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记录时代变迁

来源 :颂雅风·艺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ze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及翁乃强大家都会想到他所拍摄的文革时期的照片,当时作为《人民中国》摄影记者的他记录了那个时代正在发生的事情。翁乃强说记录时代是他的追求,当然他所记录的不仅仅是“文革”,只是由于各种原因“文革”时期的作品被我们所熟知。6月份,翁乃强捐赠作品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他与这所学校的有着深厚的感情,并用相机随手记录了这所学校的变迁。
  1990年,中央美术学院要把翁乃强调回学校当老师,当时他还在《人民中国》担任摄影记者,《人民中国》为了留住翁乃强决定提升他担任领导,但是翁乃强还是选择了中央美术学院,不为别的,为的只是多年的情感。
  1953年,在徐悲鸿先生“美术教育当从初中开始”的主张下,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成立,就在位于王府井的中央美术学院内。这里原本是一个日本的小学,当年李宗仁的兵营还驻扎在那里,是徐悲鸿先生要办国立艺专特意向李宗仁要了那块地。屋内都是木地板,院长办公室内有日式的榻榻米,校园的改建由留法归来的艺术家王临乙主持。翁乃强在附中成立的第二年考了进来,附中4年,本科5年,翁乃强在这里度过了他学习艺术的9年时间。“那时候美术学院实力特别强,都是大家,也培养了不少人才”,如今回想起当年,翁乃强很是自豪。
  附中初建之时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学空间并不宽裕,随着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学校决定在离王府井不远的隆福寺建新教室,附中的学生迁至那里上课。“那个时候,学校拆房子、盖房子我们都是参加劳动的,隆福寺那边的旧房子要拆掉,我们同学们就拿着镐头过去帮忙,拆的时候几个同学一排,绳子绑好一拉,哗的一声墙就倒了。拆了之后建筑工人就开始挖地基,盖房子,建好之后我们还种树、搬家,从校尉胡同把桌椅板凳背到隆福寺那边,从下午搬到晚上,晚上没什么车,搬起来也方便,很有意思”。对参与学校建设的同学而言,这份情谊并不是得到了专业方面的培养这么简单。
  翁乃强是印尼华侨,家不在北京,上学那会儿老师们就像家长一样,他也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想起当年总有许多美好的回忆。附中每年都有下乡写生的惯例,有一次去十三陵正赶上电影《董存瑞》的拍摄,导演郭维就邀请附中的学生们以群众演员的身份加入,女同学们都打扮成村姑,穿着村民的衣服,挎着篮子,扭着秧歌,唱着歌,说到这里,翁乃强便唱了起来,“晴天蓝天明朗朗天,这是什么队伍上前线”。写生的时候就住在老乡家里,晚上大家把自己的作品都汇集到一起,互相讨论,“那时候生活得挺积极的,觉得很幸福”。
  翁乃强13岁就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台相机,在附中的时候同学们大多数都没有相机,在班上有活动、大家出去旅游的时候翁乃强就会帮大家拍照,也因此留下了一批历史照片,目前央美校庆的时候用到的好多照片都是翁乃强拍的。附中毕业后,一直想成为画家的翁乃强考入中央美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油画的学习也为照片的拍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使得翁乃强对构图、色彩、瞬间的把握更为出众。在油画的学习之外,工作室的老师在摄影方面也给了翁乃强很大的帮助。“我的老师艾中信先生求学时期就很喜欢摄影,在学校他是摄影组的组长,对摄影有很深的理解,他拍摄的照片经常在画报上刊登”。毕业后的翁乃强并没有拿起画笔成为一名画家,而是端起相机成为了《人民中国》中国的摄影记者,一干就是近30年,但是最终他还是回到了培养他的地方——中央美术学院。
  1990年央美成立摄影系,特意把翁乃强调了回来。“那个时候刚刚筹备了1年就招了6个学生,但这6个学生特别棒。当时也没有暗房,老美院就把一个留学生宿舍楼的盥洗室给了我们,我们把它改建为暗房,真的是比较困难,主要是钱没有批下来。因陋就简,他们当时使用的相机还是我从外边借来的。”摄影系当时的教材是一套英国的摄影教科书,从摄影的原理,到照片的冲洗,系统地交了个遍。在任教的10余年里,翁乃强还经历了老美院的拆迁,他依旧习惯性的按下快门,记录了那些令人痛心的时刻。
其他文献
近日,文化部联合国家文物局在故宫博物院举办了“纪念张伯驹先生诞辰115周年——张伯驹潘素书画展”,展览持续至7月10日。展出了张伯驹、潘素夫妇的45组书画作品,及照片、手札、著作等珍贵文献。  张伯驹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者等身份于一身,他和末代皇帝溥仪的族兄溥侗、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奉系军阀张作霖之子张学良,并称“民国四公子”。在外人看来他是一个文化奇人,但是在家人看来,“
期刊
连续几年间我们都在北京欣赏到了来自阿尔勒国际摄影节的优秀作品,殊不知原来在阿尔勒当地就有个非常著名的摄影学院,而当地的人文地理等周遭环境也是孕育摄影的绝佳之地。今年便带来了阿尔勒味道浓重的,国立阿尔勒摄影学院的优秀作品。  过去3年里阿尔勒国际摄影节的作品借由“草场地摄影季——阿尔勒在北京”这项国内的摄影活动来呈现,让国内观众在自家门口欣赏到了很多摄影节的优秀作品。今年阿尔勒国际摄影节没有依托“草
期刊
佳士得将以自有品牌在中国开展拍卖业务,并凭借其全球网络和专业知识的优势,为中国大陆藏家提供直接和高质量的服务。作为国际艺术市场重量级的两大拍卖行之一,正式入驻中国将是佳士得247年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2013年4月9日,佳士得宣布成为首家在中国获得拍卖执照且独立开展拍卖业务的国际艺术品拍卖公司,并计划于秋季开始在上海举行拍卖。佳士得国际首席执行官史蒂文?墨菲(Steven P. Murph
期刊
艺术家程美信在微博上招揽助手为其打鸡血。  程美信:征一助手:从《鸡鸡是艺术家》实践发现鸡儿飞落过程能创造出不亚于八大山人和水墨大师的伟大作品,鉴于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水墨是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血脉,故本人决定接受鸡血注射,把民族水墨文脉弘扬到底。需要一名懂抽血与注射的助手!  黑格士光影艺术:如果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去探索,可以鼓励,但不要上升到中国文化与八大山人的高度。  董师师:打鸡血的策略有点直白生
期刊
7月20日,为纪念历史上的美国66号公路,阿尔伯克基夏季音乐节开幕,整条公路被封闭一整天,人们尽情享乐。而在阿尔伯克基,这样的文化艺术活动不计其数,据伦敦《卫报》,近期阿尔伯克基博物馆被列入新墨西哥州十大艺术文化场所之一。  Tricklock表演试验室| Tricklock Performance Laboratory  每年1月,来自世界各地的表演者汇聚于Tricklock剧院进行演出,以突出
期刊
气压极低,浓重的霾逼迫得大家只是呼吸都罪恶感强烈。  编辑部也弥漫低气压,带着哈喇子的哈欠、水汪汪的红肿眼神、一撅不振的午饭后时光,一群二十几岁的老年人极其不适应潮湿多雨焖锅似的一礼拜又突然毒日当头的北京夏天。  这一期的特别报道是比着国内艺术家们和商业品牌的暧昧,深挖国际艺术大师们对生活时尚的影响力,多么的时髦有趣,本以为轻狂的编辑们能欣欣跃跃,平时多么八卦的一群人,没事就喜欢把艺术家生活点滴扩
期刊
在威尼斯体验中国的乐趣,与其去考据影响这些策展决定背后的美学和政治因素,还不如尽情领略这一路的意外和惊喜。  今年夏秋,那些来自中国大陆、港澳台、以及海外的华侨艺术家、评论家,还有爱好艺术的、爱好中国文化的都将在威尼斯找到温馨的第二故乡。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可以说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双年展,虽说质量良莠不齐,但却在数十个展览上汇聚了数百位华人艺术家的作品。威尼斯双年展在全球艺术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期刊
知天命:农村的现实与魔幻  段少锋  近来友人鹏飞拍了一部《知天命》,关于农村的人与神的讨论,现实寓意就是说,中国现在如此魔幻,真实与魔幻因这个国度而戏剧化。  我记得我出生的农村不足二百人——不是二百户,人很少。村里有个龙王庙,小时候玩总去那里,那里画了天上和人间以及阴曹地府,龙王显灵的事情在农村是经常听说的。很小的时候那时候,才六七岁的样子吧,我打了人生中第一次卦象,显示吉兆:风调雨顺。那时我
期刊
阿鸽,1948年出生在四川凉山,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民族班”最小的学员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作为一位女性艺术家,阿鸽的艺术之路与人生征途都充满了传奇色彩。她是旧社会彝族奴隶的女儿,又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彝族女版画家,她的人生本身就是一种历史的巨变;在艺术上,她的《主人》《鸽子》等黑白木刻作品至今仍是版画史的经典之作,然而,在个人艺术的第一个高峰期,她毅然选择了与丈夫徐匡拉开“距离”,探讨木刻水印与传统
期刊
一提起欧洲现代主义绘画的践行者马克·夏加尔(Marc Chagall),总免不了与超现实、幻想、梦境等词语联系到一起,甚至连超现实主义的理论研究者安德烈·布雷东(André Breton)也不放过他。“很多人都说我的画是诗性的、幻想的、错误的。其实相反,我的绘画是写实的。”分割的画面、奇异的色彩、失重的人物、解构的画面,夏加尔笔下所谓的真实愿景到底是什么,透过5月底至6月初在香港歌剧画廊(Ope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