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古代剪纸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dou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剪纸艺术起源很早,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纸质易腐烂,古代剪纸作品保存下来的极少,但新疆吐鲁番具有独特的干旱少雨的地理环境,不但保留了举世闻名的丝织品,还保留了许多纸质文书和一部分剪纸,使我们窥见中国古代文明及古代剪纸的概貌。新疆博物馆收藏有上世纪60年代从吐鲁番出土的南北朝至唐代剪纸,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时代特色。
  


  “对鹿团花” (图1),吐鲁番阿斯塔那306号墓出土。由土黄色纸剪成六角形。中心为圆形图案,原有12只鹿。两只鹿背靠在同一平面上,后腿为弓形,身躯健美的鹿头顶一个高花角(其他已残损),面面相对的两只鹿恰好在六角形的角上,每边上各立尾梢相连在一起,此形象表现了鹿和鹿之间亲如手足。剪纸中间为圆型,一周内由三角形、菱形构成富于变化的几何图案,与动物图案连接,用简括的造型构成一张饱满而巧妙的剪纸图。
  鹿是在新疆戈壁滩中和草原上常见的动物,在艺术作品中,鹿的形象驯良,以其作为装饰或以其谐音,象征吉庆和美好愿望。在新疆各地雕刻或壁画中,以鹿为题材的很丰富。这张剪纸手法简练,不算巧,也不算拙,但造型设计层次分明,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对猴团花”(图2),吐鲁番阿斯塔那310号墓出土。剪纸以同心圆式、几何图形组成团花,花纹繁复。对称的两只猴,面相对,尾相连,单臂相牵引,身躯扭转的姿态优美,另一单臂屈伸平举,和头同顶一圈锯齿纹。对称的两猴和两猴之间饰以树纹相隔。从复合纹样装饰来看,丰富多彩,由多种图案组织纹样的变化由简约而富于程式化。从猴形纹样来看,能抓住猴的体态特征(头与尾),又加以变化,既是猴形又近似人形,神态刻划入微。由几何形和与猴形的对比,形成了一个优美的圆形图案结构,从直观上来看,加强了图案组合手法的变化,表现了物象之间层层重叠的形式。在形象处理上,对猴的形象首先抓住总的神态及外形上的主要特征,加以极有概括力的质朴的处理,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有一定的装饰性。
  


  以上两个剪纸直接取材于现实的动物,造型生动活泼,在技法上有相似之处。在构图上,对称、均齐、平衡、组合、连续,这种审美心理渗透到民间剪纸艺术中,构思造型时也往往把握均衡。与剪纸同时代出土的丝织品,如“对羊纹锦”、“对鸟纹锦”、“对鹿纹锦”等,在图案形式上与此都具有时代共性,构图讲究对称、动物形象变形,在形式和内容上依赖于整个图案的比例,能与其他造形配合表现极佳的意象。1973年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唐代“黄色龙纹绮覆面”绮,呈方形,单黄色,图案为大型双排复合联珠球路纹为骨架的纹样,图案设计与剪纸艺术相仿,具有对折轴线、相互对称的特点。这两张剪纸所用的"中心对称式"形式,使画面的鹿、猴及其他图案有个向心点。"对鹿团花"和"对猴团花” 剪纸技法中的锯齿和月牙儿的萌芽出现,经过千百年的演变一直延续至今,巳成为一种装饰图案被人们所喜爱和运用。对应式的构图,采用一般对称、对叠、四叠、六叠、八叠剪等,对称纹样包括动物、植物及由点、圈、线等几何图形构成的整体纹样,形成浓厚的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剪纸中纹样的对称装饰在西域地区普遍流传,而且具有悠久传统,是自古以来重要的构图手法,符合古代先民的心理观感需求。由主到次,层次关系分明,从视觉上对称均衡给人一种得当的感觉。
  人形剪纸(图3),吐鲁番古墓出土。此剪纸在一张写有文字的纸上,中间方形孔,一圈边缘为锯齿纹,剪刻了站立着四个对称的人形纹。用简单的阴刻线条剪刻的人物形态纹,形象均取为正面,腰成X形,人物形象四肢如立柱。人物头部线条用似"月牙儿"的剪法,也是剪刻时自然产生的各种弧形装饰,它以阴刻为主,主要表现人物的基本形体。此剪纸中运用的"锯齿"和"月牙儿"这两种形式,在同一张剪纸画面中运用,使得人物阴纹的剪纸线线相断。
  


  此张剪纸可能是当时墓葬中使用的纸钱,用于祈祥、纳福、辟邪之用。中国民间的古钱崇拜,是人们对古钱的一种迷信,以为它具有驱邪镇魔,禳灾祈福等超越于自然社会的力量,是一种具有浓郁特色的中国民俗文化现象。这幅剪纸采取的是镂空技法,线条是剪纸造型的基础,为千刻不落的结构,在这张剪纸中显现了剪纸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
  “团花剪纸” (图4)、(图5),两张剪纸手法相同,中心图案为八角形,依次向外为排列有序、交差错落的菱形花纹,再向外为四瓣花纹或正反三角纹,外沿均为梯形纹组成的三角形边饰。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锯齿纹、几何纹剪纸,都代表了当时纹饰的风格。团花剪纸作品一般为圆形,所剪景物形像都以团花的圆心对称布局,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以团花为主的布局,具有很强的向心力,完整的装饰层次加强祥和富足的气氛,暗示生活的理想。经过古代无名氏的创造,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多种表现手法,如单色剪纸、折叠剪纸、勾绘剪纸,具有团花阳纹“万剪不断”的结构。
  


  这几幅剪纸采用重复折叠的技法,是吐鲁番出土古代祭祀用品,与同时代出土丝织品的图案相似。剪纸艺人在这种构图中要表现的是富有动态和生命力的物象。
  剪纸与其他文物,如纺织品、铜镜、陶瓷的图案纹饰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吐鲁番出土丝织品的 “对羊纹锦”、“对鸟纹锦”、“对鹿纹锦”等各种花纹,有的以剪纸为底版构图花样,说明了剪纸艺术纹样具有广泛性和时代共性。吐鲁番出土的剪纸不仅集中体现了剪纸工艺对称形纹样与剪纸工艺技术的水平,而且还是研究古代剪纸与地域、自然经济、文化、民族生活习俗、学科与宗教等的艺术珍品。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剪纸是我国发现的最早剪纸,提供了有地域代表性而又有艺术价值的珍贵资料,提供了古代先民生活和文化的可靠知识,不但印证了历史文献记载,还补充了历史空白。
其他文献
金秋时节,香港苏富比携15尊明代宫廷制作的佛像,在北京国际俱乐部举办预展。佛像数量之多、品级之高、价值之大,为近年来海内外艺术品市场罕见。预展期间,参观者络绎不绝。笔者曾两临现场,零距离观摩。应《文物天地》月刊之邀,笔者就15尊佛像的艺术特点与文物价值谈谈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这15尊佛像有三个特别突出的特点:一是品相一流。15尊佛像每尊都堪称精品,表面金水亮丽,形象完好无损,造型完美大方,且
期刊
青花、粉彩一直是瓷器拍卖市场上的两大主流品种,上半年北京市场更是在清乾隆粉彩开光八仙过海图盘口瓶天价成交的推波助澜下,热度持续不升。6月3日下午,该瓶以350万元中国嘉德春拍瓷器专场上起拍,第一声应价就到了1180万元,随后价格迅急飙升,最终以5280万元的价格成为内地拍卖市场到目前为止成交最高的一件瓷器,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国内瓷器拍卖开始向国际先进行列迈进的一个标志”。  粉彩是一种低温釉
期刊
明代嘉靖、万历和清代康熙是中国五彩瓷发展的三个黄金时代,但是这三个时代五彩瓷品种是发展是大不一样的,具体表现在,嘉万五彩实质上主要指的是青花五彩,而康熙五彩主要是釉上五彩。    谈五彩瓷,首先要注意区分这两个品种。明代釉上五彩瓷源于金代五彩瓷,元代时也有烧造,但真正发展起来还是在明代,特别是嘉万时期,但相对而言,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要远逊于青花五彩。釉上五彩是以红、黄、紫、赭等色彩描绘纹饰以已经
期刊
尽管元代时已经创烧了釉里红,但是釉里红真正大量烧制还是自洪武开始。洪武一朝,瓷器多以釉里红、青花大器为主,其中釉里红生产的数量最多,也最为珍贵。釉里红的大量使用极有可能与朱元璋的尚红有关,“服色所尚,于赤为宜”,不仅衣服如此,甚至他还曾“以红色为贵”要求宫中内外皆以红色作为宫中装饰的主要色调。可以说,洪武釉里红更多的体现了一种王者之器,精品瓷器大气磅礴,红色纯正,纹饰虽多为花卉,但都精美绝伦。从传
期刊
2006年9月27日,著名美术教育家、肖像画家张振仕绘《毛泽东像》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这幅“天安门城楼毛泽东像母本”系北京华辰拍卖公司从一位美籍华人手中征集,估价100万至120万元,编号0139,拟6月拍卖。5月中旬消息甫出,社会各届反响强烈――新浪网统计,绝大多数网民反对――而2005年6月北京另一家拍卖行拍卖毛泽东赠印尼总统苏加诺《富贵长青》(齐白石、陈半丁合作)受到处罚也是前车之鉴。“拍,
期刊
青花瓷器成交的前10件珍品分别出自元代(3件)、明永乐(2件)、明宣德(1件)、明成化(1件)、清雍正(1件)、清乾隆(2件)六个时期,从时代分布的数量来看,元青花依然是青花器中的王者,明代青花仍然最受追捧,清代青花乾隆器价格较高。    上榜的3件元青花是常见的元代青花典型器——大罐,榜首的一件是香港佳士得以2268.4万元成交的“岁寒三友”图罐,第二件是北京华辰以1452万元成交的缠枝牡丹纹罐
期刊
如果把抢救国宝的人也称作国宝,那么,抗战时期,易培基、程沧海、马衡、吴玉章、高炎武等冒着枪林弹雨,与凶残的日寇斗智斗勇,为中华民族抢救下几十万件国宝,这些勇士当称之为国宝;在各种特殊时期,王懿荣、刘铁云、罗振玉、叶恭绰、张伯驹、张大千等人,或抢救或捐献文物,同样可称为国宝。当代不少学问家、鉴定家、收藏家,承继先辈传统,如徐森玉、启功、马承源、庄万里、潘达于、钱镜塘、顾丽江、孙伯渊等许多位,还有本文
期刊
清代的瓷器烧制工艺,以康、雍、乾三朝所达到的水平最高,主要表现在各个彩釉品种的成功烧制上,特别是珐琅彩、粉彩及各种色釉瓷的成就表现更为突出。专家认为这一段时期的色釉瓷“釉色绚烂缤纷,品目繁多,有模仿自宋朝瓷窑体系的汝、官、哥(如TOP4清乾隆仿哥窑釉双如意耳壶、TOP7清雍正仿哥窑釉弦纹洗口瓶)、钧及龙泉等名窑的釉色,也有取材自明朝孔雀绿、宝石红、霁青及娇黄等的绿、红、蓝、黄色台系。而胭脂红、豇豆
期刊
就我国书法艺术发展来看,清代汇编了历代书论、名帖,收藏了各家书迹、碑刻,功绩卓著,规模空前,是书道中兴的时代。从整个清代书法来看,嘉庆、道光前为帖学期,嘉庆、道光后为碑学期。帖学期又分为宗董其昌和宗赵孟俯。碑学期以嘉庆、道光之交为唐碑期,咸丰、同治至宣统为北碑期。从各种书体实际来看,可归纳为三项:即草法之衰、篆隶之盛、碑学之兴。  清末民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社会动荡的大变革时期。洋务运动后,在客观
期刊
《堪欣山社竹添孙》是潘天寿先生1960年创作的指墨画精品,此图之妙在于基本上采用传统中国画的图式,却以高超的指墨技巧勾画而成,通篇营造出一种令人向往的田园氛围,堪称逸品,令人爱不释手。此画体现了潘天寿的“常变之道”。  潘天寿云:“凡事有常必有变;常,承也;变,革也。承易而革难。然常从非常来,变从有常起;非一朝一夕偶然得之。”又云:“予作毛笔画外,间作指画,何哉?为求指笔间,运用技法之不同,笔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