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与中国传统文化
德育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本文中我们只讨论学校德育,指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德育包含了对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两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民族精神、人文智慧、道德理念,对我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标准具有重大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一方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深刻的德育理念、内容、方法等,对现代德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另一方面,德育也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教“才智”与育“品德”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才智固然重要,但必须以道德为基础、以道德为引领。在现代浮躁的商业社会體制和应试教育体制的压制下,家庭、学校教育几乎清一色地重才智而轻德育。坊间流传这样一句话:有德有才是精品,有才无德是次品,无才无德是废品,有才无德是毒品,所以我们要把才智培养和道德教育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没有道德保证的才智是无用的,甚至会对人类的生存与安全产生威胁,要教育学生成为既有较高道德水平,又有较高智力水平的人,才能承担起他们应尽的社会责任。
小学阶段德育的重要性
小学生正处在道德培养和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从小品德教育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个体的未来成长,更是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素质的高低,乃至国家整体文明的优劣和续断,加强小学德育管理工作刻不容缓。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在教学中深刻认识到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水平,以身作则,以身示范来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在加强学生德育管理的同时,着重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符合民族性格,有助于社会的安定,让学生在言传身教的校园文化中,逐步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为成长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人才打好基础。
如何全面开展德育在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德育教育不是单一的学科教育,学校和老师们要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学生在校的每个细节中去,渗透到每一门学科中去,形成强大全面的德育教育网络。在多年的德育工作中,我们总结出了七大德育教育心得:
一、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处处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感染,激励青少年为祖国的繁荣发展,不懈奋斗是德育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都是学校最为庄严的爱国主义教育环节,要求学生统一着装,佩戴红领巾,面向主席台,敬礼动作标准,高唱国歌,双眼注视五星红旗徐徐升上顶端,整个过程庄重肃穆。礼毕后由校领导发言,进行激情洋溢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国优良传统教育演讲,内容积极向上,贴近学校生活,从思想政治到学习生活细节,体现了学校对学生道德品质,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和鞠躬履行。从班会课、思想道德课到国家各种庆典日,都要召开“爱国主义”主题班会,不定期组织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比如最近的《我和我的祖国》、《厉害了,我的国》等,引导学生畅谈祖国的美好,抒发自己对祖国母亲的赞美,提升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使命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理想教育
举行理想主题班会,立志立言立行,树立美好人生目标,明确理想不仅是满足个人需求,还有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和奉献意义,让学生们之间积极讨论交流,设定符合自身情况的理想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强调德育理想教育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内动力。
三、集体主义教育
“集体就像大海,我们就是一朵朵浪花,每一朵浪花都是不同的,但正是有了这千万朵的浪花才构成了波澜壮阔的大海”。为了培养班级同学的集体主义精神,树立忧患意识和集体观念,定期举办班会,认识讨论世界、国家、家庭、学校和班级各种集体形式和个人在集体中的个性发展与集体发展的融合进步,以及发扬在集体中彼此关怀、信任、团结、互相激励和帮助的精神。长期开展集体主义教育活动对促进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校园以及和谐班级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劳动教育
据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生劳动教育缺失的问题已经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但能锻炼意志力,提高自理能力,培养责任心和奉献精神,还可以锻炼全身协调能力,逻辑组织能力和提高身体素质,可以说百益而无一害。利用社会、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动机制,提供给学生快乐、有益的劳动机会。比如:
1、开设家务课程,学习基本生活技能,定期开展“厨艺分享”和“手工制作”等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参加劳动的积极性;
2、邀请社会志愿者进入课堂,和同学们分享工作中的经验和故事,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社会义务劳动;
3、定期举办“跳蚤市场”义卖活动,感受创业社交活动;
4、开辟“校园农场”,以班级为单位认领土地,体验农业耕种劳动;
5、学校公共区域采取包干区制度,保证人人有岗位,人人有活干;
6、在家中鼓励生活自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帮助爸爸妈妈分担家务。
五、社会公德教育
古训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就是强调要严格遵守社会公德,遵循中国传统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观。小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要把知识通过知、情、意、行依次的转化,把公德教育潜移默化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中,让学生形成诚信、受礼、守规的良好道德习惯。
六、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
小学民主与法制教育是我国法制教育的启蒙课,对从小树立民主法制的观念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学生从小了解公民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知法懂法守法,向学生普及有关法律的基本常识,培养自护意识,明辨是非的能力,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道德品质。广泛开展法制安全教育活动,每月设置一节法制教育活动课,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民主与法制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提高学法效果。课后让学生根据法制课教学内容和查阅相关资料,在老师和家长的辅导下进行“法制在我心”征文活动,让学生主动思考法制的意义和加深法制观念。
七、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即爱的教育,心的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教育之中,可以丰富学校德育方法,拓宽德育教育渠道,提高德育效果,有利于实现德育教育的完整性。心理健康教育更加要注重“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的方法,要分析对象学生的心理特点,要和学生成为“亦师亦友”的关系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来进行辅导,让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快乐的心态。心理健康状况是道德品质的基础,提倡“以心育德”,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
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绝佳时期,学生心智简单纯洁,人生刚刚开启,美好的人生才开始萌芽,学习任务也较轻,给了我们充分进行全方面德育教育的时间和机会,希望社会、学校、家庭都能调整好“才智”与“品德”的科学配比,将道德的知识和道德的经验分享给新一代的青少年,让他们能够成长为结合现代德育和经典文化的新时代“德者”。
德育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本文中我们只讨论学校德育,指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德育包含了对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两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民族精神、人文智慧、道德理念,对我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标准具有重大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一方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深刻的德育理念、内容、方法等,对现代德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另一方面,德育也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教“才智”与育“品德”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才智固然重要,但必须以道德为基础、以道德为引领。在现代浮躁的商业社会體制和应试教育体制的压制下,家庭、学校教育几乎清一色地重才智而轻德育。坊间流传这样一句话:有德有才是精品,有才无德是次品,无才无德是废品,有才无德是毒品,所以我们要把才智培养和道德教育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没有道德保证的才智是无用的,甚至会对人类的生存与安全产生威胁,要教育学生成为既有较高道德水平,又有较高智力水平的人,才能承担起他们应尽的社会责任。
小学阶段德育的重要性
小学生正处在道德培养和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从小品德教育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个体的未来成长,更是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素质的高低,乃至国家整体文明的优劣和续断,加强小学德育管理工作刻不容缓。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在教学中深刻认识到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水平,以身作则,以身示范来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在加强学生德育管理的同时,着重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符合民族性格,有助于社会的安定,让学生在言传身教的校园文化中,逐步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为成长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人才打好基础。
如何全面开展德育在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德育教育不是单一的学科教育,学校和老师们要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学生在校的每个细节中去,渗透到每一门学科中去,形成强大全面的德育教育网络。在多年的德育工作中,我们总结出了七大德育教育心得:
一、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处处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感染,激励青少年为祖国的繁荣发展,不懈奋斗是德育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都是学校最为庄严的爱国主义教育环节,要求学生统一着装,佩戴红领巾,面向主席台,敬礼动作标准,高唱国歌,双眼注视五星红旗徐徐升上顶端,整个过程庄重肃穆。礼毕后由校领导发言,进行激情洋溢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国优良传统教育演讲,内容积极向上,贴近学校生活,从思想政治到学习生活细节,体现了学校对学生道德品质,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和鞠躬履行。从班会课、思想道德课到国家各种庆典日,都要召开“爱国主义”主题班会,不定期组织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比如最近的《我和我的祖国》、《厉害了,我的国》等,引导学生畅谈祖国的美好,抒发自己对祖国母亲的赞美,提升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使命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理想教育
举行理想主题班会,立志立言立行,树立美好人生目标,明确理想不仅是满足个人需求,还有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和奉献意义,让学生们之间积极讨论交流,设定符合自身情况的理想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强调德育理想教育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内动力。
三、集体主义教育
“集体就像大海,我们就是一朵朵浪花,每一朵浪花都是不同的,但正是有了这千万朵的浪花才构成了波澜壮阔的大海”。为了培养班级同学的集体主义精神,树立忧患意识和集体观念,定期举办班会,认识讨论世界、国家、家庭、学校和班级各种集体形式和个人在集体中的个性发展与集体发展的融合进步,以及发扬在集体中彼此关怀、信任、团结、互相激励和帮助的精神。长期开展集体主义教育活动对促进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校园以及和谐班级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劳动教育
据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生劳动教育缺失的问题已经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但能锻炼意志力,提高自理能力,培养责任心和奉献精神,还可以锻炼全身协调能力,逻辑组织能力和提高身体素质,可以说百益而无一害。利用社会、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动机制,提供给学生快乐、有益的劳动机会。比如:
1、开设家务课程,学习基本生活技能,定期开展“厨艺分享”和“手工制作”等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参加劳动的积极性;
2、邀请社会志愿者进入课堂,和同学们分享工作中的经验和故事,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社会义务劳动;
3、定期举办“跳蚤市场”义卖活动,感受创业社交活动;
4、开辟“校园农场”,以班级为单位认领土地,体验农业耕种劳动;
5、学校公共区域采取包干区制度,保证人人有岗位,人人有活干;
6、在家中鼓励生活自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帮助爸爸妈妈分担家务。
五、社会公德教育
古训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就是强调要严格遵守社会公德,遵循中国传统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观。小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要把知识通过知、情、意、行依次的转化,把公德教育潜移默化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中,让学生形成诚信、受礼、守规的良好道德习惯。
六、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
小学民主与法制教育是我国法制教育的启蒙课,对从小树立民主法制的观念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学生从小了解公民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知法懂法守法,向学生普及有关法律的基本常识,培养自护意识,明辨是非的能力,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道德品质。广泛开展法制安全教育活动,每月设置一节法制教育活动课,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民主与法制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提高学法效果。课后让学生根据法制课教学内容和查阅相关资料,在老师和家长的辅导下进行“法制在我心”征文活动,让学生主动思考法制的意义和加深法制观念。
七、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即爱的教育,心的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教育之中,可以丰富学校德育方法,拓宽德育教育渠道,提高德育效果,有利于实现德育教育的完整性。心理健康教育更加要注重“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的方法,要分析对象学生的心理特点,要和学生成为“亦师亦友”的关系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来进行辅导,让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快乐的心态。心理健康状况是道德品质的基础,提倡“以心育德”,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
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绝佳时期,学生心智简单纯洁,人生刚刚开启,美好的人生才开始萌芽,学习任务也较轻,给了我们充分进行全方面德育教育的时间和机会,希望社会、学校、家庭都能调整好“才智”与“品德”的科学配比,将道德的知识和道德的经验分享给新一代的青少年,让他们能够成长为结合现代德育和经典文化的新时代“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