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在哪里?

来源 :Future出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ming6946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和先生通过学校的Host Family Program认识了一对美国夫妻,丈夫叫Tom,妻子叫Lily。他们的年龄和我们的父母很接近,在他们的提议下,我们决定用“Dad”、“Mom”来称呼他们。从此我们多了一家美国亲戚,没有婚姻血缘关系的extended family。这家人让我们有机会对普通美国人的家庭有了最直观的认识,也让我思考很多东西。
  默契的老两口
  在这里我写写Lily的父母,我们就跟着叫爷爷和奶奶。我和先生在两位老人的家里住了9个月,这9个月老人家没有收我们的房租,但我们所受的祝福远远超过我们省下的金钱。
  我们认识这老两口的时候,他们都已经80高龄,住在一个有两个卧室的独立式红砖房里。不大的院落,一棵高大的枫树在夏日激爽的清凉和秋天如火的热情。一棵多年生的喇叭花沿着门口的篱笆攀缘而上,每到春夏就开出无数紫色的花朵,给这个小房子增添了几许生机。整洁的小房子里没有像样的家具,沙发窗帘的颜色透着老旧,电视机没有遥控,开关换台都是手动操作。爷爷的视力不好,70岁以后就不再开车了,奶奶记性不好,常常想不起来头天晚上吃的什么。但是两人取长补短,好像一个人一样配合默契:爷爷记着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比如今天星期几,谁要来,哪个账单该付……奶奶负责需要读和写的事情,如写支票,写信,读书,读圣经……除此以外,奶奶还是厨房的主人,负责一日三餐,他们的饮食很清淡;爷爷虽然眼神不好,但还是每天在院子里忙活,不大的院子里种了玫瑰,菊花。时不时的,爷爷从院子里剪几支花,交给奶奶插在花瓶里,小小的房间顿时美丽亮堂起来。
  收获的覆盆子(Raspberry),由奶奶做成果酱,一罐罐地装好送给孩子们。餐桌上有本相册像台历一样装订着,都是老人为之代祷的宣教家庭。一早起来,必定为一家宣教士祷告,第二天换下一家。每周两次老人要去教会查经和主日崇拜,教会的车会来接他们,俩老人总是早早打扮整齐,等在客厅了,绝不让接的人等他们。两位老人结婚60余年,一共养育了4男4女8个孩子。除了一个儿子参军后出车祸死在外州,其余7个子女都在出生地长大成家,生儿育女。一年一度的家庭聚会4代人同聚一堂,场面壮观,热闹非凡。
  其乐融融的一家
  原以为美国人不如中国人家庭观念深厚,这家人却比中国人的家庭观念还要浓厚。爷爷和奶奶的子女、孙辈常常来访。身材瘦高,长得最像老爷爷的二儿子几乎每次来都带来自己钓的鱼(处理好的,无皮无骨的鱼片);不修边幅的二女儿每周带奶奶去买日常用品和菜;总是打扮的整齐漂亮的小女儿每两周带奶奶去做次头发;健谈又和气的大女儿和大儿子一般都带着吃的用的来坐坐;最帅的小儿子则常常带着他花样年华,美得让人眩目的女儿一起来;孩子们也轮着带老人看医生;有时祖孙三代一起玩拼字游戏。看得出,孩子们的来访让老人很开心。不过,他们并不认为这些都是孩子们该做的,相反他们总是真诚地感谢孩子们抽空来看他们。当来访的孩子离去后,我最常听奶奶说的话是“We are so blessed”。
  事实上我就没见过老人抱怨的时候。爷爷年轻时是个木匠,也盖房子。一大家子曾经住在他盖的有3间卧室的房子里,4个儿子一间,4个女儿一间,夫妻一间。爷爷和奶奶结婚的时候,礼服是租的,戒指是便宜货,但相亲相爱、共同生活了一个甲子。爷爷和奶奶曾经有过的矛盾就是只有一个收音机,奶奶想听话剧,爷爷要听球赛。但当老人说起过去,没有不甘,自怜,埋怨,只有调侃,甜蜜和感恩。
  宽容,是最好的礼物
  我怀第一个孩子的时候,妊娠反应挺大,心情也起伏不定。一天我在卧室哭了起来,奶奶听到了敲开门进来,问我怎么了,我说不出到底为什么,就是难过。奶奶温柔地拍拍我的背,讲了让我吃惊并且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句话:“安妮,如果奶奶做错了什么,让你不开心,请你原谅奶奶”。
  在这之前的20几年我从没听过见过一位长辈跟小辈道歉。奶奶那瘦小的身躯里有颗宽容的爱心,让我无法不敬重。10多年过去了,每每想起我还是很感动。后来我有了儿女,错怪了孩子的时候我毫不介意向孩子认错,知道认错不会让孩子小瞧我,只会让他们尊重我,因为要求他们的我先做到了。
  爷爷温文尔雅,虽然做了一辈子的体力工作,但是看起来倒像个教授,特别是一手好字,整齐漂亮得如同印刷品。我们曾陪他去看过次医生。当护士跟他说他小腿上的痣是老年斑,不是皮肤癌的时候,爷爷笑呵呵地回应:“我才80岁,你确定它是老年斑?”小护士乐了:“有人18岁就长了!”我们和老人同住期间,与老人有过两次文化冲突,一次是我炖了锅萝卜,那特殊的味道就在不大的房子里弥漫开来。时值冬日,老人不能开窗,又无处可躲,只好在他们坐的客厅里喷Air Fresh。两位老人没有说“你们不要再煮这奇怪的东西了”,倒是我向他们道歉时,他们说不怪我们,他们自己不习惯而已。但我的心里一直觉得很抱歉。
其他文献
“长久以来,作为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之外最好的选择,杜伦大学吸引了大量来自中产阶级和更富有家庭的学生。”究竟是何原因,让《泰晤士报》如此不吝惜笔墨的将这所大学与牛津、剑桥并列起来?要追寻它崛起的足迹,就不得不提到其所在的杜伦郡。  在反对中夭折,在法案中重生  作为英国神学氛围浓厚的郡之一的杜伦,在500年前就已经迫不及待的想成立一所大学来普及宗教神学价值观,强烈的愿望变现的过程出奇的顺利,无论是封
期刊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卡尔·冯·奥西茨基(Carl von Ossietzky)曾在一战时写下:“科学和技术没有带来正面的帮助,它们创造了毁灭的手段,创造了最恐怖的谋杀手段,我们必须使科学重归人性化。”  1991年,创建不到20年的德国奥尔登堡大学(Carl von Ossietzky Universit?t Oldenburg)用奥西茨基的名字为自己命名。  若按照德国人的严谨度来看,不知奥尔登堡大
期刊
第一次听闻哥廷根大学是读季羡林先生的《留德十年》,书中描绘的场景至今记忆犹新:“澄澈的天空中时而有白云飘过,神采奕奕的年轻人在草坪上席地而坐,时而争辩得面红耳赤,时而对他人的高见赞许不已,图书馆里陈列着泛黄的古籍抄本,书香四溢。”  辉煌校史成就“诺贝尔奇迹”  哥廷根大学位于德国中部下萨克森州的哥廷根市,城市人口不足十五万,而其中学生、研究人员和教职人员的数量几乎达到城市人口的三分之一。时至今日
期刊
据胡润研究院的报告显示,中国富豪已经移民、正在申请移民和正在考虑移民的比例高达64%,其中已经移民的亿万富豪占到约1/3。除了传统投资移民大国美国外,选择欧洲作为投资移民目的地的人数上升最快,欧洲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富豪购置房地产的另一重要选择地。  美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老牌经济强国,作为一个有丰富移民历史的国家,对世界各地移民接纳和包容的态度令它极具魅力和诱惑。而近些年,不断推出的投资移民新
期刊
俞敏洪,1962年生,江苏江阴人,英语教学与管理专家, 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洪泰基金联合创始人,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后留校任外语系教师。1991年,俞敏洪从北大辞职,进入民办英语教育领域,开始了新东方的创业过程。2001年成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并于2006年9月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他是缔造“出国留学流水线”的“留学之父”和“青年导师”,也是年轻创业者眼中的天使投资人“洪哥”
期刊
德国国家旅游局这样描述弗洛依登市:“火灾、战争和瘟疫数百年来一再蹂躏这个坐落于黑森林中的小城。 但令人欣慰的是,这里的居民一次又一次地重建了他们的家园,每次都使它更加美丽;如今,这座城市是一块充满惊喜和吸引力的珍宝。”  黑森林是德国最著名的休闲和度假疗养圣地。近期,本刊对话德国弗洛依登市市长优利安·欧斯瓦尔德,探秘这唯一一座身处黑森林内部的“珍宝”小城。  F=《出国》杂志  O=德国弗洛依登市
期刊
Facebook的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曾经表示,在女儿出生后他会休两个月的“产假”(事实上是陪产假)。这位掌控着世界上最大的在线社交网络的年轻的亿万富豪,不仅是暖男,还要做奶爸,他用这个决定告诉人们家庭生活对于自己是多么的重要。  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去年7月底,31岁的扎克伯格在自己的Facebook 页面上兴奋地宣布,他的妻子普莉希拉?陈(Priscilla Chan)怀孕了,他们就要有个
期刊
德国雄踞欧洲中部,美丽富饶,魅力十足,不仅是欧洲的政治中心,也是全球旅游者梦想的游览胜地。本刊对话德国弗洛依登市旅游局局长Michael Krause,请他为读者展示德国黑森林的独特魅力。  F=《出国》杂志 K=德国弗洛依登市旅游局局长Michael Krause  F:请您介绍一下德国的旅游资源。  M:德国处于欧洲的西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各类丰富的资源,也有人称德国是“旅游之国”。
期刊
离开约旦以后,我才渐悟,原来自己去的不是一个国家 ,而是包括古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和前英国殖民地等等在内的千年古国。来到约旦这个中东的“弹丸之地”,它北临叙利亚,东临伊拉克,西临巴以。这些国家均为旅游红色警报国,可谓四面楚歌。因为计划周密,觉得此行既充实又时间充裕,几天下来,我们把约旦旅游的黄金三角几乎走遍。  第一日 融传统与现代一体的首都安曼(Amman)  我们于晚上9点45分准
期刊
手握10年美国旅游签证,当你去腻了纽约、波士顿、洛杉矶等美国著名旅游城市后,哪里会成为你探索美国的下一站?  在2016中美旅游年展开之际,本刊对话美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新闻文化参赞耿欣(Lisa Heller),共同探讨这一契机下中美两国相互交流的机遇所在。  F=《出国》杂志  H=美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新闻文化参赞耿欣Lisa Heller  F:两国将2016年定为中美旅游年,是基于何种想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