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北京市朝阳区72家报刊亭被拆除,理由是报刊亭占道违法经营,其破旧杂乱有损城市形象。而北京街头的报刊亭曾解决了50000多人的生存问题。此事,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几平米左右的报刊亭,星罗棋布于城市的大街小巷,或在繁华都市的街道上,或在十字路口的交通要道旁,或在社区街道的围栏外。报刊亭已经融入社会、融人民生。
提供岗位 维持家庭生计
在深圳,报刊亭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解决了许多人的就业问题,维持了数万家庭的生计。有数据统计,2013年深圳有615个报刊亭,而它背后就是615个家庭,对于大多数报刊亭摊而言,报刊亭是他们在深圳赖以生存的载体。
李先生在深圳某小区附近,承包了一个8平米的报刊亭,月租1100元,附近还有几所学校,人流量密集,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行人络绎不绝。李先生每天6点左右开始工作,准备当天售卖的报刊杂志等,晚上9点钟收摊。他的报刊亭不仅卖报纸,还卖其他日用品。虽然很忙,但是经营报刊亭的收入,能维持李先生一家三口在深圳的日常开支,盈余较少,但心里也还算得上是踏实的。
李先生说,经营报刊亭.营利与否,主要看报刊亭的位置,人流量多的地方盈利远比人流量少的地方多。当然不同区域、不同面积的报刊亭租金也不同,在一些人流量少的地方月租会便宜很多。李先生还告诉笔者,很多家庭都和他一样靠经营报刊亭在深圳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报刊亭是用于帮助残疾人就业的。残疾人可以选择离家近的报刊亭经营。这种工作强度不大,只要残障人士有语言表达能力,能坐在报刊亭里,就可以开始工作。
利民便民的城市贴心“亭”
网络的发展和手机阅读的兴起,对报刊亭的销售有一定的影响,于是,报刊亭也在寻求自身的改变。
如今的报刊亭并不只卖报纸杂志,还顺带提供导游手册、交通地图、饮料、伞、电话充值卡等等,俨然一个小百货店,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便利。天热的时候,人们到报刊亭买饮料;碰到下雨,也会去报刊亭买雨具;手机话费不足时,也会去报刊亭购买充值卡……
笔者刚来深圳的时候,住在深圳罗湖区田贝附近,对周边的环境十分陌生,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会寻求报刊亭摊主的帮助。某次,笔者需要一张地图,就想着去报刊亭看看有没有,还真有。后来笔者还多次去这个报刊亭咨询诸如公共电话亭的位置、某某路怎么走等等,摊主每次都会热心地讲解。相信许多人都和笔者一样,也有向报刊亭寻求帮助的经历。除此之外,报刊亭的贴心服务,还有自行车打气,甚至提供代看小孩和行李物品。
点缀城市形象
城市报刊亭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环节,在点缀城市形象、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宣传城市精神等方面,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城市的报刊亭风格,与城市本身的风格是和谐一致的。位于历史文化名城的报刊亭,沿用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飞檐斗拱,如古老楼阁般散发着浓浓的古老文化气息;民族风景区内的报刊亭浑身都是民族元素,展示本民族的风土人情;摩登都市的数字化报刊亭则给人一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感觉……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曾几何时,上下班途中,随手买份报纸,是许多人的习惯;放学以后,学生们趴在报刊亭上久久不愿离去,直到老板放出“不买就不能看”的“狠”话,“囊中羞涩”的孩子们,才“恋恋不合”地离开。老人们则是报刊亭的忠实顾客。老人们年纪大了,不同于年轻人,他们不适应网络阅读,还是喜欢纸质阅读,到报刊亭买报纸也是他们的习惯。经常能看到老人们在报刊亭,一边阅读报纸杂志,一边同摊主聊天,谈论国家大事或者家长里短。
随着时代的发展,报刊亭也充当着城市的“宣传亭”。经常能够看到报刊亭身上,醒目的公益广告和极具城市特色的宣传海报;在报刊亭的电子显示屏上,也滚动着宣传城市文明的标语。
报刊亭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驿站”,在拥挤的城市当中,营造出另一番与众不同的文化氛围,它正在成为点缀城市形象,满足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的小书斋。
拆除报刊亭会影响部分人的生计,也会给有需求的市民造成不便,城市也少了一道风景。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郑彦英就曾说:拆除报刊亭,是“撕掉了城市一道文化符号”。
报刊亭作为一种融入社会、融人民生的公共设施,拆除和消失,都是一种遗憾。
提供岗位 维持家庭生计
在深圳,报刊亭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解决了许多人的就业问题,维持了数万家庭的生计。有数据统计,2013年深圳有615个报刊亭,而它背后就是615个家庭,对于大多数报刊亭摊而言,报刊亭是他们在深圳赖以生存的载体。
李先生在深圳某小区附近,承包了一个8平米的报刊亭,月租1100元,附近还有几所学校,人流量密集,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行人络绎不绝。李先生每天6点左右开始工作,准备当天售卖的报刊杂志等,晚上9点钟收摊。他的报刊亭不仅卖报纸,还卖其他日用品。虽然很忙,但是经营报刊亭的收入,能维持李先生一家三口在深圳的日常开支,盈余较少,但心里也还算得上是踏实的。
李先生说,经营报刊亭.营利与否,主要看报刊亭的位置,人流量多的地方盈利远比人流量少的地方多。当然不同区域、不同面积的报刊亭租金也不同,在一些人流量少的地方月租会便宜很多。李先生还告诉笔者,很多家庭都和他一样靠经营报刊亭在深圳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报刊亭是用于帮助残疾人就业的。残疾人可以选择离家近的报刊亭经营。这种工作强度不大,只要残障人士有语言表达能力,能坐在报刊亭里,就可以开始工作。
利民便民的城市贴心“亭”
网络的发展和手机阅读的兴起,对报刊亭的销售有一定的影响,于是,报刊亭也在寻求自身的改变。
如今的报刊亭并不只卖报纸杂志,还顺带提供导游手册、交通地图、饮料、伞、电话充值卡等等,俨然一个小百货店,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便利。天热的时候,人们到报刊亭买饮料;碰到下雨,也会去报刊亭买雨具;手机话费不足时,也会去报刊亭购买充值卡……
笔者刚来深圳的时候,住在深圳罗湖区田贝附近,对周边的环境十分陌生,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会寻求报刊亭摊主的帮助。某次,笔者需要一张地图,就想着去报刊亭看看有没有,还真有。后来笔者还多次去这个报刊亭咨询诸如公共电话亭的位置、某某路怎么走等等,摊主每次都会热心地讲解。相信许多人都和笔者一样,也有向报刊亭寻求帮助的经历。除此之外,报刊亭的贴心服务,还有自行车打气,甚至提供代看小孩和行李物品。
点缀城市形象
城市报刊亭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环节,在点缀城市形象、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宣传城市精神等方面,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城市的报刊亭风格,与城市本身的风格是和谐一致的。位于历史文化名城的报刊亭,沿用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飞檐斗拱,如古老楼阁般散发着浓浓的古老文化气息;民族风景区内的报刊亭浑身都是民族元素,展示本民族的风土人情;摩登都市的数字化报刊亭则给人一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感觉……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曾几何时,上下班途中,随手买份报纸,是许多人的习惯;放学以后,学生们趴在报刊亭上久久不愿离去,直到老板放出“不买就不能看”的“狠”话,“囊中羞涩”的孩子们,才“恋恋不合”地离开。老人们则是报刊亭的忠实顾客。老人们年纪大了,不同于年轻人,他们不适应网络阅读,还是喜欢纸质阅读,到报刊亭买报纸也是他们的习惯。经常能看到老人们在报刊亭,一边阅读报纸杂志,一边同摊主聊天,谈论国家大事或者家长里短。
随着时代的发展,报刊亭也充当着城市的“宣传亭”。经常能够看到报刊亭身上,醒目的公益广告和极具城市特色的宣传海报;在报刊亭的电子显示屏上,也滚动着宣传城市文明的标语。
报刊亭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驿站”,在拥挤的城市当中,营造出另一番与众不同的文化氛围,它正在成为点缀城市形象,满足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的小书斋。
拆除报刊亭会影响部分人的生计,也会给有需求的市民造成不便,城市也少了一道风景。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郑彦英就曾说:拆除报刊亭,是“撕掉了城市一道文化符号”。
报刊亭作为一种融入社会、融人民生的公共设施,拆除和消失,都是一种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