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它给人以智慧,豐富其见闻。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本文对此展开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听说读写
语文学习的目的正是把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变得更好。这四者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既是相对独立,又在相互促进,教师也应该将四者融合在一起,在阅读中逐渐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想语文能力。
一、“听”的培养
学生“听”的能力关系到提取信息以及判断信息的能力,更偏向于口头表达,但同样地,学生“听”的能力提高后自然也对书面表达能力有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培养学生的听讲能力就应从叙述性较强的记叙文和能够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的抒情类文章入手。
(1)听叙事性文本
叙事类文本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记叙文,在进行记叙文的教学时要注意把握记叙文的三要素,尤其是情节、事件的发展过程。具体地,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一篇记叙文,通过播放朗诵录音的形式,让学生在富有感情的朗读中仔细的听,并进行适当地记录,在等到朗读接近尾声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准备对文中的故事情节,按照记叙文三要素的形式进行复述,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在“听”时的专注,更能够有效提升其思维能力,以及对信息的概括能力。例如,在《梅花魂》一文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诵和听来明确三个问题,一是外祖父为什么要常常教“我”读唐诗和宋词,让学生明白唐诗宋词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每每都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二是,弄清楚外祖父爱梅花、送梅花图以及思念祖国三者之间的关系,这部分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着重听取外祖父关于梅花的一段话,明白梅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后,则是外祖父为什么要保存这幅梅花图的原因,以梅花托物言志,寄托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听抒情类文本
抒情类文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存在于散文和记叙文中。在听读教学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抒情类文章中的抒情往往是与事件或景物描写相结合在一起的。以《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例,教师在让学生听之前,要将景物描写的作用向学生交代清楚,这样,在听的过程中,学生会刻意的去对文章中交代的时间、地点,以及修辞手法等进行品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握本文的写景顺序自然水到渠成,这也是这篇文章教学价值的体现,让学生从中学习抓住特点来描写景物的方法,强调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和有条不紊叙述事情经过的能力。
二、“说”的培养
“说”是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思维敏捷程度的体现,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因此,对于“说”的训练也应该充分重视起来。
(1)课堂教学中的质疑与回答
课堂中的提问是教师最为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而学生回答的过程正是对“说”这一能力的训练。在回答之前,经历了大脑中的思维运动,并对即将要表达的语言进行快速的调序和梳理,从学生的表达中,教师往往就能看出学生的思维方向、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语言逻辑组织能力。而在提问过程中,教师也应避免全部挑选优等生进行提问的习惯,而是要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只有明确学生的不足,才能进行针对性的补充。
(2)表达意思的完整性
表达的完整是一项高级语言能力,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重要意义。一个人在面对观众表达时的有条不紊是一个人进入社会的必要能力之一。因此,教师应把这项能力的培养加入语文阅读教学中来。
三、理解性阅读
理解性阅读是指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对文章内容以及中心思想进行有效的把握并理解透彻。理解性阅读在于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信息的处理能力,长此以往,形成积累,最后加以运用。在教学中,适时有效的提问是关键的教学手段,教师也要充分利用提问把控教学节奏和方向,帮助学生感悟文本,使其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将自己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文章的主线上。教师能够抓住文章与学生的契合点,是保证学生始终把心放在阅读上的关键,语文的魅力也正是在理解后的阅读中。例如,在《窃读记》中,教师可以用“窃读”究竟是一种什么滋味?这一问题来贯穿整个阅读教学,学生从文章开始处的“你到底买不买?”“看看都不行吗?”等部分感受“苦”的滋味,又从“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等处感受作者对读书的渴望。用文眼指引着学生,使其能够不脱离文章的主线,从而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文章主旨和脉络层次。
四、读写结合
写作,从一定程度上讲,是一个人阅读积累的体现。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应充分利用文本的多样性,在日积月累中让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不仅要时常地摘抄一些名篇佳句,也要适当地鼓励学生通过联系实际动一动笔。此外,在写作中,分析文本体裁结构,揣摩其写作方法及技巧,从立意、布局到谋篇,从模仿到自主生成,逐渐地使自己的文章变得条理清晰、详略得当,表达更富有情感。
综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就是对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掘文本内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有效有序的教学方案,切实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听说读写
语文学习的目的正是把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变得更好。这四者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既是相对独立,又在相互促进,教师也应该将四者融合在一起,在阅读中逐渐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想语文能力。
一、“听”的培养
学生“听”的能力关系到提取信息以及判断信息的能力,更偏向于口头表达,但同样地,学生“听”的能力提高后自然也对书面表达能力有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培养学生的听讲能力就应从叙述性较强的记叙文和能够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的抒情类文章入手。
(1)听叙事性文本
叙事类文本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记叙文,在进行记叙文的教学时要注意把握记叙文的三要素,尤其是情节、事件的发展过程。具体地,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一篇记叙文,通过播放朗诵录音的形式,让学生在富有感情的朗读中仔细的听,并进行适当地记录,在等到朗读接近尾声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准备对文中的故事情节,按照记叙文三要素的形式进行复述,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在“听”时的专注,更能够有效提升其思维能力,以及对信息的概括能力。例如,在《梅花魂》一文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诵和听来明确三个问题,一是外祖父为什么要常常教“我”读唐诗和宋词,让学生明白唐诗宋词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每每都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二是,弄清楚外祖父爱梅花、送梅花图以及思念祖国三者之间的关系,这部分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着重听取外祖父关于梅花的一段话,明白梅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后,则是外祖父为什么要保存这幅梅花图的原因,以梅花托物言志,寄托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听抒情类文本
抒情类文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存在于散文和记叙文中。在听读教学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抒情类文章中的抒情往往是与事件或景物描写相结合在一起的。以《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例,教师在让学生听之前,要将景物描写的作用向学生交代清楚,这样,在听的过程中,学生会刻意的去对文章中交代的时间、地点,以及修辞手法等进行品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握本文的写景顺序自然水到渠成,这也是这篇文章教学价值的体现,让学生从中学习抓住特点来描写景物的方法,强调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和有条不紊叙述事情经过的能力。
二、“说”的培养
“说”是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思维敏捷程度的体现,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因此,对于“说”的训练也应该充分重视起来。
(1)课堂教学中的质疑与回答
课堂中的提问是教师最为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而学生回答的过程正是对“说”这一能力的训练。在回答之前,经历了大脑中的思维运动,并对即将要表达的语言进行快速的调序和梳理,从学生的表达中,教师往往就能看出学生的思维方向、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语言逻辑组织能力。而在提问过程中,教师也应避免全部挑选优等生进行提问的习惯,而是要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只有明确学生的不足,才能进行针对性的补充。
(2)表达意思的完整性
表达的完整是一项高级语言能力,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重要意义。一个人在面对观众表达时的有条不紊是一个人进入社会的必要能力之一。因此,教师应把这项能力的培养加入语文阅读教学中来。
三、理解性阅读
理解性阅读是指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对文章内容以及中心思想进行有效的把握并理解透彻。理解性阅读在于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信息的处理能力,长此以往,形成积累,最后加以运用。在教学中,适时有效的提问是关键的教学手段,教师也要充分利用提问把控教学节奏和方向,帮助学生感悟文本,使其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将自己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文章的主线上。教师能够抓住文章与学生的契合点,是保证学生始终把心放在阅读上的关键,语文的魅力也正是在理解后的阅读中。例如,在《窃读记》中,教师可以用“窃读”究竟是一种什么滋味?这一问题来贯穿整个阅读教学,学生从文章开始处的“你到底买不买?”“看看都不行吗?”等部分感受“苦”的滋味,又从“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等处感受作者对读书的渴望。用文眼指引着学生,使其能够不脱离文章的主线,从而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文章主旨和脉络层次。
四、读写结合
写作,从一定程度上讲,是一个人阅读积累的体现。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应充分利用文本的多样性,在日积月累中让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不仅要时常地摘抄一些名篇佳句,也要适当地鼓励学生通过联系实际动一动笔。此外,在写作中,分析文本体裁结构,揣摩其写作方法及技巧,从立意、布局到谋篇,从模仿到自主生成,逐渐地使自己的文章变得条理清晰、详略得当,表达更富有情感。
综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就是对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掘文本内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有效有序的教学方案,切实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彩香.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J].学周刊,2014(35):164.
[2]贺红梅.小学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2(0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