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审美与体验体现了核心性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明确了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这对于作为实施美育重要途径的基础音乐教育,无异于扑面而来的春风。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将极大地提高音乐教育实施美育的主动性、自觉性,有利于音乐教育真正地实现以审美为核心。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音乐美,即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基础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基础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审美体验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把音乐教学作为一个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的过程,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将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融入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之中,形成强烈而浓郁的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引导并帮助学生积累审美经验,形成良好的音乐审美观念。如《月光》一课,引用一首贴近学生生活、深受学生喜爱且动听耐唱的歌曲《但愿人长久》导入,让他们一边唱,一边想象月光溶溶、白雾迷蒙、花影、树丛等画面,这是每一位同学心中月夜的情景,“那么让我们来听一下作曲家德彪西心中的月光吧!他用钢琴的琴声向我们表达了他的感受”——结果效果出奇的好。
二、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必要性
由于受传统学科教育体系的影响,以前每节音乐课都要像专业的音乐生一样做发声练习,还有正规的识谱训练,从时值出发的节奏训练、音程、和弦的听觉训练等,时间久了学生很不喜欢音乐。
新课标的要求非常明确,强调音乐审美体验,淡化知识与技能的传授痕迹。淡化不是不要理论与技能,淡化的是教育过程中“赤裸裸”的知识传递过程,也就是改变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方式。在任何音乐教育中,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都是必要的。因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才能更好地把握音乐表现的各种要素,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例如歌唱教学中肯定要引导学生学习歌唱技能,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咬字吐字、共鸣、情感表现等。但是应该说,学生学习的这些歌唱技能是普通公民音乐生活所必需的,也是适当的、学以致用的。再比如,如果学生能够独立地、熟练地运用乐谱唱歌,对学习音乐是相当有必要的。实际上,绝大多数学生不能熟练地运用乐谱唱歌。简单的、一般常见的歌曲曲谱,少数学生能够独立的、不依赖其它辅助手段将其掌握。稍难一些的歌曲曲谱,如果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可以比较顺利地克服困难并将其掌握已经相当难得,而如果在学生阶段就掌握了这些技能,将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受用终生。
三、二者有机渗透体现了目的性
知识技能的学习是为了达到音乐审美教育目的所采取的一种必要的手段,而非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它真正的目的在于“培养人”,培养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审美情操的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发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和音乐经验,要将繁难的知识技能融入在丰富的、生动的、具体的音乐活动中,同情感、态度、兴趣、智慧等因素紧密结合,并通过体验、比较、探究、合作等方式和过程来完成。
1.形象生动的图形法
此法是指用形象生动的图形谱暗示旋律的高低或音值的长短,在有些乐曲中,乐句与节奏非常难把握,教师可以一边引导学生欣赏,一边画出形象生动的图形,增加同学的理解,这种方法往往有很好的效果。如教授歌曲《大海啊故乡》时,低音部分用小的波浪线,表示轻柔的绵绵的海平面,高音部分我马上抬高手势,在高处画大大的波浪线,表示远处的大海浪,课堂上学生争先恐后地随着老师的手势尽情地演唱,表现自己。笔者曾有幸听到过一堂精彩的音乐课,内容是《永远的莫扎特》,有一个片断我至今记忆犹新,教师在引导同学们欣赏时,用了很多画图法,有一句旋律是顺时针画了一圈圈的圆,从小到大,下一句就一层层解开,从大到小,当时是用多媒体显示的,音乐的图形达到了完美的统一,这形象生动的教学法强烈地吸引了学生。
2.有趣的游戏法
这种方法是最为常见的方法,是用游戏的方式将繁难的知识技能内化在活动之中,以激发兴趣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使学生接触、学习、掌握知识技能,事实证明,这也是学生最喜欢的方式。例如,初学五线谱的学生,总是记不住do re mi fa sol la si的位置。笔者就利用课前或课间的时间,组织部分同学在教学楼的小台阶处跳台阶做游戏,老师提前规定好哪处台阶是do,哪处是re等依次类推,先是自己一边跳一边唱,一边记忆,然后两人配合,一人随便跳,一人要马上唱出是什么音,到最后,教师随便指一个台阶,他们马上就能说出来,效果出奇的好。又如,在《卡门序曲》中有回旋曲式的教学,为了加深印象,笔者用做游戏的方法导入教学: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我养了一群小猪,一群小鸭子,一群小鸡,一群小狗,你们刚好有四组,那么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就要由你们来扮演。第一组的同学,你们演什么呢?小猪。第二组呢?小鸭子。第三组呢?小鸡。第四组呢?小狗。好,假如我把你们弄丢了,我就一个一个的唱,你们就说在这里,好吗?同学们大声回答:好!于是,师唱:小猪小猪在哪里?第一组生唱:小猪小猪在这里!师唱:小鸭小鸭在哪里?第二组生唱:小鸭小鸭在这里!师唱:小鸡小鸡在哪里?第三组生唱:小鸡小鸡在这里!师唱:小狗小狗在哪里?第四组生唱:小狗小狗在这里!同学们,如果我们分别给自己取个代号:我是A,你们四组分别是B、C、D、E,那么谁能说出我们刚才的演唱顺序?在黑板上写出来。一生马上到黑板上写道:A+B+A+C+A+D+A+E。之后,老师说:这是乐曲的一种曲式,叫回旋曲式,今天我们所要欣赏的就是具有这种曲式的曲子——《卡门序曲》,下面我们就先来听听,同学们,你们能听出其中的A、B、C、D的段落吗!后面就进入新的学习,实际效果非常理想。
3.高低起伏的旋律线法
此法对于难唱的歌曲极为有效,同学们往往能根据高高低低的旋律线较为准确地唱好歌曲的音高。例如《渴望春天》这首歌,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比较难把握,如果泛泛而唱,很难收到好的效果。通过仔细揣摩,笔者发现这首歌其实可以分为四句,第一、二、四句旋律很相像,只有第三句差别较大。笔者就根据音高和节拍的长短,用数学上数轴的方式,画了四条旋律线,带领大家一边比划一边唱,大家仅仅唱两遍就有些熟了,后来也能自如地跟着老师的钢琴练唱了。
4.实践感受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教师要创设一种情境,要让学生能亲身体验,而不是空泛地说。以导入为例,在欣赏《渔舟唱晚》时,有的教师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请看屏幕,这是什么乐器呢?学生答:古筝,学生回答时是有气无力的,表情有漠然的。另一位教师是这样导入的:一上课,就请早已安排好的同学现场弹奏《渔舟唱晚》,同學们兴致很高,有羡慕的,有赞叹的。欣赏完,教师话锋一转,这是什么乐器?生答:古筝。师语:刚才这位同学演奏的是著名的古曲《渔舟唱晚》,早在古代,我国就有筝这种乐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曲子,下面我们就来听听演奏家是怎么演奏的。
两位教师的导入都各有特点,有人说第一位老师导入的好,简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但是仔细看,笔者觉得第二个老师导入的好,他直接创设了情境,让学生感受其中,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兴趣,也更加受同学们的欢迎,更加体现了课标的宗旨。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音乐中来,让学生亲身去参与、去实践、去体验、去感受,在这样的过程中去感悟音乐的美。
一位德国学者曾说过一段话: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在一碗美味的汤中,你在享受美味汤肴的同时,就将15克盐都吸收了。知识和技能好比盐,美味的汤肴好比音乐审美,对于初中音乐教学来说,只有将枯燥的知识与技能加点“盐”,加点“醋”,才能烹饪出美味的汤肴。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明确了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这对于作为实施美育重要途径的基础音乐教育,无异于扑面而来的春风。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将极大地提高音乐教育实施美育的主动性、自觉性,有利于音乐教育真正地实现以审美为核心。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音乐美,即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基础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基础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审美体验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把音乐教学作为一个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的过程,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将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融入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之中,形成强烈而浓郁的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引导并帮助学生积累审美经验,形成良好的音乐审美观念。如《月光》一课,引用一首贴近学生生活、深受学生喜爱且动听耐唱的歌曲《但愿人长久》导入,让他们一边唱,一边想象月光溶溶、白雾迷蒙、花影、树丛等画面,这是每一位同学心中月夜的情景,“那么让我们来听一下作曲家德彪西心中的月光吧!他用钢琴的琴声向我们表达了他的感受”——结果效果出奇的好。
二、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必要性
由于受传统学科教育体系的影响,以前每节音乐课都要像专业的音乐生一样做发声练习,还有正规的识谱训练,从时值出发的节奏训练、音程、和弦的听觉训练等,时间久了学生很不喜欢音乐。
新课标的要求非常明确,强调音乐审美体验,淡化知识与技能的传授痕迹。淡化不是不要理论与技能,淡化的是教育过程中“赤裸裸”的知识传递过程,也就是改变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方式。在任何音乐教育中,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都是必要的。因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才能更好地把握音乐表现的各种要素,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例如歌唱教学中肯定要引导学生学习歌唱技能,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咬字吐字、共鸣、情感表现等。但是应该说,学生学习的这些歌唱技能是普通公民音乐生活所必需的,也是适当的、学以致用的。再比如,如果学生能够独立地、熟练地运用乐谱唱歌,对学习音乐是相当有必要的。实际上,绝大多数学生不能熟练地运用乐谱唱歌。简单的、一般常见的歌曲曲谱,少数学生能够独立的、不依赖其它辅助手段将其掌握。稍难一些的歌曲曲谱,如果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可以比较顺利地克服困难并将其掌握已经相当难得,而如果在学生阶段就掌握了这些技能,将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受用终生。
三、二者有机渗透体现了目的性
知识技能的学习是为了达到音乐审美教育目的所采取的一种必要的手段,而非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它真正的目的在于“培养人”,培养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审美情操的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发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和音乐经验,要将繁难的知识技能融入在丰富的、生动的、具体的音乐活动中,同情感、态度、兴趣、智慧等因素紧密结合,并通过体验、比较、探究、合作等方式和过程来完成。
1.形象生动的图形法
此法是指用形象生动的图形谱暗示旋律的高低或音值的长短,在有些乐曲中,乐句与节奏非常难把握,教师可以一边引导学生欣赏,一边画出形象生动的图形,增加同学的理解,这种方法往往有很好的效果。如教授歌曲《大海啊故乡》时,低音部分用小的波浪线,表示轻柔的绵绵的海平面,高音部分我马上抬高手势,在高处画大大的波浪线,表示远处的大海浪,课堂上学生争先恐后地随着老师的手势尽情地演唱,表现自己。笔者曾有幸听到过一堂精彩的音乐课,内容是《永远的莫扎特》,有一个片断我至今记忆犹新,教师在引导同学们欣赏时,用了很多画图法,有一句旋律是顺时针画了一圈圈的圆,从小到大,下一句就一层层解开,从大到小,当时是用多媒体显示的,音乐的图形达到了完美的统一,这形象生动的教学法强烈地吸引了学生。
2.有趣的游戏法
这种方法是最为常见的方法,是用游戏的方式将繁难的知识技能内化在活动之中,以激发兴趣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使学生接触、学习、掌握知识技能,事实证明,这也是学生最喜欢的方式。例如,初学五线谱的学生,总是记不住do re mi fa sol la si的位置。笔者就利用课前或课间的时间,组织部分同学在教学楼的小台阶处跳台阶做游戏,老师提前规定好哪处台阶是do,哪处是re等依次类推,先是自己一边跳一边唱,一边记忆,然后两人配合,一人随便跳,一人要马上唱出是什么音,到最后,教师随便指一个台阶,他们马上就能说出来,效果出奇的好。又如,在《卡门序曲》中有回旋曲式的教学,为了加深印象,笔者用做游戏的方法导入教学: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我养了一群小猪,一群小鸭子,一群小鸡,一群小狗,你们刚好有四组,那么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就要由你们来扮演。第一组的同学,你们演什么呢?小猪。第二组呢?小鸭子。第三组呢?小鸡。第四组呢?小狗。好,假如我把你们弄丢了,我就一个一个的唱,你们就说在这里,好吗?同学们大声回答:好!于是,师唱:小猪小猪在哪里?第一组生唱:小猪小猪在这里!师唱:小鸭小鸭在哪里?第二组生唱:小鸭小鸭在这里!师唱:小鸡小鸡在哪里?第三组生唱:小鸡小鸡在这里!师唱:小狗小狗在哪里?第四组生唱:小狗小狗在这里!同学们,如果我们分别给自己取个代号:我是A,你们四组分别是B、C、D、E,那么谁能说出我们刚才的演唱顺序?在黑板上写出来。一生马上到黑板上写道:A+B+A+C+A+D+A+E。之后,老师说:这是乐曲的一种曲式,叫回旋曲式,今天我们所要欣赏的就是具有这种曲式的曲子——《卡门序曲》,下面我们就先来听听,同学们,你们能听出其中的A、B、C、D的段落吗!后面就进入新的学习,实际效果非常理想。
3.高低起伏的旋律线法
此法对于难唱的歌曲极为有效,同学们往往能根据高高低低的旋律线较为准确地唱好歌曲的音高。例如《渴望春天》这首歌,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比较难把握,如果泛泛而唱,很难收到好的效果。通过仔细揣摩,笔者发现这首歌其实可以分为四句,第一、二、四句旋律很相像,只有第三句差别较大。笔者就根据音高和节拍的长短,用数学上数轴的方式,画了四条旋律线,带领大家一边比划一边唱,大家仅仅唱两遍就有些熟了,后来也能自如地跟着老师的钢琴练唱了。
4.实践感受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教师要创设一种情境,要让学生能亲身体验,而不是空泛地说。以导入为例,在欣赏《渔舟唱晚》时,有的教师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请看屏幕,这是什么乐器呢?学生答:古筝,学生回答时是有气无力的,表情有漠然的。另一位教师是这样导入的:一上课,就请早已安排好的同学现场弹奏《渔舟唱晚》,同學们兴致很高,有羡慕的,有赞叹的。欣赏完,教师话锋一转,这是什么乐器?生答:古筝。师语:刚才这位同学演奏的是著名的古曲《渔舟唱晚》,早在古代,我国就有筝这种乐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曲子,下面我们就来听听演奏家是怎么演奏的。
两位教师的导入都各有特点,有人说第一位老师导入的好,简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但是仔细看,笔者觉得第二个老师导入的好,他直接创设了情境,让学生感受其中,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兴趣,也更加受同学们的欢迎,更加体现了课标的宗旨。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音乐中来,让学生亲身去参与、去实践、去体验、去感受,在这样的过程中去感悟音乐的美。
一位德国学者曾说过一段话: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在一碗美味的汤中,你在享受美味汤肴的同时,就将15克盐都吸收了。知识和技能好比盐,美味的汤肴好比音乐审美,对于初中音乐教学来说,只有将枯燥的知识与技能加点“盐”,加点“醋”,才能烹饪出美味的汤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