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面向全体学生,重新整合了历史知识体系,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历史教师用教学新理念武装自己,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将素质教育融入在教学中,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下面笔者粗略谈谈课堂教学的感受。
一、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课是以书本教材为指导的形式,按教学课程来教,是书本的执行者,严格按照课程规定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不能发挥教学的灵活性。学生是学习的接受者,一切以教师的讲学为指导,学习死板、生硬。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成了固定的模式,使教与学都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素质教育的实施,促使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紧跟时代步伐。摆脱以往一本书,一根粉笔就能完成的教学,必须思考如何教。教师要把书本作为学习的材料,对内容合理利用,优化教学方法。改变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状况。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改变过去一言堂的教学,让学生参与到讲学中,双方形成良性的互动,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围绕学生来展开教学,真正实现教与学的统一。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认可自己。常有学生对某老师有反感,就不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因此,教师要爱学生,把他们当成朋友看待,语言要有亲和力,家长式的教学让学生有压抑感,不能激发学习兴趣。要平等看待每个学生,尤其对学习较落后的学生,多辅导、多鼓励,树立其学习的信心。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教师有好感,自然在学习中感到学习的乐趣。教师更新观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放手给学生自行探索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自我发展中发现,在自我发展中创新,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成长有重要的作用。 1.引导学生能够设疑提问。积极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处理的方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问是教学的重要一环,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程度和思考能力。学生首先要能掌握基本知识,进而加深对内容的深入理解。教师要培养学生思维缜密,善于分析课文,发现问题能力。对不懂的知识点要做笔记,有疑问才能引起学生思考。教师教学并不是无懈可击的,要鼓励学生质疑,共同交流探讨,加深理解。当前的学习参考资料,学习辅导资料类书籍很多,质量参差不齐,教师要慎重选择,让学生在学习时注意分析鉴别。要多思考,对辅导资料与教材的不协调之处,要敢于质疑,不能死读书,思维要灵活。通过学生提问,补充了教学中的欠缺之处,教师在教法上能更加完善。提问促进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式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和历史创造思维能力。在课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才能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合作,借鉴他人的知识,能从不同的角度汲取丰富的知识,拓展思维。学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取长补短。同时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所搜集的资料就一定的问题进行争论,通过课堂内互动,让不同思维在合作中碰撞。通过激烈讨论,畅所欲言,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3.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阅读,不能让学生盲目地阅读,给出一个范围、目的,学习才能提高。比如,在预习时,课前让学生预习教材,阅读教师印发的有关材料和课外读物,课上教师只需讲重点知识,从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体现了教师教育、教学的主导地位。教师对学生能看懂的就不用花费太大精力,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籍时,能养成搜集文献资料的能力和甄别资料的能力,同时,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初中历史课文有图文说明,很适合学生自学,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放手让学生去学。通过欣赏图画,来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创造性地学习,将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三、将多媒体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为了适应教育发展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多媒体已广泛地运用于教育领域。传统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听来获取知识,而多媒体是视听结合、图文并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处理好历史教学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有利于创设历史的情境,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加强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这些都超越了传统的教学媒体。一个历史教师的语言描述能力再强,总是难以使原本单调的历史事实变得生动有趣。如能让历史再现,就可打破课堂的局限性,大大加深、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其感性认识,使理解更深刻。视、听、触多感官相结合极大促进了学生观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因此,多媒体技术是中学历史教学最佳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将教师、学生和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结合起来,构成三者互动的教学方式。教师若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氛围,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学生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就会产生一种学习的责任感,这就是一种独立性。只有具备这种独立性,学生才能真正地成为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者,而多媒体技术正是学生由听讲者变成参与者的真正媒介。
四、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历史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源泉,是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具。在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为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多样化功能,认真落实历史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学历史教育有着其他学科无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利用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更具特殊意义。
总之,教育是国家的百年大计,历史课程对国民素质有积极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实施素质教育、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新时期的具备综合素质的优秀学生。
一、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课是以书本教材为指导的形式,按教学课程来教,是书本的执行者,严格按照课程规定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不能发挥教学的灵活性。学生是学习的接受者,一切以教师的讲学为指导,学习死板、生硬。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成了固定的模式,使教与学都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素质教育的实施,促使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紧跟时代步伐。摆脱以往一本书,一根粉笔就能完成的教学,必须思考如何教。教师要把书本作为学习的材料,对内容合理利用,优化教学方法。改变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状况。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改变过去一言堂的教学,让学生参与到讲学中,双方形成良性的互动,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围绕学生来展开教学,真正实现教与学的统一。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认可自己。常有学生对某老师有反感,就不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因此,教师要爱学生,把他们当成朋友看待,语言要有亲和力,家长式的教学让学生有压抑感,不能激发学习兴趣。要平等看待每个学生,尤其对学习较落后的学生,多辅导、多鼓励,树立其学习的信心。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教师有好感,自然在学习中感到学习的乐趣。教师更新观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放手给学生自行探索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自我发展中发现,在自我发展中创新,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成长有重要的作用。 1.引导学生能够设疑提问。积极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处理的方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问是教学的重要一环,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程度和思考能力。学生首先要能掌握基本知识,进而加深对内容的深入理解。教师要培养学生思维缜密,善于分析课文,发现问题能力。对不懂的知识点要做笔记,有疑问才能引起学生思考。教师教学并不是无懈可击的,要鼓励学生质疑,共同交流探讨,加深理解。当前的学习参考资料,学习辅导资料类书籍很多,质量参差不齐,教师要慎重选择,让学生在学习时注意分析鉴别。要多思考,对辅导资料与教材的不协调之处,要敢于质疑,不能死读书,思维要灵活。通过学生提问,补充了教学中的欠缺之处,教师在教法上能更加完善。提问促进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式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和历史创造思维能力。在课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才能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合作,借鉴他人的知识,能从不同的角度汲取丰富的知识,拓展思维。学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取长补短。同时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所搜集的资料就一定的问题进行争论,通过课堂内互动,让不同思维在合作中碰撞。通过激烈讨论,畅所欲言,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3.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阅读,不能让学生盲目地阅读,给出一个范围、目的,学习才能提高。比如,在预习时,课前让学生预习教材,阅读教师印发的有关材料和课外读物,课上教师只需讲重点知识,从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体现了教师教育、教学的主导地位。教师对学生能看懂的就不用花费太大精力,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籍时,能养成搜集文献资料的能力和甄别资料的能力,同时,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初中历史课文有图文说明,很适合学生自学,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放手让学生去学。通过欣赏图画,来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创造性地学习,将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三、将多媒体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为了适应教育发展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多媒体已广泛地运用于教育领域。传统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听来获取知识,而多媒体是视听结合、图文并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处理好历史教学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有利于创设历史的情境,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加强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这些都超越了传统的教学媒体。一个历史教师的语言描述能力再强,总是难以使原本单调的历史事实变得生动有趣。如能让历史再现,就可打破课堂的局限性,大大加深、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其感性认识,使理解更深刻。视、听、触多感官相结合极大促进了学生观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因此,多媒体技术是中学历史教学最佳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将教师、学生和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结合起来,构成三者互动的教学方式。教师若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氛围,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学生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就会产生一种学习的责任感,这就是一种独立性。只有具备这种独立性,学生才能真正地成为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者,而多媒体技术正是学生由听讲者变成参与者的真正媒介。
四、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历史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源泉,是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具。在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为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多样化功能,认真落实历史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学历史教育有着其他学科无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利用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更具特殊意义。
总之,教育是国家的百年大计,历史课程对国民素质有积极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实施素质教育、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新时期的具备综合素质的优秀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