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成功抢救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方法, 提高创伤性休克早期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7月~2012年10月30例创伤性休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创伤性休克急救护理程序的应用,抢救成功28例,死亡2例。结论:迅速、果断、准确、有效的急救护理是创伤性休克抢救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急救;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226—02
严重创伤特别是在伴有一定量出血时常引起休克,称为创伤性休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因为急性微循环灌流不足,细胞缺氧,导致全身重要脏器的功能障碍,这些病人多伤情复杂,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我院自2010年7月~2012年10月共抢救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病人30例,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0例,为2010年7月~2012年10月收治的30例创伤性休克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13例,龄14~71岁,平均年龄21.3岁。颅脑损伤10例;骨盆骨折并腹部脏器破裂13例;胸腹部及其他多处损伤7例,2例于入院后30min内抢救无效死亡。
1.2方法
1.2.1 伤情的判断与评估 在现场做简单的处理,确保呼吸道通畅,控制活动性大出血,然后再转运,有条件时边转运边治疗。
1.2.2 采取仰卧中凹位[1],以增加静脉回心血量和减轻呼吸负担,也可采取平卧位,以利脑部血液供应,但头部不应放低。
1.2.3 如为急诊入院,立即安置病人,测量血压、脉搏。用休克指数(脉搏/收缩压mmHg)来监护血压。正常休克指数为0.5,严重休克>2.0。观察神志和表情、皮肤的色泽温度、周围循环等[2]。创伤早期,机体代偿功能尚好,动脉血压相对稳定,脑缺氧较轻,病人一般神志清楚,但烦燥不安。随着休克的加重,进入失代偿期,表情淡漠,甚至昏迷。取头侧平卧位,头部抬高15°,下肢抬高20°,以增加回心血量[3],利于循环功能的恢复。
1.2.4 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合理给氧,病人一律及早给氧,氧流量4L/min较适合,以改善机体缺氧状态,纠正缺氧对机体的危害[4]。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取出口腔内活动性义齿、碎牙、血块等异物,呼吸道梗阻时,应迅速协助医生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休克病人都处于缺氧状态,维持呼吸功能非常重要,故需常规行鼻导管或面罩持续给氧,病情好转后可改为间断吸氧。严重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或合并有颅脑损伤的病人,应及早应用机械辅助呼吸。如已发展到ARDS,必须给予呼气末正压通气,使肺泡内保持正压,将萎缩的肺泡扩张。
1.2.5维持有效循环,缩短抗休克时间,休克症状不典型者,休克早期反映不出危险情况,很容易耽误病情,护士应有预见性地对休克早期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在医生未下达医嘱前使用16~18号套管针迅速建立2~3条静脉通道,若遇有头部、上肢损伤的患者应选用下肢的大隐静脉,若遇下肢、腹部损伤的患者应选用上肢的血管及颈外静脉,以免输入液体从腹部或下肢血管损伤处流入腹腔或体外。若遇静脉穿刺困难应果断行静脉切开或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以保证液体的输入量,在静脉穿刺成功的同时,留取血标本、查血型、配血及必要的血液检验,为输血及手术做好准备。扩容做到早、快、足[5],液体首选平衡液,后输入全血或代血浆,二者量比2∶1~3∶1。
1.2.6动态监测病情变化 休克病人病情变化快,通过监测,可以较好地判断病情,指导治疗。①意识与表情:因血流灌注不足,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缺氧状态,病人可出现表情淡漠、烦躁、意识模糊或昏迷。严重休克病人由兴奋转入抑制,表明脑缺氧加重,病情恶化。及时治疗后病人从烦躁转为平静,从淡漠迟钝转为能对答自如,提示脑循环改善,护士应密切观察上述变化,及时向医生报告病情。②生命体征的监测:休克病人体温一般偏低,低体温可影响血流速度,增加血液黏稠度,对微循环不利,采取调高室温及加盖棉被等措施,使病人达到正常体温。血压逐渐下降,收缩压低于90 mmHg(1 mmHg=0.133kPa)、脉压<20 mmHg是休克存在的证据。应每隔10min~15min测量血压1次,血压回升,脉压增大,表明休克有所好转。脉搏加快常出现在血压下降之前,随着病情的进展,脉搏细速或出现心律不齐,甚至摸不到。休克指数可以帮助判定有无休克及其程度。指数为0.5,一般表示无休克;超过1.0~1.5,表示存在休克;在2.0以上,表示休克严重。有时血压虽然仍低,但脉搏可扪及,手足温暖,表示休克趋于好转。呼吸、SpO2 的变化。创伤性休克病人呼吸频率增快,频率增加,注意观察呼吸频率及方式,同时注意SpO2 的连续变化,如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SpO2 <90%,经吸氧不能纠正,应警惕ARDS的发生。③皮肤色泽及肢体温度:肤色由苍白转为青紫,肢端转为湿冷,表示休克加重,如发绀程度减轻并转为红润,肢体转暖,说明休克好转。护士应根据微循环的变化,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④尿量:尿量是反映肾灌流情况的指标,尿量减少一半是休克的早期表现之一,休克病人需留置尿管,每小时测尿量1次。尿量每小时少于25mL、比重增加,表明血容量仍不足;血壓正常,但尿量仍少、比重降低,则可能已发生急性肾衰竭。尿量稳定在每小时30mL以上时,提示循环状态好转,是休克缓解的一个重要指标。⑤中心静脉压及周围浅静脉充盈度的变化。中心静脉压显示右心房和胸腔大静脉的血压。中心静脉压下降表示静脉回心血量不足,中心静脉压上升表示补液量过快或心功能损害。浅静脉瘪陷表示循环血量不足,充盈提示病情好转。
1.2.7熟悉血管活性药物的药理作用、常用剂量和使用方法。应用升压药时应密切注意血压情况,5min~10 min测量1次,根据血压的高低适当调节升压药物的浓度和输入速度[6]。静脉滴入升压药时,严防液体外渗而造成局部组织坏死。
2 结果
通过创伤性休克急救护理程序的应用,抢救成功28例,死亡2例。
3 体会
创伤性休克具有伤情复杂、病情变化快的特点,抢救工作稍有延误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医护人员在抢救创伤性休克过程中,须积极主动地实施相应的急救措施,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迅速、果断、准确、有效的急救护理是创伤性休克抢救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赵玉芳,9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8,9:124
[2] 彭秀萍,35例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0):3126.
[3] 徐向红,施卓娅,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J]中国骨伤,2003,6:362-362
[4] 王丽梅,赵玉华,路静,创伤性休克早期急救护理[J]中国保健,2010,10:99
[5] 徐向红,施卓娅,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J]中国骨伤,2003,6:362-362
[6] 彭秀萍,35例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0):3126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急救;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226—02
严重创伤特别是在伴有一定量出血时常引起休克,称为创伤性休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因为急性微循环灌流不足,细胞缺氧,导致全身重要脏器的功能障碍,这些病人多伤情复杂,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我院自2010年7月~2012年10月共抢救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病人30例,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0例,为2010年7月~2012年10月收治的30例创伤性休克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13例,龄14~71岁,平均年龄21.3岁。颅脑损伤10例;骨盆骨折并腹部脏器破裂13例;胸腹部及其他多处损伤7例,2例于入院后30min内抢救无效死亡。
1.2方法
1.2.1 伤情的判断与评估 在现场做简单的处理,确保呼吸道通畅,控制活动性大出血,然后再转运,有条件时边转运边治疗。
1.2.2 采取仰卧中凹位[1],以增加静脉回心血量和减轻呼吸负担,也可采取平卧位,以利脑部血液供应,但头部不应放低。
1.2.3 如为急诊入院,立即安置病人,测量血压、脉搏。用休克指数(脉搏/收缩压mmHg)来监护血压。正常休克指数为0.5,严重休克>2.0。观察神志和表情、皮肤的色泽温度、周围循环等[2]。创伤早期,机体代偿功能尚好,动脉血压相对稳定,脑缺氧较轻,病人一般神志清楚,但烦燥不安。随着休克的加重,进入失代偿期,表情淡漠,甚至昏迷。取头侧平卧位,头部抬高15°,下肢抬高20°,以增加回心血量[3],利于循环功能的恢复。
1.2.4 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合理给氧,病人一律及早给氧,氧流量4L/min较适合,以改善机体缺氧状态,纠正缺氧对机体的危害[4]。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取出口腔内活动性义齿、碎牙、血块等异物,呼吸道梗阻时,应迅速协助医生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休克病人都处于缺氧状态,维持呼吸功能非常重要,故需常规行鼻导管或面罩持续给氧,病情好转后可改为间断吸氧。严重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或合并有颅脑损伤的病人,应及早应用机械辅助呼吸。如已发展到ARDS,必须给予呼气末正压通气,使肺泡内保持正压,将萎缩的肺泡扩张。
1.2.5维持有效循环,缩短抗休克时间,休克症状不典型者,休克早期反映不出危险情况,很容易耽误病情,护士应有预见性地对休克早期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在医生未下达医嘱前使用16~18号套管针迅速建立2~3条静脉通道,若遇有头部、上肢损伤的患者应选用下肢的大隐静脉,若遇下肢、腹部损伤的患者应选用上肢的血管及颈外静脉,以免输入液体从腹部或下肢血管损伤处流入腹腔或体外。若遇静脉穿刺困难应果断行静脉切开或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以保证液体的输入量,在静脉穿刺成功的同时,留取血标本、查血型、配血及必要的血液检验,为输血及手术做好准备。扩容做到早、快、足[5],液体首选平衡液,后输入全血或代血浆,二者量比2∶1~3∶1。
1.2.6动态监测病情变化 休克病人病情变化快,通过监测,可以较好地判断病情,指导治疗。①意识与表情:因血流灌注不足,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缺氧状态,病人可出现表情淡漠、烦躁、意识模糊或昏迷。严重休克病人由兴奋转入抑制,表明脑缺氧加重,病情恶化。及时治疗后病人从烦躁转为平静,从淡漠迟钝转为能对答自如,提示脑循环改善,护士应密切观察上述变化,及时向医生报告病情。②生命体征的监测:休克病人体温一般偏低,低体温可影响血流速度,增加血液黏稠度,对微循环不利,采取调高室温及加盖棉被等措施,使病人达到正常体温。血压逐渐下降,收缩压低于90 mmHg(1 mmHg=0.133kPa)、脉压<20 mmHg是休克存在的证据。应每隔10min~15min测量血压1次,血压回升,脉压增大,表明休克有所好转。脉搏加快常出现在血压下降之前,随着病情的进展,脉搏细速或出现心律不齐,甚至摸不到。休克指数可以帮助判定有无休克及其程度。指数为0.5,一般表示无休克;超过1.0~1.5,表示存在休克;在2.0以上,表示休克严重。有时血压虽然仍低,但脉搏可扪及,手足温暖,表示休克趋于好转。呼吸、SpO2 的变化。创伤性休克病人呼吸频率增快,频率增加,注意观察呼吸频率及方式,同时注意SpO2 的连续变化,如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SpO2 <90%,经吸氧不能纠正,应警惕ARDS的发生。③皮肤色泽及肢体温度:肤色由苍白转为青紫,肢端转为湿冷,表示休克加重,如发绀程度减轻并转为红润,肢体转暖,说明休克好转。护士应根据微循环的变化,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④尿量:尿量是反映肾灌流情况的指标,尿量减少一半是休克的早期表现之一,休克病人需留置尿管,每小时测尿量1次。尿量每小时少于25mL、比重增加,表明血容量仍不足;血壓正常,但尿量仍少、比重降低,则可能已发生急性肾衰竭。尿量稳定在每小时30mL以上时,提示循环状态好转,是休克缓解的一个重要指标。⑤中心静脉压及周围浅静脉充盈度的变化。中心静脉压显示右心房和胸腔大静脉的血压。中心静脉压下降表示静脉回心血量不足,中心静脉压上升表示补液量过快或心功能损害。浅静脉瘪陷表示循环血量不足,充盈提示病情好转。
1.2.7熟悉血管活性药物的药理作用、常用剂量和使用方法。应用升压药时应密切注意血压情况,5min~10 min测量1次,根据血压的高低适当调节升压药物的浓度和输入速度[6]。静脉滴入升压药时,严防液体外渗而造成局部组织坏死。
2 结果
通过创伤性休克急救护理程序的应用,抢救成功28例,死亡2例。
3 体会
创伤性休克具有伤情复杂、病情变化快的特点,抢救工作稍有延误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医护人员在抢救创伤性休克过程中,须积极主动地实施相应的急救措施,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迅速、果断、准确、有效的急救护理是创伤性休克抢救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赵玉芳,9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8,9:124
[2] 彭秀萍,35例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0):3126.
[3] 徐向红,施卓娅,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J]中国骨伤,2003,6:362-362
[4] 王丽梅,赵玉华,路静,创伤性休克早期急救护理[J]中国保健,2010,10:99
[5] 徐向红,施卓娅,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J]中国骨伤,2003,6:362-362
[6] 彭秀萍,35例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0):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