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概念得到了重视,小学教育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促进应试教学转变为素质教学,实现知识与品格并重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型教育。针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希望能给读者带来启示。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核心素养;问题情境;合作探究;实践活动
什么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笔者看来,核心素养不是某项具体的知识或技能,也不是传统意义上 的数学能力,它反映了数学的本质特征和思想价值,是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综合性、持久性、整体性的文化修养。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运算能力、空间观念、数据分析观念、思维能力、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等都可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下数学课程的重点培养目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离不开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因此,只有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关注和重视核心素养,围绕核心素养展开具体教学,才能更好地达成愿景,实现目标。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笔者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一、注重创设相关问题情境,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现代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从提出问题开始,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完善。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周而复始,因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与思维。例如,笔者在教学“乘法交换律”的知识时,采取了班级男生女生竞赛的形式进行教学,希望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乘法交换律的内容和本质。在说明竞赛规则后,笔者在黑板上出示了如下题目:28×29 、27×12、45×24、36×33、11×56、24×45…第一道题先由男生竞答,班级的男同学们十分积极,迅速给出了正确答案,第二道题由女生竞答,班级的女同学们也毫不示弱,干脆利落地给出了正确结果,男生女生轮流答题,课堂氛围十分活跃。答到第6题时,某位男同学马上指出:“老师,这道题是我们男生刚刚做过的,这不公平!”于是笔者反问:“哪里不公平了?你来给大家说一说。”接着学生很自然地说到了问题的本质:“第3题是45×24,而这道题是24×45,两道题的乘数位置虽然不同,但是乘数本身相同,所以结果也相同。”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提出问题并说明问题本质,不仅促使学生深入了解到乘法交换律的内涵,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积极意义。
二、实施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指导者和辅导者。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深刻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和定位,改变以往的“一言堂”、“满堂灌”等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中熟练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小組合作探究能够很好地实现这个目标,值得广大教师的积极采用。例如,笔者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的知识时,就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简单的长方体几何模型,以此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然后仔细观察所制作的模型,探究其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分析和交流。一些学生分别求出每个面的面积然后相加,一些同学发现长方体的对立面面积相等,可以分别求出再乘以2。最终,同学们总结归纳出了正确的计算公式。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同学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在求解表面积的过程中,同学们也产生了不同的思路。由此可见,实施小组合作探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而且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积极开展生活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应用意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服务于生活。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现象,学生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例如,笔者在教学“统计”的知识后,就让学生统计家中的月消费情况,像水电支出、交通支出、食品支出、医疗支出、通信支出等,并且做成统计表或者统计图,正确分析消费数据,同时针对消费情况,提出合理的意见或建议。通过上述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不懈的努力和学生积极的配合,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采取灵活有效的措施和策略,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郑建明.小学数学教学课程体系中数学核心素养的体现[J].数学学习与研究(6):125-125.
[2]文世全.小学数学如何在简约教学中体现数学核心素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483(6):124-125.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核心素养;问题情境;合作探究;实践活动
什么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笔者看来,核心素养不是某项具体的知识或技能,也不是传统意义上 的数学能力,它反映了数学的本质特征和思想价值,是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综合性、持久性、整体性的文化修养。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运算能力、空间观念、数据分析观念、思维能力、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等都可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下数学课程的重点培养目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离不开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因此,只有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关注和重视核心素养,围绕核心素养展开具体教学,才能更好地达成愿景,实现目标。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笔者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一、注重创设相关问题情境,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现代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从提出问题开始,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完善。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周而复始,因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与思维。例如,笔者在教学“乘法交换律”的知识时,采取了班级男生女生竞赛的形式进行教学,希望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乘法交换律的内容和本质。在说明竞赛规则后,笔者在黑板上出示了如下题目:28×29 、27×12、45×24、36×33、11×56、24×45…第一道题先由男生竞答,班级的男同学们十分积极,迅速给出了正确答案,第二道题由女生竞答,班级的女同学们也毫不示弱,干脆利落地给出了正确结果,男生女生轮流答题,课堂氛围十分活跃。答到第6题时,某位男同学马上指出:“老师,这道题是我们男生刚刚做过的,这不公平!”于是笔者反问:“哪里不公平了?你来给大家说一说。”接着学生很自然地说到了问题的本质:“第3题是45×24,而这道题是24×45,两道题的乘数位置虽然不同,但是乘数本身相同,所以结果也相同。”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提出问题并说明问题本质,不仅促使学生深入了解到乘法交换律的内涵,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积极意义。
二、实施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指导者和辅导者。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深刻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和定位,改变以往的“一言堂”、“满堂灌”等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中熟练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小組合作探究能够很好地实现这个目标,值得广大教师的积极采用。例如,笔者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的知识时,就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简单的长方体几何模型,以此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然后仔细观察所制作的模型,探究其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分析和交流。一些学生分别求出每个面的面积然后相加,一些同学发现长方体的对立面面积相等,可以分别求出再乘以2。最终,同学们总结归纳出了正确的计算公式。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同学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在求解表面积的过程中,同学们也产生了不同的思路。由此可见,实施小组合作探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而且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积极开展生活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应用意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服务于生活。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现象,学生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例如,笔者在教学“统计”的知识后,就让学生统计家中的月消费情况,像水电支出、交通支出、食品支出、医疗支出、通信支出等,并且做成统计表或者统计图,正确分析消费数据,同时针对消费情况,提出合理的意见或建议。通过上述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不懈的努力和学生积极的配合,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采取灵活有效的措施和策略,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郑建明.小学数学教学课程体系中数学核心素养的体现[J].数学学习与研究(6):125-125.
[2]文世全.小学数学如何在简约教学中体现数学核心素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483(6):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