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桂林市市场发育纵向历史过程来看,其总量规模、发展速度和结构都得到较大、较快的发展,但其发展不足的一面也是十分明显的。
一、桂林市市场发展的特点
桂林市市场发育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首先,市场规模扩张较快,但总量仍然较小。从销售额来看, 1990年桂林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13.18亿元;厦门市为29.62亿元,厦门市是桂林市的2.25倍。1997年桂林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6.38亿元;厦门市为132.90亿元,厦门市是桂林市的2.87倍。2006年桂林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05.29亿元;厦门市为314.94亿元,厦门市是桂林市的2.99倍。
其次,市场结构有所改善,但结构失衡仍较严重。在整个市场结构中,一般商品市场发展较快、要素市场的发育相对滞后。2000年的新增就业人员中未经过劳动力市场的就业人员占54.70%。资本、技术和信息市场发育不良。在一般商品市场构成中,消费品市场发展较快,生产资料市场发育不良。要素市场中,房地产市场发育较为充分,其他要素市场发育不良。从市场的时间结构来看,现货市场发育较好,期货市场发育不良。从市场的空间结构来看,国内市场发育较好,国际市场发展落后。桂林市场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尤其是要素市场发展的滞后成为桂林城市经济发展关键性制约因素。
再次,市场效益不佳且不稳定。最直接反映商贸企业经济效益的是商品销售利润率。1978年商品销售利润率为0.95%,1980年为2.05%,1982年为-2.68%,1985年为4.84%,1990年为0.55%。近年来,桂林市批发零售贸易业经营状况有所好转,但效益不佳且不稳定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二、桂林市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
在肯定桂林市市场发展成就的同时,指出市场发育的缺陷和不足,进而探求造成这些缺陷和不足的原因,对于桂林市市场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首先,供给因素制约。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桂林市工农业生产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是十分明显的。从工农业生产总值来看,1990年桂林市的农业总产值为6.16万元,厦门市为9.78万元,厦门市是桂林市的1.6倍。同年,桂林市的工业总产值为31.60亿元,厦门市为85.93亿元,厦门市是桂林市的2.7倍。1997年桂林市的工业总产值为104.50亿元,厦门市为525.83亿元,厦门市是桂林市的5.03倍。2006年桂林市的工业总产值为617.75亿元,厦门市为2443.80亿元,是桂林市的3.69倍。由于工农业生产相对落后,供给条件较差,为了装备工农业生产,满足居民生活需要及发展旅游业,桂林市每年需从市外及自治区外输入大量的农副产品和工业品。受交通因素的影响,使输入商品所需的流通费用增加,商贸业经济效益受到影响。
其次,需求因素制约。就纵向发展来看,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桂林市城乡居民的购买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桂林市居民的购买力与发达地区相比尚存在较大的落差,并且这种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1990年市区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桂林、厦门分别为1437元和1850元,厦门是桂林的1.29倍。1997年桂林、厦门两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分别为5221.27元和7387.29元,厦门是桂林的1.41倍。2005年桂林、厦门两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分别为6677元和16403元,厦门是桂林的2.46倍。由于受生产条件的制约,桂林市辖县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之发达地区则更低,其购买力状况,决定了其对生产、生活资料的需求是低档次、生存型的。
居民的购买力较低,还在居民的消费结构中表现出来。恩格尔定律认为,一个家庭的收入越少,其消费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就一个国家而言,一个国家越贫穷,其每个国民的平均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的比重就越大。恩格尔定律对世界各国是普遍适用的,它常被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区域居民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依据人们对消费资料的需要层次,可以把消费资料分为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随着一个国家或区域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存资料在消费总额中的比重逐步下降、而享受和发展资料在消费总额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这是人们需要层次发展和消费结构变化的总趋势。对生存资料的需要是人的最低层次的需要,而对生存资料中的食物的需要是维持人作为生命个体最基本的需要,即人为了维持生命必须消费一定数量的食物。但人们对食物的消费是有一定数量界限的,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其需求的绝对量虽然有所增加,但其在全部消費支出中的比重将不断下降。根据联合国标准,经济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恩格尔系数在40%~60%之间。我国的消费结构属于发展中国家之列,但总的状况是恩格尔系数在波动中趋于下降,桂林市也是如此。但是,除少数年份外,桂林市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民用于食物消费支出的比重过大,其对其他生存资料的消费以及对享受和发展资料等高收入弹性资料的消费必然受到很大的限制。桂林市城镇居民的食物消费支出额在全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桂林市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较低,商品购买力较低。此外,在城市化水平、商品供给结构、消费环境、社会保障体系以及经营策略上的缺陷,也是造成桂林市商贸经济相对落后的重要原因。
三、促进桂林市市场发展的对策
针对桂林市商贸经济发展的促进和制约因素,桂林市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展工农业生产,进一步增强市场发展的产业支撑力。发展生产对于桂林市商贸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发展工农业生产是增加商品供给的必要条件。生产是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源泉。从自身的纵向比较而言,桂林市生产的长足发展促进了桂林市市场的发展和繁荣;而从与发达城市的横向比较来看,桂林市生产发展的不足,又制约了其市场的发展。因此,发展工农业生产是促进桂林市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当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货源可来源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但由于本地产品距离近,可降低流通费用,增加商贸利润。发展工农业生产,增加有效供给,要与优化产品结构结合起来。桂林市必须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稀等拳头产品。只有这样,产品才有销路。以农产品为例,桂林市名牌农副产品主要有:罗汉果(桂林是罗汉果的发源地)、永福山葡萄、兴安巨峰葡萄、临桂四塘马蹄、荔浦芋、红瓜子、沙田柚、椪柑、白果、全州禾花鱼等几十种地方特色鲜明、享誉海内外的产品。其次,发展工农业生产是振兴城市经济,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关键。桂林市商贸经济不甚发达是由于城乡居民的购买力较低,而购买力低下的原因是居民收入水平低,居民收入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是工农业生产的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因此,促进桂林市商贸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发展工农业生产,提高居民的购买力。
第二,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对商贸的促进作用。桂林本地居民的购买力相对较低,但旅游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其不足。因为,海内外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消费行为能推动桂林市商贸的发展。但当前的问题是,桂林市旅游产品以观光型为主,而对商贸、度假等具有较高消费特征的旅游商品的开发不够。这明显地影响了旅游业对商贸促进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提高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既是发展旅游业的需要,也是促进桂林市商贸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三,加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对各产业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城市市场的繁荣,同样需要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因为,发达的交通通讯可以弥补本地资源及生产的不足。与西南的一些内陆城市相比,桂林市交通具有一定的优势。水运有漓江与湘江相通而北达中原,由梧州入西江各可南下广州、香港,桂海高速公路直抵海滨,有国内一流的航空港桂林两江国际机场。但交通状况尚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及商贸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农村交通亟待改善。
第四,促进人口流动,提高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流动分为流入和流出。采取优惠政策鼓励较富裕的市内外居民向城区流动。如将房地产经营与人口迁移结合起来,吸引富裕阶层,尤其是投资者向城市集中。这样,既能提高桂林市的城市化水平,刺激有效需求的增长;同时,投资者的直接投资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就业的增长,又能有效拉动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资料市场的发展。
第五,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增长。消费环境包括道路、电力、自来水、维修服务等状况。消费环境状况对商品市场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桂林市农村交通不便、许多地方没有用上自来水,电力供应不足,这就限制了农村居民对诸如摩托车、洗衣机、电冰箱等耐用消费品的消费需求,从而制约了商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改善农村居民的消费环境是促进桂林市商贸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第六,优化市场结构,重点培育和发展要素市场。 加快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建设,使市场主体通过顺畅的融资渠道和劳动力市场获得资本和劳动力,促进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形成市场化的工资机制,鼓励和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进一步培育和规范房地产市场。还要加快培育技术、信息市场和产权市场。
参考文献:
[1]《广西桂林市经济·社会·科技·生态·旅游协调发展总体规划系统工程数據资料集》下册[R]. 桂林:桂林统计局编,1990
[2]桂林经济社会统计年鉴1999[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厦门经济特区年鉴1998[R].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
[3]桂林市经贸工作发展报告[R].http://www.gldrc.gov.cn;2006年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http://www.stats-xm.gov.cn,2006年
[4] 桂林经济社会统计年鉴2001[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5]桂林市志[R].北京:中华书局,1997
[6]《桂林市经贸工作发展报告》http://www.gldrc.gov.cn.2006年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stats-xm.gov.cn,2006
[7] 广西统计年鉴2006[R].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2005年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stats-xm.gov.cn
一、桂林市市场发展的特点
桂林市市场发育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首先,市场规模扩张较快,但总量仍然较小。从销售额来看, 1990年桂林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13.18亿元;厦门市为29.62亿元,厦门市是桂林市的2.25倍。1997年桂林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6.38亿元;厦门市为132.90亿元,厦门市是桂林市的2.87倍。2006年桂林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05.29亿元;厦门市为314.94亿元,厦门市是桂林市的2.99倍。
其次,市场结构有所改善,但结构失衡仍较严重。在整个市场结构中,一般商品市场发展较快、要素市场的发育相对滞后。2000年的新增就业人员中未经过劳动力市场的就业人员占54.70%。资本、技术和信息市场发育不良。在一般商品市场构成中,消费品市场发展较快,生产资料市场发育不良。要素市场中,房地产市场发育较为充分,其他要素市场发育不良。从市场的时间结构来看,现货市场发育较好,期货市场发育不良。从市场的空间结构来看,国内市场发育较好,国际市场发展落后。桂林市场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尤其是要素市场发展的滞后成为桂林城市经济发展关键性制约因素。
再次,市场效益不佳且不稳定。最直接反映商贸企业经济效益的是商品销售利润率。1978年商品销售利润率为0.95%,1980年为2.05%,1982年为-2.68%,1985年为4.84%,1990年为0.55%。近年来,桂林市批发零售贸易业经营状况有所好转,但效益不佳且不稳定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二、桂林市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
在肯定桂林市市场发展成就的同时,指出市场发育的缺陷和不足,进而探求造成这些缺陷和不足的原因,对于桂林市市场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首先,供给因素制约。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桂林市工农业生产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是十分明显的。从工农业生产总值来看,1990年桂林市的农业总产值为6.16万元,厦门市为9.78万元,厦门市是桂林市的1.6倍。同年,桂林市的工业总产值为31.60亿元,厦门市为85.93亿元,厦门市是桂林市的2.7倍。1997年桂林市的工业总产值为104.50亿元,厦门市为525.83亿元,厦门市是桂林市的5.03倍。2006年桂林市的工业总产值为617.75亿元,厦门市为2443.80亿元,是桂林市的3.69倍。由于工农业生产相对落后,供给条件较差,为了装备工农业生产,满足居民生活需要及发展旅游业,桂林市每年需从市外及自治区外输入大量的农副产品和工业品。受交通因素的影响,使输入商品所需的流通费用增加,商贸业经济效益受到影响。
其次,需求因素制约。就纵向发展来看,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桂林市城乡居民的购买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桂林市居民的购买力与发达地区相比尚存在较大的落差,并且这种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1990年市区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桂林、厦门分别为1437元和1850元,厦门是桂林的1.29倍。1997年桂林、厦门两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分别为5221.27元和7387.29元,厦门是桂林的1.41倍。2005年桂林、厦门两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分别为6677元和16403元,厦门是桂林的2.46倍。由于受生产条件的制约,桂林市辖县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之发达地区则更低,其购买力状况,决定了其对生产、生活资料的需求是低档次、生存型的。
居民的购买力较低,还在居民的消费结构中表现出来。恩格尔定律认为,一个家庭的收入越少,其消费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就一个国家而言,一个国家越贫穷,其每个国民的平均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的比重就越大。恩格尔定律对世界各国是普遍适用的,它常被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区域居民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依据人们对消费资料的需要层次,可以把消费资料分为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随着一个国家或区域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存资料在消费总额中的比重逐步下降、而享受和发展资料在消费总额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这是人们需要层次发展和消费结构变化的总趋势。对生存资料的需要是人的最低层次的需要,而对生存资料中的食物的需要是维持人作为生命个体最基本的需要,即人为了维持生命必须消费一定数量的食物。但人们对食物的消费是有一定数量界限的,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其需求的绝对量虽然有所增加,但其在全部消費支出中的比重将不断下降。根据联合国标准,经济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恩格尔系数在40%~60%之间。我国的消费结构属于发展中国家之列,但总的状况是恩格尔系数在波动中趋于下降,桂林市也是如此。但是,除少数年份外,桂林市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民用于食物消费支出的比重过大,其对其他生存资料的消费以及对享受和发展资料等高收入弹性资料的消费必然受到很大的限制。桂林市城镇居民的食物消费支出额在全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桂林市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较低,商品购买力较低。此外,在城市化水平、商品供给结构、消费环境、社会保障体系以及经营策略上的缺陷,也是造成桂林市商贸经济相对落后的重要原因。
三、促进桂林市市场发展的对策
针对桂林市商贸经济发展的促进和制约因素,桂林市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展工农业生产,进一步增强市场发展的产业支撑力。发展生产对于桂林市商贸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发展工农业生产是增加商品供给的必要条件。生产是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源泉。从自身的纵向比较而言,桂林市生产的长足发展促进了桂林市市场的发展和繁荣;而从与发达城市的横向比较来看,桂林市生产发展的不足,又制约了其市场的发展。因此,发展工农业生产是促进桂林市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当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货源可来源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但由于本地产品距离近,可降低流通费用,增加商贸利润。发展工农业生产,增加有效供给,要与优化产品结构结合起来。桂林市必须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稀等拳头产品。只有这样,产品才有销路。以农产品为例,桂林市名牌农副产品主要有:罗汉果(桂林是罗汉果的发源地)、永福山葡萄、兴安巨峰葡萄、临桂四塘马蹄、荔浦芋、红瓜子、沙田柚、椪柑、白果、全州禾花鱼等几十种地方特色鲜明、享誉海内外的产品。其次,发展工农业生产是振兴城市经济,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关键。桂林市商贸经济不甚发达是由于城乡居民的购买力较低,而购买力低下的原因是居民收入水平低,居民收入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是工农业生产的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因此,促进桂林市商贸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发展工农业生产,提高居民的购买力。
第二,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对商贸的促进作用。桂林本地居民的购买力相对较低,但旅游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其不足。因为,海内外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消费行为能推动桂林市商贸的发展。但当前的问题是,桂林市旅游产品以观光型为主,而对商贸、度假等具有较高消费特征的旅游商品的开发不够。这明显地影响了旅游业对商贸促进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提高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既是发展旅游业的需要,也是促进桂林市商贸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三,加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对各产业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城市市场的繁荣,同样需要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因为,发达的交通通讯可以弥补本地资源及生产的不足。与西南的一些内陆城市相比,桂林市交通具有一定的优势。水运有漓江与湘江相通而北达中原,由梧州入西江各可南下广州、香港,桂海高速公路直抵海滨,有国内一流的航空港桂林两江国际机场。但交通状况尚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及商贸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农村交通亟待改善。
第四,促进人口流动,提高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流动分为流入和流出。采取优惠政策鼓励较富裕的市内外居民向城区流动。如将房地产经营与人口迁移结合起来,吸引富裕阶层,尤其是投资者向城市集中。这样,既能提高桂林市的城市化水平,刺激有效需求的增长;同时,投资者的直接投资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就业的增长,又能有效拉动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资料市场的发展。
第五,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增长。消费环境包括道路、电力、自来水、维修服务等状况。消费环境状况对商品市场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桂林市农村交通不便、许多地方没有用上自来水,电力供应不足,这就限制了农村居民对诸如摩托车、洗衣机、电冰箱等耐用消费品的消费需求,从而制约了商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改善农村居民的消费环境是促进桂林市商贸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第六,优化市场结构,重点培育和发展要素市场。 加快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建设,使市场主体通过顺畅的融资渠道和劳动力市场获得资本和劳动力,促进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形成市场化的工资机制,鼓励和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进一步培育和规范房地产市场。还要加快培育技术、信息市场和产权市场。
参考文献:
[1]《广西桂林市经济·社会·科技·生态·旅游协调发展总体规划系统工程数據资料集》下册[R]. 桂林:桂林统计局编,1990
[2]桂林经济社会统计年鉴1999[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厦门经济特区年鉴1998[R].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
[3]桂林市经贸工作发展报告[R].http://www.gldrc.gov.cn;2006年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http://www.stats-xm.gov.cn,2006年
[4] 桂林经济社会统计年鉴2001[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5]桂林市志[R].北京:中华书局,1997
[6]《桂林市经贸工作发展报告》http://www.gldrc.gov.cn.2006年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stats-xm.gov.cn,2006
[7] 广西统计年鉴2006[R].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2005年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stats-xm.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