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的蛊惑”,这是筆者对肖军近年来的艺术之旅所作的总体评判。的确,从对“二王”清新婉丽之质的探求,到以鲜明的现代姿态对之进行“六经注我”式的解剖,最终回归到前“二王”时代,沉醉于大智若愚、大巧若朴的混沌之境,无一不体现了对这种蛊惑的往情深和近乎于别无选择的执著甚至执拗。
实际上,“二王”不仅是肖军艺术上的参照,也是古今钟情于书道者的共同指归。但有个时期,“二王”的影像在肖军的创作中忽然消失了,那由精致产生的细腻几乎在瞬间为近乎民间化的朴野和稚拙所取代,我们仿佛看到循规蹈距的谦谦君子一夜之间蜕变成了个不衫不履的郎当少年。这不由得使关注肖军艺术走向的同道者一时间陷入了困惑。其实,这种看似裂变和反叛的现象恰恰是一个在真正的意义上追求精致,并试图赋予它新的历史内涵的书家,在探求的过程中出现的必然变化,如果用美学原理和相应的范畴表述,即近似于“正、反、合”中的“反”也。正因为它包含了这一深远的关怀,所以实际上是以反动的姿态校正因过份精致而造成的诸如温软、柔弱等弊端。正因为如此,近两三年来,在肖军的创作中又出现了另一种迹象,即由晋而上溯到秦汉,且以帛书为焦点。这又是一次意味深长的螺旋式的转折。因为秦汉是“二王”的先声,且涵容着“古拙的壮大”与“状大的古拙”,因此以之为基本艺术支撑,便不会因技术的过于娴熟而堕入圆滑。历史上“二王”一派的书家在开疆辟土、光大先贤伟业的同时,也陷入了另座由自己筑就的“围城”,后辈要克绍箕裘,首先必须进行文化和艺术上的突围,而选择厚重生涩甚至带有几份“狂飚白天而落,沙石卷地而起”的莽莽苍苍的秦汉作为偶像,可以说明智之至。由此说来,肖军的特立独行中也包含了一份书坛共同的关切。
以上所言,是笔者对“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肖军兄艺术理念的臆测,和由此引发的些遐想。作为一个异常重视艺术践行的中年书家,肖军创作状态中体现的那份专注与严谨同样令人感动。他书写起来非常投入和从容。在人群熙熙的笔会上,只要发现某一幅作品有不尽意之处,则当场毫不容情地撕毁,再创作出满意之作。这些都意味着他是一个自觉地在自己的头顶上悬有把“达摩克利斯之剑”的艺术上的完美主义者。肖军在省内乃至全国曾多次获奖,是省内知名度很高的书家,但媒体中却很少见到他的身影,抛头露面的活动也基本与他无缘,闲暇时只是与两三知己品茗论艺而已,如云卷云舒,花开花落,在静谧中涵咏艺术人生。我很钦慕这种悠然,但心向往之,而实不能至,因此只能作这种纸上的精神漫游,与肖军作一番写意的晤谈。
编辑/栾小惠
实际上,“二王”不仅是肖军艺术上的参照,也是古今钟情于书道者的共同指归。但有个时期,“二王”的影像在肖军的创作中忽然消失了,那由精致产生的细腻几乎在瞬间为近乎民间化的朴野和稚拙所取代,我们仿佛看到循规蹈距的谦谦君子一夜之间蜕变成了个不衫不履的郎当少年。这不由得使关注肖军艺术走向的同道者一时间陷入了困惑。其实,这种看似裂变和反叛的现象恰恰是一个在真正的意义上追求精致,并试图赋予它新的历史内涵的书家,在探求的过程中出现的必然变化,如果用美学原理和相应的范畴表述,即近似于“正、反、合”中的“反”也。正因为它包含了这一深远的关怀,所以实际上是以反动的姿态校正因过份精致而造成的诸如温软、柔弱等弊端。正因为如此,近两三年来,在肖军的创作中又出现了另一种迹象,即由晋而上溯到秦汉,且以帛书为焦点。这又是一次意味深长的螺旋式的转折。因为秦汉是“二王”的先声,且涵容着“古拙的壮大”与“状大的古拙”,因此以之为基本艺术支撑,便不会因技术的过于娴熟而堕入圆滑。历史上“二王”一派的书家在开疆辟土、光大先贤伟业的同时,也陷入了另座由自己筑就的“围城”,后辈要克绍箕裘,首先必须进行文化和艺术上的突围,而选择厚重生涩甚至带有几份“狂飚白天而落,沙石卷地而起”的莽莽苍苍的秦汉作为偶像,可以说明智之至。由此说来,肖军的特立独行中也包含了一份书坛共同的关切。
以上所言,是笔者对“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肖军兄艺术理念的臆测,和由此引发的些遐想。作为一个异常重视艺术践行的中年书家,肖军创作状态中体现的那份专注与严谨同样令人感动。他书写起来非常投入和从容。在人群熙熙的笔会上,只要发现某一幅作品有不尽意之处,则当场毫不容情地撕毁,再创作出满意之作。这些都意味着他是一个自觉地在自己的头顶上悬有把“达摩克利斯之剑”的艺术上的完美主义者。肖军在省内乃至全国曾多次获奖,是省内知名度很高的书家,但媒体中却很少见到他的身影,抛头露面的活动也基本与他无缘,闲暇时只是与两三知己品茗论艺而已,如云卷云舒,花开花落,在静谧中涵咏艺术人生。我很钦慕这种悠然,但心向往之,而实不能至,因此只能作这种纸上的精神漫游,与肖军作一番写意的晤谈。
编辑/栾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