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8-000-01
摘 要 当前,城市社区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闲暇时间逐渐增多,居民强身健体的意识越来越强烈,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区体育的发展。但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城市居民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亚健康”状态成为普遍现象,如何发展城市社区体育已成为诸多体育教育者关注的焦点。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以期促进城市社区居民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城市社区体育 发展趋势 特点
开展城市社区体育是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对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有重要作用,尤其是随着人们强身健体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加快社区体育的发展变得尤显迫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如何使城市社区体育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必须把握好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一、社区体育的概念
目前,关于社区体育尚未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普遍认可的一种观点是:社区体育是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生活质量和文化生活水平,由该社区的居委会或街道办事处牵头,以该区域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基础,为满足社区居民体育需要而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活动。
二、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在社区建设方面不够重视。社区体育是终身体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人们走出学校和离开工作岗位后进行体育锻炼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只有加强社区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终身体育的发展。然而,这一问题并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据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仅占总人口的30%左右,远远落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二)对社区体育的认识存在较大偏差。社区体育不同于其它体育类型,它以社区为依托,故社区体育和社区两者的发展密不可分。但在实际中,社区体育的发展与社区建设、社区发展往往相隔离,最终导致社区体育的发展成为海市蜃楼。尤其在大众体育发展条件不成熟的当下,离开社区建设,只谈社区体育,很容易误导居民将社区体育发展视为体育界的事。
(三)缺乏系统的组织管理体系。社区体育兴起时间比较短,还没有形成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在这方面也没有完善的法制体系。很多情况下,由于组织不到位,导致居民的参与热情大大降低。在活动过程中,由于没有将职责明确到个人,也没有相关的法律条例对其加以管理,造成出现问题后找不到负责人的局面,最终导致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体系比较混乱的现状。
(四)缺乏足够的发展社区体育的资源。社区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体育,也需要占有场地、需要设施支持,且场地设施的添置、维修、更换等都需要一定的经费。因此,社区的经济实力直接影响到社区体育的发展。总体来说,我国在发展社区体育方面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还很欠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区体育的发展。
三、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趋势
(一)促进社区居民对终身体育的认识,把居民的健康需求作为根本目标。社区体育作为终身体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最终目标是提高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促进其健康发展。因此,社区体育要将终身体育意识传播给居民,并向其传授一些健身方法和知识,从而让居民拥有科学的健身方法,培养其自我健身能力。
(二)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的体力发展被设置了很多障碍,由于运动减少,人体的各项器官功能逐渐退化,“三高”人群更趋向年轻化。社区体育则起到平衡人的体力和智力协调发展的作用,避免出现身心畸形发展的情况。
(三)创新社区体育管理模式,以民间管理为主导。当前,我国正处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行政管理体制逐渐朝着宏观方向转变,一些公共事业也逐渐交由社会机构或社会组织管理。社区体育作为体育社会化的产物,也必然由民间组织来管理,这是社区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特点
(一)组织形式基层化。社区体育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街道社区体育协会、居民体育活动小组等,其植根于基层,保证居民体育朝着生活化、普遍化的方向发展。据统计,在城市社区中,平均每个街道有大约5个活动点,所成立的街道社區体育组织占街道办事处总数的一半以上。
(二)参与主体以老年为主。由于社区中的青年大多忙于工作,没有太多的时间参与体育活动,因此,社区体育的参与者以老年为主。根据对部分体育活动点的考察,发现超过60岁的参与人员占74%左右。社区体育活动不仅有利于老年人强身健体,也是其排解孤独的有效途径。
(三)实施自主型与行政型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社区体育活动有多重管理方式,比如锻炼者自发管理、街道办事处管理、体育行政部管理、体育协会管理等。其中锻炼者自发管理居首位,其他管理方式相辅助。
(四)活动场所非正规化。社区体育活动主要在居民住宅就近的公园、街道居委会场地、街头巷尾等场所。由于社区体育场地匮乏,居民不得不在公园、空地等公共场所活动。
(五)活动时间集中在早晚。我国城市社区体育主要有晨练、晚练两种形式,晨练多集中在8点以前,占80%左右,晚练占48%左右,这与我国老年人早起早睡的作息习惯有直接关系。
五、结论
总之,城市社区体育担负着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促进终身体育发展的重任,其为城市体育带来生机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新时期,要遵循社区体育发展趋势和特点,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推进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瑞云.浅谈社区体育的发展[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01).
[2] 孙彩丽.河南省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2).
摘 要 当前,城市社区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闲暇时间逐渐增多,居民强身健体的意识越来越强烈,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区体育的发展。但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城市居民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亚健康”状态成为普遍现象,如何发展城市社区体育已成为诸多体育教育者关注的焦点。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以期促进城市社区居民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城市社区体育 发展趋势 特点
开展城市社区体育是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对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有重要作用,尤其是随着人们强身健体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加快社区体育的发展变得尤显迫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如何使城市社区体育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必须把握好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一、社区体育的概念
目前,关于社区体育尚未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普遍认可的一种观点是:社区体育是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生活质量和文化生活水平,由该社区的居委会或街道办事处牵头,以该区域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基础,为满足社区居民体育需要而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活动。
二、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在社区建设方面不够重视。社区体育是终身体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人们走出学校和离开工作岗位后进行体育锻炼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只有加强社区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终身体育的发展。然而,这一问题并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据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仅占总人口的30%左右,远远落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二)对社区体育的认识存在较大偏差。社区体育不同于其它体育类型,它以社区为依托,故社区体育和社区两者的发展密不可分。但在实际中,社区体育的发展与社区建设、社区发展往往相隔离,最终导致社区体育的发展成为海市蜃楼。尤其在大众体育发展条件不成熟的当下,离开社区建设,只谈社区体育,很容易误导居民将社区体育发展视为体育界的事。
(三)缺乏系统的组织管理体系。社区体育兴起时间比较短,还没有形成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在这方面也没有完善的法制体系。很多情况下,由于组织不到位,导致居民的参与热情大大降低。在活动过程中,由于没有将职责明确到个人,也没有相关的法律条例对其加以管理,造成出现问题后找不到负责人的局面,最终导致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体系比较混乱的现状。
(四)缺乏足够的发展社区体育的资源。社区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体育,也需要占有场地、需要设施支持,且场地设施的添置、维修、更换等都需要一定的经费。因此,社区的经济实力直接影响到社区体育的发展。总体来说,我国在发展社区体育方面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还很欠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区体育的发展。
三、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趋势
(一)促进社区居民对终身体育的认识,把居民的健康需求作为根本目标。社区体育作为终身体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最终目标是提高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促进其健康发展。因此,社区体育要将终身体育意识传播给居民,并向其传授一些健身方法和知识,从而让居民拥有科学的健身方法,培养其自我健身能力。
(二)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的体力发展被设置了很多障碍,由于运动减少,人体的各项器官功能逐渐退化,“三高”人群更趋向年轻化。社区体育则起到平衡人的体力和智力协调发展的作用,避免出现身心畸形发展的情况。
(三)创新社区体育管理模式,以民间管理为主导。当前,我国正处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行政管理体制逐渐朝着宏观方向转变,一些公共事业也逐渐交由社会机构或社会组织管理。社区体育作为体育社会化的产物,也必然由民间组织来管理,这是社区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特点
(一)组织形式基层化。社区体育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街道社区体育协会、居民体育活动小组等,其植根于基层,保证居民体育朝着生活化、普遍化的方向发展。据统计,在城市社区中,平均每个街道有大约5个活动点,所成立的街道社區体育组织占街道办事处总数的一半以上。
(二)参与主体以老年为主。由于社区中的青年大多忙于工作,没有太多的时间参与体育活动,因此,社区体育的参与者以老年为主。根据对部分体育活动点的考察,发现超过60岁的参与人员占74%左右。社区体育活动不仅有利于老年人强身健体,也是其排解孤独的有效途径。
(三)实施自主型与行政型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社区体育活动有多重管理方式,比如锻炼者自发管理、街道办事处管理、体育行政部管理、体育协会管理等。其中锻炼者自发管理居首位,其他管理方式相辅助。
(四)活动场所非正规化。社区体育活动主要在居民住宅就近的公园、街道居委会场地、街头巷尾等场所。由于社区体育场地匮乏,居民不得不在公园、空地等公共场所活动。
(五)活动时间集中在早晚。我国城市社区体育主要有晨练、晚练两种形式,晨练多集中在8点以前,占80%左右,晚练占48%左右,这与我国老年人早起早睡的作息习惯有直接关系。
五、结论
总之,城市社区体育担负着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促进终身体育发展的重任,其为城市体育带来生机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新时期,要遵循社区体育发展趋势和特点,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推进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瑞云.浅谈社区体育的发展[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01).
[2] 孙彩丽.河南省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