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社会实践等方面探讨中职德育课课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1-0053-01
目前,中职学生普遍年龄较小,自控能力差,基础薄弱,特别是受传统灌输式教学的影响,对德育课普遍没有学习兴趣。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德育课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试就德育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设计精彩的新课导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一堂好课的开头,如同一出好戏的序幕,开讲得好,能先声夺人,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导入是否具有艺术性,决定着能否激起学生兴趣,能否活跃课堂气氛和唤起学生思维积极性。课的导入有多种方法,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灵活运用。如音乐导入、讲故事导入、设置悬念导入、朗诵导入、案例导入等。例如,在讲价值规律时,让大家先看《大宅门》12集,大概意思是七爷一行人在市场先是高价购买黄连1000斤,继而放出口风说还需要1000斤,并持币待购,各商家见有利可图纷纷收进黄连,结果几天内市场上黄连泛滥,价格狂降,七爷此时购买进大量黄连,节省了大量资金。看完后我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七爷为什么要放出口风说还需要1000斤黄连?为什么几天后市场上黄连多了,价格下降了?影响价格的因素是什么,是如何影响价格的?黄连的价格再低,能低过萝卜吗?通过这样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启发式教学方法。传统的德育课课程教学在讲述理论部分时,往往是以教师为主体,采用“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把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对枯燥的理论失去了学习兴趣。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学活动中,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循循善诱,逐层深入,最终由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积极思维找到问题的答案,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问题解决方案的效果更佳。比如在讲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时,我先问学生价值由谁来决定的,这个问题前节课已讲过,学生回答说是价值由劳动形成,我接着问,价值由劳动形成,那么价值量由谁来决定?学生很容易就知道是劳动量来决定。我又问,劳动量的天然尺度是谁?学生回答说是劳动时间。在此,我给学生强调一下,这个劳动时间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然后,我在黑板上书写一下,价值由劳动形成价→值量量由劳动量决定→劳动量的天然尺度是劳动时间→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写完之后,问学生价值量由谁来决定?显而易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笔者在讲述“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社会性”这一观点时,先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笑话:“从前有一个人,他希望所有的人都死掉,只让他一个人活着;但他又想吃烧饼,于是就留下一个卖烧饼的;他又觉的太寂寞,就留下他的老婆,而他们都要穿衣服,就留下卖布的和裁缝……最后,就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人。”通过这个故事,笔者启发学生:“一个人能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社会能不能缺乏形形色色的人?”学生自己思考后,从中得出结论:“人是社会的人,人不可能离开社会而独立生存”。
2.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新颖,集图像、文字、声音于一体,可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运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例如,讲授《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一课时,首先,多媒体展示嫦娥奔月的图片,之后播放我国“神舟七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宇航员太空漫步的视频,由此导入新课,在讲授过程,展示蜜蜂的蜂巢千年依旧,而人类从早期建造的房屋到现在高耸入云的大厦,可以看出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提高。通过这些图文并茂的讲解,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在激起学生笑声的同时,学生便自然而然地领会了佛教的教规教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多媒体课件,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价值规律的作用”时,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展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动态曲线图,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改变传统教学的单调,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案例教学法。例如在讲“职业道德规范”这一内容时我选择了这样一个案例——全国劳模王顺友。王顺友,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20年跋涉53万里,从未延误过一封邮件。讲完后,我让学生分析王顺友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同学们通过案例分析,很好的理解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规范。在讲授事情内外因的辩证关系时,也许下午第一节课学生确实很累,有位学生竟然趴在桌子睡着了。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既不能置之不理,视而不见,也不能大吼一声,当堂训斥。因此我就灵机一动,把那位睡觉的同学叫醒,并和他一起分析内外因的关系。温暖的阳光,和煦的春风,平滑的课桌是学生打瞌睡的外在条件,而自我想不想学则是学生内在的原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这种案例分析法,通过直白的事例,比枯燥无味的大道理更让学生接受。
4.情境教学法。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招聘礼仪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求职面试、职场礼仪,让学生进行“招聘情景模拟”,“招聘者”和“应聘者”都由学生扮演,招聘者提出各种聘用条件,应聘者自我推销,当场答辩。通过模拟招聘,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扮演角色,去感受、体验求职技巧和求职礼仪,表演完后,可由其他学生质疑、纠错,大大增强了教育效果。通过这样的形式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德育课的说教性、理论性、使德育课增加趣味性。
三改变课堂结构,增加社会实践活动
丰富德育课内容,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思维,激发他们求知和探索的欲望。因此,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授课模式,丰富社会活动课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广泛而深入的社会实践,在增强社会责任感的同时,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例如,在讲个人收入与理财时,可以先拟定一份调查卷,让学生通过社会渠道去了解本地区一些居民收入来源有哪几种?通过调查,学生能很好的理解,居民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化。在讲构建和谐社会之后,组织大家开展宿舍图片展活动,评选出“文明宿舍”,通过活动进一步明确应该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通过各种形式、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上是笔者在几年的德育课课程的教学中总结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对德育课课程感兴趣,是教师做好德育课课程教学的第一步;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科特點采用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避免学科教学的枯燥性;增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德育课的内容丰富起来,提高他们学习的欲望。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1-0053-01
目前,中职学生普遍年龄较小,自控能力差,基础薄弱,特别是受传统灌输式教学的影响,对德育课普遍没有学习兴趣。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德育课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试就德育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设计精彩的新课导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一堂好课的开头,如同一出好戏的序幕,开讲得好,能先声夺人,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导入是否具有艺术性,决定着能否激起学生兴趣,能否活跃课堂气氛和唤起学生思维积极性。课的导入有多种方法,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灵活运用。如音乐导入、讲故事导入、设置悬念导入、朗诵导入、案例导入等。例如,在讲价值规律时,让大家先看《大宅门》12集,大概意思是七爷一行人在市场先是高价购买黄连1000斤,继而放出口风说还需要1000斤,并持币待购,各商家见有利可图纷纷收进黄连,结果几天内市场上黄连泛滥,价格狂降,七爷此时购买进大量黄连,节省了大量资金。看完后我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七爷为什么要放出口风说还需要1000斤黄连?为什么几天后市场上黄连多了,价格下降了?影响价格的因素是什么,是如何影响价格的?黄连的价格再低,能低过萝卜吗?通过这样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启发式教学方法。传统的德育课课程教学在讲述理论部分时,往往是以教师为主体,采用“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把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对枯燥的理论失去了学习兴趣。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学活动中,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循循善诱,逐层深入,最终由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积极思维找到问题的答案,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问题解决方案的效果更佳。比如在讲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时,我先问学生价值由谁来决定的,这个问题前节课已讲过,学生回答说是价值由劳动形成,我接着问,价值由劳动形成,那么价值量由谁来决定?学生很容易就知道是劳动量来决定。我又问,劳动量的天然尺度是谁?学生回答说是劳动时间。在此,我给学生强调一下,这个劳动时间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然后,我在黑板上书写一下,价值由劳动形成价→值量量由劳动量决定→劳动量的天然尺度是劳动时间→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写完之后,问学生价值量由谁来决定?显而易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笔者在讲述“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社会性”这一观点时,先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笑话:“从前有一个人,他希望所有的人都死掉,只让他一个人活着;但他又想吃烧饼,于是就留下一个卖烧饼的;他又觉的太寂寞,就留下他的老婆,而他们都要穿衣服,就留下卖布的和裁缝……最后,就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人。”通过这个故事,笔者启发学生:“一个人能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社会能不能缺乏形形色色的人?”学生自己思考后,从中得出结论:“人是社会的人,人不可能离开社会而独立生存”。
2.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新颖,集图像、文字、声音于一体,可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运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例如,讲授《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一课时,首先,多媒体展示嫦娥奔月的图片,之后播放我国“神舟七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宇航员太空漫步的视频,由此导入新课,在讲授过程,展示蜜蜂的蜂巢千年依旧,而人类从早期建造的房屋到现在高耸入云的大厦,可以看出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提高。通过这些图文并茂的讲解,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在激起学生笑声的同时,学生便自然而然地领会了佛教的教规教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多媒体课件,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价值规律的作用”时,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展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动态曲线图,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改变传统教学的单调,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案例教学法。例如在讲“职业道德规范”这一内容时我选择了这样一个案例——全国劳模王顺友。王顺友,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20年跋涉53万里,从未延误过一封邮件。讲完后,我让学生分析王顺友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同学们通过案例分析,很好的理解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规范。在讲授事情内外因的辩证关系时,也许下午第一节课学生确实很累,有位学生竟然趴在桌子睡着了。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既不能置之不理,视而不见,也不能大吼一声,当堂训斥。因此我就灵机一动,把那位睡觉的同学叫醒,并和他一起分析内外因的关系。温暖的阳光,和煦的春风,平滑的课桌是学生打瞌睡的外在条件,而自我想不想学则是学生内在的原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这种案例分析法,通过直白的事例,比枯燥无味的大道理更让学生接受。
4.情境教学法。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招聘礼仪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求职面试、职场礼仪,让学生进行“招聘情景模拟”,“招聘者”和“应聘者”都由学生扮演,招聘者提出各种聘用条件,应聘者自我推销,当场答辩。通过模拟招聘,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扮演角色,去感受、体验求职技巧和求职礼仪,表演完后,可由其他学生质疑、纠错,大大增强了教育效果。通过这样的形式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德育课的说教性、理论性、使德育课增加趣味性。
三改变课堂结构,增加社会实践活动
丰富德育课内容,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思维,激发他们求知和探索的欲望。因此,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授课模式,丰富社会活动课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广泛而深入的社会实践,在增强社会责任感的同时,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例如,在讲个人收入与理财时,可以先拟定一份调查卷,让学生通过社会渠道去了解本地区一些居民收入来源有哪几种?通过调查,学生能很好的理解,居民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化。在讲构建和谐社会之后,组织大家开展宿舍图片展活动,评选出“文明宿舍”,通过活动进一步明确应该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通过各种形式、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上是笔者在几年的德育课课程的教学中总结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对德育课课程感兴趣,是教师做好德育课课程教学的第一步;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科特點采用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避免学科教学的枯燥性;增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德育课的内容丰富起来,提高他们学习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