部的改革一般是从国内外优秀企业引入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将其与企业实际结合起来,形成适用于企业的创新施工方法;而企业内部的改革,就是提高施工团队的技术含量,组建具有高素质、高技术的团队,使其能够深入分析适用于基础工程和企业实际需求,在企业施工中加入高新技术,对施工方法进行创新,使其能够提高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完善施工各个环节。通过对施工手段的改革和创新,能够最大限度地防范质量通病,实现施工质量的整体提升。
(五)、注重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点的检查
民用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周期较长,工序也较为复杂,只有做好每个质量控制点的检查工作,才能保证整体质量。在基础工程中,基坑尺寸、标高、垫层厚度、预埋件位置、成桩质量等,都应该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点。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及现场施工人员,必须针对不同的质量控制点,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工作。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应该及时采取措施来加以解决和处理,并对处理后的效果进行重新检查,直到其符合质量标准。
(六)、正确认知外部质量监督和内部质量管理的关系
建筑企业必须无条件地自觉接受政府主管部门与质量监督机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新闻媒介及社会舆论的监督,积极配合他们的工作,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将外部监督的压力转化为强化内部质量保证的动力,积极引导职工增强抓好质量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
结束语
基础工程是一切建筑工程的根本,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通病应该引起建筑行业的高度重视。尤其在民用建筑基础工程中,必须认真分析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从人员、机械、材料、技术、工艺等各个方面,加强施工管理,把好质量关,避免出现质量通病,以进一步提高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金华.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及实施[J].建筑科技,2007(11).
[2] 杨增添.关于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有效措施的探究[J].科技风,2013(22).
[3] 郭方龙.论高层建筑基础工程的技术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0).
关键词:
一、建筑基础施工的质量通病
(一)、建筑材料质量不过关
由于基础工程的重要性,因此在施工中必须采用优质的施工材料。但是有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常常出现以次充好的现象,用质量较差的钢筋、水泥等材料来取代优质的钢筋、水泥,使得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基础工程无法承担起较大的重量,从而引发质量事故。
(二)、人员管理问题
基础工程的技术管理普遍存在人员混乱的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各个建筑企业缺乏完善、规范的技术管理制度,在分配技术管理人员时随意性、主观性过强。管理人员、管理技术、管理对象之间的不匹配不仅造成了管理能效的低下,而且是一种人力上的资源浪费。
(三)、施工方面因素
如果说材料是房屋建筑的基础,那么施工就是房屋建筑工程的关键。合格的材料在施工中如何合理的组成建筑成品,就是施工的任务了。不同的建筑都有特殊的情况,这就要求建筑项目部管理人员首先要熟知施工图,对房屋建筑物所需要达到的工程质量标准能有个定量的认识。把握房屋建筑规模,合理安排人力和物力。有条不紊的进行施工控制。设计院施工图的编制质量非常重要,是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指南针。
(四)、监控方面因素
工程建设有着明确的目标,其中主要的目标就是质量、费用、进度目标。这三个目标的实现是否顺利,也是工程实体施工过程是否控制到位的重要考核依据。工程建设监控的范围非常广泛,如项目的设计阶段、项目的施工阶段、项目的竣工、项目的保修阶段。各个阶段都有着各自的工作范围,其中项目的施工阶段是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设计的意图必须能在施工阶段中得到落实。而高质量的施工又能减少项目竣工阶段,及保修阶段的工作量。因此监控过程目前主要重视的是对施工阶段的监控。当然设计阶段的监控由于设计的特殊形式,在施工图是审核过程中就有一定的监控。各个阶段能否进行合理的控制,尤其是施工阶段的监控,可以对工程的质量起到一个规范的作用。
二、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一)、树立质量通病的防治意识
民用建筑施工企业的所有成员必须树立起质量通病防治意识,从根本上保证基础工程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很多质量通病产生的主要原因都是人为对质量的疏忽。因此,要想完全杜绝工程质量通病的出现,就应该从观念意识出发,让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不断提升,才能避免质量通病的不断发生。在基础工程施工之前,应该做好质量的宣传工作,让施工人员树立起良好的质量管控意识,使质量通病得到有效防范。
(二)、提高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
参与施工人员职业素质的高低是工程质量优劣的决定性因素,而现在不少施工单位的施工和技术人员职业素养较低,不少人在对房屋建筑工程基本常识都不清楚的情况下就仓促上岗,以至于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施工与设计不符的现象,给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想要控制施工质量就要从严格限制准入资质和提高施工人员职业素质抓起,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三)、引入更加先进的技术排查手段
为了强化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我们需要更先进、有效的技术排查手段,以保证及时、动态地监测和发现施工中的技术问题和技术漏洞。具体来说,可以引进信息化的技术管理系统,将专门的信息管理软件与管理人员的亲身入场相结合,实现对基础工程施工现场的全面监控。这种技术排查手段能够将发现问题、统筹问题、上报问题、提出解决方法这一系列行为的时间几乎缩减到零,避免了原本技术管理中从发现技术问题到解决技术问题的延误现象,有效削减了对工期的不利影响,在提高施工质量的同时保证了施工时间。该手段需要较高水准的技术支持,因此在实际应用上仍处于尝试阶段。本公司在进行福建富迪塑胶有限公司宿舍楼的施工时试用了这种信息化管理手段,的确能够大幅提升管理效率,缩短工期,但由于技术体系不完善,应用时也缺乏磨合,所以有接口接续不畅的现象发生,仍需进一步积累经验,优化改进。
(四)、创新基础施工手段
施工方法的创新能够激起高层建筑基础工程的整体创新,是提高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对施工方法的改革一般情况下通过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来自于企业外部的改革,二是来自企业内部的改革。具体来说,企业外部的改革一般是从国内外优秀企业引入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将其与企业实际结合起来,形成适用于企业的创新施工方法;而企业内部的改革,就是提高施工团队的技术含量,组建具有高素质、高技术的团队,使其能够深入分析适用于基础工程和企业实际需求,在企业施工中加入高新技术,对施工方法进行创新,使其能够提高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完善施工各个环节。通过对施工手段的改革和创新,能够最大限度地防范质量通病,实现施工质量的整体提升。
(五)、注重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点的检查
民用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周期较长,工序也较为复杂,只有做好每个质量控制点的检查工作,才能保证整体质量。在基础工程中,基坑尺寸、标高、垫层厚度、预埋件位置、成桩质量等,都应该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点。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及现场施工人员,必须针对不同的质量控制点,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工作。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应该及时采取措施来加以解决和处理,并对处理后的效果进行重新检查,直到其符合质量标准。
(六)、正确认知外部质量监督和内部质量管理的关系
建筑企业必须无条件地自觉接受政府主管部门与质量监督机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新闻媒介及社会舆论的监督,积极配合他们的工作,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将外部监督的压力转化为强化内部质量保证的动力,积极引导职工增强抓好质量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
结束语
基础工程是一切建筑工程的根本,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通病应该引起建筑行业的高度重视。尤其在民用建筑基础工程中,必须认真分析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从人员、机械、材料、技术、工艺等各个方面,加强施工管理,把好质量关,避免出现质量通病,以进一步提高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金华.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及实施[J].建筑科技,2007(11).
[2] 杨增添.关于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有效措施的探究[J].科技风,2013(22).
[3] 郭方龙.论高层建筑基础工程的技术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