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毕业生职业道德素养调查分析与培养对策

来源 :世纪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dsly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走访、座谈会等形式了解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以及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现状,从而提出教育的对策,以期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关键词:高职;职业道德素养;调查分析;培养对策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水平体现了职业院校的竞争力,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是保证学生顺利就业和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根本保证。高职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岗位工作要求和发挥应有的作用,既要看他的专业知识技能,又要看他的职业道德素养。加强毕业生跟踪调查,准确把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期望和需求,为开展系统性的职业道德素养教育提供依据,并找准职业道德素养教育的关键点和切入点,明确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本课题组深入广西柳州市有关企业进行调研。
  一、高职毕业生职业道德素养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研活动采取实地考察、走访 、座谈会以及文献资料分析等形式进行,面向与我院专业设置基本相符的几个行业,分别到柳州钢铁(集团)公司、柳州五菱有限责任公司、柳州工程机械公司、柳州市桂中海迅物流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单位进行实地走访和座谈,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通过调查,不少企业反映,虽然教育提倡德、智、体全面发展,但实际操作中往往片面强调“智力”,而牺牲“德” “体”发展,有些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非常欠缺,而现在企业更加看重的是员工是否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一)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
  调查中,在问到“贵单位在招聘和面试大学生时,依次考察哪些方面的素质”时,用人企业首先考虑最多的是道德品质,尤其是诚信意识、敬业精神和责任感,高于通常人们所认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其次考虑最多的是“创新与学习能力”。很多单位不指望一个初出校门的大学生具备多么高超的技能,而更在意一个人能否持续发展。招聘刚毕业的大学生,是有意要去培养、磨炼、打造一个人,因此可以接受一张没有工作经验的白纸,但道德品质却决定了这张白纸材质的优劣。
  (二)用人单位认为大学毕业生在工作中有待改进的问题
  调查中,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满意度不足五成。43.5%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感和责任意识”亟需培养。用人单位认为大学毕业生在工作中有待改进的问题是敬业精神(61%),创新能力(52%)、业务能力(44%)和综合素质(44%)。过半的单位认为高等院校在教学中首先要加强人生观、职业道德和劳动态度方面的培养(51%),紧随其后的是要加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培养(47%),而基础知识的学习仅占15%。这个结果表明,在近些年的教学实践中,高校注重了对大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对培养大学生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等品质有待提高,这种不协调的发展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不少企业反映,很多应聘的学生开始就先问工资多少、待遇怎么样,这种急功近利的心理常常是难以被企业痛快接收的重要原因。这说明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受到市场经济“急功近利”的感染和影响,限制了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用人企业对我院毕业生职业道德素养评价
  在调查中,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总体素质、个人修养、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应变能力、合作精神、创造力等各种素质持满意或比较满意的态度。在我们通过用人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团结协作、遵章守纪等方面的评价来综合分析对我院毕业生职业道德素养的满意度中,用人企业对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方面总体满意度较高,但 “基本满意”占有较大比重,而“非常满意”选项比重较低,反映出满意的层次还不够高,仍需继续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教育。
  在个别走访的用人企业中,也比较集中的反映了高职毕业生在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上的不足,他们在进入社会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动力匮乏,存在对行业技术革新和生产流程革新的不适应现象。创新是赢得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创新能力是每一个求职者都应该努力培养的素质,只有不断吸收接受新的知识,新的技能,才能成为有潜力可挖,有发展前途的员工。
  二、调查结论与对策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高职毕业生职业道德素养的总体状态仍然存在令人担忧并值得警惕之处。近些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高职院校,旨在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在认识层面上是普遍认同的,但在操作层面上,却存在重技能轻素质的做法,这与社会的需要是背道而驰的。因此,高职院校要真正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这一要求,培养受企业欢迎的人才,加强系统性的职业道德素养教育刻不容缓。
  (一)在学院发展战略上确立职业道德素养教育的重要地位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再是企业用人首要考虑的因素,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将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放在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等的战略位置,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开展校企合作,准确把握企业需求
  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及时、准确把握社会、企业对人才各方面的实际的需求,以共建实训基地、学生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等方式开展校企合作,准确把握企业需求,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来开设专业、设置课程,确定人才培养模式,最大化地实现高校人才产出结构与人才市场需求之间的自动平衡,实现无缝对接。
  (三)因地制宜,探索适当的职业道德素养养成教育模式
  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教育,无论是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内容体系的整体设计,还是教育途径、方法及评价,都必须从实际出发,适应社会、企业对人才道德素质的要求。因此在高职院校的办学探索中,必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发展规律,加强与用人企业的合作,探索符合学校实际和企业认可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模式,依据用人企业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要求的具体标准建立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的职业道德素养内容体系,收集现实案例和问题实施课堂教学,并通过第二课堂、实习实践开展职业道德践行能力的训练。同时,要建立有效、公正的学生职业道德素养考核机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学生道德践行和综合素质测评的考核平台,将职业道德内容考核直接与学分挂钩。   (四)树立全员育人观念,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
  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单靠职业道德课是不够的,要在广大教师队伍中明确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的责任,让所有教师分担教育任务,建立职业道德素养教育任务考核机制,要把“育人”和“教书”同作为教师工作的考核内容,要求在各科教学中全程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育人效果。作为职业素质的重要内容,职业道德与专业业务紧密联系在一起,各门学科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在本学科发展中总是体现了某种道德和职业道德精神。因此,注重在各种学科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挖掘和提炼各门学科中的道德因素,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
  (五)在社会实践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由于职业道德重在养成教育,特别强调实践教学环节。要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长,知与行相统一,提高职业道德实践教育教学效果,必须注重实践环节,使学生对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认识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具备较强的上岗操作能力。可以通过组织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将职业道德逐渐内化为自身的职业要求与精神力量。比如在寒暑假和平时的实习、实训时间有意识的渗入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养成敬业精神、责任意识等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以职场实践促进职业素质的提高。也可以通过在企业实训基地实训,充分融入企业氛围之中,可以受到优秀员工良好的职业精神的熏陶,感受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传递企业的效率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团队精神等,从而达到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职业教育和规范管理,全方位地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环境。当前高职学生中所存在随意跳槽、标榜个性、崇尚个人奋斗等现象与现代企业所要求的爱岗敬业、团队精神相去甚远,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力度。
  (六)加强机构与队伍建设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要进一步提高对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的效果,加强教师队伍自身建设是一条必由之路。首先,思政课教师学科、专业背景主要属于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范畴,而工科类高职院校教学对象以工科学生为主,要提高教学实效性,必须贴近专业、贴近学生,所以很有必要加强跨学科知识学习。其次,思政课教师应主动参与系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过程,搭建一个正式、固定、长期的交流沟通平台。 第三,实施职业道德素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强化素质教育的机构,设置专岗负责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管理,做好全院道德素质教育计划、实施、监控和考核,建立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档案。可以尝试建设学习型教研共同体,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和专业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教育意识和教育技能。
  (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内容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辩论赛、演讲、征文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团结协作精神和进取、竞争的意识;通过组织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 ,在活动中亲身感受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快乐;通过组织学生到企业观摩、行业标兵座谈等,用具体可感的事例教育、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学习先进典型,自觉加强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的积极性。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等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和敬业、乐业、勤业、精业、创业的精神教育,可以增强其职业观念与情感,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责任编辑:褚永慧]
其他文献
摘要:毛泽东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观察和分析社会主义矛盾,提出正确区分社会主义社会的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当今社会对于维持社会公平正义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对化解社会矛盾仍具有现实指导价值。  关键词:人民内部矛盾;利益矛盾;群体事件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9-0063-0
期刊
摘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而县乡级基层人大是全国立法机关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其能力素质的高低,不但直接影响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发挥,而且直接关系到人大运行的效率。文章通过分析安徽省某县人大代表的履职情况,认为当前我国基层人大代表的政治素养、参会积极性还不够高,提出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大力推进代表“专职化”,甄选出人民利益的最佳代言人,同时人大要积极改进
期刊
摘要:近年来,长三角、珠三角、首都经济圈等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在区域内部的合作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产业结构单一、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等,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因此,探讨区域协同发展中政府与市场各自的地位,加强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构建区域协同发展的协调机制,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关键词:区域经济;京津冀;地方政府;制度创新  改革
期刊
摘要:农民自办文化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农村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农民自办文化的兴起与发展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提升了农民的文化素质,传承了乡土文化精髓,维护了农村社会和谐,促进了农村文明建设。深入分析农民自办文化的特点、成因、现状,探究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农民自办文化发展可行性建议,为社会主义农村文明建设开拓道路。  关键词:农民;自办文化;农村文明  随着党
期刊
摘要:当前农村党员的管理问题,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党员的管理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点。如何科学的、有效的对农村党员进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隆林各族自治县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对问题产生的现状,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此提出管理对策。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党员;管理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变化发展着的理论,与时俱进是其内在品格,也是其永葆活力,保持其先进性、科学性的根本原因所在。在当前特别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世界马克思主义运动陷入低潮。而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先进马克思主义者,却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当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能够敢于坚持理论创新,以改革开放的实践为依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实现理论创新。  关键词:理论创新;实践发展;时
期刊
摘要:政党执政是当今世界的普遍现象。执政党执政与自身建设有其基本经验和客观规律。遵照党执政60多年的经验得失,遵循执政党建设规律,笔者认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的重点是加强执政品行建设。“执政品行建设”这一概念为本文首次提出,人有人品,党如其人,人需要加强品行修养,党要想长期执政,要想真正赢得人心,也需要不断加强执政品行建设。惟有如此,党才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永葆执政党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对新时期探索建立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机制,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如何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作用?基层党组织还存在哪些不足,本人以黄家湾村的调查为例,分析了目前农村党组织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发
期刊
摘要:斯大林作为一个在二十世纪历史舞台上发挥过重大影响的政治人物,关于其功过评价的盖棺定论问题,一直是国内外斯大林研究者极为关注的一大热点问题。本文就“斯大林是沙皇的密探”,这一涉及斯大林早期革命活动生涯的流传甚广的的错误观点加以探讨。  关键词: 斯大林;沙皇;密探  中图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2-0095-02  
期刊
摘要:本文以佳木斯地区(史称三江地区)在抗日战争中共产党人以救国救民为己任建立党的地方组织,壮大党的武装队伍,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史实,揭示了在佳木斯地区抗日斗争中共产党独自奋斗勇于抵抗强敌,由此,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的时间、空间和思想主张三个维度中全力抗战,起到了主要作用。由此得出:中华民族全体热爱和平的人民群众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坚实力量和广阔基础。中国共产党是根植于人民群众的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