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座落在秦皇岛市的华运建筑装饰材料城,北依燕山,东临渤海,得山海关之险峻,拥北戴河之秀美,古老的碣石文明,人杰地灵,而今已成为华运建筑装饰材料城成长发展的温床——
走近华运,你会感受到一种活力,一种蓬勃向上的朝气。13.4万平方米的场地上,矗立着五金化工城,陶瓷城、综合饰材城、灯具城、门窗展销城、石材城、木材城。七大群体错落有致,往来客户络绎不绝,给人们以生机勃勃之感。市场内宽阔的水泥路面,可供大货车来去自如。市场管理人员介绍说,目前,落户市场的商户近三百家,市场的批发品种已超过10万种,年销售额达亿元之多。
华运建筑装饰材料城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方寸之间孕育了很多奇妙,演绎着众多精彩。谈及6年来的风来雨去,总经理董旭杰脸上的笑容坦然而从容。 “我们的经营理念是:依托优势,转轨变型,盘活资产,滚动发展”。已过不惑之年的他,明亮有神的双眸,言语间透出精明与豪气。6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华运建筑装饰材料城先后获得秦皇岛市文明单位,河北省文明集贸市场、秦皇岛市建筑装饰材料龙头市场等光荣称号。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华运经过六年多的滚动式发展,已今非昔比,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一个穷则思变的故事
华运的故事要追溯到商业部秦皇岛港进口物资接运站。这个企业创建于1979年,是以仓储和运输为主的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华运作为秦皇岛市仅有的几家国营企业之一,依其临近市区和港口,特有的铁路专用线、大面积的库房,场地等有利条件,企业还能自负盈亏且有微利。到了90年代初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确立,行业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往国企储运业一统天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而集体、乡企储运业以其设备新、包袱小、竞争手段灵活等特点,在同行业竞争中占尽优势。华运的经营遇上了强劲的对手,企业逐渐由微利经营最后陷入亏损的境地。到了1995年底,华运跌人经营的低谷,明亏、潜亏达370万元,职工只能拿到70%的工资。四面楚歌声中,以董旭杰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带着上级领导的厚望和近百名职工的期盼挑起了拯救企业的重担。当时的企业是一副潦倒的景象,广阔的货场一片空白,100多米的双轨铁路专用延长线和数万平方米的库房,处于闲置和半闲置状态,显得那么的凋零和无奈。总经理董旭杰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 “决不让职工的饭碗砸在自己手上!”新一届领导班子发出了豪迈的誓言。他们发动干部职工展开大讨论,寻找企业生存和发展之路。
经过对企业诊断和理论上的学习,大家清醒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发展机遇,同时,它也要求企业的行为必须符合其客观的经济规律,否则,将受到无情的淘汰;使“华运”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客观上是由于企业原有的经营模式,管理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而造成企业管理不善,经营亏损。加之设备老化,包袱沉重,企业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主观上是由于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经营者的经营观念滞后于这个转变,缺乏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和驾驭能力; “华运”要摆脱困境,实现良性发展,最重要的有两点:首先经营者要转变观念,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去管理和改造企业。其次企业要改变原有经营模式和管理机制,抢抓机遇,转轨变型,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转轨变型的思考过程中,领导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如何依托企业现有的仓库、土地、铁路去谋求新路子。离开这一点,就无文章可作。因为这是企业惟一的本钱,也是企业最大的优势。同时,企业在地域上,还有临近市区,三面环路,交通便利的优势。如果企业的转轨变型工作能够紧紧地结合这些优势展开,就可以达到少花钱、见效快、事半功倍,使企业重新振兴的目的。
在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的基础上,领导班子明确地提出了企业摆脱困境,实现良性发展的基本思路,这就是“依托优势,转轨变型,盘活资产,滚动发展”。
“盘活资产”就是对闲置已久的库房、场地、专用线等设施进行新的、跨行业的开发、达到资产增值的目的。这是一项很艰难的工作,没想过,更没干过。为了找到最佳途径, “华运”领导们开始了认真、仔细的项目考察和筛选工作。在考查中他们发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建筑材料市场正悄然兴起。在市场调研中,他们还注意到,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家庭装饰、装修逐渐兴起,建筑装饰材料的消费正日趋红火。看到了这一切,他们开始萌生了利用闲置的库房、场地办一个建筑装饰材料市场的想法。想法是否可行,需要到实践中去论证。为此他们组成了精干的考察小组,由经理亲自带队,到北京、天津、石家庄、沈阳等地,认真了解周围大城市建筑装饰材料市场的建设、发展、经营情况,又回到本市进行实地考察论证,并在市场建设、市场管理、工商、税务等方面都争得了市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经过领导无数个日夜的深思熟虑后,扒开了闲置已久的两栋临街库房的山墙,经过粉刷建成了一座4000平方米的市场,这就是现在的“华运建筑装饰材料批发市场”的雏型。
一个日新月异的故事
市场从1996年4月开始启动,边招商、边改造,于1996年6月18日隆重开业。由于它临近市区、交通便利、大厅宽敞、场地收费低廉、规范的管理、优质的服务,开业不久便赢得了广大商家认可,摊位出租率达95%以上。大厅内外,经商购物,人流不断,到年底,市场成交额实现3000多万元,企业实现了当年盈利。
“华运”首战告捷,极大地增强了全体干部职工办好市场的信心和决心。为了巩固和发展现有成果,使它在同类市场的竞争中站稳脚根,“华运”决定加大招商力度。
批发市场的主体是批发商。批发商的多少决定着市场的规模。“华运”领导班子从1997年开始,深入到北京、天津等地去招商,诚恳的邀请、低廉的场地租金终于引来了“金凤凰”。到1998年底,从外埠市场转入“华运”的客商已近200户。这些客商不仅趸进了众多的国内名牌商品,而且引进了大批进口高档装饰材料。随着外地客商的不断涌进,市场摊位供不应求。为了满足客商对场地的需求,华运职工集资35万元投入二期、三期、四期扩建工程。先是开辟出1万平方米露天场地和4000平方米的营业厅,在市场内建起全市第一家石材城。广东、广西、福建、山东等地的石材厂家将大批荒料运进市场,现场加工,现场销售。石材的材质精美、品种繁多、吸引了众多的用户。在三期扩建工程中,公司又开发了3000平方米场地建起了“华运灯具城”,来自广东、浙江等地的老板们将上万种各式灯具展示其中,成为秦皇岛真正的“灯具大全”。同时,在沿和平大街100多米的地段上,将十几家经营陶瓷的客商聚集在一起,建起了“陶瓷一条街”。各式地板砖、卫生洁具以及其它陶瓷产品,吸引来了大批消费者,使市场内的购物者增加了3成。在第四期扩建中,“华运”领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地将只有一墙之隔的市棉麻公司3。6万平方米的场地划过来进行联合开发,既救活了一个相邻国有企业,又进一步扩大了市场规模。
2000年7月,市政府开展市容整顿,河北大街、文化路两侧的临建房全要拆除,“华运”领导们又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将河北大街东段的15户临街陶瓷专卖店又请进“华运”市场。借此机会,“华运”开始了第五期扩建工程,将一个5000平方米的旧货棚改造成一个陶瓷精晶城。工程刚刚动工,超市内的摊位已经预定出了三分之二。现在,“华运”的营业面积已超过4万平方米。华运的“滚动式发展”策略在市场运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华运开业6年来,先后出台了《市场管理规范及处罚规定》、《经营者文明标准》、《经营者职业道德规范》、《市场治安、消防管理规定》等,对市场实行规范化管理,使经营者有章可循。同时,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及时组建了“华运”市场工商管理所、“华运”市场治安派出所,有力地保证了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市场保持一个良好的经营、购物秩序提供了保障。另外,市场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首先是硬件建设全部到位。市场内的水、电、路、消防设施齐全,并建有宽敞的仓库和停车场供客商使用。为方便客商生产、办公和生活,市场内还建有材料加工车间、办公用房和住宿用房,几百平米的午餐一条街为客商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品。其次,强化了软件服务功能。各营业大厅设了一名经理和若干名服务人员,市场内成立了服务队,有上百名装卸人员为客商服务。整个市场从卫生、消防、安全保卫、货物装卸均有专人负责,并且昼夜值班。开业6年来,“华运”先后荣获“河北省文明市场”、“河北省‘三无’市场”等称号。
华运的启示
华运开业6年,进行了5次扩建,企业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买卖越做越活,在秦皇岛建筑装饰材料市场独占鳌头。纵观华运成长的历史,回味华运经营之道,感悟到华运成功的秘诀,就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时机抓得准。“华运”开业时,正处在“装修热”的上风头。因此,市场一开业客商就爆满,成交就火爆。而有些市场的建设者不注重市场预测,看别人干什么自己就跟着干什么,跟着别人的屁股后边“找食吃”,结果机遇让别人抢走了,自己成了“马后炮”,投资也打了“水漂儿”。
地利:素有“京畿重地,两京锁钥”之称的秦皇岛,地处华北、东北两大经济交接点,它拥有不冻不淤的天然良港,不仅具有旅游的独特优势,而且具有相应的发展各种经济的强劲的综合优势。华运在这个大环境下成长起来,与“地利”是息息相关的。
人和:人和万事兴,华运的“人和”体现在服务和管理方面。
服务效果好。“华运”开业6年,一直把“为客商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作为自己的宗旨,因此在服务上是动了脑筋、下了功夫的。开业初期,他们帮助外地来的客商解决孩子入托、入学问题,帮助解决住宿问题。后来,又组织了上百辆的机动车和三轮车队,解决客商给顾客的送货问题。为了解决客商的午餐问题,“华运”在院内组织了小吃一条巷。“顾客是客商的上帝,客商是市场的上帝”,作为市场的主办者,应时时刻刻想着为客商排忧解难。
管理不松懈。“华运”开业6年,始终把市场作为一个企业进行严密科学的管理。市场内的水、电、路、停车、消防、保安、卫生,各个环节、各个部位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以消防为例,市场领导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对水灾进行综合防范的原则,领导与各职能部门签订了责任状。职能部门与员工划分了安全责任区,与客商签订了“安全消防责任书”,形成了领导、职能部门、员工、客商四级安全消防网络。正因如此,“华运”开业6年业,没发生过一次安全责任事故。
华运的成功,是一个奇迹,他们是从苦难中拼搏出来的,他们的辛勤汗水,换来了累累硕果,“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华运的故事正在延续,今日的华运已走上了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华运的明天不是梦,华运人正以一种继往开来的精神,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高歌猛进,奔向理想的彼岸。
走近华运,你会感受到一种活力,一种蓬勃向上的朝气。13.4万平方米的场地上,矗立着五金化工城,陶瓷城、综合饰材城、灯具城、门窗展销城、石材城、木材城。七大群体错落有致,往来客户络绎不绝,给人们以生机勃勃之感。市场内宽阔的水泥路面,可供大货车来去自如。市场管理人员介绍说,目前,落户市场的商户近三百家,市场的批发品种已超过10万种,年销售额达亿元之多。
华运建筑装饰材料城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方寸之间孕育了很多奇妙,演绎着众多精彩。谈及6年来的风来雨去,总经理董旭杰脸上的笑容坦然而从容。 “我们的经营理念是:依托优势,转轨变型,盘活资产,滚动发展”。已过不惑之年的他,明亮有神的双眸,言语间透出精明与豪气。6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华运建筑装饰材料城先后获得秦皇岛市文明单位,河北省文明集贸市场、秦皇岛市建筑装饰材料龙头市场等光荣称号。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华运经过六年多的滚动式发展,已今非昔比,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一个穷则思变的故事
华运的故事要追溯到商业部秦皇岛港进口物资接运站。这个企业创建于1979年,是以仓储和运输为主的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华运作为秦皇岛市仅有的几家国营企业之一,依其临近市区和港口,特有的铁路专用线、大面积的库房,场地等有利条件,企业还能自负盈亏且有微利。到了90年代初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确立,行业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往国企储运业一统天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而集体、乡企储运业以其设备新、包袱小、竞争手段灵活等特点,在同行业竞争中占尽优势。华运的经营遇上了强劲的对手,企业逐渐由微利经营最后陷入亏损的境地。到了1995年底,华运跌人经营的低谷,明亏、潜亏达370万元,职工只能拿到70%的工资。四面楚歌声中,以董旭杰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带着上级领导的厚望和近百名职工的期盼挑起了拯救企业的重担。当时的企业是一副潦倒的景象,广阔的货场一片空白,100多米的双轨铁路专用延长线和数万平方米的库房,处于闲置和半闲置状态,显得那么的凋零和无奈。总经理董旭杰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 “决不让职工的饭碗砸在自己手上!”新一届领导班子发出了豪迈的誓言。他们发动干部职工展开大讨论,寻找企业生存和发展之路。
经过对企业诊断和理论上的学习,大家清醒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发展机遇,同时,它也要求企业的行为必须符合其客观的经济规律,否则,将受到无情的淘汰;使“华运”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客观上是由于企业原有的经营模式,管理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而造成企业管理不善,经营亏损。加之设备老化,包袱沉重,企业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主观上是由于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经营者的经营观念滞后于这个转变,缺乏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和驾驭能力; “华运”要摆脱困境,实现良性发展,最重要的有两点:首先经营者要转变观念,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去管理和改造企业。其次企业要改变原有经营模式和管理机制,抢抓机遇,转轨变型,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转轨变型的思考过程中,领导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如何依托企业现有的仓库、土地、铁路去谋求新路子。离开这一点,就无文章可作。因为这是企业惟一的本钱,也是企业最大的优势。同时,企业在地域上,还有临近市区,三面环路,交通便利的优势。如果企业的转轨变型工作能够紧紧地结合这些优势展开,就可以达到少花钱、见效快、事半功倍,使企业重新振兴的目的。
在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的基础上,领导班子明确地提出了企业摆脱困境,实现良性发展的基本思路,这就是“依托优势,转轨变型,盘活资产,滚动发展”。
“盘活资产”就是对闲置已久的库房、场地、专用线等设施进行新的、跨行业的开发、达到资产增值的目的。这是一项很艰难的工作,没想过,更没干过。为了找到最佳途径, “华运”领导们开始了认真、仔细的项目考察和筛选工作。在考查中他们发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建筑材料市场正悄然兴起。在市场调研中,他们还注意到,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家庭装饰、装修逐渐兴起,建筑装饰材料的消费正日趋红火。看到了这一切,他们开始萌生了利用闲置的库房、场地办一个建筑装饰材料市场的想法。想法是否可行,需要到实践中去论证。为此他们组成了精干的考察小组,由经理亲自带队,到北京、天津、石家庄、沈阳等地,认真了解周围大城市建筑装饰材料市场的建设、发展、经营情况,又回到本市进行实地考察论证,并在市场建设、市场管理、工商、税务等方面都争得了市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经过领导无数个日夜的深思熟虑后,扒开了闲置已久的两栋临街库房的山墙,经过粉刷建成了一座4000平方米的市场,这就是现在的“华运建筑装饰材料批发市场”的雏型。
一个日新月异的故事
市场从1996年4月开始启动,边招商、边改造,于1996年6月18日隆重开业。由于它临近市区、交通便利、大厅宽敞、场地收费低廉、规范的管理、优质的服务,开业不久便赢得了广大商家认可,摊位出租率达95%以上。大厅内外,经商购物,人流不断,到年底,市场成交额实现3000多万元,企业实现了当年盈利。
“华运”首战告捷,极大地增强了全体干部职工办好市场的信心和决心。为了巩固和发展现有成果,使它在同类市场的竞争中站稳脚根,“华运”决定加大招商力度。
批发市场的主体是批发商。批发商的多少决定着市场的规模。“华运”领导班子从1997年开始,深入到北京、天津等地去招商,诚恳的邀请、低廉的场地租金终于引来了“金凤凰”。到1998年底,从外埠市场转入“华运”的客商已近200户。这些客商不仅趸进了众多的国内名牌商品,而且引进了大批进口高档装饰材料。随着外地客商的不断涌进,市场摊位供不应求。为了满足客商对场地的需求,华运职工集资35万元投入二期、三期、四期扩建工程。先是开辟出1万平方米露天场地和4000平方米的营业厅,在市场内建起全市第一家石材城。广东、广西、福建、山东等地的石材厂家将大批荒料运进市场,现场加工,现场销售。石材的材质精美、品种繁多、吸引了众多的用户。在三期扩建工程中,公司又开发了3000平方米场地建起了“华运灯具城”,来自广东、浙江等地的老板们将上万种各式灯具展示其中,成为秦皇岛真正的“灯具大全”。同时,在沿和平大街100多米的地段上,将十几家经营陶瓷的客商聚集在一起,建起了“陶瓷一条街”。各式地板砖、卫生洁具以及其它陶瓷产品,吸引来了大批消费者,使市场内的购物者增加了3成。在第四期扩建中,“华运”领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地将只有一墙之隔的市棉麻公司3。6万平方米的场地划过来进行联合开发,既救活了一个相邻国有企业,又进一步扩大了市场规模。
2000年7月,市政府开展市容整顿,河北大街、文化路两侧的临建房全要拆除,“华运”领导们又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将河北大街东段的15户临街陶瓷专卖店又请进“华运”市场。借此机会,“华运”开始了第五期扩建工程,将一个5000平方米的旧货棚改造成一个陶瓷精晶城。工程刚刚动工,超市内的摊位已经预定出了三分之二。现在,“华运”的营业面积已超过4万平方米。华运的“滚动式发展”策略在市场运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华运开业6年来,先后出台了《市场管理规范及处罚规定》、《经营者文明标准》、《经营者职业道德规范》、《市场治安、消防管理规定》等,对市场实行规范化管理,使经营者有章可循。同时,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及时组建了“华运”市场工商管理所、“华运”市场治安派出所,有力地保证了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市场保持一个良好的经营、购物秩序提供了保障。另外,市场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首先是硬件建设全部到位。市场内的水、电、路、消防设施齐全,并建有宽敞的仓库和停车场供客商使用。为方便客商生产、办公和生活,市场内还建有材料加工车间、办公用房和住宿用房,几百平米的午餐一条街为客商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品。其次,强化了软件服务功能。各营业大厅设了一名经理和若干名服务人员,市场内成立了服务队,有上百名装卸人员为客商服务。整个市场从卫生、消防、安全保卫、货物装卸均有专人负责,并且昼夜值班。开业6年来,“华运”先后荣获“河北省文明市场”、“河北省‘三无’市场”等称号。
华运的启示
华运开业6年,进行了5次扩建,企业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买卖越做越活,在秦皇岛建筑装饰材料市场独占鳌头。纵观华运成长的历史,回味华运经营之道,感悟到华运成功的秘诀,就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时机抓得准。“华运”开业时,正处在“装修热”的上风头。因此,市场一开业客商就爆满,成交就火爆。而有些市场的建设者不注重市场预测,看别人干什么自己就跟着干什么,跟着别人的屁股后边“找食吃”,结果机遇让别人抢走了,自己成了“马后炮”,投资也打了“水漂儿”。
地利:素有“京畿重地,两京锁钥”之称的秦皇岛,地处华北、东北两大经济交接点,它拥有不冻不淤的天然良港,不仅具有旅游的独特优势,而且具有相应的发展各种经济的强劲的综合优势。华运在这个大环境下成长起来,与“地利”是息息相关的。
人和:人和万事兴,华运的“人和”体现在服务和管理方面。
服务效果好。“华运”开业6年,一直把“为客商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作为自己的宗旨,因此在服务上是动了脑筋、下了功夫的。开业初期,他们帮助外地来的客商解决孩子入托、入学问题,帮助解决住宿问题。后来,又组织了上百辆的机动车和三轮车队,解决客商给顾客的送货问题。为了解决客商的午餐问题,“华运”在院内组织了小吃一条巷。“顾客是客商的上帝,客商是市场的上帝”,作为市场的主办者,应时时刻刻想着为客商排忧解难。
管理不松懈。“华运”开业6年,始终把市场作为一个企业进行严密科学的管理。市场内的水、电、路、停车、消防、保安、卫生,各个环节、各个部位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以消防为例,市场领导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对水灾进行综合防范的原则,领导与各职能部门签订了责任状。职能部门与员工划分了安全责任区,与客商签订了“安全消防责任书”,形成了领导、职能部门、员工、客商四级安全消防网络。正因如此,“华运”开业6年业,没发生过一次安全责任事故。
华运的成功,是一个奇迹,他们是从苦难中拼搏出来的,他们的辛勤汗水,换来了累累硕果,“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华运的故事正在延续,今日的华运已走上了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华运的明天不是梦,华运人正以一种继往开来的精神,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高歌猛进,奔向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