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对于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很适合应用各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教师应该积极对科学课程进行创新,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进行实践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STEAM教育理念是一种融合多种学科的理念,笔者在教学中就此展开了一系列实践。本文对STEAM教育理念下小学科学创新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STEAM教育理念;小学科学;创新课堂
强调多学科融合,打破学科边界,一直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小学科学课程,内容丰富,强调实践,非常适合进行课堂延伸,融合多学科内容提升教学效果。STEAM教育理念涉及科学、技术、工程、艺术以及数学这五个学科的知识,强调有效培养,提高学生动作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在这一课程中融入STEAM新理念?
一、创设情境,增加教学趣味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非常重要,在启蒙教育阶段,不断提高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应该发挥巧思,将丰富的内容融合到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对很多学科的知识都能形成初步印象。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方法,很适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通过构建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的个人体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够显著提升教学环节的趣味性。
例如,在讲解“形形色色的动物”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构建更加生动的情境,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各种动物的视频,让学生直接感受这些动物生活的各种场景,相对于通过图片来认识动物,这种动态的情境吸引力更强,更容易让低年级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在播放视频时,教师还可以将常见动物的门纲目科等信息加入进去,展示相关数量,比如猴子作为灵长目,是哺乳纲的1个目,共有2亚目16科约78属514余种。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在情境中加入这些介绍,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另外,很多动物可以呈现非常美丽的艺术形态,教师也可以将一些具有艺术感的动物图片加入到教学情境中,如海克尔《自然界的艺术形态》中的一些图片,不仅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学生初步掌握动物的不同特征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绘制各种动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在绘图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动物不同特征的印象。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显著提升。
相对于通过展示图片认识动物的教学方法,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情境创设,不同学科的融合非常自然,趣味性更强,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学习,能够了解更加丰富的知识,对于所学内容的记忆会更加深刻。总之,在STEAM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情境创设不再是简单地引入一些视频,而是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丰富的教学设计,打造表现力更强的情境教学方法。
二、结合生活,丰富教学内容
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很多内容,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更多地采用生活中的事物或例子,减少学生的陌生感。而且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往往包括了很多学科的知识。比如一个普通的杯子,有着化学材料的科学应用,有着工程技术的相关操作,还有着外形的设计之美。基于STEAM教育理念下的课堂创新,应该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更多生活中的例子,不仅可以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还能够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讲解“物体的运动”这一章内容时,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比如以乘坐火车为例,让学生回忆自己在站台上等待乘车时,看到列车经过,车上的人速度是快是慢?当自己乘坐火车时,一位旅客从身边走过,他的速度是快是慢?通过这些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的相对性,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另外,教师也可以首先介绍地球的自转速度,在赤道附近可以达到466米/秒,通过这样的数学概念,启发学生去思考为什么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感觉不到地球如此快的自转速度。当学生理解了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在随着地球一起运动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制作太阳系的各种模型,通过模型来感受一切物体都处于运动之中的科学原理。
除了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發学生的思考,教师也可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切入点。例如,在讲解“摩擦力的秘密”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展示不同鞋子的鞋底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鞋底非常具有艺术感的纹路设计,引导学生思考这样设计的目的。同时,教师可以简要介绍鞋底材料的变迁,从动物皮革等天然材料到液体橡胶等人造材料,让学生了解耐磨是鞋底材料的重要指标。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对于摩擦力的认识更加直观具体。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一些小实验,比如穿同样一双鞋子,分别走在水泥地面和冰面上,会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可以引入摩擦力的数学公式,向学生揭示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总之,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更多地应用生活中的事例辅助教学,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减少对于新知识的陌生感,同时,基于STEAM的教育理念,从生活实例出发,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三、学科交叉,拓展教学思维
STEAM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多学科交叉融合,打破学科边界,拓展学生的思维。在很多小学科学课程上,教师的教学思路仍然比较局限,很多时候只是简单地重复书中的内容,并没有从多学科的角度进行整合,缺乏对课程内容的有效扩展。在进行课堂创新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在ST-EAM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大胆进行学科融合,拓展自己的教学思维,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解“声音的奥秘”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从实践操作入手,引导学生利用纸杯等物品制作传声器,然后通过学生自己体验到的现象介绍关于声音的科学原理,还可以列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让学生感受这些数字之间的差别。最后,教师可以引入各种乐器演奏的音乐,让学生在艺术氛围下感受声音的魅力。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多学科知识交叉呈现,有效融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在探索不同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在STEAM教育理念下,一些科学现象的讲解,很容易进行学科融合,但是对于一些相对抽象的教学内容,多学科交叉的难度有所提升,需要教師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这些内容进行创新,继续贯彻学科交叉融合的理念。例如,在讲解“交流与质疑”这一章内容时,教师可以从科学实验项目入手,从交流和质疑的主题出发进行学科交叉,比如两个相同的皮球,从同样的高度,分别沿曲线、直线两条材质相同的轨道滑落,哪一个皮球会先到达终点。学生在讨论这个实验方案时,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交流的两种常用方式和可以采用的具体方法。另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际操作,或者查找相关的数学原理,通过观察和学习,增加自己在交流过程中的说服力。总之,在STEAM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教师需要拓展自己的教学思维,灵活进行学科交叉,增强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四、实践体验,提升教学效果
STEAM教育理念的贯彻,离不开学生的实践,只有从实践项目出发,引导学生体验多学科融合的丰富知识,才能真正提升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很多教师虽然有意识地引入学科综合的内容,但对于学生的实践不够重视,只是简单地引用一些学科的知识点,没有引导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只是初步了解了其他学科的一些琐碎知识,并没有真正进行融合。因此,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对多学科知识的有效吸收。
例如,在讲解“建桥梁”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运用硬纸板等工具建造一座桥梁,教师可以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播放关于桥梁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桥梁的艺术之美,体会现代桥梁的工业设计之美,然后简要介绍桥梁的主要结构以及涉及到的科学原理。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对桥梁的各种知识加深记忆,还能够意识到科学技术在桥梁建设中的作用。在对学生的实践作品进行总结时,教师可以引入数学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看似简单的桥梁建造,背后有严密的数学原理作为支撑,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
教师应该设计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的体验更加丰富,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学习“测量气温”这一节内容时,学生的实践活动主要是使用气温计和观察不同地方气温的差异,虽然没有复杂的实验环节,但可以通过科学观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实践中,能够认识到气温的作用和重要性,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
总之,小学科学课程内容丰富,扩展性强,非常适合应用STEAM教育理念进行课堂创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可以创设情境,整合多学科知识,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密切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再次,教师要积极进行学科交叉,拓展教学思维,根据不同内容进行多学科融合教学;最后,教师要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融合多学科,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孟志海.STEM教育理念下小学科学教学分析[J].天津教育,2021(05):116-117.
[2]林大汕.STEAM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A2):157-158.
【关键词】STEAM教育理念;小学科学;创新课堂
强调多学科融合,打破学科边界,一直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小学科学课程,内容丰富,强调实践,非常适合进行课堂延伸,融合多学科内容提升教学效果。STEAM教育理念涉及科学、技术、工程、艺术以及数学这五个学科的知识,强调有效培养,提高学生动作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在这一课程中融入STEAM新理念?
一、创设情境,增加教学趣味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非常重要,在启蒙教育阶段,不断提高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应该发挥巧思,将丰富的内容融合到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对很多学科的知识都能形成初步印象。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方法,很适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通过构建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的个人体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够显著提升教学环节的趣味性。
例如,在讲解“形形色色的动物”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构建更加生动的情境,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各种动物的视频,让学生直接感受这些动物生活的各种场景,相对于通过图片来认识动物,这种动态的情境吸引力更强,更容易让低年级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在播放视频时,教师还可以将常见动物的门纲目科等信息加入进去,展示相关数量,比如猴子作为灵长目,是哺乳纲的1个目,共有2亚目16科约78属514余种。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在情境中加入这些介绍,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另外,很多动物可以呈现非常美丽的艺术形态,教师也可以将一些具有艺术感的动物图片加入到教学情境中,如海克尔《自然界的艺术形态》中的一些图片,不仅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学生初步掌握动物的不同特征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绘制各种动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在绘图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动物不同特征的印象。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显著提升。
相对于通过展示图片认识动物的教学方法,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情境创设,不同学科的融合非常自然,趣味性更强,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学习,能够了解更加丰富的知识,对于所学内容的记忆会更加深刻。总之,在STEAM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情境创设不再是简单地引入一些视频,而是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丰富的教学设计,打造表现力更强的情境教学方法。
二、结合生活,丰富教学内容
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很多内容,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更多地采用生活中的事物或例子,减少学生的陌生感。而且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往往包括了很多学科的知识。比如一个普通的杯子,有着化学材料的科学应用,有着工程技术的相关操作,还有着外形的设计之美。基于STEAM教育理念下的课堂创新,应该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更多生活中的例子,不仅可以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还能够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讲解“物体的运动”这一章内容时,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比如以乘坐火车为例,让学生回忆自己在站台上等待乘车时,看到列车经过,车上的人速度是快是慢?当自己乘坐火车时,一位旅客从身边走过,他的速度是快是慢?通过这些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的相对性,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另外,教师也可以首先介绍地球的自转速度,在赤道附近可以达到466米/秒,通过这样的数学概念,启发学生去思考为什么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感觉不到地球如此快的自转速度。当学生理解了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在随着地球一起运动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制作太阳系的各种模型,通过模型来感受一切物体都处于运动之中的科学原理。
除了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發学生的思考,教师也可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切入点。例如,在讲解“摩擦力的秘密”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展示不同鞋子的鞋底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鞋底非常具有艺术感的纹路设计,引导学生思考这样设计的目的。同时,教师可以简要介绍鞋底材料的变迁,从动物皮革等天然材料到液体橡胶等人造材料,让学生了解耐磨是鞋底材料的重要指标。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对于摩擦力的认识更加直观具体。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一些小实验,比如穿同样一双鞋子,分别走在水泥地面和冰面上,会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可以引入摩擦力的数学公式,向学生揭示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总之,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更多地应用生活中的事例辅助教学,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减少对于新知识的陌生感,同时,基于STEAM的教育理念,从生活实例出发,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三、学科交叉,拓展教学思维
STEAM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多学科交叉融合,打破学科边界,拓展学生的思维。在很多小学科学课程上,教师的教学思路仍然比较局限,很多时候只是简单地重复书中的内容,并没有从多学科的角度进行整合,缺乏对课程内容的有效扩展。在进行课堂创新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在ST-EAM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大胆进行学科融合,拓展自己的教学思维,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解“声音的奥秘”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从实践操作入手,引导学生利用纸杯等物品制作传声器,然后通过学生自己体验到的现象介绍关于声音的科学原理,还可以列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让学生感受这些数字之间的差别。最后,教师可以引入各种乐器演奏的音乐,让学生在艺术氛围下感受声音的魅力。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多学科知识交叉呈现,有效融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在探索不同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在STEAM教育理念下,一些科学现象的讲解,很容易进行学科融合,但是对于一些相对抽象的教学内容,多学科交叉的难度有所提升,需要教師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这些内容进行创新,继续贯彻学科交叉融合的理念。例如,在讲解“交流与质疑”这一章内容时,教师可以从科学实验项目入手,从交流和质疑的主题出发进行学科交叉,比如两个相同的皮球,从同样的高度,分别沿曲线、直线两条材质相同的轨道滑落,哪一个皮球会先到达终点。学生在讨论这个实验方案时,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交流的两种常用方式和可以采用的具体方法。另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际操作,或者查找相关的数学原理,通过观察和学习,增加自己在交流过程中的说服力。总之,在STEAM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教师需要拓展自己的教学思维,灵活进行学科交叉,增强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四、实践体验,提升教学效果
STEAM教育理念的贯彻,离不开学生的实践,只有从实践项目出发,引导学生体验多学科融合的丰富知识,才能真正提升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很多教师虽然有意识地引入学科综合的内容,但对于学生的实践不够重视,只是简单地引用一些学科的知识点,没有引导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只是初步了解了其他学科的一些琐碎知识,并没有真正进行融合。因此,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对多学科知识的有效吸收。
例如,在讲解“建桥梁”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运用硬纸板等工具建造一座桥梁,教师可以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播放关于桥梁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桥梁的艺术之美,体会现代桥梁的工业设计之美,然后简要介绍桥梁的主要结构以及涉及到的科学原理。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对桥梁的各种知识加深记忆,还能够意识到科学技术在桥梁建设中的作用。在对学生的实践作品进行总结时,教师可以引入数学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看似简单的桥梁建造,背后有严密的数学原理作为支撑,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
教师应该设计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的体验更加丰富,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学习“测量气温”这一节内容时,学生的实践活动主要是使用气温计和观察不同地方气温的差异,虽然没有复杂的实验环节,但可以通过科学观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实践中,能够认识到气温的作用和重要性,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
总之,小学科学课程内容丰富,扩展性强,非常适合应用STEAM教育理念进行课堂创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可以创设情境,整合多学科知识,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密切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再次,教师要积极进行学科交叉,拓展教学思维,根据不同内容进行多学科融合教学;最后,教师要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融合多学科,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孟志海.STEM教育理念下小学科学教学分析[J].天津教育,2021(05):116-117.
[2]林大汕.STEAM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A2):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