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假天天让奇迹发生
有一天,大树天天生病了,它咳嗽、流鼻涕、打喷嚏,睡觉还打呼噜。清早起来,大树爸爸、大树妈妈领着大树到医院看病。医生问大树:“大树,你怎么啦?”大树说:“我生病了。我咳嗽、流鼻涕、打喷嚏,睡觉还打呼噜。”
医生说:“好孩子!来,让阿姨看看,张开嘴,啊……”大树天天张开了嘴,喊“啊……”“再听一听吧!”医生拿起听诊器,听听前面,听听后面,然后说:“大树啊,你生病了。来,先扎一针。噗!大树,你没哭,真棒!”
针扎完了,医生又对大树说:“大树天天,你回家后,要听爸爸妈妈的话,乖乖喝口服液呀!喝了口服液,你的病慢慢就好了,就不用扎针了;还要多喝水,好好吃饭,每顿饭都吃得饱饱的,知道吗?”
“嗯,知道了。”大树用力点点头,对医生说:“谢谢你!再见!”
这个故事,不是从书上读来的,是我结合女儿的生病经历,特意创作的。
现在,它成了女儿特别爱听的故事之一,每隔一两天,她就要躺在被窝里,让我讲给她听。讲的时候,我还要模仿医生,给她看看喉咙,听听前胸,听听后背。她呢,每次都兴致勃勃地张开嘴喊“啊”,乐呵呵地掀开衣服……
更重要的是,自这个故事诞生后,奇迹就发生了:女儿再也不怕去医院,再也不怕看医生,再也不怕扎针,再也不怕吃药。这对我和妻子来说,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因为它让我们基本摆脱了给女儿看病、打针、喂药的大烦恼。
真天天怕打针吃药
我刚和出版社签署图书出版合同,女儿天天就病了。一开始,是轻微的咳嗽,接着就是流鼻涕、打喷嚏,再接着睡觉时打呼噜,并且越打越响,响得让我和妻子心惊肉跳———有时,女儿会在睡梦中,被自己的呼噜声吵醒,或是因呼吸不畅被憋醒。
病来如山倒。没过两天,女儿半夜突然发起烧来,小身子滚烫。拿体温计一量,39℃!我跳起来,冲进客厅,扑向常备药箱,找小儿退烧药。药拿来了,但是,无论我和妻子怎么努力,女儿愣是一点儿也不吃!气急之下,我朝她大喊:“不行,必须吃!”说完,强行将退烧药灌进了她的嘴里。
这激起了她更大的反抗。不过很快,女儿就慢慢睡去,烧也慢慢退去。然而,我却因自己的粗暴和野蛮,付出了严重代价———彻底得罪了她。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她常常朝我大喊:“不要爸爸!不要爸爸!爸爸走,爸爸走!”
女儿的做法,后来也让我反思自己,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粗暴和野蛮。因为对儿童来说,粗暴和野蛮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容易伤害儿童,使儿童更加抗拒不情愿做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要让儿童做事,特别是吃药、扎针之类和痛苦相关的事情,就必须尊重儿童的心理,引势利导。
女儿这一病,居然病了一个多月。在此期间,我和妻子抱着女儿,几乎每天都要去一次医院,有时还要去两次。女儿经历了很多自她出生以来,从未经历过的事情,如吃苦涩的中药、喷刺激鼻腔的药水、喝水融性的西药,还有插管检查鼻腔,以及我曾坚持不打,但最终还是在病情面前屈服、不得不打的吊瓶。
而为了确保不被误诊,北京仅有的几家著名儿童医院、儿童门诊,我和妻子都跑了一个遍;这几家医院的所有专家级医生,也几乎都给女儿诊断过。每一次诊断,女儿都极其不配合,不但她自身常常哭出一身汗,我和妻子也常常被她哭出一身汗,而最终的诊断结果是,女儿所患只是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只是普通感冒的一种,照理说,我和妻子不该如此大惊小怪,非得“货比三家”,而且不但比医院,还比同一个医院的医生。这几家医院,是全北京最好的儿童医院或儿童门诊。全北京最好的,实际上也是全中国最好的。如果它们都不可信,那就谁都别信了。我们这样做,是不是紧张过度了?
我和妻子也的确怀疑过自己。然而,事实证明,我们这样做是明智的,第一家医院的确误诊了!医生只听了一句“晚上睡觉打呼噜”,就迅速开出了诊断结果:鼻炎。多亏没信这家医院,否则,女儿的病就被大大耽误了。
病去如抽丝。除了每天去医院打吊瓶,一打就是整整一个星期,回家后还要吃好几种药。尽管,儿童药并不十分难吃,但女儿还是拒绝吃。事实上,每次打吊瓶,都要两个护士按着女儿,才能扎成针。由于剧烈挣扎,她脸上的毛细血管都破裂了,起了很多小红疙瘩,又找了几位皮肤病专家诊治,才算慢慢治好。
扎针难,吃药也难。每次喂女儿吃药,都像打仗一样,累出我和妻子一身汗,喂药的过程经常长达一两个小时。在这一两个小时里,女儿的心情,自然十分恶劣,哭泣是免不了的,刚刚好一些的小疙瘩,也因此而一再反复。
假天天就是真天天
这样下去可不行。于是,我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女儿不怕医院,不怕医生,不怕扎针,不怕吃药呢?因为现在的做法,既不利于有效治病,也不利于女儿的心理健康,甚至还会因此生出别的疾病,如毛细血管破裂严重等。
思来想去,我决定试用一边绘声绘色讲故事,一边生动活泼做游戏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她、引导她;并且,故事的主体内容,一定是女儿自己的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而讲故事的形式也一定是参与式、互动式、游戏式。
我知道,只有这样,才能让她对生活中的事情,感觉既熟悉又陌生,既离自己很近又似乎离自己很远———只是一个故事罢了,只是一个游戏罢了。这就有了《大树生病了》的故事。显然,这个故事中的大树,并不真的就是一棵大树,其实是听故事的女儿。这样,我讲大树天天的故事,女儿天天自然听得津津有味。
教育奇迹,就这样慢慢发生了,其效果之好,超出我的预想。之所以会如此,只因做到了“以儿童为本”: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真正尊重儿童的心理感受。此后,创作这类故事,并利用它们教育和引导女儿,就成了我常做的家庭教育功课。我相信,随着女儿的成长,必定会有更多奇迹之花,一朵接一朵地开放,使她的人生像春天一样美。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朱璐[email protected]
www.mochou.cn“在线投稿”《家教与成才》
有一天,大树天天生病了,它咳嗽、流鼻涕、打喷嚏,睡觉还打呼噜。清早起来,大树爸爸、大树妈妈领着大树到医院看病。医生问大树:“大树,你怎么啦?”大树说:“我生病了。我咳嗽、流鼻涕、打喷嚏,睡觉还打呼噜。”
医生说:“好孩子!来,让阿姨看看,张开嘴,啊……”大树天天张开了嘴,喊“啊……”“再听一听吧!”医生拿起听诊器,听听前面,听听后面,然后说:“大树啊,你生病了。来,先扎一针。噗!大树,你没哭,真棒!”
针扎完了,医生又对大树说:“大树天天,你回家后,要听爸爸妈妈的话,乖乖喝口服液呀!喝了口服液,你的病慢慢就好了,就不用扎针了;还要多喝水,好好吃饭,每顿饭都吃得饱饱的,知道吗?”
“嗯,知道了。”大树用力点点头,对医生说:“谢谢你!再见!”
这个故事,不是从书上读来的,是我结合女儿的生病经历,特意创作的。
现在,它成了女儿特别爱听的故事之一,每隔一两天,她就要躺在被窝里,让我讲给她听。讲的时候,我还要模仿医生,给她看看喉咙,听听前胸,听听后背。她呢,每次都兴致勃勃地张开嘴喊“啊”,乐呵呵地掀开衣服……
更重要的是,自这个故事诞生后,奇迹就发生了:女儿再也不怕去医院,再也不怕看医生,再也不怕扎针,再也不怕吃药。这对我和妻子来说,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因为它让我们基本摆脱了给女儿看病、打针、喂药的大烦恼。
真天天怕打针吃药
我刚和出版社签署图书出版合同,女儿天天就病了。一开始,是轻微的咳嗽,接着就是流鼻涕、打喷嚏,再接着睡觉时打呼噜,并且越打越响,响得让我和妻子心惊肉跳———有时,女儿会在睡梦中,被自己的呼噜声吵醒,或是因呼吸不畅被憋醒。
病来如山倒。没过两天,女儿半夜突然发起烧来,小身子滚烫。拿体温计一量,39℃!我跳起来,冲进客厅,扑向常备药箱,找小儿退烧药。药拿来了,但是,无论我和妻子怎么努力,女儿愣是一点儿也不吃!气急之下,我朝她大喊:“不行,必须吃!”说完,强行将退烧药灌进了她的嘴里。
这激起了她更大的反抗。不过很快,女儿就慢慢睡去,烧也慢慢退去。然而,我却因自己的粗暴和野蛮,付出了严重代价———彻底得罪了她。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她常常朝我大喊:“不要爸爸!不要爸爸!爸爸走,爸爸走!”
女儿的做法,后来也让我反思自己,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粗暴和野蛮。因为对儿童来说,粗暴和野蛮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容易伤害儿童,使儿童更加抗拒不情愿做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要让儿童做事,特别是吃药、扎针之类和痛苦相关的事情,就必须尊重儿童的心理,引势利导。
女儿这一病,居然病了一个多月。在此期间,我和妻子抱着女儿,几乎每天都要去一次医院,有时还要去两次。女儿经历了很多自她出生以来,从未经历过的事情,如吃苦涩的中药、喷刺激鼻腔的药水、喝水融性的西药,还有插管检查鼻腔,以及我曾坚持不打,但最终还是在病情面前屈服、不得不打的吊瓶。
而为了确保不被误诊,北京仅有的几家著名儿童医院、儿童门诊,我和妻子都跑了一个遍;这几家医院的所有专家级医生,也几乎都给女儿诊断过。每一次诊断,女儿都极其不配合,不但她自身常常哭出一身汗,我和妻子也常常被她哭出一身汗,而最终的诊断结果是,女儿所患只是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只是普通感冒的一种,照理说,我和妻子不该如此大惊小怪,非得“货比三家”,而且不但比医院,还比同一个医院的医生。这几家医院,是全北京最好的儿童医院或儿童门诊。全北京最好的,实际上也是全中国最好的。如果它们都不可信,那就谁都别信了。我们这样做,是不是紧张过度了?
我和妻子也的确怀疑过自己。然而,事实证明,我们这样做是明智的,第一家医院的确误诊了!医生只听了一句“晚上睡觉打呼噜”,就迅速开出了诊断结果:鼻炎。多亏没信这家医院,否则,女儿的病就被大大耽误了。
病去如抽丝。除了每天去医院打吊瓶,一打就是整整一个星期,回家后还要吃好几种药。尽管,儿童药并不十分难吃,但女儿还是拒绝吃。事实上,每次打吊瓶,都要两个护士按着女儿,才能扎成针。由于剧烈挣扎,她脸上的毛细血管都破裂了,起了很多小红疙瘩,又找了几位皮肤病专家诊治,才算慢慢治好。
扎针难,吃药也难。每次喂女儿吃药,都像打仗一样,累出我和妻子一身汗,喂药的过程经常长达一两个小时。在这一两个小时里,女儿的心情,自然十分恶劣,哭泣是免不了的,刚刚好一些的小疙瘩,也因此而一再反复。
假天天就是真天天
这样下去可不行。于是,我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女儿不怕医院,不怕医生,不怕扎针,不怕吃药呢?因为现在的做法,既不利于有效治病,也不利于女儿的心理健康,甚至还会因此生出别的疾病,如毛细血管破裂严重等。
思来想去,我决定试用一边绘声绘色讲故事,一边生动活泼做游戏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她、引导她;并且,故事的主体内容,一定是女儿自己的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而讲故事的形式也一定是参与式、互动式、游戏式。
我知道,只有这样,才能让她对生活中的事情,感觉既熟悉又陌生,既离自己很近又似乎离自己很远———只是一个故事罢了,只是一个游戏罢了。这就有了《大树生病了》的故事。显然,这个故事中的大树,并不真的就是一棵大树,其实是听故事的女儿。这样,我讲大树天天的故事,女儿天天自然听得津津有味。
教育奇迹,就这样慢慢发生了,其效果之好,超出我的预想。之所以会如此,只因做到了“以儿童为本”: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真正尊重儿童的心理感受。此后,创作这类故事,并利用它们教育和引导女儿,就成了我常做的家庭教育功课。我相信,随着女儿的成长,必定会有更多奇迹之花,一朵接一朵地开放,使她的人生像春天一样美。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朱璐[email protected]
www.mochou.cn“在线投稿”《家教与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