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思接过往现今视通自身物外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2245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很重要,但在平时在教学中,我们常因学生生活面狭窄、素材单调,写不出好的文章而无奈。在写作过程中,很多学生提起笔来愁眉不展,往往搜肠刮肚而不得。对于这样的问题,只要我们引导学生蹲下身来,明察秋毫之末,细观过往现在,倾听身外万物,定能让他们写出属于自己的“浮生笔记”。
  在平时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把眼睛凝望在生活的心口上,触及过去与现实,把心灵放在生活的天平上,掂量万物存在的意义。对司空见惯的生活用有穿透力的眼光去观察,用有判断力的大脑去思考,用感情理智去整合,形成写作的第一手鲜活材料。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必定会水涨船高。
  一、新角度,哲思当下,写出新意
  作文《这是一笔财富》,文题意旨明确,只要是美好的东西都能写,只要点明“财富”的含义就行。然而正是由于简单而更容易遭遇选材雷同的情况,所以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跳出选材平庸的壁垒,写出新意。
  比如,写考试失败父母的宽容温厚,是“我”不竭的动力无尽的源泉,是“我”受用终生的“财富”这样的内容十分烂俗,不如淡开一笔,写些意外的财富。如写自己临近中考,失败连连心情沮丧,无意来到路边的卖花草处,热情和善的卖花人招呼顾客并与自己搭讪,了解了“我”的处境,讲述了一株风信子被遗忘可是生长旺盛的经历,告诉“我”:“风信子被遗忘了,它只能靠自己在艰苦环境下奋斗,反而比其他的开得更好,它是拼尽了力气啊。人有时也是这样,越是艰难越显斗志,活得越劲道,千金难买幼时艰呢!”她善解人意地把那株风信子送了“我”。这番话,这株春天的信使,激发了“我”的信心与斗志,是“我”珍贵的“财富”。相比之下,后者更有新意,更能体现生活中处处有哲学。
  当学生把巧妙选取角度、有深度地思考现时的生活作为作文的要求时,学生的作文就会呈现虽质朴却富含哲理的意味。作文《起点》有一个很小的切入点,学生颇用心地思考平凡的生活,同样不乏智慧的作品:
  爸爸惋惜地说:“唉,你没有抓好起点啊!跑步时,每个人都面临找起点这个问题,找起点时太往前,心里会十分忐忑,生怕会踩线,被判犯规,从而影响成绩;太往后,又会直接让你起跑时就落后,所以一定要抓好起点。”
  我回到房间,仔细地咀嚼着爸爸的话,慢慢地理解了爸爸的意思,像拨开云雾见到青天。
  又一次跑步比赛,同一场地,相同的对手,我想起了爸爸的话,找准了我最合适的起点,发令枪响起,我飞快地向前冲,心里则想着:这次找好了起点,一定能拿第一。信心为之一振,步伐似乎更快了,终于我取得了第一,并打破了学校记录,我成功了,我终于成功了。
  …… ……
  人生之路就是这样,首先必须找到一个起点,而且就把这个起点定在你脚下,然后向着目标奋斗。我认为,人生中,找到一个最合适的起点就成功了一半,而另一半,则需要信心信念和勇气来填补,这样,成功的大门就会为你敞开。
  体育比赛中,爸爸一句介绍技巧的话语,小作者用心体会,由此引申,感悟生活,得到精神升华。关注现实生活,一句朴素的话也能入味,打造别具一格的体验,不同凡响的智慧。这样的一句话的提醒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关键在于用一颗感悟的心去体会。
  二、望来路,沉淀心香,写出真情
  作文《最美的礼物》,学生抓住“礼物”,虚实结合写出“礼物”的意义,体现“最美”的价值,这样写文章切中题旨没有偏差但少精彩。生活紧张,节奏加快,母亲节的礼物、生日礼物等各色礼物有太多来不及沉淀就匆匆流逝,而儿时遥阔的时光,温情的馨香一直沉淀在记忆深处,细细咀嚼有太多芬芳。对此,笔者提醒学生回忆儿时生活,寻出“最美”。一句话激起了学生尘封的记忆,太多的美丽目不暇接。有学生深情回忆了专属她的最美时光和“最美礼物”。
  暮色下的乡村抹去了鲜明的光泽,只留下一片幽深怅然的剪影,晚归的紫燕精灵般地在昏暗中划出些呢喃的虚线。微风中奶奶用一只粗短的木棒,采下鲜嫩的苇叶,轻拂去上的水汽,重叠、对折、再对折,穿梭忙碌一番,一扇四叶风车便挺立风中了。
  每个日落黄昏,我总会和奶奶出现在那条小道上。微风拂来风车缓缓地转动起来,吱呀的风车声一直飘到天边,飘到我那童年的梦里。
  一日,我和奶奶又出现在那条小道上。可是,此时无风,风车一动不动地立着。奶奶看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我嘟着嘴说:“没有风,风车转不了,怎么办呢?”“没有风,我们可以去找风啊!”说着,奶奶迈动那瘦弱的双腿,疾速奔向远处,夕阳里拉下长长的影子。
  倏忽,微风拂过,手里的风车依旧吱呀地转动,将我带进那个年代,那个有奶奶陪伴的童年。而我意识到我即将站在人生的起点,人生的风源将等待着我去寻找,于是乎,我在起点里写下—奶奶的爱伴着风车陪我到世界的终结!
  这里的写作源于学生过往真实而动容的生活,奶奶一言一行中浸润着一片舐犊深情,在我们的记忆中不乏这样温情脉脉的细致画面。美好的生活构成了童年的天空,也构成了真情动人的文字,天成的文章来自妙手偶得,更来自岁月沉淀。
  三、看身外,心向明月,写出境界
  自然是我们美丽的家园,生长于斯滋养于斯的灵魂方能澄澈。适时放眼自然,收获的不仅是色彩,而且是生命大境界。写《沉默的》时,同学们放眼自然,收获了大智慧。
  杜鹃依旧沉默着,我拨开它浓绿的叶片,却惊讶地发现枝叶间藏着小小的花骨朵,包得很紧,层层叠叠的,精心地呵护着那小生命。离杜鹃开花还早,它却已然在做着准备,用一整个冬天去酝酿,去积蓄能量,也正因如此,春夏的杜鹃花才会有惊心动魄的美丽。
  杜鹃的沉默,可是深深地懂得了生命的哲学啊!它知道自己生命的短暂和渺小,所以从不把时间浪费在虚荣、攀比,短暂的小成功上。而是在适合的时间做适合的事,顺应天命,努力积蓄力量,直到开出娇艳欲滴的花朵……
  我也愿做一颗沉默的杜鹃,在酝酿生命的季节里,努力学习,积蓄力量,等到生命的夏天来到时,才可能化茧成蝶,绽放出令人目眩的光彩。我更愿人人都做沉默的杜鹃,在合适的时间做好合适的事。那么,这世界不就是一座百花园了吗?
  一沙一石的世界,一花一草的天堂,是生命的存在,是智慧的启迪。杜鹃的生命卑微,却是启迪人生的琼浆,引起小作者的敬意仰望。“天下有大美而存于微观”,把握细致而微的自然世界,同样领会生命的大美之美。
  学生生活不乏澄澈的天空,过往与现实的馨香哲理,绿野与飞花的浅吟低唱,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悉心引导,用心呵护,学生自然会用稚嫩却真诚的笔去体察感悟,写出精彩动人的“浮生笔记”。
  
其他文献
当前的语文教育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在自主学习的教育环境中,学生课前预习显得格外重要。问题在于,预习变作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后,有时会变得浮于形式、流于表面,实现不了语文学习的预定目标。预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走进作品,揣摩作者的行文思路、写作意图,从而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引发深入思考。  这样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具有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提出问题,
期刊
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  什么是语感?对语言文字敏锐的、迅速的领悟和驾驭能力,就是语感。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语言的习得是一个日积月累,熏陶渐染的过程,而语感也正是在这样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获得的。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叶圣陶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期刊
一、说课实录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与母亲、母爱有关,来自冰心——《纸船》。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感受诗歌所蕴含的音乐美、意境美、情感美。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互动等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1.说课标与教材  《纸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 本单元以 “家庭、亲情”为在主题,共设置了五篇课文。《风筝》写手足之间的童年故事;《羚羊木雕》写子
期刊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这是一件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的事情。尤其是对农村的学生而言,这就更难了。农村的教学条件相对较差,无论是教学设备还是教材资源都有限。有的学生根本没有能力去买课外书籍,更别说价格偏贵的名著书籍。农村学生的语文水平也是相对较低的,他们不知道名著是什么,更别说去阅读名著,理解名著。因此,引导农村学生阅读名著的重担就落在了教师的肩上。如何更好地引导农村学生阅读名著,
期刊
语文教育要培养人的素质和情感。文本的想象之美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情感意义非凡;对培养学生积极的鉴赏态度,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也意义非凡。作为语文教师,如何进行想象类文本尤其是现代诗歌的文本解读开展语文教学呢?  一、细读文本,巧妙创设,引领课堂诗意氛围形成  要让诗歌文本的美在课堂中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最关键的一点是在学生走进课堂的时候,让他们马上能够感受到
期刊
李舵的散文《美丽的西双版纳》是一篇极具感染力、极富想象力和极富创造力等美学特质和艺术张力的文学艺术作品。作者在这篇散文中以高超的语言技巧对艺术形象——美丽的西双版纳进行了精心描绘,将其对西双版纳无比向往、无比热爱、无比赞美的主观情思与西双版纳丰富多彩的客观景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集神奇、美丽、欢快、戏谑、庄严等美学特质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使之蕴涵丰富的美学意蕴和独特的审美特质,让读者由此产
期刊
对话之中有“乾坤”  塑造人物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描写人物的语言,即通过人物对话塑造人物形象。简易对话体作文不失为一种好的作文形式。采用简易对话体作文的方式,可写明说话的人物,也可不写明,仅用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可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也可用对话的形式,也以语言为描写重点来塑造人物形象;可用一人主要诉说,另一人在幕后的形式;可用两人直接对话,也可写多人对话。  总之,简易对话体作文的表现形式不拘一格,但是
期刊
在学习人教版八上第三课《蜡烛》一文的过程中,有关“如何理解文中出现的11次对炮火的描写”这一问题,教参中如是说:“写炮火,不是笼统地写一句就算了,几乎隔几行就写炮火,叫人一直为老妇人的安危揪着心,老妇人在炮火之中的种种行为就格外感人”。这些描写是为了突出了当时环境的危险,从而表现老妇人不顾生死、临危不惧的高尚品格。  诚然,分析文中如“德国人的炮火一直轰到太阳落山”等直接描写炮火猛烈的句子,的确能
期刊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作品。莫泊桑的作品重视结构布局,行文波澜起伏,情节巧妙真实,结局往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为了让学生更清晰,更直观地了解莫泊桑小学的情节特色,笔者将它与莫泊桑的另一名篇《项琏》作比较并画出了它们的情节曲线,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形象的曲线  《我的叔叔于勒》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三次态度
期刊
课堂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场所,也是每个学生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舞台。为了使学生的课堂学习获得最大效益,教师需要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让思维产生碰撞,从而使学生能有更多的所得。为此,教师应赋予学生充分的课堂话语权,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阐发自己的观点。  现以本人执教的七年级语文《了不起的粉刷工》一课的教学为例,探讨教师应该如何运用教学智慧,引导学生话语争锋,并尊重学生不同意见的表达。同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