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加坡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通道和模式颇具特色,对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新加坡;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职后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384(2007)11-0052-03
一、新加坡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况
1997 年,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代表新加坡政府提出了国家教育远景:(建立)重思考的学校,(培养)爱学习的国民。1998 年,吴作栋又提出三大教育革新政策——创新思维、资讯科技和国民教育。承担这个历史责任的学校必须依靠高素质的教师,正如当时教育部长张志贤所指出的:“有效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效的学生。”
1.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新加坡教育部为教师设计了3条专业发展途径(如右图所示)。
⑴提升学历
新加坡教育部和国立教育学院设计了一套有规划的教师进修模式,其中包括学位和硕士文凭课程。
⑵提升专业技能
新加坡教育部规定,自1998年起,中小学校教师每年必须接受不少于100 小时的培训, 教师根据需要选择脱产或在岗学习,在国内或国外接受培训。在这100 小时的训练中,60% 的训练跟教育及教学有直接关系,40% 跟个人的发展有关系。
⑶扩充教师的生活经历
2003 年11 月,新加坡教育部首次推出教师实习计划,鼓励教师工作满3 年后,请1 年的无薪假,到校外的机构工作,了解其他行业的运作情况。回校后,教师将和学生分享实习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企业精神。
2.教师专业发展的通道
2001 年4 月,新加坡教育部为本国教师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和生涯计划。该计划为教师规划了3个生涯发展方向。
⑴教学领域
这一方向的生涯发展为三级制,包括一般教师、高级教师和教学导师3 个级别。
⑵教育领导
教师也可以成为学校或学区的领导。该方向的生涯发展为九级制,即一般教师、学科主管、部门主管、副校长、校长、学区执行官、教育副主任、教育主任、教育总主管。
⑶教育专家
教师也可以选择第三种专业生涯发展规划,该项规划为五级制,即一般教师、一级高级专家、二级高级专家、三级高级专家、四级高级专家。这样的专家最后大多到国立教育学院工作,成为教师教育研究者。
在上述框架下,工作业绩和发展潜力成为教师职业进步的决定因素,教师能够看到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与方向,教师职业成为一种挑战性、趣味性和满意度都很高的职业。这种多样化的专业发展路径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新加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1.高起点的教师入职制度
在新加坡,选择教师职业的人必须具有“A”水准(相当于高中毕业)或理工学院以上的文凭,通过教育部面试,成为见习教师。见习教师需要在国立教育学院接受1年~ 2 年的基础培训,并在学校接受入职培训,获取教育文凭。在这个阶段,主要培养教师的价值观、态度及教学基本能力,同时培养他们教授2 科~ 3 科小学科目或者2科中学科目或者体育及一项其他科目的知识及技能。严格的入职选拔与培训保证了新加坡教师的基本素质。
2.明确的教师道德规范和严格的教师操守
在新加坡,教师道德规范清楚地指出了教师应有的志向和行为规范:教师必须意识到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所担负的责任。在社会上,教师所得到的尊重,让他们追寻并保持教师的道德品行和行为规范。
新加坡教育部为教师制定了严格的职业操守。着装、与家长沟通、与同事相处等要求都列在其中,同时明确指出,教师若有不适当的行为将会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
三、新加坡教师的职后培训
1.培训的管理机构
新加坡教师职后培训由教育部培训与发展司下设的培训部负责策划组织、协调和管理。培训部与国立教育学院、教育部视学部、课程规划与发展署、教师联系中心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以确保所提供的训练课程符合教师和校长们的需要。
国立教育学院主要负责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学历进修和培训主任、副校长、校长的里程碑课程。教育部视学部的主要职责是编订课程纲要、督导有关科目的教学和鼓励教师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法。视学部根据教师的需要,向培训部建议开设何种课程。视学人员还通过组织校内座谈会、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课程规划与发展署的主要职责是编写教材、制作视听教具和指导教师使用教材。教师联系中心的主要职能是组织活动、提供平台,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新加坡的教师职后培训实施网上管理,培训部将有关教师培训的全部资料放在教育部的内部网络中,包括报名、安排课程时间、出勤记录、评估及报告等,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查询,选择一年的学习内容。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要求教师选择相关的培训内容。
2.培训模式
新加坡教师培训主要有4 种模式。
⑴专业发展延续模式(PDCM)
在专业发展途径中,提升学历以系统学习课程为主,主要采取讲授、任务驱动、小组研讨和班级分享等方式教学。课程内容大致包括:领导学课程(领导教育学课程、部门管理课程、高级教师课程)、高级文凭课程(指导及辅导学、教育资讯科技、小学数学教育、小学音乐教育、小学社会学科、小学特殊学生教育学)、高级学位文凭课程(戏剧艺术与戏剧艺术教育、指导及辅导学、生命科学、小学社会学科、高等中学社会学科)。
⑵工作坊(workshop)
工作坊是教师联系中心等机构为教师之间的联系、交流和经验分享所提供的空间,目的是营造一种环境和氛围,使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教师针对一个主要问题进行交流,或者学习新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目前主要有4 种工作坊供学校领导和教师选择。
固定日期工作坊:教师可以通过教育部的内部网络注册,根据自身专业发展需要和兴趣选择工作坊,学习新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研究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开放日期工作坊:这些工作坊以学校为基础,应学校要求,根据该校员工的发展需要,教师联系中心与教科部协商建立工作坊。学校可以选择部分教师组成一个人数适宜的团队进行共同学习。
按用户需求定制的工作坊:这些工作坊类似于开放日期工作坊,但可以根据学校某一特殊的需求或教师团队的某一特殊专业发展的需要设计培训内容,学校同样可以选择部分教师组成一个人数适宜的团体进行共同学习。
在线工作坊:这些工作适于那些愿意随意选择时间、地点和理想的学习环境的教师。教师可直接通过VITAL 电子入口注册。
新加坡教师职后培训的工作坊 模式很有特点,它针对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设计培训内容。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者将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融为一体,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培训的目的是使教师将学到的知识直接用于教学实践。
⑶校群或校内教师经验分享活动
新加坡校群或某个学校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和教师在教学方面取得的成果,经常组织经验分享活动。这种形式的培训利用教师自身的资源,有目的地推广教师在教学中创造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研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由于这种方式密切结合教师的工作实际,所以很受教师欢迎。
⑷教师实习计划
这种模式鼓励教师到企业实习,扩充生活经历。教师实习的内容与教师任教的学科相关,教师通过在企业实习,了解本专业的应用和发展情况,便于及时将实习体会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例如:华文教师到《联合早报》做临时记者等。
四、新加坡教师专业发展的特色对我们的启示
1.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应该赋予教师充分的自主权
新加坡政府在制定教师职后培训政策时,既考虑了国家利益又照顾了个人利益。教师职后培训从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到学习时间,都给了教师充分的自主权,强调接受培训是教师的权利。在这样的管理理念下,教师根据学校的发展环境、自身条件及发展需要,自己设计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应该注重培养
在教师教育研究领域,一般认为职前教育为培养,职后教育为培训。培养的核心是养成,培训的核心是练就。这样界定概念的目的是区分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功能。笔者认为: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职后教育也应注重培养。职后培养是指对经过培训的教师的管理和使用,包括专业认可、奖惩、评级、调用等。在教师职后发展过程中,“培养”相当于保健,“培训”相当于诊断,协调职后培养与培训就是把对教师的管理和使用与职后培训联系起来,使职后培训在教师的工作实践中真正发挥效益。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应该注重成人的学习特点、教师心理开放、理论性与操作性的结合
⑴教师培训应注重成人的学习特点
教师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儿童学习的引导者,又是成人学习者。教师职后培训首先要从成人学习的特点入手。成人学习主要有3 个特点:第一,成人对学习内容有很强的选择性,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第二,成人学习追求的是个人职业发展及个人内在精神世界的提升。第三,成人在学习中会从自己的经历出发,形成一种情境推理,并凭借这种推理,指导自己的实践。因此,教师职后培训要从成人学习的特点出发,就要认同他们的经历所具有的价值,设计适合成人学习的方式和内容,并为他们提供选择的机会。
⑵教师培训应该是使教师心理开放的培训
教师在社会中扮演着多重角色,责任和权利已填满他们的心理空间。在新加坡,教师参加职后培训是一种待遇,而不是被迫承担的一种责任;教师通过培训学到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减轻了职业压力;在培训过程中,舒适的环境、简单的茶点为教师释放紧张的心情提供了条件;在轻松的环境中,教师与同行交流,找到了集体的归属感,而不再是孤独的探索者。有效的教师职后培训还应该在不增加教师心理负担的前提下,尽量开放培训时间和空间。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师职后培训超越时空限制、教师间敞开心扉交流成为可能。
⑶教师培训要注重高观点和操作性的结合
高观点是指在理论层面、认识层面所形成的结论。操作性是指教师将学到的东西直接运用于教学实践。如分析如何处理教材、研究如何解决习题中的问题、学习使用一个课件等。没有操作性的高观点是没有生命力的,没有高观点的操作也会限制教师的创造空间。有效的培训应该是高观点和操作性相结合的培训。
参考文献:
[1] 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报集团. 新加坡年鉴2005[M].2005.
[2] 李方,等. 教师专业标准与发展机制[M].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3]StephenD.Brookfield. 张伟译. 批判反思型教师ABC[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4]RobertJ.Sternberg
【关键词】新加坡;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职后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384(2007)11-0052-03
一、新加坡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况
1997 年,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代表新加坡政府提出了国家教育远景:(建立)重思考的学校,(培养)爱学习的国民。1998 年,吴作栋又提出三大教育革新政策——创新思维、资讯科技和国民教育。承担这个历史责任的学校必须依靠高素质的教师,正如当时教育部长张志贤所指出的:“有效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效的学生。”
1.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新加坡教育部为教师设计了3条专业发展途径(如右图所示)。
⑴提升学历
新加坡教育部和国立教育学院设计了一套有规划的教师进修模式,其中包括学位和硕士文凭课程。
⑵提升专业技能
新加坡教育部规定,自1998年起,中小学校教师每年必须接受不少于100 小时的培训, 教师根据需要选择脱产或在岗学习,在国内或国外接受培训。在这100 小时的训练中,60% 的训练跟教育及教学有直接关系,40% 跟个人的发展有关系。
⑶扩充教师的生活经历
2003 年11 月,新加坡教育部首次推出教师实习计划,鼓励教师工作满3 年后,请1 年的无薪假,到校外的机构工作,了解其他行业的运作情况。回校后,教师将和学生分享实习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企业精神。
2.教师专业发展的通道
2001 年4 月,新加坡教育部为本国教师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和生涯计划。该计划为教师规划了3个生涯发展方向。
⑴教学领域
这一方向的生涯发展为三级制,包括一般教师、高级教师和教学导师3 个级别。
⑵教育领导
教师也可以成为学校或学区的领导。该方向的生涯发展为九级制,即一般教师、学科主管、部门主管、副校长、校长、学区执行官、教育副主任、教育主任、教育总主管。
⑶教育专家
教师也可以选择第三种专业生涯发展规划,该项规划为五级制,即一般教师、一级高级专家、二级高级专家、三级高级专家、四级高级专家。这样的专家最后大多到国立教育学院工作,成为教师教育研究者。
在上述框架下,工作业绩和发展潜力成为教师职业进步的决定因素,教师能够看到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与方向,教师职业成为一种挑战性、趣味性和满意度都很高的职业。这种多样化的专业发展路径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新加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1.高起点的教师入职制度
在新加坡,选择教师职业的人必须具有“A”水准(相当于高中毕业)或理工学院以上的文凭,通过教育部面试,成为见习教师。见习教师需要在国立教育学院接受1年~ 2 年的基础培训,并在学校接受入职培训,获取教育文凭。在这个阶段,主要培养教师的价值观、态度及教学基本能力,同时培养他们教授2 科~ 3 科小学科目或者2科中学科目或者体育及一项其他科目的知识及技能。严格的入职选拔与培训保证了新加坡教师的基本素质。
2.明确的教师道德规范和严格的教师操守
在新加坡,教师道德规范清楚地指出了教师应有的志向和行为规范:教师必须意识到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所担负的责任。在社会上,教师所得到的尊重,让他们追寻并保持教师的道德品行和行为规范。
新加坡教育部为教师制定了严格的职业操守。着装、与家长沟通、与同事相处等要求都列在其中,同时明确指出,教师若有不适当的行为将会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
三、新加坡教师的职后培训
1.培训的管理机构
新加坡教师职后培训由教育部培训与发展司下设的培训部负责策划组织、协调和管理。培训部与国立教育学院、教育部视学部、课程规划与发展署、教师联系中心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以确保所提供的训练课程符合教师和校长们的需要。
国立教育学院主要负责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学历进修和培训主任、副校长、校长的里程碑课程。教育部视学部的主要职责是编订课程纲要、督导有关科目的教学和鼓励教师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法。视学部根据教师的需要,向培训部建议开设何种课程。视学人员还通过组织校内座谈会、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课程规划与发展署的主要职责是编写教材、制作视听教具和指导教师使用教材。教师联系中心的主要职能是组织活动、提供平台,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新加坡的教师职后培训实施网上管理,培训部将有关教师培训的全部资料放在教育部的内部网络中,包括报名、安排课程时间、出勤记录、评估及报告等,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查询,选择一年的学习内容。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要求教师选择相关的培训内容。
2.培训模式
新加坡教师培训主要有4 种模式。
⑴专业发展延续模式(PDCM)
在专业发展途径中,提升学历以系统学习课程为主,主要采取讲授、任务驱动、小组研讨和班级分享等方式教学。课程内容大致包括:领导学课程(领导教育学课程、部门管理课程、高级教师课程)、高级文凭课程(指导及辅导学、教育资讯科技、小学数学教育、小学音乐教育、小学社会学科、小学特殊学生教育学)、高级学位文凭课程(戏剧艺术与戏剧艺术教育、指导及辅导学、生命科学、小学社会学科、高等中学社会学科)。
⑵工作坊(workshop)
工作坊是教师联系中心等机构为教师之间的联系、交流和经验分享所提供的空间,目的是营造一种环境和氛围,使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教师针对一个主要问题进行交流,或者学习新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目前主要有4 种工作坊供学校领导和教师选择。
固定日期工作坊:教师可以通过教育部的内部网络注册,根据自身专业发展需要和兴趣选择工作坊,学习新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研究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开放日期工作坊:这些工作坊以学校为基础,应学校要求,根据该校员工的发展需要,教师联系中心与教科部协商建立工作坊。学校可以选择部分教师组成一个人数适宜的团队进行共同学习。
按用户需求定制的工作坊:这些工作坊类似于开放日期工作坊,但可以根据学校某一特殊的需求或教师团队的某一特殊专业发展的需要设计培训内容,学校同样可以选择部分教师组成一个人数适宜的团体进行共同学习。
在线工作坊:这些工作适于那些愿意随意选择时间、地点和理想的学习环境的教师。教师可直接通过VITAL 电子入口注册。
新加坡教师职后培训的工作坊 模式很有特点,它针对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设计培训内容。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者将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融为一体,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培训的目的是使教师将学到的知识直接用于教学实践。
⑶校群或校内教师经验分享活动
新加坡校群或某个学校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和教师在教学方面取得的成果,经常组织经验分享活动。这种形式的培训利用教师自身的资源,有目的地推广教师在教学中创造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研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由于这种方式密切结合教师的工作实际,所以很受教师欢迎。
⑷教师实习计划
这种模式鼓励教师到企业实习,扩充生活经历。教师实习的内容与教师任教的学科相关,教师通过在企业实习,了解本专业的应用和发展情况,便于及时将实习体会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例如:华文教师到《联合早报》做临时记者等。
四、新加坡教师专业发展的特色对我们的启示
1.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应该赋予教师充分的自主权
新加坡政府在制定教师职后培训政策时,既考虑了国家利益又照顾了个人利益。教师职后培训从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到学习时间,都给了教师充分的自主权,强调接受培训是教师的权利。在这样的管理理念下,教师根据学校的发展环境、自身条件及发展需要,自己设计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应该注重培养
在教师教育研究领域,一般认为职前教育为培养,职后教育为培训。培养的核心是养成,培训的核心是练就。这样界定概念的目的是区分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功能。笔者认为: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职后教育也应注重培养。职后培养是指对经过培训的教师的管理和使用,包括专业认可、奖惩、评级、调用等。在教师职后发展过程中,“培养”相当于保健,“培训”相当于诊断,协调职后培养与培训就是把对教师的管理和使用与职后培训联系起来,使职后培训在教师的工作实践中真正发挥效益。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应该注重成人的学习特点、教师心理开放、理论性与操作性的结合
⑴教师培训应注重成人的学习特点
教师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儿童学习的引导者,又是成人学习者。教师职后培训首先要从成人学习的特点入手。成人学习主要有3 个特点:第一,成人对学习内容有很强的选择性,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第二,成人学习追求的是个人职业发展及个人内在精神世界的提升。第三,成人在学习中会从自己的经历出发,形成一种情境推理,并凭借这种推理,指导自己的实践。因此,教师职后培训要从成人学习的特点出发,就要认同他们的经历所具有的价值,设计适合成人学习的方式和内容,并为他们提供选择的机会。
⑵教师培训应该是使教师心理开放的培训
教师在社会中扮演着多重角色,责任和权利已填满他们的心理空间。在新加坡,教师参加职后培训是一种待遇,而不是被迫承担的一种责任;教师通过培训学到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减轻了职业压力;在培训过程中,舒适的环境、简单的茶点为教师释放紧张的心情提供了条件;在轻松的环境中,教师与同行交流,找到了集体的归属感,而不再是孤独的探索者。有效的教师职后培训还应该在不增加教师心理负担的前提下,尽量开放培训时间和空间。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师职后培训超越时空限制、教师间敞开心扉交流成为可能。
⑶教师培训要注重高观点和操作性的结合
高观点是指在理论层面、认识层面所形成的结论。操作性是指教师将学到的东西直接运用于教学实践。如分析如何处理教材、研究如何解决习题中的问题、学习使用一个课件等。没有操作性的高观点是没有生命力的,没有高观点的操作也会限制教师的创造空间。有效的培训应该是高观点和操作性相结合的培训。
参考文献:
[1] 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报集团. 新加坡年鉴2005[M].2005.
[2] 李方,等. 教师专业标准与发展机制[M].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3]StephenD.Brookfield. 张伟译. 批判反思型教师ABC[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4]RobertJ.Stern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