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师生课外交流与沟通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课外作为课外的延伸,也为师生课外交流与沟通提供了新的阵地。因此,师生建立课外交流与沟通的方法是很有价值意义的。
关键词: 师生;课外交流;沟通
1 引言
师生课外交流与沟通作为教育教学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其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师生和谐关系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保证教育的发展。而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是以师为尊,甚至有时过分强调教师的地位从而忽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和谐关系。
2 师生课外交流与沟通存在问题
2.1 教师与学生缺乏沟通
根据研究结果,在沟通时间这一方面来,大部分的教师和学生都选择了“根据沟通的需要,或长或短”,但从其他选项来看,还是选择“5-10分钟”的居多,沟通时间达到30分钟的老师仅占7%,学生仅占5%。对于一些上课讲话、出现小错误等问题,5到10分钟的沟通可能解决问题。但是如果学生所面临的是一些较大的学习或生活上的问题时,这么短的时间无法让沟通深入,甚至让教师忽视掉学生正在经历的问题。而在沟通频率这一方面来看,教师每个月都会与学生沟通,并且基本上保持一个月三次以上。但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大部分学生都保持着一个月两到三次的沟通,但仍有4%的学生几乎没有跟老师有过沟通,这个比例虽然不算高,但对于个体的学生而言,他们有问题时无法向教师求助、感受不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长此以往所带来的影响是很大的,因缺乏沟通而导致的学习及生活上的问题也是不容小觑的。
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多学生会觉得自己与老师之间沟通是很少的。当被问到“你觉得你们下课后跟老师的沟通多吗?”这个问题时,学生是这样回答的:“不多吧。老师在下课后有时会找个别同学去办公室谈话,我们有的时候有一些不会的问题也会去请教老师,但是没什么事情一般很少去找老师沟通。”“不多,老师上完我们班的课还要去13班上课,不用上课的就在办公室改作业,老师很忙,没有什么事情我一般都不会找老师的。”老师虽然会主动去找一些同学去谈话,但是学生太多难以顾全,而学生在没有特殊事件发生时也不会主动去找老师沟通。老师在面对一整个班级时,即使他做到了主动去找学生沟通,也总有一小部分学生被遗忘。因此师生课外交流与沟通的缺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2.2 师生课外交流与沟通内容单一
根据研究的结果,就沟通内容来说,教师中有过半的人选择学习相关的内容作为沟通的内容,近三分之一的教师选择生活中的事为沟通内容,而仅有很少的教师会选择和学生交流心里话。而在学生方面情况相近,甚至有更多的学生选择学习作为沟通的内容,并且更少的学生会选择跟老师讲心里话。
在访谈中,向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请问您平时下课都会跟学生交流些什么问题?得到了这样的回答:“平时下课后我有时会让一些上课没好好听课、作业完成不认真的或者一些近期成绩下滑的同学找到办公室谈谈话,问问他们最近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发生导致没办法把心思放在学习上,然后就还是提醒他们要认真学习。”同时,也对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们平时都会跟老师交流些什么?学生们这样回答道:“一般下课老师就回办公室了,我们如果有不会的题目就会去办公室向老师请教。”“有些不会的题目我会去问数学老师,语文老师就会去问他一些字的读音什么的”可以看出,学习始终是师生课外交流与沟通内容的中心,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主要是因为学习的事情才会去找对方沟通。
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是可以预见的,如今的小学生所要承受的学习压力远大于从前,在学校有限的时间里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但是作为教师,要关注到学生除学习之外的方面,比如心理状态、态度、情绪等方面,如果教师也只是一味的强调学习,学生会认为老师在乎的只有成绩,从而无法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与信任,造成恶性循环—学生更不愿意跟教师沟通除学习以外的事情了。
3 师生课外交流与沟通方法与策略
3.1 加强非正式沟通
师生课外交流与沟通除了学校、课外上的正式沟通,还存在着课外的非正式沟通。教师要注重开展组织各项活动,增加师生课外交流与沟通的机会。同时教师要以普通成员的身份与学生一起进行活动,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与学生沟通,从而更好的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同时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qq和微信等通讯软件的普遍应用,线上沟通也不失为师生课外交流与沟通的一种好的方式,既避免了学生在面对面沟通可能存在的紧张感,也解决了缺乏沟通时间的问题,教师和学生可以在自己空闲的时间里恢复对方而不用在双方同时有空时进行。
3.2 教师要转变观念
传统观念认为教师在教育中处于中心位置,而学生只是被动的去接受教师所传递的信息。随着教育学的不断发展,如今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在教育中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但是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并不是无差别的接受,他们对于事件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并最终形成自身独具特色的世界观。因此,教师作为主导者不能理所应当的包办一切事物,而是要尊重学生的想法。
同时,由于传统文化中教师地位高于学生,现在仍有一些教师认为作为学生就是应该理所应当的无条件听从教师,从而有些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了一种过于敬畏甚至是恐惧的情绪,这样的师生关系是很不健康的。师生课外交流与沟通要在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根据研究现实,有65%的学生选择了愿意与“平易近人”的教师进行沟通,同样有52%的学生希望师生双方都坐下进行交谈,这也体现了学生对平等关系的一种渴望。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应当转变观念,教师要将学生视为与自己平等的个体,而学生也要改变教师高高在上的形象,这样才有助于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由此更好的进行师生课外交流与沟通。
更重要的一点,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不平衡的,不论是发展水平还是发展速度都是因人而異的。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要去深入的了解每个学生,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沟通方式,从而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
参考文献
[1] 沟通是心灵的桥梁——浅谈师生课外交流与沟通的“五心”[J].马骏.新课程(中学).2014(10)
[2] 初中师生课外交流状况研究[J].李新翠.中国德育.2014(13)
[3] 合作式教学模式下师生互动角色的定位[J].傅辉.中国教育学刊.2013(S4)
关键词: 师生;课外交流;沟通
1 引言
师生课外交流与沟通作为教育教学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其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师生和谐关系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保证教育的发展。而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是以师为尊,甚至有时过分强调教师的地位从而忽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和谐关系。
2 师生课外交流与沟通存在问题
2.1 教师与学生缺乏沟通
根据研究结果,在沟通时间这一方面来,大部分的教师和学生都选择了“根据沟通的需要,或长或短”,但从其他选项来看,还是选择“5-10分钟”的居多,沟通时间达到30分钟的老师仅占7%,学生仅占5%。对于一些上课讲话、出现小错误等问题,5到10分钟的沟通可能解决问题。但是如果学生所面临的是一些较大的学习或生活上的问题时,这么短的时间无法让沟通深入,甚至让教师忽视掉学生正在经历的问题。而在沟通频率这一方面来看,教师每个月都会与学生沟通,并且基本上保持一个月三次以上。但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大部分学生都保持着一个月两到三次的沟通,但仍有4%的学生几乎没有跟老师有过沟通,这个比例虽然不算高,但对于个体的学生而言,他们有问题时无法向教师求助、感受不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长此以往所带来的影响是很大的,因缺乏沟通而导致的学习及生活上的问题也是不容小觑的。
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多学生会觉得自己与老师之间沟通是很少的。当被问到“你觉得你们下课后跟老师的沟通多吗?”这个问题时,学生是这样回答的:“不多吧。老师在下课后有时会找个别同学去办公室谈话,我们有的时候有一些不会的问题也会去请教老师,但是没什么事情一般很少去找老师沟通。”“不多,老师上完我们班的课还要去13班上课,不用上课的就在办公室改作业,老师很忙,没有什么事情我一般都不会找老师的。”老师虽然会主动去找一些同学去谈话,但是学生太多难以顾全,而学生在没有特殊事件发生时也不会主动去找老师沟通。老师在面对一整个班级时,即使他做到了主动去找学生沟通,也总有一小部分学生被遗忘。因此师生课外交流与沟通的缺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2.2 师生课外交流与沟通内容单一
根据研究的结果,就沟通内容来说,教师中有过半的人选择学习相关的内容作为沟通的内容,近三分之一的教师选择生活中的事为沟通内容,而仅有很少的教师会选择和学生交流心里话。而在学生方面情况相近,甚至有更多的学生选择学习作为沟通的内容,并且更少的学生会选择跟老师讲心里话。
在访谈中,向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请问您平时下课都会跟学生交流些什么问题?得到了这样的回答:“平时下课后我有时会让一些上课没好好听课、作业完成不认真的或者一些近期成绩下滑的同学找到办公室谈谈话,问问他们最近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发生导致没办法把心思放在学习上,然后就还是提醒他们要认真学习。”同时,也对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们平时都会跟老师交流些什么?学生们这样回答道:“一般下课老师就回办公室了,我们如果有不会的题目就会去办公室向老师请教。”“有些不会的题目我会去问数学老师,语文老师就会去问他一些字的读音什么的”可以看出,学习始终是师生课外交流与沟通内容的中心,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主要是因为学习的事情才会去找对方沟通。
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是可以预见的,如今的小学生所要承受的学习压力远大于从前,在学校有限的时间里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但是作为教师,要关注到学生除学习之外的方面,比如心理状态、态度、情绪等方面,如果教师也只是一味的强调学习,学生会认为老师在乎的只有成绩,从而无法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与信任,造成恶性循环—学生更不愿意跟教师沟通除学习以外的事情了。
3 师生课外交流与沟通方法与策略
3.1 加强非正式沟通
师生课外交流与沟通除了学校、课外上的正式沟通,还存在着课外的非正式沟通。教师要注重开展组织各项活动,增加师生课外交流与沟通的机会。同时教师要以普通成员的身份与学生一起进行活动,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与学生沟通,从而更好的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同时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qq和微信等通讯软件的普遍应用,线上沟通也不失为师生课外交流与沟通的一种好的方式,既避免了学生在面对面沟通可能存在的紧张感,也解决了缺乏沟通时间的问题,教师和学生可以在自己空闲的时间里恢复对方而不用在双方同时有空时进行。
3.2 教师要转变观念
传统观念认为教师在教育中处于中心位置,而学生只是被动的去接受教师所传递的信息。随着教育学的不断发展,如今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在教育中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但是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并不是无差别的接受,他们对于事件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并最终形成自身独具特色的世界观。因此,教师作为主导者不能理所应当的包办一切事物,而是要尊重学生的想法。
同时,由于传统文化中教师地位高于学生,现在仍有一些教师认为作为学生就是应该理所应当的无条件听从教师,从而有些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了一种过于敬畏甚至是恐惧的情绪,这样的师生关系是很不健康的。师生课外交流与沟通要在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根据研究现实,有65%的学生选择了愿意与“平易近人”的教师进行沟通,同样有52%的学生希望师生双方都坐下进行交谈,这也体现了学生对平等关系的一种渴望。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应当转变观念,教师要将学生视为与自己平等的个体,而学生也要改变教师高高在上的形象,这样才有助于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由此更好的进行师生课外交流与沟通。
更重要的一点,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不平衡的,不论是发展水平还是发展速度都是因人而異的。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要去深入的了解每个学生,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沟通方式,从而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
参考文献
[1] 沟通是心灵的桥梁——浅谈师生课外交流与沟通的“五心”[J].马骏.新课程(中学).2014(10)
[2] 初中师生课外交流状况研究[J].李新翠.中国德育.2014(13)
[3] 合作式教学模式下师生互动角色的定位[J].傅辉.中国教育学刊.2013(S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