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不断完善职能有效应对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工作营造安全稳定发展环境

来源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n2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防汛抗旱工作事关全局、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要求防汛抗旱工作必须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奋力夺取防汛抗旱“双胜利”。本文从介绍三门峡市基本情况,分析气象概况和气象灾害实际,总结去年以来的工作成效和做法,为持续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防汛抗旱;主要成效;总结思考
  中图分类号:P457.6;TV87;X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96/j.2096-3475.2021.05.242
  一、基本情况
  三门峡市地处豫西山区,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年平均降雨量638毫米,境内现有在册水库88座,淤地坝163座;大小河流3107条;尾矿库98座;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危险点14处。黄河在三门峡市境内河道长190公里,跨越三门峡、小浪底两个库区。我市黄河防汛任务主要集中在三门峡库区,从灵宝市豫灵镇杨家村至三门峡大坝段,沿线涉及16个乡(镇、街道办)90个行政村。
  二、主要背景
  1.三门峡气候概况
  (1)自然地理:三门峡市处于豫晋陕三省交界处,生态环境脆弱敏感。三门峡市河流沟壑较多,有河流3000多条,其中较大河流29条。以熊耳山为界,把全市分为长江和黄河两大流域。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62179.8万立方米,黄河干流多年平均过境水量为421.6亿立方米。
  (2)地形地貌:三门峡市地处秦岭山系的东部和黄土高原的东南缘,是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又是黄土高原与黄淮海平原的交接地带,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主要表现为深山峻岭、浅山丘原和河川盆地等。
  (3)气候特征:三门峡市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半干旱气候,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主要为暖温带季风气候,同时,还受到地形等非地带性气候因素的影响。三门峡市年平均气温12~14℃,年降水量600~800毫米,无霜期180天。
  2.主要气象灾害
  影响三门峡市人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主要气候灾害以干旱和冰雹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最大。部分气象灾害衍生洪涝、小流域山洪及地质灾害、病虫害等次生灾害。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全市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占自然灾害损失的90%以上,经济损失占当年GDP的1-3%以上。
  三、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是顺利完成职能划转。按照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市防办工作职能及时调整至应急管理局,同时完善了市防指成员单位及成员,各县(市、区)同步完成本级职能转隶工作。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体制全部理顺,共划转编制15名,转隶14人。
  二是压紧压实各项责任。全面落实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进一步明确行业主管部门职责,公示了全市9个主要行业防汛抗旱责任人名单和131个重点防洪工程、61个中型以上淤地坝、18个重点在建工程共219名责任人名单,以及98座尾矿库189名三级库长包库人员、440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责任人名单等,严格落实了山洪灾害“县乡村组”8795名责任人责任。
  三是扎实做好汛前汛期各项工作。做好监测预警。气象部门及时发布重要天气报告、专题预报等,不定期发布雨情信息和人影信息等660余期,发布监测预警短信20余万条。做好山洪灾害防御。修订完善了全市水利工程防汛预案,增添细化了超标准洪水的应对措施。市县两级水利部门对全市328处自动雨量站,44处自动水位站,以及监测设施、预警设施和监测预警平台、视频会商系统进行了巡检维护。做好物资队伍储备及演练。全市各级各部门足额储备应急物资,及时补充、代储各类防汛物资器材,县两级共存储约804万元防汛物资,基本满足常规防汛需求。统筹建立了26人的防汛专家库。市县两级现有统计在册防汛抢险队伍950支共28557余人。全市共开展综合性防汛抢险演练376次,41017余人参加。完善预案方案修订。
  四是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整改。市防办组织各县(市、区)防指、各行业主管部门开展汛前检查、汛中督导和主汛期“回头看”工作,并在“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在全市开展防汛安全大排查大检查大整治活动。市防办督导检查组共查出隐患91条,有关单位和地方按时整改完毕,为安全度汛奠定了基础。
  五是科学应对洛河和黄河洪峰。根据洛河洪水流量情况,市防办及时协调有关单位派出工作组,加强会商研判指导,卢氏县及时建立了与上下游流域防汛机构的信息共享、汛情互通、联防联控机制,上游有异动,下游早设防,防患于未然,确保了洪峰安全过境。为确保我市黄河防汛安全,我市及時启动了黄河防汛Ⅳ级应急响应,沿黄各县(市、区)、示范区、开发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及黄河河务部门、各有关成员单位迅速启动防洪运行机制,三门峡水库按照黄委的调度指令有序开展各项工作,确保了黄河中游洪峰顺利通过三门峡库区。
  四、结语
  回顾我市一年来的防汛抗旱工作,经过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我市平稳度过2020年汛期。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下大力气推进和提升:
  一是要健全完善各项责任制。防汛抗旱是各级政府和行业部门法定的义务和职责,各地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抗旱工作责任制,做到责任人上岗到位、下沉一线、靠前指挥,严格履行职责,进一步细化基层防汛抗旱各项措施,统筹各方力量,调动各方资源。
  二是要建立健全协同联动机制。在主汛期每月会商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应急响应、指挥调度、信息发布和调查评估等工作机制,确保出现突发事件能够信息交换及时、灾情研判准确、处置果断有效,充分发挥防汛抗旱信息共享联动机制的重要作用。
  三是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继续开展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等危险区群众转移演练和多部门联合抢险救灾综合实战演练。统筹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专业抢险队伍和社会抢险救援力量,加强与军分区和民兵预备役的协调联动,及时预置布防,精准抢险救灾。一旦出现险情,及时做好危险区群众转移避险工作,并加强转移群众管理。
  参考文献:
  [1]谭小旺,吴海真.防汛抗旱与应急管理实务曾越主编[J].防汛抗旱组织与职责,2017,(2):89-115.
  [2]李坤刚.立足新发展阶段 努力推进能力建设 全力做好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N].中国应急管理报,2021-2-16(2).
  [3]刘斌.江西吉安:2020年防汛应急管理工作实践启示[N].中国减灾.2021,(3).
  [4]杨丽君.新形势下界首市防汛抗旱工作思考[N].江淮水利科技.2020,(5).
  (三门峡市应急管理局  河南三门峡  472000)
其他文献
武汉协和医院新院区“协和国际医院”日前破土动工。新院区建成投入使用后,将极大缓解该区30万居民看病难的问题。目前,协和医院包括本部、肿瘤中心和西区3个院区,共有4600张床位。新院区坐落在东西湖区金银湖生态园内,一期建设包括门急诊楼、医技楼和科研楼等,预计2015年完工;二期包括住院部及行政楼等,预计2018年完工。投入使用后,新院区可提供2000张床位,日门诊量可达6000人次。
期刊
文化元素的表达,在过去的医院设计中往往被忽视。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同时,人们对精神和文化层面的诉求越发强烈,文化的重要性日益突显。而在医院建筑设计中,文化的表达亦愈发重要,这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医院社会公益示范性形象的需求,二是医院文化的体现,三是自我文化的觉醒与认同。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为例,其作为一个集科研、教育、医疗为一体的社会公益性服务机构,一方面其深厚的历史
期刊
“人性化设计”,从广义上来说,就是“为人而设计”,人是设计的中心和尺度。这种尺度包含生理尺度和心理尺度。两种尺度的满足都是通过“设计的人性化”得以实现的。对使用者的关注,使设计从过去对功能的满足进一步上升到对人的精神关怀(包括人的行为习惯、隐私、情感),尤其是对特殊人群的关怀,如老年人、残疾人等。  好的设计必须在设计中体现对人的全力关注,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就医院建筑设计来讲,“人性化”理念也不
期刊
摘 要  “绿色医院”的建设,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趋势,而我国的绿色医院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文章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科技综合楼为例,介绍了在绿色医院建筑设计中的相关实践。  关键词  绿色医院建筑 设计实践  医院完善的功能布局和良好的医疗环境建设,使医院得以持续发展,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科教综合楼的设计中,根据现有状况进行总体规划,地上12层,地下3
期刊
在中医院的建设中,突显中医文化特色的形式多种多样,尤以通过外在建筑形式来体现中医文化或中国文化最为直观。但目前基于各种原因大多中医院均采用了现代式的建筑风格,如何在现代化的建筑风格中更好地融入传统文化、彰显中医特色?这就要求建筑师必须开阔思路、创新方法,通过“藏秀于心”的形式来烘托和诠释中医院的文化特征和内涵。  河北省中医院地处石家庄市中心,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于一体
期刊
在享有“北国春城”之称的黑龙江省鸡西市,作为当地医疗服务优势资源和主力军之一的鸡西矿业集团总医院可谓家喻户晓。随着新外科综合大楼的落成和正式投入使用,这所具有60多年发展历史的医院进一步夯实了健康与稳步发展的基石。  新大楼总建筑面积28025㎡,总投资1.45亿元,设置床位426张,位于第一住院部的北面、第二住院部东北侧,通过一层近2000㎡的阳光大厅与原住院一部、二部有机衔接,三座风格各异的建
期刊
本刊讯 2012年11月20日,上海浚源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十周年庆典活动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八方来客,齐聚一堂  上海原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第十届上海市政协常务副主席宋仪侨,河北省政府顾问、河北省政府原副省长郭世昌,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王素卿出席庆典并致辞。此外,上海市党政机关、建设主管机关、团市委、青企协、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建筑学会、闵行区工商联的有关领导,浚源公司的客户代表,国
期刊
江苏省洋河人民医院新建项目是由香港鹏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独资兴建的一所苏北地区规模最大,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医院。项目总面积86063㎡,建筑面积90342m2,设置床位800余张,首期建设520张,二期将建设300张以上,日门诊量在2400~3000人次,预计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2011年12月动工,2014年12月将投入运营。  规划原则  规划立足于可持续发展,
期刊
2012年11月30日,重庆海润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润”)迎来了一场重要的签约仪式。海润公司下设的重庆海润节能研究院与重庆云阳县中医院签署了“绿色建筑战略合作协议”,这标志着海润在携手医院共建绿色建筑的道路上又多了一种新的尝试。  自2003年“非典”爆发时期萌生研发医院建筑通风解决方案以来,海润在“共建绿色医院建筑”的道路上前行了9年。一路上的艰辛与坚持,在海润人看来,更像是一种使
期刊
医院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类型,更应注重其使用者的感受,营造“适宜人的居所”是进行建筑创作设计的基本目标。作为一家国际建筑师事务所,有关文化的问题对我们来说更具有挑战性,在医院建筑的设计中尤其如此。因而,在每一所医院的设计中,我们都试图理解其文化特质和历史的本质,而后将这些方面融入到具体的创作设计。以下我们意图通过3个医院设计案例的分析,来简要阐述在设计过程中如何将文化融入到建筑之中。  案例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