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言
城市发展的历史证明,城市一方面是人类作用于环境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另一方面,也是人类社会中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城市环境问题是由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协调关系被破坏,主要是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浪费所造成的。因此解决城市中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城市规划中不可缺少的问题之一。但我国主要负责各个县市城市规划的规划局在城市建设上面对环境的管理比较缺乏,城市规划局大都是从整个城市的整体规划上着手考虑,但是对城市建设而带来的各种环境的污染,水污染的不断产生,空气污染的增强、噪音污染的增加,对于这些造成的环境破坏的各种问题都没有认真进行考虑。都是当环境发生了恶化再去解决的态度进行城市规划的,但是等待环境已经恶化再去解决的方法,投入的费用跟在建设初期就注意环境问题需要更多的成本和社会资源。因此,如何在城市规划初期就解决城市中的环境问题,重视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成为了城市环境保护的重点。
二、城市规划中遇到的环境问题
城市人口的激增,人民生活水品平的提高和消费的升级,都给原本越紧的城市资源、环境供给带来更大的压力。饮用水水源水质超标、垃圾围城、机动车污染、扬尘污染、油污染、废热废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随之出现,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支撑其可持续发展,特别是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危险废物处置等建设能力尤显不足。下面主要从环境要素和污染物的形态角度,介绍城市环境污染的有关问题。
(一)大气污染
城市中的空气污染源大致来自于:城市居民燃烧煤碳等燃料做饭和取暖所排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以及汽车、飞机、火车等各类交通工具所排放出的尾气。这些排放物中,含有大量的煤烟、粉尘、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铅等有害物质,使城市空气污浊,烟雾弥漫,有时出现酸雨、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事件,危害人们的健康。在20世纪80年代的后五年,全世界约有13亿人居住在没有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悬浮颗粒物(空气中的烟尘)标准的城市地区,他们面临着呼吸紊乱和癌症的严重威胁。如果减少排放物,使各地都能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那么估计每年可以挽救30万~70万人的生命,还有更多人可以免受慢性呼吸道疾病所导致的痛苦。
(二)废水污染
城市水污染主要有: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城市地面径流,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大量城市污水随意排入江河湖海,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的水质变坏,特别是饮用水的水质不断下降,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将污染的水用于饮用和洗涤,是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它导致每年成百万人丧生和10亿以上的人口患病。城市污水中过多的植物营养物进入水体,使藻类大量繁生,水体呈缺氧状态,致使鱼类大量死亡。有些金属,如汞、镉等,通过食物進入人体,会发生“公害病”。
(三)固体废物污染
固体废物按来源大致可分为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三种。此外,还有农业固体废物、建筑废料及弃土。随着工业生产发展,建设规模扩大,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城市固体垃圾等废弃物急剧增加而未得到及时处理,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世界每年大约有100亿吨垃圾,其中美国约4~5亿吨,日本约3亿吨。腐烂的垃圾传播疾病,堵塞排水管道,污染地下水源。固体废物如不加妥善收集、利用和处理处置将会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危害人体健康。
(四)噪声污染
城市环境噪声主要来自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噪声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甚至损害人体健康。一般说来,声音在50分贝以下,环境是安静的,而各种车辆造成的噪声一般都在80分贝以上。噪声有高强度和低强度之分。低强度的噪声在一般情况下对人的身心健康没有什么害处,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还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高强度的噪声主要来自工业机器(如织布机、车床、空气压缩机、风镐、鼓风机等)。高强度的噪声,不仅损害人的听觉,而且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以及视觉、智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噪音的恶性刺激,严重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并会导致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和恶心、欲吐、胃痛、腹胀、食欲呆滞等消化道症状。
三、我国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整治措施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头戏。根据我国环境保护的总方针和总战略,即“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为了提升人类的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针对城市规划中受到的污染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工作:
(一)做好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准备工作,这些前期准备包括:1、用好相关的城市自然环境资料,包括城市具体的地理位置、气象、水文以及生态环境等;2、调查好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现状,如人口、GNP等;3、做好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如监测大气、水体、噪声的实时情况,并做好记录等;4、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功能区划等;
(二)大气排放规划,就是在城市大气质量现状的基础上,并分析发展趋势,划分功能区,根据既定的环境规划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排放限度,制定科学的排放规划。目前情况下,在国内很多城市的大气污染中,落后的燃烧方式燃煤和汽车尾气是主要的罪魁祸首,这带来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悬浮颗粒,由此可见,规划的长远有效方式应该是改进落后的燃煤方式,使燃烧充分,尽量使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例如:气体燃料、型煤、太阳能、地热等,采取区域集中供热、改变千家万户的小烟囱的状况,通过遏制污染源和进行创新污染控制技术等手段创建无烟控制区。调整工业布局,根据大气自净规律,科学有效的利用大气环境容量:加强遏制污染源,限制污染物的排放量;提倡公共交通,推广新型能源汽车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城市规划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规划一支笔,建设一张图的原则,各部门在敷设管线时要一次到位,否则不允许破路施工,以避免“天天挖沟”现象发生。增加城市绿化面积、选择耐污性好的树木品种,有效达到植物净化;
(三)水污染控制规划是在调查分析水污染现状的前提下,根据受污水体的环境容量计算限制排放量并计算出排放标准。从国内水污染的情况来看,限制排污量应该从改进落后的生产方式上着手,实现少废、无废工艺的清洁生产,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和资源利用率,控制污水排放量,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加强治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最终做到有效保护水资源;
(四)垃圾本身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垃圾处理可分为四个层次,首先是尽可能进行分类回收利用;其次是尽可能对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进行堆肥处理;再次是尽可能对可燃物进行焚烧处理;最后是对不能进行其他处理的垃圾进行填埋处理。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属厌恶性项目,选址在建成区经常遭到居民强烈反对甚至上访,且与其他市政设施相比,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具有占地面积大、防护距离要求远的特点,城市规划必须与环境卫生规划同步进行,环卫设施规划中对垃圾产生后的收集、运输和处理用地布置必须结合实际,纵观全局,统筹安排,立足长远,远近结合,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改造与新建的关系;
四、小结.
城市环境是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城市经济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标志城市社会文明的象征。在实际的城市规划各种污染上,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对城市污染中的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固体污染、噪音污染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与解决。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和掌握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根源和危害,有计划地保护环境,预防环境质量的恶化,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
城市发展的历史证明,城市一方面是人类作用于环境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另一方面,也是人类社会中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城市环境问题是由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协调关系被破坏,主要是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浪费所造成的。因此解决城市中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城市规划中不可缺少的问题之一。但我国主要负责各个县市城市规划的规划局在城市建设上面对环境的管理比较缺乏,城市规划局大都是从整个城市的整体规划上着手考虑,但是对城市建设而带来的各种环境的污染,水污染的不断产生,空气污染的增强、噪音污染的增加,对于这些造成的环境破坏的各种问题都没有认真进行考虑。都是当环境发生了恶化再去解决的态度进行城市规划的,但是等待环境已经恶化再去解决的方法,投入的费用跟在建设初期就注意环境问题需要更多的成本和社会资源。因此,如何在城市规划初期就解决城市中的环境问题,重视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成为了城市环境保护的重点。
二、城市规划中遇到的环境问题
城市人口的激增,人民生活水品平的提高和消费的升级,都给原本越紧的城市资源、环境供给带来更大的压力。饮用水水源水质超标、垃圾围城、机动车污染、扬尘污染、油污染、废热废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随之出现,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支撑其可持续发展,特别是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危险废物处置等建设能力尤显不足。下面主要从环境要素和污染物的形态角度,介绍城市环境污染的有关问题。
(一)大气污染
城市中的空气污染源大致来自于:城市居民燃烧煤碳等燃料做饭和取暖所排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以及汽车、飞机、火车等各类交通工具所排放出的尾气。这些排放物中,含有大量的煤烟、粉尘、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铅等有害物质,使城市空气污浊,烟雾弥漫,有时出现酸雨、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事件,危害人们的健康。在20世纪80年代的后五年,全世界约有13亿人居住在没有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悬浮颗粒物(空气中的烟尘)标准的城市地区,他们面临着呼吸紊乱和癌症的严重威胁。如果减少排放物,使各地都能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那么估计每年可以挽救30万~70万人的生命,还有更多人可以免受慢性呼吸道疾病所导致的痛苦。
(二)废水污染
城市水污染主要有: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城市地面径流,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大量城市污水随意排入江河湖海,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的水质变坏,特别是饮用水的水质不断下降,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将污染的水用于饮用和洗涤,是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它导致每年成百万人丧生和10亿以上的人口患病。城市污水中过多的植物营养物进入水体,使藻类大量繁生,水体呈缺氧状态,致使鱼类大量死亡。有些金属,如汞、镉等,通过食物進入人体,会发生“公害病”。
(三)固体废物污染
固体废物按来源大致可分为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三种。此外,还有农业固体废物、建筑废料及弃土。随着工业生产发展,建设规模扩大,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城市固体垃圾等废弃物急剧增加而未得到及时处理,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世界每年大约有100亿吨垃圾,其中美国约4~5亿吨,日本约3亿吨。腐烂的垃圾传播疾病,堵塞排水管道,污染地下水源。固体废物如不加妥善收集、利用和处理处置将会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危害人体健康。
(四)噪声污染
城市环境噪声主要来自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噪声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甚至损害人体健康。一般说来,声音在50分贝以下,环境是安静的,而各种车辆造成的噪声一般都在80分贝以上。噪声有高强度和低强度之分。低强度的噪声在一般情况下对人的身心健康没有什么害处,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还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高强度的噪声主要来自工业机器(如织布机、车床、空气压缩机、风镐、鼓风机等)。高强度的噪声,不仅损害人的听觉,而且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以及视觉、智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噪音的恶性刺激,严重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并会导致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和恶心、欲吐、胃痛、腹胀、食欲呆滞等消化道症状。
三、我国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整治措施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头戏。根据我国环境保护的总方针和总战略,即“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为了提升人类的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针对城市规划中受到的污染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工作:
(一)做好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准备工作,这些前期准备包括:1、用好相关的城市自然环境资料,包括城市具体的地理位置、气象、水文以及生态环境等;2、调查好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现状,如人口、GNP等;3、做好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如监测大气、水体、噪声的实时情况,并做好记录等;4、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功能区划等;
(二)大气排放规划,就是在城市大气质量现状的基础上,并分析发展趋势,划分功能区,根据既定的环境规划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排放限度,制定科学的排放规划。目前情况下,在国内很多城市的大气污染中,落后的燃烧方式燃煤和汽车尾气是主要的罪魁祸首,这带来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悬浮颗粒,由此可见,规划的长远有效方式应该是改进落后的燃煤方式,使燃烧充分,尽量使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例如:气体燃料、型煤、太阳能、地热等,采取区域集中供热、改变千家万户的小烟囱的状况,通过遏制污染源和进行创新污染控制技术等手段创建无烟控制区。调整工业布局,根据大气自净规律,科学有效的利用大气环境容量:加强遏制污染源,限制污染物的排放量;提倡公共交通,推广新型能源汽车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城市规划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规划一支笔,建设一张图的原则,各部门在敷设管线时要一次到位,否则不允许破路施工,以避免“天天挖沟”现象发生。增加城市绿化面积、选择耐污性好的树木品种,有效达到植物净化;
(三)水污染控制规划是在调查分析水污染现状的前提下,根据受污水体的环境容量计算限制排放量并计算出排放标准。从国内水污染的情况来看,限制排污量应该从改进落后的生产方式上着手,实现少废、无废工艺的清洁生产,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和资源利用率,控制污水排放量,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加强治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最终做到有效保护水资源;
(四)垃圾本身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垃圾处理可分为四个层次,首先是尽可能进行分类回收利用;其次是尽可能对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进行堆肥处理;再次是尽可能对可燃物进行焚烧处理;最后是对不能进行其他处理的垃圾进行填埋处理。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属厌恶性项目,选址在建成区经常遭到居民强烈反对甚至上访,且与其他市政设施相比,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具有占地面积大、防护距离要求远的特点,城市规划必须与环境卫生规划同步进行,环卫设施规划中对垃圾产生后的收集、运输和处理用地布置必须结合实际,纵观全局,统筹安排,立足长远,远近结合,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改造与新建的关系;
四、小结.
城市环境是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城市经济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标志城市社会文明的象征。在实际的城市规划各种污染上,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对城市污染中的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固体污染、噪音污染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与解决。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和掌握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根源和危害,有计划地保护环境,预防环境质量的恶化,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