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楷模、巡视先锋宁杰

来源 :党史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rningD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杰,原名宁进叶(参加新四军后改名为宁杰),出生于信阳县邢集镇邢集村。1935年在北平弘达中学读书时,参加了“一二·九”运动。1936年2月加入北平学联爱国学生组织“民先队”,并成为骨干队员。全国性抗战爆发后,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总部从北平撤至山西太原,他随总部转战太原、临汾。山西失陷后受地下党组织安排返乡,组织开展民先活动,并在此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邢集党支部书记。1938年10月至1939年初,他被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部长陈少敏选调为“省委巡视团”成员,带队南下四望山组织开展根据地建设。1941年2月任新四军5师警卫团政治处主任,1942年2月在豫鄂边区白兆山对敌斗争中英勇牺牲,年仅25岁。英雄的生命虽然短暂,其先锋事迹在家乡却广为流传。
  一
  宁杰的家乡邢集镇属革命老区,1926年董必武曾到此成立共产主义小组,他的学生吴仁甫1925年在武汉经陈潭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吴家尖山党支部书记。以吴家尖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是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南方八省十四个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尖山是鄂豫边省委所在地,是鄂豫边红军游击队诞生地和主要活动区域。抗日战争时期彭雪枫、刘少奇、李先念、陈少敏、危拱之在此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活动,输送了近5000人的革命队伍。宁杰在革命队伍中的成长和进步,得益于这片红色沃土的滋养和熏陶。
  宁杰的姑父龚古纯是信阳农民协会联络员,中共党员。1926年,他化名陈西夏,以串乡行医为名联络各地成立农协会。1927年,10岁的宁杰在他的影响下走上求学报国之路,开始在邢集镇读私小,又到明港镇上高小,后到开封黎明中学就读。九一八事变后,宁杰考入北平弘达中学高中部。
  弘达中学是一所别具一格的学校,大部分学生是九一八事变后从东北逃亡来的青年,课程设置方面,除了教授一般的文化科学知识,高中部还开设了军训课,聘请东北军中的军官做教练,注重对学生进行抗日爱国和组织纪律教育。从这所学校里,走出过曾任广东省军委书记等职的李硕勋,曾任东北抗联领导人的魏拯民,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吴德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宁杰的心胸豁然开朗,看到了中国的未来,找到了自己应该走的道路。“一二·九”运动爆发时,宁杰和弘达中学的部分同学投入了运动的洪流。运动中,成千上万的爱国学生集合起来,怒吼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保卫华北”“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面对国民党军警的水龙头、大刀、皮鞭,宁杰仍奋力抢救战友,毫無畏惧冲在前面,嘴部、脸部被打烂,浑身上下被皮鞭打伤仍不退缩。他由于在这次运动中表现得英勇顽强,引起弘达中学地下党组织注意,后来被吸纳为民先队骨干,进入民先队总部开展工作。
  宁杰堂兄宁淮,字守儒(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第11军副军长),比宁杰大一岁,家境贫寒,家庭生活条件稍好的宁杰与他非常要好。九一八事变后,宁淮父亲被国民党拉夫(军队挑夫),生了眼疾才放回,一家六口的生活负担全压在未满16岁的宁淮身上,他只好辍学回家拼命劳作。此时,中共地下党员吴仁甫、黄仁风对这个勤学好思的苦孩子伸出援助之手,动员邢集中学师生捐助宁淮在家里开了个小文具店,代卖代订书报刊物,并介绍四乡师生去购去订书刊与文具用品,小店因此越办越好。中共尖山党支部书记吴仁甫利用亲属关系在此广泛联络进步人士及地下党员,久而久之小店便成了共产党的地下联络站。宁淮利用出外订购和发送机会,为党组织传送情报……他成了名副其实的党的地下交通员,仅受吴仁甫单线领导。
  宁杰到开封和北平上学后不忘儿时伙伴,把自己读过的图书及进步报刊经常邮寄给宁淮,支持他自学成才,让宁淮接受新思想、新理念。“广泛发动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枪出枪,抗日救国,人人有责”的宣传口号从宁淮的小文具店传向四面八方,为新四军后来的发展壮大积蓄了力量。
  二
  宁杰从山西民先队总部返乡后与中共尖山区委文敏生、陈思博、黄云樵一起公开地在王岗成立信阳抗敌后援会,发展民先队,宣传抗日救国,发动群众支持抗战,动员青年学生到确山竹沟找新四军或者到共产党领导下的桐柏“七十七军工作团”受训。
  宁杰在邢集成立了邢集民族解放先锋队,任指导员,并任命宁淮为民先队长,以民先队名义领导、整合邢集各方政治力量,组建自卫武装。他带头从家拿出五支枪,筹集了部分武器,建立了十几支枪的武装力量——邢集抗日自卫队。1938年1月,宁杰介绍宁淮加入中国共产党,成立了邢集街道第一个党小组,归属中共尖山区工委党支部领导。3月,党小组发展了十几名新党员,在尖山区委蔡云生领导下正式成立了邢集街道党支部,宁杰任支部书记。同月,新四军4支队第8团队在邢集东稻场召开东进抗日誓师大会。
  不久,上级选调宁杰到确山竹沟“党员干部培训班”学习。10月,宁杰结业后在陈少敏安排下到“河南省委巡视团”,南下四望山根据地开展巡视工作。
  党组织派宁杰到四望山开展巡视工作出于多种因素:一是他政治立场坚定,政策理论水平高;二是地域文化基础较好;三是他有民先队人脉资源(抗战时期民先队总部组织南下工作团,此时均在武汉外围信阳、应山、随州地区)。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信阳,随后武汉沦陷。豫南四望山周边云集大量日伪军和国民党溃败部队,地方土顽势力趁势作乱,一时“局面混乱不堪,人民怨声载道”。四望山地区早在1927年11月就爆发了震惊中原的“四望山农民暴动”。1928年春,遭到反动势力“围剿”,起义失散人员郏文连、刘云堤、徐成基、徐了郁等人在党组织安排下分散隐蔽到天目山下吴家尖山,尖山党支部书记吴仁甫和大别山暴动联络员王秀松把这部分骨干力量掩护起来,在邢集三官庙方贞卫(文敏生岳父)家躲藏数月,为四望山的红色革命留下了宝贵火种。
  陈少敏在竹沟非常重视党的干训班和党委巡视团工作,选调优秀干部南下四望山,深入罗山、礼山(今大悟县)、黄陂、孝感、应山(今广水市)、随州地区全面勘察地形地貌。考察基层组织建设和地方干部队伍后,省委巡视团向中共河南省委提出:“信南是开展游击战争的好地方。”从而为省委决定以四望山为中心开展游击战争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1938年11月,在中共河南省委和豫南特委领导下成立信阳挺进队。李德纯任司令员,朱大鹏任副司令员,王海山任参谋长,危拱之任政治部主任,迅速开赴信阳四望山,创建了新的根据地。
  1939年1月17日,陈少敏在竹沟开欢送会,欢送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160余人南下抗日。游击大队经尖山、邢集、王岗、古城、平昌关、吴家店南下四望山。因为前期省委巡视团先遣队的工作,一路过关夺隘,在月底与四望山刘子厚、危拱之领导的信阳挺进队在黄龙寺会师,并在此召开会议传达贯彻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落实迅速汇集、扩大抗日武装、统一指挥、开辟豫鄂游击战场的决议。黄龙寺会议使坚持敌后斗争的同志和巡视团成员听到了毛泽东、党中央的声音,找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独立自主的方向,鼓舞了士气,提升了信心。
  豫南谭家河张裕生、周映渠领导的抗日自卫队,四望山黄绍九及信罗边蔡韬庵、蔡玉坤、张牧耘、李鹏飞等领导下的抗日自卫队纷纷加入信阳挺进队,后来陆续编入豫鄂独立游击大队。迅速落实了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提出的“第一是发展武装,第二是发展武装,第三是发展武装”的要求。
  3月8日,李先念在罗山灵山寺与新四军第6游击大队及护送省委巡视团的警卫班会师。参加灵山寺会议后,李先念同省委巡视团一同南下,前往大悟、孝感等地,最后到达京山,与陶铸、杨学诚领导的游击队会合。
  1939年6月,省委巡视团、李先念与陈少敏在湖北京山养马畈会合。陈少敏主持召开养马畈会议,讨论豫南和鄂中党的抗日武装统一整编问题,正式成立了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司令员李先念,政委陈少敏,参谋长周志坚。支队下辖四个团,信阳挺进队的6个中队被编为第2团,团长王海山,政委钟伟。宁杰被派往信应地委任组织干事,书记刘子厚,副书记兼宣传部长文敏生。
  三
  “凡是党的工作没有如愿的开展,其关键乃在于党与群众的联系太差。”这是1941年中共中央党刊《共产党人》发表的杨学诚《给各地组织工作者的一封信》中的一句话。1939年11月中旬,朱理治、李先念、陈少敏召开四望山会议,正式任命杨学诚为豫鄂边区委组织部部长。宁杰与杨学诚在“一二·九”运动中和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是战友,为了中华民族解放的共同目标又走到了一起并肩作战。当时,豫鄂边区虽然实现了党的组织、党的武装全面统一,但干部队伍却来自四面八方,其中绝大部分是新干部。干部队伍纪律松弛,分散主义、本位主义、自由主义,廉洁廉政建设不足等问题很多。为加强政治建军和建设一支无限忠于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干部队伍,豫鄂边区党委代理书记陈少敏、组织部长杨学诚指导信应地委开展党员干部“找毛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后来延伸为开展反对干部中的不良倾向的斗争。
  宁杰不负领导厚望和党组织的信任,在刘子厚、文敏生的关心支持下,深入基层党组织,与党员交心,积极探讨存在的问题,组织实施克服办法,大胆实践,很快真正实现了思想武装和军事武装真正统一,开创性增加干部廉政教育和制度约束管理,为全区开展反对干部中的不良倾向斗争树立了典范,为豫鄂边区政治建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宁杰在短暂的人生中也有三次逆行,他不贪恋于个人的安逸享受,不追求高官厚禄,北平求学后到民先队总部,国民党许以高官厚禄不要,立志返乡唤起民众,投身挽救中华民族于危難的事业;回乡后置地方国民党政府给以丰厚待遇和富裕家庭生活而不顾,南下四望山开辟新区,甘愿吃苦受罪;在信应地委机关工作,却坚决要求到一线去战斗。
  1940年4月,信应随游击总队成立,刘子厚任政委,辖三个大队、七个中队。宁杰任六、七中队指导员,宁杰堂兄宁淮任二中队中队长。弟兄俩从1938年秋分别后在此重逢,都是喜出望外。此时宁淮才知道堂弟宁进叶改名叫宁杰。弟兄俩所部整编后立即转战信罗边平汉路东一线打击日军。先是在路东与顽军第4游击纵队激战,后又在陈家道口打击灵山冲的日军。战斗中,宁杰带领党员冲锋在前,把日军重重包围,打死打伤多人。关键时刻土顽分子顾敬之却带人包抄新四军后路,替日军解围。战斗中,七中队中队长袁传禄负伤,部队不得不转入灵山寺休整。
  部队刚到灵山寺休整,就接到命令,转战平汉路西反击桂顽向我大、小悟山根据地的进犯。七中队在宁杰的带领下担任望夫山东面主攻任务。
  大、小悟山战斗后,信应随游击总队改编为豫鄂独立游击支队第7团队。宁淮任1营2连连长。宁杰所在七中队集体调编为边区警卫连,宁杰任警卫连指导员,从此弟兄俩分别,再没相见。宁淮暮年每忆及此,泪如泉涌。宁杰所在警卫连很快扩编为警卫营,他任教导员;边区警卫营扩编为警卫团后,他先后担任团政治处主任、代政委。在一次战斗中,为掩护陈少敏突围,他亲自断后直到打光子弹……1942年2月,宁杰在安陆城西的白兆山南麓雷家冲雷家祠堂里伤病齐发,不幸牺牲。
其他文献
1948年12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电报给廖运周等国民党起义官兵,祝贺他们在双堆集前线起义,脱离黄维兵团,加入人民解放军行列。少将师长廖运周潜伏敌营20年  廖运周1903年出生于安徽淮南,肄业于河南中州大学,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五期。1927年3月在武汉由靖任秋、孙一中介绍,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在叶挺第25师75团参加了南昌起义。1928年1月受中央军委指派从事地下兵运工作,到皖北筹办柏文蔚
期刊
我父亲江涛在战争年代跟随刘伯承元帅南征北战,新中国成立后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时又是刘帅的学生,父亲对刘帅的崇敬与生俱来地传给了我。刘伯承毕业于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熟读兵书,身经百战,指挥千军,用兵如神,既有高超的指挥才能,又有渊博的学识。我阅读了《刘伯承军事文选》,深感他的军事论述不仅理论性和学术性很强,还极具现实性与本土性,特别是在军事论述中使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深入浅出地帮助指挥员加深了理解,提高
期刊
一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刘少奇等在天安门城楼上  从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到10月1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总共11天。这11天会议的报道工作,由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处新闻处办公室负责。办公室负责人是宦乡。  宦乡,字鑫毅,笔名范慧、范承祥,1909年生于遵义老城。幼年就读于武汉、上海,1932年上海交通大学肄业后,赴英国留
期刊
徐向前向23旅授锦旗  在国庆70周年阅兵荣誉军旗方阵中,“光荣的临汾旅”是唯一一面旅级荣誉军旗。它背后的故事像谜一样令人向往,让无数史学家和军史爱好者一直在探究。谜团  1948年春,晋冀鲁豫野战军攻克临汾,所属第8纵队23旅英勇奋战,最先登城,中央军委授予该旅“临汾旅”荣誉称号。由于处在战争年代,授予称号的原件至今下落不明。由此,称号的名称是“临汾旅”,还是“光荣的临汾旅”,成了一个谜。在20
期刊
李先念曾任国家主席、全国政协主席等重要职务,是全国人民熟悉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前些年,李先念的小女儿李小林曾来南昌,笔者有幸与她接触并对她进行了采访,听她回忆讲述了印象中的父亲,以及父亲对她的教育和影响等。不让自己的孩子经商  看上去,李小林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眼睛和脸形极像其父李先念,眉宇间透射出机敏和聪慧;一头短发,干净利落,朴实大方;一袭缀满大花的轻纱中式衣裙穿在身
期刊
为了进一步开创冀南、冀鲁豫边区对敌斗争的新局面,1944年9月,中共冀鲁豫分局及军区司令部由山东省观城县红庙进驻清丰县单拐村,领导着东到津浦,南跨陇海,西临平汉,北靠石德的广大地区。这里成了联结华北、华中的战略枢纽。牢记使命,勇于担当  1944年7月,冀鲁豫分局书记黄敬因病离职,由宋任穷任代理书记。经过一年的艰苦斗争,冀鲁豫边区形势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困难,特别是民主民生斗争方面是薄
期刊
1959年建成的人民大会堂,是新中国重要政治活动场所和代表国家形象的标志性建筑.与之相映生辉的,是装饰于迎宾大厅的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尽展磅礴气势与璀璨风采.虽历
期刊
国庆70周年阅兵队伍中,荣誉军旗“左权独立营”赫然在列  在国庆70周年阅兵荣誉军旗方阵中,有一面为抗日名将报仇雪恨而命名的荣誉军旗,它的名字叫“左权独立营”。抗日名将左权  左权,原名左纪权,1905年3月15日出生,湖南省醴陵县人。1924年2月,左权和张际春、蔡申熙等人一起,從醴陵到达广州,成为广州陆军讲武学校的学员。  1924年11月,广州陆军讲武学校第一、第二队学员并入黄埔军校。左权等
期刊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四位最高领导人——瞿秋白、向忠发、博古、张闻天,他们的称谓比较复杂。首先,正式的称谓都不叫总书记,就连中共六大产生的最高领导人向忠发也是如此。其次,当时在实际工作中,向忠发、博古、张闻天,都曾被称为总书记,这是一种习惯叫法,与中共第一位最高领导人陈独秀的正式称谓是总书记有关,与苏共最高领导人的称谓是总书记应该也有关系。再次,第六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选举向忠发为中
期刊
1950年4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毛泽东签署命令,自1950年5月1日公布施行.自此,新中国首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