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引同步”,就是指高中语文讲读课文教学紧扣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语文教育教学的具体目标,紧据高中生的心理素质、思维能力、知识水平等具体条件,紧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语言分析、两语表达(口头语言和笔头文语)能力的语文教育教学中心,坚持突出教学的开放性、民主性,坚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参与性和自主性,更好地发挥教师主导性,真正使语文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双方积极、主动、有效的双边合作行为,教师在其讲读课文教学的具体实践活动过程中,精心设计和引导学生将“习、诵、疑、议、练”五步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步进行,以此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达到全面而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的教学方法。
笔者在高中语文讲读课文教学中,运用“五引同步”的方法进行具体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效果甚佳。现将本人“五引同步”的具体教学作法介绍于下,与同仁进行交流,欲求以砖换玉。
一、预习
“预习”课文是高中语文讲读课文教学十分重要的第一步功夫。高中学生已经具备预习课文的心理、思维、分析、知识素质和能力,在教师热情精心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大部分都可能通过认真的“预习”活动,初步弄清文章的内容、文路、语言、风格和作者隐含在文字中的思想情感,通过“预习”活动发现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和疑问,为进一步研读和赏析课文打下基础。可以说,没有认真引导学生进行“预习”的语文讲读课文教学是无的发矢的盲目教学,学生学习毫无思想准备,只能是盲目地在教师的威迫下生吞活剥地死记一些支离破碎的所谓“知识”,其学习只能是完全被动的行为。教师在引导学生认真“预习”后进行教学,学生有准备,学习有方向,思维有对象,释疑有目的,领悟有重点,行为全主动。
引导学生“预习”课文,教师必先行一步,认真预习课文,深入钻研、吃透内容、把握重点、弄清难点、谋划好引导方案,而后引导学生认真领会“预习提示”,明确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认真结合注解,利用相关工具书,按教师的引导预习课文一至数遍,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等有较明晰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为全文研析赏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诵读
学习语文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是“诵读”。感知课文大意,意会课文情境,领会课文思想,神会课文意味,全在“诵读”一步。“诵读”过程中,意会渐自明,境会渐显现。为引导学生走好“诵读”这一步,教师应有明确的目的,有合理的设计,有精彩的示诵,要诵出情来,诵出意来,诵出境来,真正起到示诵的作用。然后,引导学生按教师的示范认真诵读全文,反复精诵精彩的重点片断,让学生完全进入角色,进入情境,忘形忘我,入迷入醉地诵读,通过读领悟其要,领会其精,发现其疑。
三、质疑
学贵有疑。有疑才可激思,有思才会有悟,有悟方可有获。疑须自生,只有自生之疑,学生才会主动追求其释。诵读过程,就是筛选疑问的过程。在引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点拨法,有意识地向学生点示课文重点、难点、要点,为学生点示疑点、树立靶子,引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发现疑点,激发思疑欲望,明晰疑点后提出疑问,要求教师和同学们进行研析释答,为下一步学习活动作好材料准备。
四、议疑
学生自己生发的疑问,才是学生真正要求释明解答的问题。只有自己要求解决的疑问,才是学生最迫切、最乐意、最主动、自觉追求的问题,学生对自己的疑问才会思维积极、研讨主动、争议活跃。学生提出疑问后,教师须及时进行整理归纳后交给学生,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自由议论后,再将学生的见解进行总结,精心选择学生不同见解的代表,对“质疑”进行“公议”,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应始终密切注意学生发表的见解,并及时根据课文教学的目标要求总结归纳整理学生发表的意见,掌握时机,适时引导,让学生统一认识,全面而正确地释清疑问。
五、训练
前四步是手段,“训练”才是目的。在前四步的基础上,教师则应紧扣课文的学习,应“理解、分析、揣摩、运用、积累、训练”内容要求,进行精心的整合设计,进行增减调整后,引导学生根据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能,进行读、诵、说、写、析、赏训练,以此反馈教学信息,修正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所得,提高双语表达能力。
“五引同步”教学法的运用,环环紧扣,相互为用,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眼、耳、口、脑、手五官并用,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地进行合作性学习,收到智力开发、能力培养双得提高的良好学习效果。
(作者单位:416700 湖南省永顺县第二中学)
笔者在高中语文讲读课文教学中,运用“五引同步”的方法进行具体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效果甚佳。现将本人“五引同步”的具体教学作法介绍于下,与同仁进行交流,欲求以砖换玉。
一、预习
“预习”课文是高中语文讲读课文教学十分重要的第一步功夫。高中学生已经具备预习课文的心理、思维、分析、知识素质和能力,在教师热情精心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大部分都可能通过认真的“预习”活动,初步弄清文章的内容、文路、语言、风格和作者隐含在文字中的思想情感,通过“预习”活动发现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和疑问,为进一步研读和赏析课文打下基础。可以说,没有认真引导学生进行“预习”的语文讲读课文教学是无的发矢的盲目教学,学生学习毫无思想准备,只能是盲目地在教师的威迫下生吞活剥地死记一些支离破碎的所谓“知识”,其学习只能是完全被动的行为。教师在引导学生认真“预习”后进行教学,学生有准备,学习有方向,思维有对象,释疑有目的,领悟有重点,行为全主动。
引导学生“预习”课文,教师必先行一步,认真预习课文,深入钻研、吃透内容、把握重点、弄清难点、谋划好引导方案,而后引导学生认真领会“预习提示”,明确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认真结合注解,利用相关工具书,按教师的引导预习课文一至数遍,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等有较明晰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为全文研析赏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诵读
学习语文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是“诵读”。感知课文大意,意会课文情境,领会课文思想,神会课文意味,全在“诵读”一步。“诵读”过程中,意会渐自明,境会渐显现。为引导学生走好“诵读”这一步,教师应有明确的目的,有合理的设计,有精彩的示诵,要诵出情来,诵出意来,诵出境来,真正起到示诵的作用。然后,引导学生按教师的示范认真诵读全文,反复精诵精彩的重点片断,让学生完全进入角色,进入情境,忘形忘我,入迷入醉地诵读,通过读领悟其要,领会其精,发现其疑。
三、质疑
学贵有疑。有疑才可激思,有思才会有悟,有悟方可有获。疑须自生,只有自生之疑,学生才会主动追求其释。诵读过程,就是筛选疑问的过程。在引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点拨法,有意识地向学生点示课文重点、难点、要点,为学生点示疑点、树立靶子,引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发现疑点,激发思疑欲望,明晰疑点后提出疑问,要求教师和同学们进行研析释答,为下一步学习活动作好材料准备。
四、议疑
学生自己生发的疑问,才是学生真正要求释明解答的问题。只有自己要求解决的疑问,才是学生最迫切、最乐意、最主动、自觉追求的问题,学生对自己的疑问才会思维积极、研讨主动、争议活跃。学生提出疑问后,教师须及时进行整理归纳后交给学生,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自由议论后,再将学生的见解进行总结,精心选择学生不同见解的代表,对“质疑”进行“公议”,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应始终密切注意学生发表的见解,并及时根据课文教学的目标要求总结归纳整理学生发表的意见,掌握时机,适时引导,让学生统一认识,全面而正确地释清疑问。
五、训练
前四步是手段,“训练”才是目的。在前四步的基础上,教师则应紧扣课文的学习,应“理解、分析、揣摩、运用、积累、训练”内容要求,进行精心的整合设计,进行增减调整后,引导学生根据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能,进行读、诵、说、写、析、赏训练,以此反馈教学信息,修正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所得,提高双语表达能力。
“五引同步”教学法的运用,环环紧扣,相互为用,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眼、耳、口、脑、手五官并用,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地进行合作性学习,收到智力开发、能力培养双得提高的良好学习效果。
(作者单位:416700 湖南省永顺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