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文关怀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要彻底扭转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局面,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
  一、关注学生个性与人性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自觉地发展自己人性的成分,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分,由自在的人变为自为的人。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要育人就要研究人性需要。人的需要有多种层次,低层次的有衣食住行等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高层次的有亲情、友情和爱情等情感的需要,有劳动、学习、创造等发展的需要;最高层次是追求文明、进步,承担社会责任,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作为语文教师,要着重发展学生心灵中需要劳动、需要学习、需要创造的那部分人性。对即使看起来这方面需要不强烈的同学,也一定要坚信他的内心有一个广阔的世界,坚信这个世界中一定存在着劳动、创造的需要,千方百计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找寻出这种需要,使其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同时,教师还要带领学生体验课文中传递的人性。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为人类的“爱”字作了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通过教师的引导赏析,使学生领略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变形记》用荒诞的手法记叙了格里高尔变为大甲虫的故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其变形的根源,使学生了解认识现代西方社会人的异化,人性的异化,人际关系的异化,由此引发学生对人性的理性思考。
  另外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生命存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培养了人们多种多样的个性,丰富多彩的世界又需要人们具有多种多样的个性。在教师课堂教学理念中,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自己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社会也不需要每个学生都成为文学家、艺术家、诗人。国家需要80%以上的学生将来成为高素质的各行各业的普通工作者、劳动者,这样想来,我们就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他们的特长,就不用逼着100%的学生去按统一的模式进行高难度的训练了,同时又能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特长出发,通过不同的途径,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不断增强自身素质。
  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会使学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减少内耗,明显地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这就强调了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作为语文信息载体的课文,本身就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们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或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或渗透着美好的人性,或弥漫着温馨的至亲至爱……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对生活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做“转运站”,而必须“披文入情”。
  作为关注学生情感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把诗情、文情传诵到学生心中,而且要精心地给学生提供表达自我情感和评价情感的条件,放手让他们评价作品中的人情美、形象美、图画美和幽默美,从美的事物中找到情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借诗移情,化景设情,表达自己的情意和体验。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情感互动活动中去,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创设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以心施教、以情激情,真正实现师生间多向互动,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活跃振奋的积极发展状态。
  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古人云:“文以载道。”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其语言文字、文学作品中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辉,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最佳材料。“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怒发冲冠凭栏处”的岳飞,无不使学生感受到坚贞的民族气节和炽烈的爱国之情;“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穷年忧黎元”的杜甫,无不激起学生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
  语文教学只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材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倾心倾力、感同身受地教,学生就会受到震撼、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可以变为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
  虽然语文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但语文教育中的德育并不因此而能自行实现。因而,教师除了挖掘教材中的道德因素外,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多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要实现这一教学境界,教师必须积极开展师生互动的探究式学习,寓思想教育于语文训练,使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成为自觉。在帮助学生分析、理解、评价课文思想内容的过程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习、生活状况,联系学生的生存环境和当前的社会现实,抒发感慨,发表议论,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生对社会现实和人生价值的看法和态度。同时,学生在展开讨论的过程中,在自己的习作中,或含蓄或直接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价值判断,只要教师引导得法、点评到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也能收到明辨是非、净化心灵、纯洁道德的效果。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实验阶段,课堂教学的改革就成为整个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的改革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
期刊
“策略”一词源远流长,在兵法上讲计谋策略,主要是指在两军对战中,运用谋略战胜敌人,从而取得胜利。而在学习上,策略属于一种认知技能,它的学习应属于策略性知识的学习,即属于认知策略的学习范畴。在数学上尤其要重视策略性知识的学习,即解决问题的策略,它能让学生灵活地将学过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当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要求,也是数学发展的趋势。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期刊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不仅如此,写好字也是一个有关民族素质的问题,是每一个中国人基本素质的重要标志,因此也是每个小学生最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加强写字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是所有教师的共同任务。如何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将这一要求落实到位呢,我结合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我们小学教师如何有效加强写字教学。  一、首先相信孩子们的潜力无限  这一届学生我已带到三年级
期刊
新课改的浪潮已掀起好多年了,但在实际教学中,“满堂灌”“一言堂”现象仍比较严重。教师的导向作用未能充分合理地体现,从而使学生丧失了大量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出来,这样就陷入教育的误区,培养出一批批高分低能的“人才”。这样,教师的职能有悖于古人眼里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即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好学、乐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
期刊
目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考试题出现了突出的变化,那就是课程观取代教材观。如何在高三复习阶段快速、高效地备考,就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复习方法。  一、研究高考,更新教学观念  (一)转变教材观  传统教材观:教教材;以教材为中心;以教材为基本依据。现代教材观:用教材教;以课标为中心;教材只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应拓展教学资源。  (二)转变学生观  传统学生观:以教师为中心;师道尊严,老师讲授,学生被
期刊
创造教育是开发人的创造能力,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创新能力是21世纪合格人才最重要的素质。实施创造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旋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我认为,数学课堂应该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通过教学过程,使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个性品质得以全面展现,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地发展学生的思维,适时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一、唤起创新意识,
期刊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重理轻文”的现象普遍存在,历史总摆脱不了“二流学科”的尴尬境遇,应该承认这是中华民族的悲哀,当然这也增加了历史教师的工作难度。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历史课堂中贯穿趣味教学是其中的有效途径之一。近代中国史学革命的代表人物梁启超说:“我是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的一种叫‘趣味’的元素抽出来,只怕所剩的仅有个零了。”
期刊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紧密结合时,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难能可贵的,也为新型的教学结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育教学环境。  一、理论依据  教学设计理论,“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进行各学科“四结合”教改实验的重要理论基础。所谓四结合应包括四个方面:各学科在先进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改革;教学中充分体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中
期刊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也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把思维和兴趣结合起来,将会更加完美,达到更好的效果。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教师必须要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积极地进行教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从心
期刊
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老师,首先要考虑数学课堂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观念。教师自己首先要弄懂有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每一种思想方法的含义是什么,这样才能以较高的能力驾驭数学课堂,才能进行有效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的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做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