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培养。教师要积极创建生动和谐的教学环境,启迪学生的思维;要善于运用发现法,启发学生的思维;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练习设计,培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关键词:数学思维 发现法 优化练习
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是思维能力的体现,可以通过学习数学来获得和锻炼。学生只有通过思考,才能真正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的概念、法则、公式和数量关系等。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要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寻找、积累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经验,运到难题时积极思考、解决,养成有效思维的习惯,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培养。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笔者从以下几点入手,进行了研究。
一、创建生动和谐的教学环境,启迪学生的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教师在教学中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变教师高高在上搞“一言堂”为教师融入到学生中“师生互动”。教师要努力创设生动和谐的教学环境,弯下身子融入到学生中,充分信任他们,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激励他们学习、思考。学生在这种愉快、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会深刻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和无穷思考的美妙。
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提出富有启发性、 层次性和指向性的问题,以启迪学生的思维,但要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依据,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深奥,以能够积极地指向学习的中心目标为指导原则。
二、善于运用发现法,启发学生的思维
发现法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不去教,而是引导学生动手进行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发现规律、发现方法,进行思考,并应用发现的规律、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授“圆“的知识时,我不急着讲授圆的画法,也不急着讲解圆的知识,而是让学生自己画圆。这不仅满足了学生操作圆规的好奇心,在反复画圆的过程中,学生会慢慢摸索出画圆的方法和步骤,发现画圆的规律,圆具有哪些特点。整堂课,每个学生都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讨论,处于兴奋状态之中。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观察现象、发现问题,积极探究得出结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
數学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除了运用上述两种方法外,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拘泥于条条框框中,要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在同中求“异”,发展求异思维,进而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例如,在教学“乘法的意义”一课后,我出了一道题:8+8+8+6+8=?要求学生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学生都能运用刚刚学到的乘法知识进行计算,他们大部分计算的方法是:8×4+6。此时我问:“这个方法确实简便。同学们,还有其他简便的计算方法吗?”一个学生站起来提出了他的“新方案”,他的计算方法是: 8×5-2。我问他这样计算的理由。该生回答说: “算式中的6也可以被看做是8,这样就成了8×5,而事实上,我多加了一个2,所以应该减去,因此,我列的算式就是:8×5-2。”这个学生具有这样富有创见的思维真是令人高兴,他能够发现别人看不到的问题,并提出问题加以思考、论证,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要对学生这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倍加珍惜和爱护,给他们创造同中求异的机会,使他们充满信心,持之以恒地坚持发展和提高思维能力的水平。
四、优化练习设计,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要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数学知识,提高运用的技能,发展自身智力水平,必须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形成一定的思维体系,提高思维能力。数学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尽可能地采用游戏、探险、寻宝等趣味性强的形式,把所学数学知识贯穿到其中,使学生在缓解思维紧张的同时,进一步巩固知识,发展思维。思维是大脑的活动,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可以增大口头训练量,强化学生的思索反应能力;加强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同时,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还应注意题型多样化、灵活化、适用化、趣味化相结合,针对性、层次性、综合性和创造性相结合,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了学生智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其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教材本身挖掘其思维因素,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点拨,并帮助他们答疑解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主的空间,让他们乐学、会学、善学;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责编 赵建荣)
关键词:数学思维 发现法 优化练习
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是思维能力的体现,可以通过学习数学来获得和锻炼。学生只有通过思考,才能真正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的概念、法则、公式和数量关系等。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要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寻找、积累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经验,运到难题时积极思考、解决,养成有效思维的习惯,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培养。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笔者从以下几点入手,进行了研究。
一、创建生动和谐的教学环境,启迪学生的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教师在教学中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变教师高高在上搞“一言堂”为教师融入到学生中“师生互动”。教师要努力创设生动和谐的教学环境,弯下身子融入到学生中,充分信任他们,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激励他们学习、思考。学生在这种愉快、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会深刻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和无穷思考的美妙。
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提出富有启发性、 层次性和指向性的问题,以启迪学生的思维,但要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依据,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深奥,以能够积极地指向学习的中心目标为指导原则。
二、善于运用发现法,启发学生的思维
发现法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不去教,而是引导学生动手进行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发现规律、发现方法,进行思考,并应用发现的规律、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授“圆“的知识时,我不急着讲授圆的画法,也不急着讲解圆的知识,而是让学生自己画圆。这不仅满足了学生操作圆规的好奇心,在反复画圆的过程中,学生会慢慢摸索出画圆的方法和步骤,发现画圆的规律,圆具有哪些特点。整堂课,每个学生都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讨论,处于兴奋状态之中。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观察现象、发现问题,积极探究得出结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
數学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除了运用上述两种方法外,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拘泥于条条框框中,要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在同中求“异”,发展求异思维,进而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例如,在教学“乘法的意义”一课后,我出了一道题:8+8+8+6+8=?要求学生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学生都能运用刚刚学到的乘法知识进行计算,他们大部分计算的方法是:8×4+6。此时我问:“这个方法确实简便。同学们,还有其他简便的计算方法吗?”一个学生站起来提出了他的“新方案”,他的计算方法是: 8×5-2。我问他这样计算的理由。该生回答说: “算式中的6也可以被看做是8,这样就成了8×5,而事实上,我多加了一个2,所以应该减去,因此,我列的算式就是:8×5-2。”这个学生具有这样富有创见的思维真是令人高兴,他能够发现别人看不到的问题,并提出问题加以思考、论证,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要对学生这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倍加珍惜和爱护,给他们创造同中求异的机会,使他们充满信心,持之以恒地坚持发展和提高思维能力的水平。
四、优化练习设计,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要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数学知识,提高运用的技能,发展自身智力水平,必须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形成一定的思维体系,提高思维能力。数学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尽可能地采用游戏、探险、寻宝等趣味性强的形式,把所学数学知识贯穿到其中,使学生在缓解思维紧张的同时,进一步巩固知识,发展思维。思维是大脑的活动,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可以增大口头训练量,强化学生的思索反应能力;加强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同时,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还应注意题型多样化、灵活化、适用化、趣味化相结合,针对性、层次性、综合性和创造性相结合,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了学生智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其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教材本身挖掘其思维因素,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点拨,并帮助他们答疑解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主的空间,让他们乐学、会学、善学;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责编 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