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印长、姜在新、张玉璞是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瑞璟社区的三名普通党员,虽年事已高,却身体力行,主动争当社区管家、自费开办修理铺、精心照顾病残老人。“雷锋之情”“志愿之意”,“瑞璟三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点滴小事奉献爱心,平凡之处彰显伟大。
“老管家”立下“军令状”
2015年初夏的一天早上,淅淅沥沥的小雨给人们带来些许的凉意。闹铃声响起,孙印长老人像往常一样,拿着社区居民文化活动室的钥匙走出家门,朝着活动室走去。视线模糊,没有人会想到这位老人已有90高龄。孙印长打开活动室大门,整理完桌子上的阅读材料,又拿起墙角的拖把清理着地面。不一会儿的时间,小区的居民、坐在轮椅上的杨德宗由其老伴推着轮椅也来活动室消遣,孙老见状,赶忙帮推轮椅,帮助杨德宗进活动室。 这位已有56年党龄的老人,便是小区居民口中时常提起的“老管家”,瑞璟社区居民文化活动室的管理员。几年前,瑞璟党支部为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筹资建成了居民文化活动室,每天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由此带来的防火、安全、卫生等问题较为严峻,急需一位有责任心的管理员。面对“只服务,责任大,零报酬”的情况,孙印长主动请缨,并给居委会立了“军令状”,立誓“管好、管实、不出问题”。自此,他每天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按时开门、关门,扫地、擦桌,用心检查、消除隐患。多少个寒暑春秋,无论刮风下雨,孙印长老人从未间断,月月如此,天天照旧。
党支部组织卫生整治活动,身着红色志愿者服装的孙印长老人拿着扫帚、夹子和垃圾袋,拔草、扫垃圾,走在队伍的最前面,生怕错过小区的脏乱角落。当人们纳闷年龄这么大的孙印长老人为何也来参加活动时,他的这一句“东营美,我就美,我也要为东营添上一点美!”,更是让人对这位耄耋老人充满敬意。
“老掌柜”办起“修理铺”
2012年6月,姜在新老人来到位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瑞璟小区定居。闲暇时间喜欢在小区里散步的姜在新,时常看到有的邻居的自行车、电动车损坏后要到较远的地方去修,很不方便。件件小事,姜在新老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琢磨着自己干了多年的钳工,懂技术、会维修,年龄虽大,但身体很硬朗,闲着也是闲着,且家住一楼带有小院,办个义务修理铺,为大伙解燃眉之急,何乐而不为呢? 说干就干,已经82岁的姜在新老人立马自费购置并自制了小型电焊机、钳台、手摇电钻、游标卡尺等工具,无需仪式、无需张扬、也无需张挂招牌,一个小型修理铺就这样开张了。
老王的自行车、小李的电动车、张家的门锁、赵家的水龙头,老人都随叫随到、随来随修,从不收费,材料也是免费搭上。 姜老精湛的技艺、热情的服务,深得居民赞誉,姜家小院时常“车水马龙”,有时忙的连饭也顾不上吃,但他从来没有怨言,老人说道:“这么大年纪,还能为群众发挥余热,看到他们高兴,我很知足”。修理铺的名声越来越大,不仅是小区内的居民,周边的商户也找他修车、修锁,连儿童的玩具、附近农民工的生产工具坏了也来找他修理。
“老女婿”甘做“亲儿子”
这天清晨,张玉璞早早地就从菜市场买回了新鲜蔬菜,把定制的精选牛奶放在盛着热水的碗里,岳母最爱吃的糕点也已经摆放在餐桌上。张玉璞给岳母穿好衣服后,拿了一条热毛巾擦拭着岳母的脸颊和双手。张玉璞的岳母患有脑萎缩,虽然张玉璞之前在照顾同样患有脑萎缩的老父亲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由于每个人情况不一样,困难可想而知。细细算来,这样的早餐,这样的清晨,已持续了500多天。 65岁的张玉璞已步入老年,家庭经济并不富裕。勤俭持家的他,经常用蒸过馒头的水洗头发,用洗过菜的水洗脚,然后再用冲洗马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勤俭之人,在照顾老人的生活上从不惜金,岳母有挑食的习惯,他就专做她愿吃的饭菜,从不计较贵贱;岳母牙口不好,吃饭时,给她挑不带菜梗的菜叶,吃鱼时为她择掉鱼刺;岳母有买彩票的爱好,每当她神智清醒时,张玉璞就陪她去买几张,为的就是让老人开心快乐;岳母行动不便,平时不愿出门,但为了加强锻炼,控制病情,张玉璞苦口婆心劝说,并手把手搀扶她下楼,一步一步陪她锻炼,还要不停地和她说话。“百善孝为先,千万不能给自己留下遗憾。”在张玉璞心里,老岳母早已是自己的亲娘。
执着的老管家,热心的老掌柜,孝顺的好女婿,三位老党员在迈入高龄之期,依旧力所能及地发挥着自己的余热。他们演绎的是历久传承的雷锋情怀,诠释的更是合格党员的做事标准。高风亮节之精神,大公无私之楷模,这便是“瑞璟三老”。
“老管家”立下“军令状”
2015年初夏的一天早上,淅淅沥沥的小雨给人们带来些许的凉意。闹铃声响起,孙印长老人像往常一样,拿着社区居民文化活动室的钥匙走出家门,朝着活动室走去。视线模糊,没有人会想到这位老人已有90高龄。孙印长打开活动室大门,整理完桌子上的阅读材料,又拿起墙角的拖把清理着地面。不一会儿的时间,小区的居民、坐在轮椅上的杨德宗由其老伴推着轮椅也来活动室消遣,孙老见状,赶忙帮推轮椅,帮助杨德宗进活动室。 这位已有56年党龄的老人,便是小区居民口中时常提起的“老管家”,瑞璟社区居民文化活动室的管理员。几年前,瑞璟党支部为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筹资建成了居民文化活动室,每天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由此带来的防火、安全、卫生等问题较为严峻,急需一位有责任心的管理员。面对“只服务,责任大,零报酬”的情况,孙印长主动请缨,并给居委会立了“军令状”,立誓“管好、管实、不出问题”。自此,他每天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按时开门、关门,扫地、擦桌,用心检查、消除隐患。多少个寒暑春秋,无论刮风下雨,孙印长老人从未间断,月月如此,天天照旧。
党支部组织卫生整治活动,身着红色志愿者服装的孙印长老人拿着扫帚、夹子和垃圾袋,拔草、扫垃圾,走在队伍的最前面,生怕错过小区的脏乱角落。当人们纳闷年龄这么大的孙印长老人为何也来参加活动时,他的这一句“东营美,我就美,我也要为东营添上一点美!”,更是让人对这位耄耋老人充满敬意。
“老掌柜”办起“修理铺”
2012年6月,姜在新老人来到位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瑞璟小区定居。闲暇时间喜欢在小区里散步的姜在新,时常看到有的邻居的自行车、电动车损坏后要到较远的地方去修,很不方便。件件小事,姜在新老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琢磨着自己干了多年的钳工,懂技术、会维修,年龄虽大,但身体很硬朗,闲着也是闲着,且家住一楼带有小院,办个义务修理铺,为大伙解燃眉之急,何乐而不为呢? 说干就干,已经82岁的姜在新老人立马自费购置并自制了小型电焊机、钳台、手摇电钻、游标卡尺等工具,无需仪式、无需张扬、也无需张挂招牌,一个小型修理铺就这样开张了。
老王的自行车、小李的电动车、张家的门锁、赵家的水龙头,老人都随叫随到、随来随修,从不收费,材料也是免费搭上。 姜老精湛的技艺、热情的服务,深得居民赞誉,姜家小院时常“车水马龙”,有时忙的连饭也顾不上吃,但他从来没有怨言,老人说道:“这么大年纪,还能为群众发挥余热,看到他们高兴,我很知足”。修理铺的名声越来越大,不仅是小区内的居民,周边的商户也找他修车、修锁,连儿童的玩具、附近农民工的生产工具坏了也来找他修理。
“老女婿”甘做“亲儿子”
这天清晨,张玉璞早早地就从菜市场买回了新鲜蔬菜,把定制的精选牛奶放在盛着热水的碗里,岳母最爱吃的糕点也已经摆放在餐桌上。张玉璞给岳母穿好衣服后,拿了一条热毛巾擦拭着岳母的脸颊和双手。张玉璞的岳母患有脑萎缩,虽然张玉璞之前在照顾同样患有脑萎缩的老父亲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由于每个人情况不一样,困难可想而知。细细算来,这样的早餐,这样的清晨,已持续了500多天。 65岁的张玉璞已步入老年,家庭经济并不富裕。勤俭持家的他,经常用蒸过馒头的水洗头发,用洗过菜的水洗脚,然后再用冲洗马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勤俭之人,在照顾老人的生活上从不惜金,岳母有挑食的习惯,他就专做她愿吃的饭菜,从不计较贵贱;岳母牙口不好,吃饭时,给她挑不带菜梗的菜叶,吃鱼时为她择掉鱼刺;岳母有买彩票的爱好,每当她神智清醒时,张玉璞就陪她去买几张,为的就是让老人开心快乐;岳母行动不便,平时不愿出门,但为了加强锻炼,控制病情,张玉璞苦口婆心劝说,并手把手搀扶她下楼,一步一步陪她锻炼,还要不停地和她说话。“百善孝为先,千万不能给自己留下遗憾。”在张玉璞心里,老岳母早已是自己的亲娘。
执着的老管家,热心的老掌柜,孝顺的好女婿,三位老党员在迈入高龄之期,依旧力所能及地发挥着自己的余热。他们演绎的是历久传承的雷锋情怀,诠释的更是合格党员的做事标准。高风亮节之精神,大公无私之楷模,这便是“瑞璟三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