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如意之美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S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历代工匠运其巧思,通过篆刻、贴花、泥绘等各种工艺,琢磨精工,从而营造出器型和泥色上十足的观赏效果。“仿古如意壶”造型流畅动人,表现出生动的自然美。本文拟就“仿古如意壶”的造型和寓意予以简要赏析,旨在为更多人介绍其出类拔萃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 仿古如意壶;紫砂;经典
  《丁蜀镇志》载:“丁蜀以盛产陶瓷而闻名中外,素有“陶都”之称,有着得天独厚的陶土资源,其中紫砂为世界独有。” “仿古如意壶”经陶艺家之手精雕细琢尽善尽美后,不仅是雅俗共赏的佳器,且文人咏物言志,赋其风雅,“得幽远之趣”。端起此壶,闻着阵阵茶香,感受到“妙壶佳茗”,不仅得到唇齿间美好享受,更引起人的无尽遐想。将这款紫砂“仿古如意壶”(见图1)置于面前,外形饱满圆融,壶身线纹凹凸起伏,若浮云般缥缈而诗意盎然。
  1 “仿古如意壶”的造型艺术
  “仿古如意壶”是经典的传统手工艺品。从整体上看,壶身呈桔红色,大气肃穆,端庄稳重,静观可以安心宁神,亲和力足,典雅幽远,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从外形看,壶身挺拔刚劲、饱满圆润,就像饱经风霜的老人将世间百态和人间沧桑娓娓道来;壶钮犹如桥梁平衡了壶嘴与壶身,使壶身重心微微上移,整体流畅舒展且一气呵成;圆弧状口工艺极为严谨,若加盖,能截成饱满的圆线;壶嘴胥出优美,嵌于壶身,收放自如,展现了形体的力量。执壶向杯中倒茶,壶把因势而起,如练武般张弛有度,轻盈的壶身和合适的把手让这一过程成为了享受。细品此壶,则纹样大方,轮廓分明。以手抚之,往往能感受到或柔和或明朗的线条,称心如意;又仿佛谦谦君子,富有诗韵,扣人心弦。
  “仿古如意壶”坚挺饱满,过渡自然,犹如丰腴的美人,让人心生留恋,沉醉其间。其线条行云流水,不拘一格,虚实相间,可谓气贯长虹。端起此壶,轻抚壶颈,备感光滑;轻启口盖,细品好茶,被其艺术韵味深深吸引。以此壶饮茶给人最纯粹的享受,令人如置身自然般心旷神怡。
  2 “仿古如意壶”的美好寓意
  “仿古如意壶”意在抒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光明未来的企盼。其壶身装饰以“云”为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典型的意象, “云”饰之恢弘气势超越时空,体现出无限想象空间,既展示了自然力量的伟大,又显示了艺术水平的高超。
  如果认真观察,就会发现“仿古如意壶”身上有四处如意纹样,设计舒展精致,如花朵含苞待放,又如云彩连成一串,造型装饰与壶身完美融合而浑然一体,随性自然,古朴风雅。云彩托底,有着吉祥如意、步步高升的美好寓意。古人认为,为官从政用此壶便可前途顺畅、龙跃升腾;求学应考用此壶即可学业有成、金榜题名;经商行贾用此壶就可生意兴旺、家业兴隆。历代文人雅客用各种方式赞扬了“仿古如意壶”的精美的做工及蕴含其中的吉祥寓意,平添几分悠然和富贵。
  3 结 语
  “仿古如意壶”的美在外形上体现于壶嘴、盖、把等部分,呈色稳重、温润自然,体现了艺人的高超技艺,堪称古色古香的典范;壶身条纹刚劲有力,形神合一、浑然天成,自然大气。“仿古如意壶”发展至今,历经千年风霜,每一件作品都凝聚了作者的思想和人格,体现了对艺术最高境界孜孜不倦的追求,延续了经典,并赋予了其多重寓意。手指触碰壶体,感受到此壶高洁优雅的肌理和敦厚朴实的质感。执壶在手,美轮美奂,足可熨帖心灵。
  参 考 文 献
  [1]吴爱武.如意纹的装饰艺术——顾景舟“仿古如意壶”考析[J].江苏陶瓷.2014,(04):29~30
  [2]洪美华.简述“仿古如意壶”的如意纹装饰[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6,(04):94
其他文献
在漫长的紫砂壶艺史上,花塑器最早出现。国家博物馆藏目前存世最古老也最完整的紫砂花塑器“树瘿壶”,人称“脱尽人巧殊众工,神工鬼斧难雷同”。紫砂鼻祖供春的“树瘿壶”以古银杏树瘿为造型,壶嘴、壶把恰似自然生动的枝杈,壶体的树瘿纹理生动别致、质朴素雅,整体造型自然天成,神韵具足,是紫砂花塑器中的经典。紫砂花塑器在清代迎来了创作的高峰,以自然形态为题材的经典作品大量涌现出来,同时其也成为紫砂壶三大造型中一个
期刊
摘 要 现代紫砂艺术设计创作的过程,也是其艺术化的过程。设计理念一般通过自身思维构想以及感受社会与自然形态而形成。紫砂壶的创作理念力求于基础的方圆形态上有所变化,使作品更生动、秀美,这也是作者自身所追求的情怀。在紫砂壶固定造型的基础上追求灵动的变化,笔者将其称为“艺术上的唯美主义”。本文从紫砂“小樱竹节壶”的形象美入手,试分析其平安吉祥的寓意。  关键词 小樱竹节壶;紫砂;形象美;寓意  紫砂壶能
期刊
紫砂壶一直因其大方朴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然而其也经常会用到多种装饰手法,如陶刻、点砂、贴塑、绞泥等。有些装饰手法增添了作品的文化底蕴,有些增加了作品轮廓线条的层次,有些则让色彩更丰富。这些装饰使人不断改变对紫砂作品的观感,玩味无穷。艺术上美有很多种,很多时候人们更愿意将其简单地分为两种,即古典和现代。可能很多人在这里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古典必然意味着年代久远,但事实并非如此:年代久远的作品肯定
期刊
紫砂艺术发展迄今已有600年左右的历史。伴随其成熟和发展,人们开始在紫砂壶、器皿、杂件上署名、纪年、纪事,并融合书法、绘画、篆刻进行陶刻创作,形成了一整套兼具图腾、民俗、宗教等文化符号同时又有浓郁文人情怀的紫砂文化艺术体系。它不简单从属于任何艺术派系,而是一门以诗、词、歌赋、楹联、篆刻、印章为主题,通过正、草、隶、篆、甲骨、钟鼎、石鼓、简帛、碑帖各体书法表现墨痕、笔锋以及创作者思想的手工艺术。它以
期刊
说起佛所有人都知道,但要用语言或者形象来描述,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是因为要将一个只有名字的概念具现出丰满的形象,全凭每个人的主观想象。如果对艺术创作的理解不深刻、不透彻,难免走向牵强附会、自说自话的歧路,甚至有时候会孤芳自赏,向隅而立。紫砂壶艺传承已有几百年,在不断的继承和发展中,紫砂艺人们总能吸收不同的文化和艺术元素为己所用,兼收并蓄的结果就是越来越丰富的题材和工艺在紫砂壶上被表现出来。以
期刊
摘 要 一把小小的紫砂壶,承载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蕴含了独特的风格和内涵。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我们更应重视紫砂艺术的内在美。许多紫砂壶造型都是来自艺人的匠心独运,具有独创性,个中滋味,尽在壶中。  关键词 方逸壶;工艺品;设计构想  紫砂源于宜兴,紫砂泥最早主要产自位于宜兴丁蜀古镇的黄龙山。历代艺人以自然为灵感源泉,吸收了其它传统艺术的长处。当文人的理念与紫砂艺人的技艺结合时,紫砂艺术必将
期刊
紫砂陶艺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包括紫砂壶艺、紫砂雕塑、紫砂杯艺、紫砂陶刻、紫砂金缮修补等多种手工技艺。其发展迄今约600年,理念不断得到改进,从最初以实用性为主,到后来实用性艺术性兼顾。从最初的“茶匙穴中,指掠内外”到建立起完备的紫砂技艺体系,多种细分门类一起齐头并进,共同推动了紫砂陶艺整体的蒸蒸日上。现代紫砂陶艺将原本对立的传统紫砂陶艺与西方陶艺,通过个性化的现代思维,突破固有创作格局,进而使二
期刊
宜兴紫砂壶艺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辉煌于当代,其造型简练大方,色泽淳朴素雅,富有感性美和意韵美,长期享誉海内外。自问世以来,既有东坡居士“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情趣,又有曼生 “壶随字贵,字依壶传”的佳话;既有顾景舟“智欲其圆,行欲其方”的感慨,更有余光中“对斟两岸,品味古今”的感怀。正如北宋诗人梅尧臣在《宛陵集》中所写的那样:“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从艺紫砂几十年,笔者凭着对事业执着的
期刊
写意概括了中华民族的艺术感悟和认知,因其最契合艺术本质,故为历代大家所提倡。中国画要求用凝练的笔墨描绘出物象的神韵。通过写意的“写”,表达作者心中源于自然但更具神韵的“意”。  历史上关于绘画中的“写”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神海灵,写载其状,托之丹青。”其中的“写载其状”就是指用丹青描绘物象,关于写意的“意”,意有意象、意境、意思、意味等多个义项
期刊
紫砂作为一门包罗万象的中国传统手工艺,自诞生之日起一直都是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金石文字、书画篆刻、诗词歌赋,富有深厚的历史气息,带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经过数百年传承,紫砂呈现出或简洁素雅,或端庄大气,或古朴浑厚,或小巧精致的不同面貌。形态及表现手法的丰富多彩造就了紫砂艺术的气象万千。  日本的奥兰田曾就紫砂壶的造型有段文字:“温润如君子者有之,豪迈如丈夫者有之,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