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讲读课文教学“五引同步”效果佳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onu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引同步”,就是指高中语文讲读课文教学紧扣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语文教育教学的具体目标,紧据高中生的心理素质、思维能力、知识水平等具体条件,紧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语言分析、两语表达(口头语言和笔头文语)能力的语文教育教学中心,坚持突出教学的开放性、民主性,坚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参与性和自主性,更好地发挥教师主导性,真正使语文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双方积极、主动、有效的双边合作行为,教师在其讲读课文教学的具体实践活动过程中,精心设计和引导学生将“习、诵、疑、议、练”五步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步进行,以此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达到全面而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的教学方法。
  笔者在高中语文讲读课文教学中,运用“五引同步”的方法进行具体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效果甚佳。现将本人“五引同步”的具体教学作法介绍于下,与同仁进行交流,欲求以砖换玉。
  
  一、预习
  
  “预习”课文是高中语文讲读课文教学十分重要的第一步功夫。高中学生已经具备预习课文的心理、思维、分析、知识素质和能力,在教师热情精心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大部分都可能通过认真的“预习”活动,初步弄清文章的内容、文路、语言、风格和作者隐含在文字中的思想情感,通过“预习”活动发现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和疑问,为进一步研读和赏析课文打下基础。可以说,没有认真引导学生进行“预习”的语文讲读课文教学是无的发矢的盲目教学,学生学习毫无思想准备,只能是盲目地在教师的威迫下生吞活剥地死记一些支离破碎的所谓“知识”,其学习只能是完全被动的行为。教师在引导学生认真“预习”后进行教学,学生有准备,学习有方向,思维有对象,释疑有目的,领悟有重点,行为全主动。
  引导学生“预习”课文,教师必先行一步,认真预习课文,深入钻研、吃透内容、把握重点、弄清难点、谋划好引导方案,而后引导学生认真领会“预习提示”,明确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认真结合注解,利用相关工具书,按教师的引导预习课文一至数遍,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等有较明晰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为全文研析赏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诵读
  
  学习语文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是“诵读”。感知课文大意,意会课文情境,领会课文思想,神会课文意味,全在“诵读”一步。“诵读”过程中,意会渐自明,境会渐显现。为引导学生走好“诵读”这一步,教师应有明确的目的,有合理的设计,有精彩的示诵,要诵出情来,诵出意来,诵出境来,真正起到示诵的作用。然后,引导学生按教师的示范认真诵读全文,反复精诵精彩的重点片断,让学生完全进入角色,进入情境,忘形忘我,入迷入醉地诵读,通过读领悟其要,领会其精,发现其疑。
  
  三、质疑
  
  学贵有疑。有疑才可激思,有思才会有悟,有悟方可有获。疑须自生,只有自生之疑,学生才会主动追求其释。诵读过程,就是筛选疑问的过程。在引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点拨法,有意识地向学生点示课文重点、难点、要点,为学生点示疑点、树立靶子,引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发现疑点,激发思疑欲望,明晰疑点后提出疑问,要求教师和同学们进行研析释答,为下一步学习活动作好材料准备。
  
  四、议疑
  
  学生自己生发的疑问,才是学生真正要求释明解答的问题。只有自己要求解决的疑问,才是学生最迫切、最乐意、最主动、自觉追求的问题,学生对自己的疑问才会思维积极、研讨主动、争议活跃。学生提出疑问后,教师须及时进行整理归纳后交给学生,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自由议论后,再将学生的见解进行总结,精心选择学生不同见解的代表,对“质疑”进行“公议”,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应始终密切注意学生发表的见解,并及时根据课文教学的目标要求总结归纳整理学生发表的意见,掌握时机,适时引导,让学生统一认识,全面而正确地释清疑问。
  
  五、训练
  
  前四步是手段,“训练”才是目的。在前四步的基础上,教师则应紧扣课文的学习,应“理解、分析、揣摩、运用、积累、训练”内容要求,进行精心的整合设计,进行增减调整后,引导学生根据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能,进行读、诵、说、写、析、赏训练,以此反馈教学信息,修正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所得,提高双语表达能力。
  “五引同步”教学法的运用,环环紧扣,相互为用,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眼、耳、口、脑、手五官并用,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地进行合作性学习,收到智力开发、能力培养双得提高的良好学习效果。
  
  (作者单位:416700 湖南省永顺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选好班干部是抓好班务工作的关键。通常情况下班主任往往是凭主观意识把学习好的或守纪律听话的学生选为班干。这种做法会导致以下几种不利于开展班主任工作的情况发生:  1、你所选定的学生并不愿意当班干部。这样的班干没有为班集体和同学作出奉献的牺牲精神;没有责任感,对班上的工作敷衍塞责,对老师分配的工作任务消极应付。总而言之,让一个人去做他所不乐意做的事,他就做不好。  2、你所确定的班干不适合你所确定的班
期刊
现代新诗是一种独特的文体,诞生于“五·四运动”前夕,它吸纳了外国诗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元素,有着自己独特的美学特征。学习现代新诗,对培养高尚的文学趣味和高雅的审美情趣有极大的帮助。人教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的中国现当代新诗歌,是现代诗歌当中的经典名篇,具有高度的美学价值。这一系列的名篇是毛泽东的词二首《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现代诗是徐志摩的《再别康
期刊
本世纪,素质教育已经吹响了号角,新一轮课程改革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高速发展的社会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并负有协调本班各科教育工作和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之间联系作用的班主任,应该具有更高、更广、更深的素养。    一、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班主任在班级中具有特殊的作用,班主任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班集体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也会影
期刊
当一个班级出现过多的后进生时,如不及时做好转化工作,势必会出现“以坏带好”的现象,给班级纪律、班风等带来消极影响。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学校的实际情况、社会条件等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缩小后进生的范围呢?从多年的德育工作实践中,笔者认为转后工作的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确定后进对象,摸清后进原因    转后工作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班主任首先确定后进生的数量和名
期刊
【镜头一】夏日的公园。长椅上,一对青年夫妇注视着不远处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突然,孩子被脚下的东西绊倒,大哭起来。年轻的母亲马上要去抱孩子,此时,丈夫拉住了她。丈夫:“让他自己爬起来。”妻子:“你真狠心,他肯定摔痛了。”丈夫:“他自己会爬起来的,扶惯了不好,他总想让你扶。”一会儿,孩子止住哭声,颤颤巍巍地站起来,继续往前走……  【镜头二】2005年6月2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六一特别节目
期刊
“文章是改出来的”。因此,学生写完初稿以后,教师不能包办修改,也不能包办评价,而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自评自改,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自评自改呢?笔者认为,在教师认真准备的前提下,可按“简要总评——逐条引评——综合评价——自己修改——互改交流”这几个环节进行。  教师课前准备如下:  1、印发和抄写“作文目标”。“作文目标”是在“作前指导”时,教师引导学生依据作文审题、立意、选材、构
期刊
【摘要】学生的学习,不只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富有创新精神。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对现当代小说阅读教学中研究性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小说教学 研究 教学方式    和其他的文学样式相比,小说是最容易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一种文体,阅读小说的过程,实际上是阅读者和作者交流的过程,是人的一种心智活动。
期刊
在教学改革的今天,教古诗,有没有新的方法呢?古诗篇幅很简短,只是一两句名话,最多也不过八句。它是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之一。它语言精练,文字优美,每首诗都有作者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抒发的真情实感。我曾多次思考这一问题,并且做过尝试。现得出一种教法。具体做法如下:  1、逐字逐句理解诗句意思。古诗语言精练,往往一字就概括很多内容,含义较为深刻,初学学生很难读懂,需要老师提示和利用注解逐字逐句理解诗句意思
期刊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对老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创新教育渗透语文教学中呢?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启迪兴趣,为创新打开大门    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
期刊
【摘要】未成年人道德教育问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为落实新课标精神,本人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感染学生,陶冶思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调节学生的身心,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同时做到言教与身教相结合,取得了较好成效。  【关键词】新课程 品德修养 审美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提高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