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米洛斯·福尔曼执导的电影《莫扎特传》,是以音乐家莫扎特的一生为主要内容的优秀传记电影。影片以莫扎特的音乐配乐,对剧情的起承转合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歌剧音乐的运用,使影片的情节更具有张力,对人物的内心起到了烘托作用,为剧中人物的结局埋下伏笔。本篇文章对电影《莫扎特传》中的歌剧配乐进行分析,试图通过莫扎特音乐轻快华丽的外表,剖析影片中音乐深处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莫扎特传》;歌剧配乐;分析
电影《莫扎特传》由米洛斯·福尔曼执导,这部电影在1985年,一举夺得了第57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奖的桂冠,并同时获得了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奖、最佳音响等八项大奖。影片大量采用了莫扎特的音乐作为配乐,其中歌剧音乐占了很大的比重。在莫扎特的创作生涯中,歌剧是他最喜爱的领域,他一生中创作了包含各种风格的20多部歌剧,而《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女人心》以及《魔笛》是他最优秀、最成熟的歌剧作品。影片贴切的配乐片段把影片的戏剧冲突更加微妙地呈现在了观众的面前,推动着剧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歌剧《唐·璜》预示着死亡和悲剧的基调(此部分内容已在本人的另一篇论文中有过详细论述)。下面本文将就影片配乐中其他歌剧的音乐作以介绍。
一、矛盾与转折——《费加罗的婚礼》
《费加罗的婚礼》作为莫扎特最杰出的三部喜歌剧之一,完成于1786年,歌剧讲述了男仆费加罗为了婚事的顺利举行,与荒淫伪善的伯爵之间的斗争。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第一次在影片中出现,是在莫扎特与萨列里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国王传召莫扎特,并为他举行了一个小型的见面会,萨列里用他自己的说法是“我写了一首曲子欢迎他”,这首乐曲表达了对莫扎特的警告与示威。但莫扎特虽只在进入房间时,听到了国王极其生硬的演奏,却在钢琴上流利地再现了他所听到部分,并且把萨列里古板的开头,轻易地改变成了活泼的曲调,使路过房间的神职人员都不禁驻足张望,这一轻快的曲调便是选自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不要再去做情郎》。随着这段音乐的结束,莫扎特爆发出了他独具特色的笑声,这种笑声在萨列里听来,就是嘲笑。
《费加罗的婚礼》作为莫扎特创作的第一部喜歌剧,因有着当时禁演的芭蕾舞乐段而遭遇院长的撕毁。幸运的是来看排练的陛下看到没有音乐的伴奏,芭蕾舞演员在台上显得十分怪异,令他不解,故而最终同意莫扎特在歌剧院上演芭蕾。这段选自《费加罗的婚礼》的芭蕾音乐,仿佛是告诉观众,没有莫扎特的音乐,这个世界将会怎样的呆板无趣,令人费解。正如影片中莫扎特所说:“我是一个粗俗的人,但是我的音乐绝不粗俗。”那些反对莫扎特的人,也被《费加罗的婚礼》的旋律深深折服。影片中萨列里对这部歌剧评价道:“简直不可思议!我听到真正充满宽恕的音乐在整个剧院里响起,让人们都能理解救赎……简直无法阻挡,每一个音符,都使我的挫折更深。”影片中这部歌剧的出现担任着剧情“转折”的任务:首先是巧妙地安排了萨列里和莫扎特第一次正面交锋,埋下了二人间的矛盾,让萨列里对莫扎特开始充满了敌意;其次,歌剧创作初期,因为是否收留女仆,莫扎特的妻子和他的父亲发生了激烈地争吵,父亲一气之下一走了之,莫扎特和父亲的关系转入了最紧张的时期;最后,《费加罗的婚礼》的上演,在国王那里受到冷遇,而萨列里却因随后上演的、平庸的歌剧被国王授予勋章,莫扎特因此与朋友携游以发泄不满,回来后却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影片的悲剧色彩开始浓郁。
二、笑中带泪——《后宫诱逃》
莫扎特谱的三幕喜剧《后宫诱逃》,于1782年在维也纳首次公演,主要讲述了西班牙贵族贝尔蒙特,从土耳其国王的后宫营救爱人康斯坦的故事。公演后不久,他便与康斯坦结婚,所以创作这首作品时,是莫扎特一生中少有的,生活较愉快的时期。影片中上演的莫扎特的第一部剧便是《后宫诱逃》,华丽的花腔女高音充满技巧,最大限度展示了花腔女高音的特色,却被国王陛下认为“音符太多”。《后宫诱逃》的旋律在影片中出现最密集的地方,是在父亲来访后的化妆舞会上,伴着这段如节庆乐曲般的旋律,莫扎特似乎度过了自己最开心的一天,这个世界上他最敬重的父亲,最亲密的妻子与他同在。
莫扎特岳母公布莫扎特未婚妻的消息,让女主角为莫扎特拈酸吃醋,让萨列里觉得莫扎特“夺走了我的宝贝”,对莫扎特充满了恨意,一生中第一次有了残暴的想法;化妆舞会的惩罚项目中,莫扎特对萨列里孩子气的滑稽模仿,更是让萨列里觉得那是莫扎特对他恶意的嘲笑;在舞会中莫扎特拒绝了同父亲回萨尔茨堡,为日后父子矛盾以及莫扎特对父亲的内疚埋下了伏笔。在这部电影中,《后宫诱逃》是一部意味着笑中带泪的配乐。
三、放纵与嘲弄——《魔笛》
《魔笛》是莫扎特一生中最后一部歌剧,是莫扎特最成熟、最具有融合性的优秀的歌剧。影片中第一次出现歌剧《魔笛》的选段,是在莫扎特对着父亲的画像做鬼脸,疯了似跳舞的场景,轻快地弦乐背景音乐下,莫扎特一只手拿着烛台,另一只手向嘲弄了自己的命运做鬼脸,但紧接着,象征死神的萨列里,伴着《唐·璜》的音乐,粗暴地打断了他,让莫扎特再次被命运所嘲弄、所惊吓。
于是莫扎特选择去酒馆放纵一把,他与朋友边弹琴,边唱着《魔笛》中的片段,在笑声、吵闹声中,混乱演唱并不能遮盖命运对莫扎特的玩弄。归家后的莫扎特在岳母的尖声斥责中构思出了《魔笛》选段《夜后咏叹》,这无伤大雅的调侃,再次向观众展示了莫扎特化腐朽为神奇的杰出艺术敏锐性。在《魔笛》的演出现场,莫扎特终因不堪重负,在帕帕杰诺的歌声中倒下,伴随着《魔笛》的音乐,被象征死神的萨列里带回了公寓,走进了死亡,结束了这位历史上第一位不依附权贵的自由作曲家放荡不羁的一生。
影片用恰当贴切的配乐,为观众再现了莫扎特的一生。其中还有很多优秀的配乐,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参考文献
[1]沈旋,谷文娴,陶辛.西方音乐史简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7).
[2]周星.影视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李道新.影视批评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侯榕育潇(1990—),女,陕西西安人,硕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院基础部文化工作教研室助教,研究方向:音乐学、军队基层文化工作。
【关键词】《莫扎特传》;歌剧配乐;分析
电影《莫扎特传》由米洛斯·福尔曼执导,这部电影在1985年,一举夺得了第57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奖的桂冠,并同时获得了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奖、最佳音响等八项大奖。影片大量采用了莫扎特的音乐作为配乐,其中歌剧音乐占了很大的比重。在莫扎特的创作生涯中,歌剧是他最喜爱的领域,他一生中创作了包含各种风格的20多部歌剧,而《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女人心》以及《魔笛》是他最优秀、最成熟的歌剧作品。影片贴切的配乐片段把影片的戏剧冲突更加微妙地呈现在了观众的面前,推动着剧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歌剧《唐·璜》预示着死亡和悲剧的基调(此部分内容已在本人的另一篇论文中有过详细论述)。下面本文将就影片配乐中其他歌剧的音乐作以介绍。
一、矛盾与转折——《费加罗的婚礼》
《费加罗的婚礼》作为莫扎特最杰出的三部喜歌剧之一,完成于1786年,歌剧讲述了男仆费加罗为了婚事的顺利举行,与荒淫伪善的伯爵之间的斗争。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第一次在影片中出现,是在莫扎特与萨列里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国王传召莫扎特,并为他举行了一个小型的见面会,萨列里用他自己的说法是“我写了一首曲子欢迎他”,这首乐曲表达了对莫扎特的警告与示威。但莫扎特虽只在进入房间时,听到了国王极其生硬的演奏,却在钢琴上流利地再现了他所听到部分,并且把萨列里古板的开头,轻易地改变成了活泼的曲调,使路过房间的神职人员都不禁驻足张望,这一轻快的曲调便是选自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不要再去做情郎》。随着这段音乐的结束,莫扎特爆发出了他独具特色的笑声,这种笑声在萨列里听来,就是嘲笑。
《费加罗的婚礼》作为莫扎特创作的第一部喜歌剧,因有着当时禁演的芭蕾舞乐段而遭遇院长的撕毁。幸运的是来看排练的陛下看到没有音乐的伴奏,芭蕾舞演员在台上显得十分怪异,令他不解,故而最终同意莫扎特在歌剧院上演芭蕾。这段选自《费加罗的婚礼》的芭蕾音乐,仿佛是告诉观众,没有莫扎特的音乐,这个世界将会怎样的呆板无趣,令人费解。正如影片中莫扎特所说:“我是一个粗俗的人,但是我的音乐绝不粗俗。”那些反对莫扎特的人,也被《费加罗的婚礼》的旋律深深折服。影片中萨列里对这部歌剧评价道:“简直不可思议!我听到真正充满宽恕的音乐在整个剧院里响起,让人们都能理解救赎……简直无法阻挡,每一个音符,都使我的挫折更深。”影片中这部歌剧的出现担任着剧情“转折”的任务:首先是巧妙地安排了萨列里和莫扎特第一次正面交锋,埋下了二人间的矛盾,让萨列里对莫扎特开始充满了敌意;其次,歌剧创作初期,因为是否收留女仆,莫扎特的妻子和他的父亲发生了激烈地争吵,父亲一气之下一走了之,莫扎特和父亲的关系转入了最紧张的时期;最后,《费加罗的婚礼》的上演,在国王那里受到冷遇,而萨列里却因随后上演的、平庸的歌剧被国王授予勋章,莫扎特因此与朋友携游以发泄不满,回来后却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影片的悲剧色彩开始浓郁。
二、笑中带泪——《后宫诱逃》
莫扎特谱的三幕喜剧《后宫诱逃》,于1782年在维也纳首次公演,主要讲述了西班牙贵族贝尔蒙特,从土耳其国王的后宫营救爱人康斯坦的故事。公演后不久,他便与康斯坦结婚,所以创作这首作品时,是莫扎特一生中少有的,生活较愉快的时期。影片中上演的莫扎特的第一部剧便是《后宫诱逃》,华丽的花腔女高音充满技巧,最大限度展示了花腔女高音的特色,却被国王陛下认为“音符太多”。《后宫诱逃》的旋律在影片中出现最密集的地方,是在父亲来访后的化妆舞会上,伴着这段如节庆乐曲般的旋律,莫扎特似乎度过了自己最开心的一天,这个世界上他最敬重的父亲,最亲密的妻子与他同在。
莫扎特岳母公布莫扎特未婚妻的消息,让女主角为莫扎特拈酸吃醋,让萨列里觉得莫扎特“夺走了我的宝贝”,对莫扎特充满了恨意,一生中第一次有了残暴的想法;化妆舞会的惩罚项目中,莫扎特对萨列里孩子气的滑稽模仿,更是让萨列里觉得那是莫扎特对他恶意的嘲笑;在舞会中莫扎特拒绝了同父亲回萨尔茨堡,为日后父子矛盾以及莫扎特对父亲的内疚埋下了伏笔。在这部电影中,《后宫诱逃》是一部意味着笑中带泪的配乐。
三、放纵与嘲弄——《魔笛》
《魔笛》是莫扎特一生中最后一部歌剧,是莫扎特最成熟、最具有融合性的优秀的歌剧。影片中第一次出现歌剧《魔笛》的选段,是在莫扎特对着父亲的画像做鬼脸,疯了似跳舞的场景,轻快地弦乐背景音乐下,莫扎特一只手拿着烛台,另一只手向嘲弄了自己的命运做鬼脸,但紧接着,象征死神的萨列里,伴着《唐·璜》的音乐,粗暴地打断了他,让莫扎特再次被命运所嘲弄、所惊吓。
于是莫扎特选择去酒馆放纵一把,他与朋友边弹琴,边唱着《魔笛》中的片段,在笑声、吵闹声中,混乱演唱并不能遮盖命运对莫扎特的玩弄。归家后的莫扎特在岳母的尖声斥责中构思出了《魔笛》选段《夜后咏叹》,这无伤大雅的调侃,再次向观众展示了莫扎特化腐朽为神奇的杰出艺术敏锐性。在《魔笛》的演出现场,莫扎特终因不堪重负,在帕帕杰诺的歌声中倒下,伴随着《魔笛》的音乐,被象征死神的萨列里带回了公寓,走进了死亡,结束了这位历史上第一位不依附权贵的自由作曲家放荡不羁的一生。
影片用恰当贴切的配乐,为观众再现了莫扎特的一生。其中还有很多优秀的配乐,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参考文献
[1]沈旋,谷文娴,陶辛.西方音乐史简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7).
[2]周星.影视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李道新.影视批评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侯榕育潇(1990—),女,陕西西安人,硕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院基础部文化工作教研室助教,研究方向:音乐学、军队基层文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