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发展变化是事物存在的方式,并且总是在发展过程中留下线索吸引我们去探求其中的规律。本文正是希望通过对西方经济学研究主题变迁的考察,实现对经济学发展规律的进一步认识。“经济学的帝国主义”是说西方新古典经济学的范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其他学科领域,经济学侵入了其他学科。由于经济学的大举入侵,许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导致许多交叉学科和前沿学科的出现。公共选择理论就是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研究政治和政治制度的一门“新政治经济学”,它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流行起来的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前沿学科之一。
【关键词】 西方经济 前沿 发展研究
西方主流经济学家自称经济学是一门选择科学,因为根据他们的定义,经济学是在资源稀缺和人们的欲望无穷多样的条件下研究如何选择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来满足人们当前最为迫切的需要。但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实际上研究的是私人物品市场上的个人选择问题:个人在既定条件下如何进行选择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把西方主流经济学引上了这条研究轨道。 经济学理论发展到今天,经历了许多次分分合合,最后一次综合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以保罗·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提出的理论主张。70年代的“滞胀”打破了这一稳定,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等应运而起,这种百家争鸣的景象一直持续到今天。 代表着经济学研究最高荣誉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近几年授予的都是并非纯经济理论的研究成果,计量经济学、认知心理学、实验经济学等等摘走了这一殊荣。 许多学者都认为,现在已经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作用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这对经济学传统的研究对象说法提出挑战;科技的发展也加剧了人与自然间的矛盾,资源、环境的利用问题越来越突出,贫困、战争并没随着技术的提高而离我们远去,经济学应该关注这些新问题和老问题在新环境下的发展。在现实经济社会,个人需要和消费的是两种物品: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相应地,个人在现实社会中面临着两类市场: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在政治市场上,个人通过政治过程或选举制度实现他无法通过独立的个人行动所实现的目标——公共利益,获得他所需要的但又无法通过个人行动获得的交易对象——公共物品。这些公共物品包括公用设施、政策法规、司法制度、宪法秩序、政治家,等等。并且,个人总是在一定的政治环境和政治制度下做出自己的个人选择和经济决策的,政治总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影响个人经济决策的内容和后果,脱离政治的“纯”经济决策是不存在的。
面对上述问题,我们不禁要问,经济学现在到底在研究什么?到底都研究过什么?这种分裂是常态还是终将结束?它将向何处发展?我们无法逃避过去,研究主题的变迁反映出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其中也蕴含了经济学学科的发展变化规律,以此为研究客体的意义正是在于探索一门学科的基本发展规律,研究过去,可能会找到我们困惑的原因,有助于说明这门学科将来合理期望的发展。 本文包括四个部分,首先介绍变迁过程;接下来归纳了变迁的特点及呈现这些特点的原因,这些特点包括:迂回的变迁、研究主体多元化、人 WP=41 本主义精神、国别化特点;随后分析了变迁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现实要求发生变化、知识发展的累积性和突变性、其他学科发展的影响以及经济学者个人的因素;最后根据上述内容提出作者个人对理论分裂、综合的看法,并且展望经济学未来发展方向。 研究主题与每个时期学者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理解有关,所以本文按照他们对研究对象的理解分类考察研究主题的变迁。最早的是财富观点,古代经济学将财富理解成物质,他们研究的主题集中于家庭财产管理;重商主义理解财富为金银,研究了流通、开采、对外贸易等相关问题;古典经济学把财富概念又转回生产领域,研究内容涉及分工、交换、货币、价值;历史学派则主张从一国具体形式和特有的国际关系出发研究本国具体情况。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提出了微观效用观点,用心理感觉来解释商品、效用、价值等范畴。随后是人类行为观点:以马歇尔和罗宾斯为代表,认为经济学是研究人类活动的,主要论述均衡价格理论、垄断价格理论、收入分配理论、经济发展理论等。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开创宏观经济学,研究主题是失业和危机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总供给、总需求和总价格的关系。“滞胀”问题使得货币主义、制度经济学等繁荣起来,他们从多种角度分析解释资本主义世界现存问题。后来经济学研究又拓展到人力资本、家庭生活、政治生活等领域。 纵观变迁过程,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迂回的变迁。经济学研究主题的变迁过程不是单向发展的,而是存在迂回,但实际内容决不是简单重复过去,而是适应当时环境的一种新的再选择,由于前人理论中的真理性因素使得其再次被引用、推崇。第二,研究主题多元化。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使得可以纳入研究主题的内容很多。经济学研究主题的多元化趋势使得经济学本身进一步细化、整个体系更加完善。第三,坚持人本主义。经济学的研究主题无论是财富生产、效用还是货币、制度,其根本一直都没有离开“人”,体现了社会科学研究者的人本主义精神,也就是以人的需要为本。第四,主题变迁呈现国别化特点。 WP=42 接着分析了变迁的原因;第一,物质决定意识,新问题的出现就成了新的研究主题确立的最直接原因。整个人类历史的演进变化,决定了研究主题的發展变化。比如凯恩斯革命就是30年代大萧条的直接理论产物。第二,进化是遗传、突变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的认识过程就是学习过程,知识发展到现在主要是靠积累实现的。主题变迁一方面缘于后人补充发展前人观点,另一方面是批判否定前人理论。第三,其它学科发展的影响,主要分析了哲学、心理学、自然科学对经济学研究主题确立的影响。第四,经济学者个人因素,包括学者所处时代、代表的阶级利益、生活背景等。 最后一部分展望了经济学未来发展,提出自己看法:第一,经济学的理论是发展变化的,追求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济学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本着一种科学的态度看待各种理论间的差异和不足,从中学习有价值的,而不是陷于挑剔和无止境的争论;我们看待经济学理论还要坚持发展的观点,与时俱进,客观评价某一阶段的理论成果。第二,经济学提供的是一种思维方法,这种方法有助于其它学科开阔思路,经济学将渗入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三,学科交叉现象日益突出,不同领域、同一领域不同方向的学者间的沟通将影响到各自的研究效率,需要有效的交流方式。第四,经济学的发展会坚持人本主义方向,担起其分析与研究人类活动的社会科学的责任在现实经济社会,个人需要和消费的是两种物品: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相应地,个人在现实社会中面临着两类市场: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在政治市场上,个人通过政治过程或选举制度实现他无法通过独立的个人行动所实现的目标——公共利益,获得他所需要的但又无法通过个人行动获得的交易对象——公共物品。这些公共物品包括公用设施、政策法规、司法制度、宪法秩序、政治家,等等。并且,个人总是在一定的政治环境和政治制度下做出自己的个人选择和经济决策的,政治总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影响个人经济决策的内容和后果,脱离政治的“纯”经济决策是不存在的。
(作者单位:大庆师范学院市场营销系市场营销一班)
【关键词】 西方经济 前沿 发展研究
西方主流经济学家自称经济学是一门选择科学,因为根据他们的定义,经济学是在资源稀缺和人们的欲望无穷多样的条件下研究如何选择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来满足人们当前最为迫切的需要。但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实际上研究的是私人物品市场上的个人选择问题:个人在既定条件下如何进行选择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把西方主流经济学引上了这条研究轨道。 经济学理论发展到今天,经历了许多次分分合合,最后一次综合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以保罗·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提出的理论主张。70年代的“滞胀”打破了这一稳定,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等应运而起,这种百家争鸣的景象一直持续到今天。 代表着经济学研究最高荣誉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近几年授予的都是并非纯经济理论的研究成果,计量经济学、认知心理学、实验经济学等等摘走了这一殊荣。 许多学者都认为,现在已经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作用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这对经济学传统的研究对象说法提出挑战;科技的发展也加剧了人与自然间的矛盾,资源、环境的利用问题越来越突出,贫困、战争并没随着技术的提高而离我们远去,经济学应该关注这些新问题和老问题在新环境下的发展。在现实经济社会,个人需要和消费的是两种物品: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相应地,个人在现实社会中面临着两类市场: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在政治市场上,个人通过政治过程或选举制度实现他无法通过独立的个人行动所实现的目标——公共利益,获得他所需要的但又无法通过个人行动获得的交易对象——公共物品。这些公共物品包括公用设施、政策法规、司法制度、宪法秩序、政治家,等等。并且,个人总是在一定的政治环境和政治制度下做出自己的个人选择和经济决策的,政治总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影响个人经济决策的内容和后果,脱离政治的“纯”经济决策是不存在的。
面对上述问题,我们不禁要问,经济学现在到底在研究什么?到底都研究过什么?这种分裂是常态还是终将结束?它将向何处发展?我们无法逃避过去,研究主题的变迁反映出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其中也蕴含了经济学学科的发展变化规律,以此为研究客体的意义正是在于探索一门学科的基本发展规律,研究过去,可能会找到我们困惑的原因,有助于说明这门学科将来合理期望的发展。 本文包括四个部分,首先介绍变迁过程;接下来归纳了变迁的特点及呈现这些特点的原因,这些特点包括:迂回的变迁、研究主体多元化、人 WP=41 本主义精神、国别化特点;随后分析了变迁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现实要求发生变化、知识发展的累积性和突变性、其他学科发展的影响以及经济学者个人的因素;最后根据上述内容提出作者个人对理论分裂、综合的看法,并且展望经济学未来发展方向。 研究主题与每个时期学者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理解有关,所以本文按照他们对研究对象的理解分类考察研究主题的变迁。最早的是财富观点,古代经济学将财富理解成物质,他们研究的主题集中于家庭财产管理;重商主义理解财富为金银,研究了流通、开采、对外贸易等相关问题;古典经济学把财富概念又转回生产领域,研究内容涉及分工、交换、货币、价值;历史学派则主张从一国具体形式和特有的国际关系出发研究本国具体情况。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提出了微观效用观点,用心理感觉来解释商品、效用、价值等范畴。随后是人类行为观点:以马歇尔和罗宾斯为代表,认为经济学是研究人类活动的,主要论述均衡价格理论、垄断价格理论、收入分配理论、经济发展理论等。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开创宏观经济学,研究主题是失业和危机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总供给、总需求和总价格的关系。“滞胀”问题使得货币主义、制度经济学等繁荣起来,他们从多种角度分析解释资本主义世界现存问题。后来经济学研究又拓展到人力资本、家庭生活、政治生活等领域。 纵观变迁过程,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迂回的变迁。经济学研究主题的变迁过程不是单向发展的,而是存在迂回,但实际内容决不是简单重复过去,而是适应当时环境的一种新的再选择,由于前人理论中的真理性因素使得其再次被引用、推崇。第二,研究主题多元化。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使得可以纳入研究主题的内容很多。经济学研究主题的多元化趋势使得经济学本身进一步细化、整个体系更加完善。第三,坚持人本主义。经济学的研究主题无论是财富生产、效用还是货币、制度,其根本一直都没有离开“人”,体现了社会科学研究者的人本主义精神,也就是以人的需要为本。第四,主题变迁呈现国别化特点。 WP=42 接着分析了变迁的原因;第一,物质决定意识,新问题的出现就成了新的研究主题确立的最直接原因。整个人类历史的演进变化,决定了研究主题的發展变化。比如凯恩斯革命就是30年代大萧条的直接理论产物。第二,进化是遗传、突变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的认识过程就是学习过程,知识发展到现在主要是靠积累实现的。主题变迁一方面缘于后人补充发展前人观点,另一方面是批判否定前人理论。第三,其它学科发展的影响,主要分析了哲学、心理学、自然科学对经济学研究主题确立的影响。第四,经济学者个人因素,包括学者所处时代、代表的阶级利益、生活背景等。 最后一部分展望了经济学未来发展,提出自己看法:第一,经济学的理论是发展变化的,追求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济学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本着一种科学的态度看待各种理论间的差异和不足,从中学习有价值的,而不是陷于挑剔和无止境的争论;我们看待经济学理论还要坚持发展的观点,与时俱进,客观评价某一阶段的理论成果。第二,经济学提供的是一种思维方法,这种方法有助于其它学科开阔思路,经济学将渗入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三,学科交叉现象日益突出,不同领域、同一领域不同方向的学者间的沟通将影响到各自的研究效率,需要有效的交流方式。第四,经济学的发展会坚持人本主义方向,担起其分析与研究人类活动的社会科学的责任在现实经济社会,个人需要和消费的是两种物品: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相应地,个人在现实社会中面临着两类市场: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在政治市场上,个人通过政治过程或选举制度实现他无法通过独立的个人行动所实现的目标——公共利益,获得他所需要的但又无法通过个人行动获得的交易对象——公共物品。这些公共物品包括公用设施、政策法规、司法制度、宪法秩序、政治家,等等。并且,个人总是在一定的政治环境和政治制度下做出自己的个人选择和经济决策的,政治总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影响个人经济决策的内容和后果,脱离政治的“纯”经济决策是不存在的。
(作者单位:大庆师范学院市场营销系市场营销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