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溢满“语文味”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flfxzq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想的语文课堂应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到熏陶,智慧得到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只重“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淡化陶冶学生情操的情感过程,将语文课上成了像数理化学科一样的练习课、操作课,让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语文课需要“语文味”。
  什么是语文味呢?程少堂在《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的遇辑起点》一文中说:“所谓语文味,从内涵上说,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在一种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中,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
  “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它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得到共同发展。
  一、注重朗读,把握语文特征
  “书声朗朗”历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特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古代私塾中的传统语文教育,主要是通过吟哦讽诵让学生直接体悟言语规律,从而能够达到语言运用。新课标也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做到这些,必须注重读书。作为语文教师,要学会根据文本特征,在适合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阅读训练。
  譬如《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学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设计教学步骤:1.一字一顿的读;2.谁读的越快越好;3.你能不能读出一点古文的韵味呢?4.你能不能分角色读出人物的情感和态度呢?5.在读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这一阅读教学流程的设计,从学生对文本的初步感悟出发,精心设计“对话”的切入点,通过引领学生熟悉文本,多角度、多层次地“读”,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真正对话。每次的“读”,都伴随着解读文本的有价值的思考:有把握整体的“思”,有感知细节发现细节的“思”等,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受、想象、视觉去感受词语的色彩、气息,触摸文字背后的情感,聆听来自词句深处的声音。
  二、品味语言,紧扣语文核心
  学习语文的核心,应是体味课文中的语言,要想耐人寻味的语言走入学生的心田,必须品词析句。对词句的咀嚼品味是鉴赏文本的一把钥匙,如果没有了对词句的锤炼,没有了“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执著探究精神,同样是丧失了语文味的。语文课因为有了语言的品味和赏析,才不会浮华、浅薄,文章才能真正被理解、感悟和鉴赏,语文学科才会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那么,怎样品词赏句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首先,抓住关键字句。品味语言就是要结合语境,抓住关键字句细细地咀嚼,潜入文字背后,走进作者心灵,合英咀华,探得个中之味。比如鲁迅作品《孔乙己》中“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字历来被当作炼字的典范。“排”字含蓄地表现了孔乙己炫耀“我有钱”的要面子的心态。《孔乙己》后文中还出现了一个“摸”字。把“摸”字和“排”字进行比较,“摸”字表明孔乙己多么地贫寒和萎靡不振;而“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字,显示出孔乙已是多么地“富有”和趾高气扬。
  其次,重视联想想象。叶圣陶先生有这样一个精彩的比喻:“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这个比喻形象地道出了阅读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时读者须结合自己的经历展开联想和想像的必要性。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写百草园景物一段,语言精确生动,富有儿童情趣,是培养语感的好材料。朗读教学时,启发学生想象:在百草园里你看到了哪些动植物?它们的色彩、形状、动作如何?又听到什么声音?叫声有何不同?你能不能再为这个百草园构想几种使孩子们感到更有情趣的花草虫鸟?分别用哪些恰当的词语来形容它们的状态或动作?有了丰富活跃的想象、联想的参与,学生们很快领会到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内涵,语感也就非常具体、生动、真切了。反之,如果仅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就显得抽象、枯燥、也就很难获得生动的感受。
  再次,鼓励多元解读。“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呈现不同的解读特征。教学中,教师应热情鼓励学生在尊重文本、依据词句、自圆其说的前提下,进行个性解读、多元解读,引导学生能在文本解读中品出语言的独特内涵,能在生活感受中体验到生活的独特意蕴。学生只有通过对课文的熟读精思,才能领略文章特有的美,从而提高语感,提高语言能力。比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我们可以在授课一开始就让学生自读,通过自读来触摸文本、感悟语言。自读中要求学生找出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词语,结合于勒的两封信,谈谈于勒是怎样的一个人?学生自读、圈画、讨论,就会说出许多个性化的见解。
  三、披文入情,抓住语文底蕴
  语文教学之所以具有激动人心的魅力,主要在于它自身融入了丰富多彩的情感。因而要增强语文味,就要披文人情,抓住语文教学的底蕴。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开启学生的情感之门,如果没有学生与教师、与文本、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那么,语文教学活动便是干瘪空洞、枯燥无味的躯壳。情感的喷发,来自于对文本的品味。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往往是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他们的心血乃至生命的佳作。语文教学就是教师引领学生走迸文本,让学生去读,去品,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比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望父买橘”这一情节,倘若只是走马观花,不深入研读文本,学生是很难体会到深深的父爱的。“黑色小帽”,“黑色大马褂”,两个“黑”字凝重压抑,暗示父亲有孝在身,回家奔丧;反复强调戴的穿的都是“布”,暗示着父亲老境颓唐,祸不单行的遭遇和家中光景的日趋惨淡,“我”的伤感之情就不言而喻了。而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两手的“攀”,两脚的“缩”,身子的“向左微倾”,则是把父亲为儿子买回橘子时的艰难形象地描述出来。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跃然纸上,而本已伤感的儿子又怎能不落泪呢?读到此处,我们不由地被其父子间的骨肉至情所打动,真切地触摸到“我”丰富又复杂的内心世界。
  总之,语文味是一种文化品味,倘若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真正充满了语文味,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够享受更加广阔而自由的精神空间,一定能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里,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无穷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护漕港中学(215600)
其他文献
1 搔菌法当菌丝长满料面时,用干净的竹扫帚在料面上轻轻来回扫动,除去或破坏表层的徒长菌丝和老菌丝.
水利土方工程规模大,工序复杂,机械化施工所需设备和技术多样化。水利土方工程机械化施工管理较为复杂。实践证明,只有合理管理,才能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本文从4个方面对水利土
多媒体教学是当今教育领域最具活力的教学手段之一,通过总结多年多媒体技术在药理学教学中应用的实际情况,阐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存在的弊端,并提出合理性建议,以期提高药理
为了除去循环水养殖过程中鱼类新陈代谢产生的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毒副效果,循环水系统水处理工艺中离不开生物滤器,滤器首次启动需要进行滤器内生物膜培养。结果表明:在环境因子适
1基本程序 三级水稻种子生产是把种子繁育工作提早到从品系中间试验表现突出开始,从育种家种子中选择遗传性状稳定、具有该品种典型性的单穗。设立穗行圃,在全生育期根据品种的
一、积累素材,注重细节  大教育家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由此可见,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使学生从平凡的生活中去发现让人感觉特别的瞬间或者情景及触动人心灵的话语。例如:妈妈反复唠叨的话、脸上的皱纹、新增的白发、变粗糙的手;爸爸的沉默无语、冷峻的眼神、握紧的拳头;朋友无意的动作、温暖的话语。  曾经有一个父母离异、跟着爸爸在建湖生活的男
初中语文教学应当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具体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想方设法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千方百计挖掘学生的自身潜能。教师要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机会,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努力创新,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城市环境保护和乡镇发展等多个方面,农艺师都要开展大量工作。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农艺师的工作重点展开了分析,并对农艺师的工作意义进行了探讨,以期进一步了解农艺师工作,更好
初中语文新课标中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能以讲授来取代学生的阅读,要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体会和感受。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提倡生本化阅读教学,就是要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阅读过程中,在读中认知和感悟,在读中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注重激发兴趣,让学生想读  阅读兴趣是影响学生阅读过程的关键要素。但在以往初中语文
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自主阅读感悟文本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出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是阅读教学“以问促学”的重要保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力求让问题有“质量”,通过“高质量”的问题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促进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一、求异,引发思考兴趣  趣是知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