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之殇

来源 :精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yanli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颗心都会生病,心病的根源是心理营养的缺失或失衡。当矛盾、焦虑、抑郁、恐慌等情绪被不断地积压、激发,孩子们原本就弱小的心灵自然就会随时生病、爆发,种种不合乎常规的行为也就在不断地发生着。而这种心理问题的产生却值得引起整个社会的思考,毕竟,家庭、校园、社会营造的种种不当的氛围才是导致那些孩子心智失衡的根本原因!
  当一起起校园暴力事件在网络上铺天盖地倾洒而来时,社会舆论亦一片哗然。教师们在为惹不起的学生、伤不起的制度而叹息,家长们在为越细化却越粗暴的教育而费解。各媒体在一路曝光的同时又在一路追问: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屡见不鲜的校园暴力之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伤?
  在我看來,校园暴力的背后一颗颗生病了的心灵正艰难的挣扎着、喘息着,一种无法言说的痛正无声无息地蔓延,且有渐入膏荒之势。医病还得先医心,我们的教育还得从“心”出发,找寻病根。
  每颗心都会生病,心病的根源是心理营养的缺失或失衡。当矛盾、焦虑、抑郁、恐慌等情绪被不断地积压、激发,孩子们原本就弱小的心灵自然就会随时生病、爆发,种种不合乎常规的行为也就在不断地发生着。而这种心理问题的产生却值得引起整个社会的思考,毕竟,家庭、校园、社会营造的种种不当的氛围才是导致那些孩子心智失衡的根本原因!
  家庭之爱,偏颇的爱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他们需要爱、需要安全、需要认同、需要被尊重。但他们成长的环境却恰恰相反,全家人恨不得把所有的爱与希望都倾注其身上,恰恰造成了“非爱”现象的发生。一方面,孩子们被各种成才的期望塞进不同的特长班、补习班,进行着拔苗助长的活动,失去了人身的自由;另一方面,他们又被过度的爱包围着、宠溺着、保护着,惟恐受到半点风吹雨淋、丝丝伤害。过度的期望,过度的替代与保护,造成了一群群带着各种病态的孩子们:或禁不起失败或破罐子破摔,或柔顺唯诺或跋扈嚣张……
  父母是孩子最早、最亲近的老师,父母的举止言行更能决定孩子成长的样子!当家长们已习惯了撑起过度的保护之伞,已习惯了将拔节与宠溺当成真爱的同时,可曾想过,这是爱?还是害?
  制度之护,失度的护
  我一直认为,缺少了惩罚的教育便不是完整的教育。但不知何时起,我们的教育制度开始变了味,赏识之风大行其道,惩处教育坚决禁止。诚然,恰当的赞赏犹如缕缕春风,拂过心田便留下几抹希望与温暖。但赏识并非万能,在面对顽劣的孩子们时,要怎么样完美地去鼓励去赏识?用之不当,怕是也成为另一种刺激与伤害了吧!
  惩罚不等于严厉的体罚,亦不是各种折磨性的变态体罚。每个人都得为自己的过失担当、为自己的错误接受惩处,最需要被修剪培育的孩子绝不应该成为一种无限被包容的例外!
  教育之痛,伤“心”的痛
  从何时起,教育的目的不再是为了培养人、培养完整的人格,变成了一种赤裸裸的高分工具、华丽丽的政绩展板。当考试成了唯一的检测手段,当分数成了唯一衡量教师的工具,当成绩成了主要的评比法宝,教育中剩下的便只有痛——教师的不胜压力之痛,学生的不堪重负之痛,教育发展的脱离轨道之痛……又是从何时起,教育对于形式的关注远远大过了内容,各种花样繁多的创新工程,耗费了老师太多的精力,每天在疲于应付中焦头烂额。在忙乱和乱忙之中,教师少了份静心的钻研与反思,多了些疲惫的凌乱与应付;少了份对孩子心理成长的关注,多了些奔向目标的直接;少了份对教育艺术的思考,多了些处理问题的简单粗暴……
  当整个社会都在关注、咀嚼孩子们“犯科”时,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反思今天的教育环境与教育制度,是不是更应该站在宏观的角度来审视一下整个教育体系的发展?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学校要背负“全额”的育人重荷;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教师要担负“全额”的不当之名。校园暴力之殇,伤在我们匆忙发展教育的同时忘记了关注一下人的心灵,伤在教育飞奔的路上,社会、家庭、学校综合教育合力的支离破碎!
  教育之殇,抑或是心理之伤,我们都再也伤不起!
  (作者单位:山东省荣成市特殊教育学校)
其他文献
           
期刊
然而,一种新的情况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一个人智商很高,情绪控制也没问题,但是面对顺境和逆境时表现会迥然不同,在面对生活时幸福感也因人而异,在面对条条框框时反应也各不相同,在与人交往时沟通也别有个性。那是什么东西在主宰人的成长、发展?于是有人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魂商”(SQ),即灵魂智慧。  曾经有一天,我给学生动情地朗诵了一首来自网络的诗《是否真爱本来的依靠》:“不问生活,我想知道,为了渴望,
期刊
当好语文教研组长  我自执教以来,在泰县叶甸中学、姜堰中学、南京市第一中学,俱有较长时间担任语文教研组长。在叶甸中学,甚至可以说是“始终”,“自始至终”。  我认识到:教研组建设,是关乎组织日常教学、开展教学研究、培养造就老师、增益学校声誉的大事;语文教研组建设,是关乎掌握语言工具、提高人文素养、保证教育质量、并使学生终身受用不尽的大事;名校教研组建设,是关乎弘扬名校传统、发展学科优势、承担时代使
期刊
余一鸣,南京外语学校教师,中国作协会员,省市作协理事。著有长中短小说书十本。在《人民文学》《收获》《中国作家》《作家》等发表小说逾百万字,获人民文学奖和两届江苏紫金山文学奖、南京金陵文学奖,获《人民文学》和《小说选刊》、《创作与评论》年度奖,获《中篇小说选刊》和《北京文学》双年奖。小说数次进入中国小说排行榜, 被转载选载有六十多次。  读小学三四年级时,文革尚没结束,偶然从角落里找到一套《红楼梦》
期刊
赵宪宇,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教育杂文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我宣布,我吃素了,这个决定是自然而来的。没有宗教的信仰,没有医生的强制,也没有教育的由头。  凡事都有个源头原委,尤其是做教育的人,喜欢归纳总结,喜欢理长论短。各种吃素的问题不一而足,扑面而来,实际上真的是没有仪式,没有抬头,也没有另起一行,就是背向着那曾经习惯了的鱼鳖虾蟹鸡鸭猪狗,真正地离开
期刊
人物简介  徐建文,1969年生,常熟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副主任,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姑苏教育领军人才,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先进工作者,江苏省教研先进个人。  清晰记得,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父亲的朋友送来一本《初等代数》,让我在阅读大量连环画的同时,对数学产生了兴趣。那时的我,万万没想到,数学,会成为我以后生活的重要部分。  阴差阳错,师范毕业那年,我回到家乡淼泉,教起
期刊
喻旭初,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现执教于金陵中学。  《中国青年报》8月15日刊登北大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的文章,讲述了他今年在上海面试“学霸”们之后的一些感慨。文中有这么一段:“学生们做了非常认真的准备,一个个光鲜亮丽,就像他(她)们提供的申请材料一样。无一例外,每个学生都是学习成绩优异——至少位于年级前5%;艺术特长突出——至少会一样乐器;获得过各级科技创新奖励——至
期刊
新的一期杂志内容终于搞定了,鬼编木木三揉揉了发酸的眼睛,舒服地伸了一个懒腰,回头瞄了一眼正在跟美女网友聊天的主编戚小双,心里咒骂了一句:“就知道勾引小妹妹,小心哪天来个女鬼收拾你!”然后,随手给他发过去一个网址。“老大,快看新鲜出炉的美女图片!”  戚主编打开网址链接,随即发出一声惨叫,原来那不是什么美女图片,而是一张女鬼的照片。昏暗的天空下,几只老鸦在天空飞旋,一处散发着诡异恐怖气息的老式四合院
期刊
叶水涛,现任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基础教育中心主任,《语文世界·教师之窗》主编,《写作》副主编。曾主持规划江苏省小学教师自学考试课程设置,主编《教育学》、《心理学》、《写作》、《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教材和著作,专著有《小学语文教学与儿童学习心理》、《语文世界探索者》等,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文章500多篇。现主要研究当下中国基础教育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流派,及名
期刊
人物简介 洪亮,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校长、党总支书记。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优秀青少年科技教育校长、江苏省中小学校创先争优先进个人、苏州市名校长、苏州市学科带头人、苏州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苏州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苏州工业园区标兵、苏州工业园区十杰教师。他积极倡导和践行的“适切教育”“人人成功,人人成星”的教育思想被主流教育媒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