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类院校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方法与途径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ryduan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理工科类高等教育中如何才能实现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是目前摆在各理工科类高等院校管理者面前的一大难题。本文提出从教学管理者观念的转变到规定必要的人文学分课程,以及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内环境和予以人文学科与人文师资应有的地位,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等一系列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 专业教育 人文教育 融合
  高职教育首先是高等教育。专业教育是通过系统的某一学科专门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人才的教育;人文教育是通过人文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实现培养人文素养目标的教育,核心是培育人文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要求:“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把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摆到重要位置,凸显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要求:“要将素质教育贯穿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并明确指出,“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一些院校连人文素质教育的初步工作都未到位。在这种情况下,要在行动上推进人文与科技教育相融合,比理论探讨更困难,因此,研究在一般理工院校如何推进“两融合”更为必要。
  1.促进教学管理者转变观念,适当施以行政手段,规定必要的人文学分课程是实现两融合的前提。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背景下,由于就业压力和市场短期需求的变化,各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中过于注重专业能力的提高,而忽视创新、发展及人际交往等能力的培养。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是职业教育的主要功能,但职业教育培养的人首先是“社会人”,其次才是“职业人”。职业教育如果遵循此项要求,则意味着既要重视受教育者职业素质的提高,又不放松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高职院校要实现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必须以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先导,树立现代人文主义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全面发展的质量观、系统立体的教学观,形成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高职教育实践中职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共同要求。近年来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一些名牌大学以通识课的方式,加强了对理工科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创新教育的本质是人文过程。人文素质教育对各个科类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都有重要作用。”一般理工院校不要说有一批学养深厚、高瞻远瞩的大师级学者和教育家,据调查,不少一般理工院校对理工学生没有开设真正意义上的人文课程,甚至没有人文学科的师资。有的院校迫于某种压力开设了一些“应用写作”类课程,但还是着眼于实用,压根没考虑过人文精神教育。因此,要想迅速有效地推进“两融合”教育,必须自上而下做两件切实工作。一是促进理工科院校学校主要领导的观念转变;二是采取适当的行政手段,像推进“两课”那样,规定各大学(尤其对理工科学生)必开若干学分的人文基础课程。这样就能保证理工科大学生得到起码的人文教育,对促进人文与科学教育两融合起到有利作用。
  2.积极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内环境是实现两融合的根本。
  高职院校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课程与人文学科课程,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积极营造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内环境。大学入学第一课堂是大学教育的主渠道、主战场。如果在第一课堂没有人文课程的一席之地,就谈不上人文教育。没有人文教育就无从推进人文与科技相融合。在这方面世界名牌大学已有许多成功经验,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无论是走通识教育之路者,还是走综合发展之路者,均在第一课堂设计至少6个学分的人文课程。清华大学近年出台新培养方案,“按照‘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的原则,调整了各类课程的学分比例。以工科为例:自然科学基础占总学分的1/4,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占1/4,专业相关课程占1/2”。另外,对理工科院校在人文素质方面有较重要的作用,选课学分由2门3~5学分增加到10个课组中13学分,包括文学、历史与文化、哲学与社会思潮、写作、艺术欣赏与实践等。并要求建设一批精品通识课程,列入课程改革资助项目予以支持。
  2.1构建完善的人文课程体系
  不少人认为,高职院校教育份额极其有限,加强职业教育,必然忽视人文教育,加强人文教育又挖了职业教育的墙脚,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不是简单的0.5 0.5=1的关系,而是相互渗透、相互容纳、相互支持的关系。必要的人文知识的积累是升华为人文精神的前提,人文课程的设置成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一些教学管理者及学者认为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素养的理念就可以了,没必要开设专门的人文素质类课程。这种观念就要求专业课教师具备相当的人文素养,可是由于多年来各工科院校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淡漠,让其在自身学科发展中没有受到过任何人文素养培养的教师对现有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渗透性培养是不可能的。因此,目前状况下只能通过开设一定比例的人文类课程的方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两融合教育。高职院校构建人文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是将人文课程实行选修与必修相结合:“大学语文”作为必修的核心课程,以促使学生形成全面、综合的人文素质为目的。同时,为保证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职业院校可根据师资状况,尽可能多地开设多个人文学科课程及交叉学科课程,培养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一到几门自己感兴趣的人文课程知识,促进良好人文精神的形成。
  2.2创设良好的静态环境,营造人文教育的氛围。
  校园的合理布局、富有特色的建筑、优美高雅的静态环境都可以为人文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充满了美。高职院校的建筑设计应强化现代意识,并融入典雅的格调,给予学生活泼、清新、积极的感受,陶冶学生情操,愉悦学生心理。加强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建设,突出大学精神和理念,使大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校园景观的合理设计有时可以同时承载对学生进行职业追求与人文熏陶的双重意义。校园文化氛围就像一种文化“颜料”和一种文化“味道”,溶于水中,使水有色有味,人“浸染”在这样的“水”中,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文化陶冶。但是,这一文化陶冶的过程不是自动产生的。校园路旁的绿荫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半身塑像,并非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人文景观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但了解了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和业绩,再伫立在像前就会被陶行知先生所感动、所启悟。   2.3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破除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隔膜。
  建设具有浓厚人文氛围的校园文化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具有独特的功能和魅力。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中最活跃的内容,它能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性情、塑造人格。组织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为学生施展才华、提高文化素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而且在活动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格修养,让学生体验到了人文精神的意义和道德的力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开办系列人文社会科学讲座,帮助和指导学生提高人文素质;二是开展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各种学生党团活动周、艺术节、科技节、技艺技能竞赛、演讲比赛、捐资助学、扶贫帮困等公益活动等;三是建立一些人文社团,如摄影、舞蹈、书法、文学等方面的协会,陶冶情操,塑造自我。技能比赛不仅可以使学生强化技能、深化专业学习,更重要的是在比赛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会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通过组织体育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顽强意志和集体荣誉感。而且,体育运动还是美的创造,高水平运动表演和比赛能够让人领略到强健、柔韧与技巧之美,从而提高学生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3.建立新的学术和教学评价体系,予以人文学科和人文师资应有的地位,是落实两融合的又一重要内容。
  一切事物之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教育领域尤其这样。教师是落实人文与科技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但教师如何教,能否达到较好的效果,相当程度取决于管理的评价导向激发的教学心态如何和师资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学习人文知识不等于得到人文教育,知识必须通过情感体验和审美领悟转化成内在修养,才能形成素质。如果讲授人文知识的教师不是发自内心地热爱这项工作,而带着某种不健康的心态教学,这种人文教育就一定不会有好效果,甚至有反作用。同样,一个理工专业的教师根本不关注人文,本身人文素质较低,也一定教不好学生。
  目前社会处于科技强势时代,人文作为弱势学科在许多工科院校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专职人文师资,有的学校即使有专职的人文社科师资,在重工轻文的环境里也常常备受冷遇。人文学科立项难,师资晋升难,人文课程推进难,这是普遍现象。在一般理工院校的人文教师往往因不堪忍受挤压而改行,或者不得不极力创办实用专业,无心也无力研究人文教育;或者被迫流向有中文专业的综合院校。对这种状况即使有一些忧国忧民者呼吁呐喊,也常常被强大的实用科技潮流所淹没。在这种背景下,有时少数理工科教师激流勇进,积极改革专业教学,注重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而且已收到较好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但常常在一些同行或正式的教学评价中得不到积极的评价,甚至有人责其为“不务正业”。在这种状况下要想真正落实人文教育,显然是极困难的。因此,建设公平的人文和科技评价机制是落实两融合的又一重要内容。
  4.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是实现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保障。
  教师直接面对学生,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教师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优良作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的传播者。教师在教学中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还应对学生产生三种影响:一是教师自身的形象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即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渊博的知识、精彩的语言、洒脱的举止及对教学工作的认真态度,潜移默化中会影响学生对人格导向的选择。二是通过课程的学习给学生思维方法上的训练,教师拥有的推陈出新的知识底蕴和理念,将知识古今中外融会贯通、取长补短的能力,是教师激发学生追求学问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充分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三是每一门学科都与社会、与人类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学生通过对这种关系的理解,可以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大学教师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建设人才的重任,其人格的培养不仅是自己的修养问题,而且关乎受教育者的品德养成。有深厚人文素养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将是终身的,能真正将“教书”与“育人”融为一体。因此,提高教师人格修养是实施人文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将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整合的一个重要保障。
  总之,只有转变教学管理者观念,规定必要的人文学分课程,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内环境,予以人文学科和人文师资应有的地位,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才能在理工科类高等教育中实现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相融合,这是目前提高理工科类高等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高云伟.加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J].机械职业教育,2001(4):1.
  [2]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127-128.
  [3]周远清.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推进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2002(2/3).
  [4]刘刚.论高职校实施人文教育的原则和途径[期刊论文].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01).
  [5]郭幼红.观乎人文,以化天下——高等职业教育中融合人文素质的思考与实践[J].海峡科学.
其他文献
栗树蘑,学名灰树花,又名舞茸。在我国只有北方燕山山脉长城内外的板栗主产区才能见到它的踪影。栗树蘑脆如玉兰,味如鸡丝,口感鲜美,是一种高蛋白、 Chestnut tree mushrooms
在分析研究认股权证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运用期权定价理论推导出其定价模型 ,在对B—S模型进行改进的基础上得出认股权证的定价公式 ,并介绍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Base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办院校数量逐年递增,灵活的办学机制和新型的办学方式使民办院校成为国家教育体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民办院校,特别是民办院校艺术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需不断加强。本文探究了民办院校艺术类学生的特点,以及现阶段民办院校艺术类学生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民办院校 艺术学生
期刊
摘 要: 导入技能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一定要重视导入语的设计和使用技巧。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导入语设计中应遵循的重要原则,其次结合实例,简单分析了生物课堂上常见的导入方式。  关键词: 生物课堂 导入语 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第一步,保证导入的质量和效果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成功来说非常重要。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语时,要结合教学内容
期刊
摘 要: 艺术生不同于普通学生,他们的专业技能更强,对社会的认识较少,这样不利于艺术生走向社会,应该重视艺术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本文研究了艺术生思想教育和管理的改进对策,简述了现阶段艺术生的思想现状。  关键词: 艺术生 思想教育 管理体系  艺术生的思想问题会对艺术生造成不利影响,作为艺术生的辅导员,我更重视艺术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不能只要求学生的成绩。为了树立艺术生正确的人生观,让艺术生看透社会
期刊
摘 要: 当前,军队院校教育正从以学历为主向任职教育为核心转变,这就对各个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以“基础 技能”为主线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使培养的人才适应部队职业岗位的需要。  关键词: 任职教育 人才培养方案 教学模式  一、任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原则  (一)遵循任职教育人才培养规律。  任职教育既是
期刊
摘 要: 随着对外经济的发展,文化交流合作的加强,我国翻译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翻译人才的素质也随之提高。因此,在翻译教学中构建“1 1>2”的翻译课程模式,即翻译课程与专业知识课程相结合的模式,实践表明它是提高翻译教学的质量、培养合格的翻译人才、满足就业市场需求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  关键词: 翻译 教学 课程模式  引言  随着对外经济的发展、文化交流合作的加强,社会经济文化各行各业对既懂业
期刊
普通小麦属于自花授粉作物,由于遗传基础狭窄,致使高产杂交育种研究的难度非常大.寻找雄性不育遗传资源是攻克这个难关的首要问题.1972年,山西省太谷县农业技术员高忠丽在田
期刊
5月9日,瑞典科研人员日前发表文章称,即便少量吸入电子烟,也会对血管造成损伤,进而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2017年以来,不同国家对电子烟开展了不同侧重的科学研究,这项新发
期刊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培养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