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末介词短语的句法成分新探

来源 :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lo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词短语(或名之为介词结构、介词词组)最常见的用法是位于句首或句中,然而在句末时,其作何种语法成分至今还未有定论。以介词短语修饰的中心语为出发点,将句末的介词短语与之前中心语的组合分为“单音节动词+介词短语”、“ 双音节动词+介词短语”、“形容词+介词短语”三种情况进行讨论,可知当单音节动词搭配位于句末的介词短语时,要将单音节动词与之后的介词视为一个复合动词,整句看成一个“主语+谓语+宾语”的形式;当双音节动词或形容词搭配位于句末的介词短语时,介词短语作补语,与之前的谓词性成分构成中补结构。
  【关键词】介词短语;中心语;补语
  A New Probe into the Syntactic Components of the Terminal Preposition Phrase
  Du Hang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116000
  Abstract:The most common usage of the preposition phrase (or the name of the preposition structure, the preposition phrase) is located in the first sentence or the sentence, but at the end of the sentence, the grammatical elements of the sentence has not yet been determined. In the center of the prepositional phrase language modific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e end of the sentence the prepositional phrases and language combination before the center is divided into “single syllable verb + preposition phrase”, “double syllable verb + preposition phrase” and “Adjective + preposition phrase” and other three kinds of circumstances are discussed, when the monosyllabic Verb Collocation in at the end of the sentence of the prepositional phrase, to monosyllabic verb and after prepositions as a compound verb sentence, as a “subject + predicate + object” form; when the double syllable verb or adjective prepositional phrase collocation in the end of the sentence, prepositional phrases as complements, and before the predicate the composition of complement structure.
  Keywords:preposition phrase;center word;complement
  眾所周知,介词短语最常见的用法是位于句首或句中,承担定语或状语的语法职能。而当其位于句末时,作何种语法成分,这个问题在学术界还没有一致的意见。黄伯荣、廖序东等人认为,介词短语“少数可以作补语”,但并未言明具体作补语的分类与条件。近年来更是有部分学者明确指出介词短语作补语应予取消。今就此问题谈一下个人的观点。
  一、单音节动词+介词短语(加点部分为句末介词短语)
  先看以下几个例子:
  1.他坐在主席的位置。
  2.他爬到山顶。
  3.人民走向自由。
  4.我好奇地跟在他身后。
  语音停顿是言语的需要,反映出语义间的逻辑关系和语法的组织关系,可以确保思想内容的正确表述与准确地理解。单纯从语法上讲,加点的部分均是由介词依附在实词或短语前构成的介词短语,起补充说明的作用;而加点部分之外,前三个例子均是由名词加谓词构成的主谓结构。若以此方法划分句子,将加点部分视为补语,与之前的谓词构成中补结构未尝不可。然按这种方法划分后的句子与习惯性的语音停顿并不相符,如说“他坐|在主席的位置”、“他爬|到山顶”在日常会话中就会颇显怪异,有时甚至会造成文意的曲解。因此更加合理的划分方法是“坐在|主席的位置”、“爬到|山顶”、“走向|自由”、“跟在|他身后”。这样的划分是有据可循的。
  对于上述例子中多半表示行为的受事、时间、处所的次动词加宾语构成补语的结构,丁声树先生曾经在《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说:“动宾结构作补语可以采用另一种分析法。‘带给政委’,‘政委’是‘带给’的宾语。‘生在一八一八年’,‘一八一八年’是‘生在’的宾语。‘坐在拜厅上’,‘拜厅上’是‘坐在’的宾语。有些话是这么分析方便。”所以,对“单音节动词+介词短语”的组合进行句法成分分析时,切忌将介词短语直接划为补语,而是应首先将介词短语还原为“介词(次动词)+体词宾语”,再将“动词+次动词”整体视为谓语为宜。
  二、双音节动词+介词短语(加点部分为句末介词短语)
  这样的例子依然有很多,如:
  1.她每天都准时出现在教室里。   2.她每天早上都狂奔在这条小道上。
  3.她深深地陶醉到迷人的春色中。
  4.解放区的军民沉浸于欢乐的高潮中。
  这里引入一种常用的方法对加点部分的语法性质进行分析,有些书上称之为“问答法”,即观察该句子直接转换成疑问句时答语的情况。如对例二的句子提出“她每天早上都狂奔在这条小道上吗?”的问题,能得出“是的,每天早上都在这条小道上”或者“每天早上都在”,显然不能用“这条小道上”作为答语。而如果转而对单音节动词+介词短语中的例一提出类似问题“他坐在主席的位置吗”,却可很顺畅地做出“是的,是主席的位置”的回答。可见在“双音节动词+介词短语”位于句末的情况下,介词短语里的实词无法甩开之前的介词单独作句子成分,只能与之构成介词短语作句子的补语。
  造成二者区别的原因显而易见,即当单音节动词搭配介词短语位于句末时,如上文所述,由于现代汉语里的单音节动词与之后的介词可以视为一个复合动词,这样句末原属于介词短语一部分的体词性成分就成了句子的宾语。如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中所说:“实词绝大部分是自由的(即能单独成句),虚词绝大部分是粘着的(不能单独成句)”。由于体词或者谓词性成分可以单独成句,故可以直接做出上述答语(是的,是主席的位置)。但在双音节动词搭配介词短语时,从用词习惯来讲,无法将动词和之后的介词,如“出现在、陶醉到”等视为一个成分,只能将双音节动词视作中心语,与之后的介词短语构成中补结构。
  三、形容词+介词短语(加点部分为句末介词短语)
  此类例子如下:
  1.此次中国奥运会代表团的阵容强到极点。
  2.北京的这几条乡村公路美到离谱。
  关于这种类型,有以下三点需要说明:
  (1)首先,虽然现代汉语中的介词大部分由动词虚化而来,保留着动词的功能,如上文例中的“到”,但在以上例子中,介词“到”不能单独作谓语,而且“美到”、“强到”这样的词并不能视为一个复合动词;第二,从句义上来讲,以上两例中句末介词短语分别补充说明了“强”和“美”的程度,与补语的语法功能相吻合;第三,例2中“美|到|离谱”与“美|得|离谱”意义完全相同,句中介詞“到”与结构助词“得”可做同义互换,将“形容词+介词短语”与“形容词+结构助词+程度补语(如:坚固得很)两种结构对比理解,即可明确此时句末介词短语的句法成分。综合以上三点,在“形容词+介词短语”的结构中句末介词短语应作补语,与前面的形容词形成中补结构。
  (2)不是任何的形容词都适用于“形容词+介词短语”的结构。如上所述,此类型的句子中句末介词短语是用来补充说明某事或某物到达某一境地的程度的,而有一部分形容词本身带有某些程度的意义,例如“雪白”、“血红”等;还有自身可以重叠的,或是加重叠词缀的形容词,其在重叠或者加上词缀等附加成分之后一般表示程度加深,如“高高”、“慢慢”、“老老实实”、“整整齐齐”、“黑乎乎”、“黑压压”、“黑黝黝”以及其他复杂形式如“黑咕隆咚”、“黑不溜秋”等,这几个类型的形容词都是不适用于“形容词+介词短语”的结构的。
  (3)从补语的意义类型上来讲,当中心语是动词时,介词可以用于、在、向、给等,补语表示的意义类型可以是动作的趋向、动作的可能性、动作的数量、动作的结果和动作的时间处所;而当中心语是形容词时,补语只能表示达到这一境地的程度,此时唯一可搭配的介词是“到”,绝无它词。
  综上所论,当“形容词+介词短语”的结构位于句末时,介词短语应作补语,形成中补结构,此时有且只有“本身不带有程度意义的形容词+到+实词”这一种组合的可能。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
  [2]邵庆春.也谈是否取消介词短语作补语[N].宁夏:宁夏大学学报,1986.
  作者简介:杜航,1991年,男,汉族,河南郑州人,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翻译补偿理论下的英语修辞格的汉译不可避免出现翻译损失,在文学翻译中表现的非常明显。翻译损失无所不在,翻译补偿亦如影随形。修辞格的运用是文学创造中的一种常见艺术手段,其翻译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到译文的质量。  【关键词】翻译补偿;翻译损失;译文质量  Translation compensation under the theory of English figures of speech C
期刊
【摘要】标题是一篇新闻报道的眼睛,准确地翻译新闻标题是做好新闻翻译的第一步。本文首先介绍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然后就日语新闻标题的分类来具体探讨将之如何应用于日语新闻标题的汉译中。  【关键词】语义翻译;交际翻译;日语新闻标题分类;日语新闻标题汉译  Application of Semantic and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in the Translat
期刊
【摘要】汉语和日语虽属不同的语言体系,但日本在古代就开始借用中国的汉字来标记本国语言。而且,两国历史交往源远流长,在词汇上相互借用、相互影响。因此,两国语言中存在着许多形态相同的词―中日同形词。虽称同形词,也各有差别,意义用法也各有不同。本文以《日语国际能力一级测试》(2010年~2015年)为中心,抽出和汉语具有共同点的词汇,从意义用法角度分析同形类义词间的微妙差别。  【关键词】中日同形类义词
期刊
【摘要】少司命的性别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议的话题,大多数学者认为其为女神,然从楚地民俗、文本分析以及屈原写作意图等角度来看,少司命应为男神。弄清楚这一问题,对正确分析、理解《少司命》的思想内容与文学价值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少司命;男性神;象征;忠君爱国  “Nine Songs” - less Contemporary Interpretation  Han Xiangjun  Coll
期刊
【摘要】美国黑人女性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一直处于学术边缘的地位,在黑人研究和女性研究中,黑人女性一直处于双重边缘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形下,如何摆脱被他人定义的状态,如何成为独立表述自我的主体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胡克斯身为美国的黑人女性主义批评家,主张的方式是将非主流话语与主流话语、大众话语与学术话语以及黑人方言与标准英语互相糅合这一言说形式,不仅彰显了黑人地位,而且还得其与主流批评处于对话的共生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这种背景之下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跨文化交际,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汉元素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汉元素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首先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的各种汉元素,然后总结了汉元素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最后提出了汉元素在跨文化交际中发展的展望。  【关键词】汉元素;跨文化交际;文化交流  The role of sh
期刊
【摘要】随着民办高校的发展,民办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在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发挥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鉴于民办高校学校本身和学生的现实情况,实施“一体两翼”的学生工作队伍模式符合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一体两翼”,即:以辅导员为主体(辅导员由学工处各科室的人员,分院书记、学工办主任、专职辅导员组成),以专职教师或其他行政人员作为兼职班主任为一翼,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为另一翼。这种模式能更好调动辅导员、班主任和
期刊
【摘要】约翰·福尔斯的 《法国中尉的女人》被誉为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本文运用弗洛伊德对人格结构定义与分析的相关理论,结合文章中福尔斯创作的角色塑造对比,主要从本是两个完全不同世界的萨拉和查尔斯角色的置换,通过分析男女主人公身份不确定性所具有的相似性而导致二者互相吸引,而二者却又同时因为该身份不确定性而导致二者终究未能开花结果。  【关键词】神秘;不确定性;自我分裂;悲剧  The
期刊
【摘要】钓鱼岛问题是中日关系上的热点问题。钓鱼岛是影响近年来中日关系的关键因子,其实质是针对钓鱼岛周边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资源开发主动权的争夺。中日在钓鱼岛问题达成合作是有基础的和可能性的。在非中日主导的国际组织框架下协商等措施,来促成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合作和共赢。  【关键词】钓鱼岛;共同开发;共同能源储备机制;东盟10+3  On the possibility of cooperatio
期刊
【摘要】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但现实中,在教育主体、内容、载体、环体等方面还存在协同性不够、整体性不强等问题。因此,应用协同理论与系统论的理论,明确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协同培育原则,做到教育主体立体协同、教育内容系统协同、教育载体多样协同,促进女大学生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康成长成才。  【关键词】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效应  Inquiry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