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点拨和引领在数学教学中的思考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ganlee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概念、公式、公理、定理很多较为抽象、难以理解,学生通常很难自主学习,所以教师课堂上的导入技巧与兴趣引导就是关键。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营造教学情境,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法宝。
  关键词:点拨 引领 数学教学 思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教学实践均已证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的情况下,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这就是说学生学习应在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进行,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有不怕失败的心理,有充分交流的机会,有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因而,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学生观,确立服务意识;其次要热爱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有所发展。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一种信息互动。合作学习是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以师生、生生合作为基本动力,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法构建学习小组,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力求实现“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理想。
  教师应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进行自学的动机,提出自学的内容和要求,出示反映教材重点、难点的提纲,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解决问题,尝试作业,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根据课堂上学生出现的学习问题、可启发小组讨论,对一些重、难点问题教师可采用点拨、讲解、讲评、总结等形式进行指导。
  趣味活动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它能有效地让学生的手、口、眼、脑一起动起来,为学习活动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环境,让全班学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老师指哪儿,学生打哪儿,这样的课堂真有点出神入化的效果。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要通过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但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也不是不需要教师教,而是重视教师的“导”。课堂上我抓住时机,抓住关键,在学生的疑惑处、教材的精华处、深奥处等地方进行点拨,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能化成有限小数的特征”一节课,我问学生:“这些分数中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是为什么呢?”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屡屡碰壁。当学生思维出现“中断”或“偏离”时,我不再让学生漫无目的地争论,而是启发学生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看能发现什么。一句话,使学生找到了思维的突破口,很快便找出了规律。接着,再出示7/15、9-18先让学生判断,再进行验证,学生心中不免产生疑惑:为什么这两个分数的分母除了2、5以外还有其他质因数,却能化成有限小数呢?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最后认识到在发现的规律的前面不得不补充个“最简分数”。课堂上,要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点拨,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实现自主学习。
  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放开手让学生去做、去说、去论,使学生从教师的“指路”学习变成自己“找路”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会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自习课本,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例如:“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内容浅显易懂,教学时,我采用自学的方法,让学生看书自学,然后汇报:你学会了哪些知识?针对学生的回答,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5整除,只要看这个数的个位就可以了,组织学生讨论“0”是不是偶数,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发现能同时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学生通过看书、质疑、讨论,理解了新知识,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教育的主旨。现代教学论认为,只有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而不仅是在教师的指令下默默接受,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同时得到发展。动手操作就是让学生通过摆摆、拼拼、剪剪、分分、量量、画画、涂涂、堆堆、算算等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思考学习,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综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点拨和引领是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重要手段,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人与自然交往是现代人最重要的需求。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运用点拨和引领,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成尊重、理解、通融的交往关系,以实现民主、平等的交流与对话,最终达成共识,力求实现“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理想。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把点拨和引领贯穿教学的始终。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营造教学情境,点拨、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法宝。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鼓励想象和幻想,鼓励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多写观察日记、生活笔记、书信和随感,重在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在具体要求上,不再从中心、条理等方面提过高的要求,而是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用的书面表达能力,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为此,我深深地
期刊
“触景生情”,是指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清赵翼在《瓯北诗话·白香山诗一》中说:“坦易者多触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头语,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教师正确运用“触情生情”的方法,可以使政治课堂摆脱枯燥说教,充满魅力。  一、“触景生情”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  1.“触景生情”,师生共同提高自身素质  《经济生活》中关于“公司的经营与发展”有三个要点
期刊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涌现出的一种崭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新体系的有机构成,其设计和实践综合实践活动的宗旨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命运、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关注社会需要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这样,有利于完善学校教育职能,以大教育的观念去重新认识学校的教育资源、途径和方式,扩大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增加实践的机会,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迁移,引发兴趣;加强自身体验,突破教学难点,内化知识;坚持语言表达,促进思维发展,锻炼智力;进行多元评价,树立学生自信,激发情感。这样才能达到新课程教学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引发兴趣 多元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获取知识、收集信息,将得到的知识、
期刊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尊重学生基于自己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所选择的活动内容与方式。  综合实践课题研究的顺利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题的选择,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选题必须“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直接生活经验。课题宜小不宜
期刊
摘 要:“生本教育”是与传统的“师本教育”相对应的新型教育理念,提倡“一切为了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生本教育理念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以下五种途径:在情境中感受美;在教学中孕育美;在欣赏中领悟美;在活动中创造美;在实践中体验美。  关键词:生本教育 小学音乐 课堂教学模式  “生本教育”是与传统的“师本教育”相对应的新型教育理念,提倡“一切为了学生”。小学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
期刊
“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它指明了学习数学的必由之路:不能把数学绝对化,而要到生活中去体验。一个数学教师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善于调动学生去发现、研究,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数学课堂情境化,使学生轻松愉快地研究数学。  一、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问题无处不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
期刊
从参加工作至今,经历了新课程的改革,但我个人认为:无论怎么改革,课堂的高效性是首要的。因此要努力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积极吸取新思想,不断反思,提升自己,打造高效的课堂。  一、精心准备,为课堂奠定基础  要想打造高效课堂,首先是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必须提高,这需要从最基本的方面做起。  1.掌握教材,备课充分。作为一名教师,对教材的分析、三维目标的确立以及重难点的把握要熟悉。要上好一节高效课堂,更是
期刊
有所初中的李老师(化姓)遇到了学生不交作业的情况,问我怎么办。我询问了详细情况,得知事情是这样的:王力(化名)在课堂上玩耍并影响了其他同学听课(该校安排教务处人员查班,如发现有不认真听课者,将视情况给任课教师一定的处罚,王力捣乱正好被查住了),李老师一怒之下扇了王力一巴掌,当下相安无事。课下,王力在教室当众宣布永不交该科作业,并怂恿其好友也不交作业。  针对这种情况,我向李老师提出了如下建议:  
期刊
我经常听到这样的言论:“你说这些孩子是怎么了?幼儿园时把老师当妈妈,小学阶段大老远就喊老师好,中学阶段见了老师跑。”你别说,这还真是事实,有时我都会跟我的学生说:你见了老师不打招呼,哪怕笑一笑也可以,这不是最起码的礼貌吗?再者,去初一年级听课,课堂气氛是空前热烈,小手举过头顶,声音震得你不得不捂起耳朵,那调皮、可爱、天真的模样让教师们赞叹不已;可当你踏入初三、初四去听课时,全变了。这是咋回事?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