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的广泛推行,各学科教师纷纷基于新的教学理念对以往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完善。语文是初中阶段的重点教学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后续学习质量的重点课程。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更加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才能满足现代学生对初中语文课堂的实际需求。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发现了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施前景。如何更好的开展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已经成为现代初中语文教师的核心教研课题。
【关键词】生活化 初中语文 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1-0045-01
引言
语文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兼具应用性与理论性的课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相比其他学科来说,初中阶段的语文课程还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的思想教育意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不知不觉地受到文学名著的文化熏陶,进而实现自身思维品质的全面发展。而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正是让语文课回归实践,引导学生加强对教学内容认知的一种崭新教学理念。想要更好地为学生带来生活化的语文课堂,首先就要求教师能够明确认识到生活化课堂的实际价值。
1.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具体价值
一方面来说,初中阶段的学习工作是学生树立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如果教师可以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对相关学科的好感,就能引导学生更加积极的构建相应学科的知识体系,并且结合自身的特点为自己寻找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相比传统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来说,生活化教学相对更为轻松且富有内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借助生活元素加入到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利用生活经验完成对教学内容的深度理解。
另一方面,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自身的行为模式很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法形式较为简单,无法引起学生足够的学习兴趣。而生活化的初中语文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收集体验。无数生活元素的引入,能够在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的同时,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自然也会更加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最终让教师的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2.加强语文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
想要通过生活化课堂加强初中生在语文课堂的实际学习体验,首先就应该努力加强教学内容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新版的教材内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将不同文章按照一定的特点编撰在一个单元内。从单元的角度来看,初中语文教材内容已经涉及到了自然、散文、亲情、动物、植物等不同领域的内容。初中生虽然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但自身的理解能力还相对较为浅薄。甚至在学习一些蕴含浓厚情感的文章时,一些学生由于思维方式的原因无法及时的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加强教材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借助生活场景完善学生的认知。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经典作品《背影》时,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体会文章中作者对父亲的浓厚情感。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与父亲一起玩耍游戏的经历,并且让学生在回忆的过程中不断对父亲的动作进行思考。在学生回忆结束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对文章中的一些关键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利用“攀”、“倾”、“缩”等动词生动形象的描写了攀爬月台时父亲的姿态。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之前的回忆进行思考,并且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将回忆中父亲的动作描写出来。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的认知,另一方面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借助生活素材丰富语文教学资源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与幅员辽阔的国土,造就了中华文学作品的包罗万象。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当中,固然有故事性极强的文章,但也有很多景物及科普文。相比那些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强代入感的故事性文章来说,这类文章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吸引力相对较弱。为了有效的消除这一现象,教师就可以通过教学资源的丰富,在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为学生带来更加多元化的教学课堂。
例如在学习郦道元的文章《三峡》时,很多学生并没有亲身或从其他地方了解过三峡,仅凭借教材上的内容很难对三峡的实际情况有着更加深刻地认知。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之前准备好的三峡视频或图片资料。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设身处地的感受何为“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学生在完成了观察之后,也可以借助教学资源,对教材内容开展对比学习,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开展生活化教学,对初中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教师必须格外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借助生活元素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让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实现稳定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任志姗.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及其实施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6(32):60-61.
[2]吴会玲.有关初中语文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问题[J].学周刊,2017(35):97-98.
【关键词】生活化 初中语文 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1-0045-01
引言
语文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兼具应用性与理论性的课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相比其他学科来说,初中阶段的语文课程还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的思想教育意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不知不觉地受到文学名著的文化熏陶,进而实现自身思维品质的全面发展。而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正是让语文课回归实践,引导学生加强对教学内容认知的一种崭新教学理念。想要更好地为学生带来生活化的语文课堂,首先就要求教师能够明确认识到生活化课堂的实际价值。
1.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具体价值
一方面来说,初中阶段的学习工作是学生树立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如果教师可以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对相关学科的好感,就能引导学生更加积极的构建相应学科的知识体系,并且结合自身的特点为自己寻找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相比传统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来说,生活化教学相对更为轻松且富有内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借助生活元素加入到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利用生活经验完成对教学内容的深度理解。
另一方面,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自身的行为模式很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法形式较为简单,无法引起学生足够的学习兴趣。而生活化的初中语文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收集体验。无数生活元素的引入,能够在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的同时,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自然也会更加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最终让教师的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2.加强语文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
想要通过生活化课堂加强初中生在语文课堂的实际学习体验,首先就应该努力加强教学内容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新版的教材内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将不同文章按照一定的特点编撰在一个单元内。从单元的角度来看,初中语文教材内容已经涉及到了自然、散文、亲情、动物、植物等不同领域的内容。初中生虽然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但自身的理解能力还相对较为浅薄。甚至在学习一些蕴含浓厚情感的文章时,一些学生由于思维方式的原因无法及时的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加强教材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借助生活场景完善学生的认知。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经典作品《背影》时,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体会文章中作者对父亲的浓厚情感。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与父亲一起玩耍游戏的经历,并且让学生在回忆的过程中不断对父亲的动作进行思考。在学生回忆结束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对文章中的一些关键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利用“攀”、“倾”、“缩”等动词生动形象的描写了攀爬月台时父亲的姿态。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之前的回忆进行思考,并且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将回忆中父亲的动作描写出来。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的认知,另一方面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借助生活素材丰富语文教学资源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与幅员辽阔的国土,造就了中华文学作品的包罗万象。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当中,固然有故事性极强的文章,但也有很多景物及科普文。相比那些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强代入感的故事性文章来说,这类文章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吸引力相对较弱。为了有效的消除这一现象,教师就可以通过教学资源的丰富,在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为学生带来更加多元化的教学课堂。
例如在学习郦道元的文章《三峡》时,很多学生并没有亲身或从其他地方了解过三峡,仅凭借教材上的内容很难对三峡的实际情况有着更加深刻地认知。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之前准备好的三峡视频或图片资料。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设身处地的感受何为“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学生在完成了观察之后,也可以借助教学资源,对教材内容开展对比学习,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开展生活化教学,对初中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教师必须格外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借助生活元素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让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实现稳定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任志姗.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及其实施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6(32):60-61.
[2]吴会玲.有关初中语文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问题[J].学周刊,2017(35):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