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阅读互动,实现教学相长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009liu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既是语文课程活动中的有机组成,又是不容忽视的“重头戏”和“基础项”。在高考体制大变革的今天,“得阅读者得语文”的教育现象越发地凸显出来。时至今日,“语文阅读”成为一项受高度重视并备受关注的时新课题,并已形成一种无可逆转的强烈发展态势。在教育体制处于“大改革、大发展”的紧要关头,教师只有瞄准“传统与时代”这一有机结合点,积极开展多元化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才能从中攫取令人期待的实质性效果。
  一、赋予“单篇阅读”模式时新元素
  长期以来,语文阅读以“精、深、透”为根本,承袭了“以单篇为主”的教学活动模式。“单篇阅读”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品质,这个传统坚决不能丢失。教师要再接再厉、扬长避短,积极有效地赋予时新元素,使之全面服务于新时期的语文课程活动。
  如《记念刘和珍君》,鲁迅先生创作此文的根本目的,是在揭露当时社会黑暗、赞扬刘和珍等热血青年爱國精神的同时,进一步唤醒“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意识。课文教学结束后,笔者以“现代青年应如何传承刘和珍精神”为主题,让学生在联系实际写一写自己的阅读学习体会。“读写互动”切实地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学科特点。
  二、“群文阅读”模式实行面上推广
  以教材作品为引领,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开展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在最近两三年内悄然兴起于校园。与传统意义上的“单篇阅读”相比,“群文阅读”不但有利于拓展阅读视野、丰富阅读内涵,而且有利于增加阅读教学的深度和厚度,在顺应“大语文教育”理念的同时,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意识和阅读能力素养。
  以《记念刘和珍君》为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把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藤野先生》《药》《孔乙己》《祝福》《狂人日记》等引入课堂教学的活动环节之中,以此引导学生以“同一作者”为中心,积极开展“群文阅读”学习活动,从而让他们在类比阅读中切实体悟令人景仰的“鲁迅笔法”和“鲁迅精神”。
  三、深入开展“生活阅读”模式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它在着重强调“语文与生活”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然而时至今日,语文课程的“生活化阅读”依然停留在不尽人意的“浅表层”上。只有把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元素相互渗透并有机地融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用结合”,从根本上为教学相长注入活力元素。
  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大观园俨然一个社会缩影,人物很多、关系复杂且个性鲜明。如果让“芸芸众美”生活在今天这个社会又是一番如何景色呢?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以此让学生开展思考、讨论与交流。有人说,贾宝玉就是“拼爹”式的“官二代”或“富二代”,不求上进且毫无担当;林黛玉虽然才貌双全却缺乏生存意识;薛宝钗是“白富美”;王熙凤算是“成功女性”……由此可见,生活化阅读富含个性化特质。
  四、合理应用“科技阅读”模式
  任何科技产品都具有“双刃剑”的功能和属性,多媒体教育技术同样也不例外。曾几何时,
  人们对多媒体教学“顶礼膜拜”,以至于出现“多媒体=高效教学”的极端化现象。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多媒体教学出现了严重的“骤然降温”,直接导致语文阅读教学患上了“电力不足”的“虚脱症”。
  比如《林黛玉进贾府》,那众多的各色形象、复杂的相互关系、频繁的人物活动,还有那金碧辉煌的古建筑等,既不是教学语言能够描绘出来的,也不是学生通过文字阅读就能感悟出来的。正因为如此,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这一平台,适当演绎《红楼梦》影视中的相关片段,为学生提供一场喜闻乐见的“视听盛宴”,让他们在“视文互动”中进行阅读与感悟。这种教学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同时能够攫取多媒体教学的最大化“科技红利”。
  五、不断拓展“体验阅读”模式
  从本质上来说,阅读就是阅读者与文学作品、创作者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心灵沟通的一种体验性实践活动。只有经过阅读者自身的体验所得,才是最原始、最可信、最实在的“第一手资料”。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体验式阅读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手、口、脑”协调互动的能力,而且有利于从知行统一中赢得实实在在的“真知灼见”。
  比如《项链》是莫泊桑笔下的经典短篇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因为过度爱慕虚荣,因一场舞会丢失借来的项链而付出十年代价的悲惨故事,以此深刻揭露并有力批判了资产阶级的虚伪本质。在一场阅读辩论活动中,有学生本着客观公正的精神,提出了玛蒂尔德“善良守信”的个性化认知。这难道不值得予以珍视和保护吗?
  综上所述,“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善于使多元化阅读形式相互渗透并有机融合起来,努力实现语文阅读的深广推进和教学相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214031)
其他文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和实践一样,一直以来都被视作是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之一。而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类文章,怎样才能准确、迅速地从中获取对我们有益的信息呢?听听“名师”是怎么说的吧!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邀请三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就常见文体的阅读对同学们进行专项指导。  亲爱的读者朋友,千万不要错过噢,“名师在线”可是专为你开通的。  主持人:雨 田  记叙文的阅读,既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又有主观的思考
期刊
肯尼爷爷让三个小孩帮他整理修理间,他打算扔掉几个贴有“危险”标签的大纸箱,可是纸箱里装的真是一些没有用的零碎杂物吗?箱子里面到底是什么?   “林肯,”迈特敬慕地说,脸上显出真诚和极大的兴趣,那是一个让成年人爱戴和信任的人啊。“你是说他是我们国家曾经有过的最好的总统?”  “非常正确,”老人大声说,“如果林肯在内战的时候没有当总统,我们的国家很可能就会一分为二,我们现在就会住
期刊
散文是高中阅读教学的难点,但关于散文解读的理论知识却不多。因此,在散文教学中总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教学内容浮于表面,只讲文本,忽略对文本深层次的解读,比如作者的情感;也有的散文阅读课抛掉了课本,大讲特讲“外在的言说对象”;更有甚者对文本进行了所谓的“现代化解读”,比如认为《背影》中的父亲爬过月台的行为是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怎样才能在散文阅读教学中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我做了以下思考。  一、裸读
期刊
在当前新课标已经出台,而相关配套教材还未呈现的情况下,笔者在高中阅读教学中尝试参照新课标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相关理念,在现有教材文本中进行探索实践。在此以《葡萄月令》的教学活动为例,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以任务驱动互文阅读这一过程中的尝试和体会。全文展现出作者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态度,表现出文人的灵性和雅致的情趣。因此,教学目标确定为:学习本文的结构;品味语言特点;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此课例属于指向单
期刊
安徽省高考语文在2006年开始自主命题至今的10年中,只有2007年文言文的选文是游记类文本,其余的9年,均为人物传记类文本。那么如何准确定位此类文章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实现文言传记阅读的有效教学呢?现以《项羽之死》的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为例,谈一下个人见解。  一、忽略文体特点不可取  《项羽之死》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选文,本单元教材
期刊
“浴缸里的鸟儿需要我照顾;我的朋友需要我打第三垒,想要我和他们一起开始新的冒险历程。”小作者布鲁克·罗杰斯在救助了一只鸬鹚之后,第一次感受到了别人对自己的需要。人活着,如果能时时感到并满足来自他人的需要,这样的生命也许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  主持人:雨 田  大约8岁的时候,我去和住在海边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因为以前从未见过海,所以那时的情形至今记忆犹新。黄昏时分我们驶入车行道,我看见房子后面有
期刊
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師要基于创新视角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优化,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将语文的学科特点充分体现出来,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涉及到教学内容安排、问题设计、文本理解、教学内容等多个因素,并不是单纯的教学论,也不是纯粹的课程论,而是教学与课程的有机结合。为了确保课堂教学取得预期效果,语文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结合新课改要求不断进行创新。下面笔者以《桃花源记
期刊
问题引导式课堂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该理论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和老师、学习伙伴协作,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进行会话,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古典诗词“言不尽意”的特点对学生准确把握文本造成了“遮蔽”,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模式,由教师预设,学生自主提出和课堂随机生成的问题构成课堂主线,针对问题建构课堂会话,使学生真正参与课堂,从而实现认知上的“去蔽”,拥有真切的获得感。  中国古典诗词
期刊
读写同步教学是让学生在课内、课外的阅读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积累词汇和素材,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逐步增强学生谋篇布局和词汇运用的能力。高中语文新课改的主要内容就是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深化学生的语文情感体验,逐步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阅读,以便让学生在读写同步学习的过程中加深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精读课文内容,增强学生写作能力  在高中语文读写同步教学的过程
期刊
作为人文教育的核心方法之一的阅读,它按深度分为不同层次:浅层叫做“见而识”,通过阅读获取知识,学习技能;深层称为“悟后思”,领会作者精神意图后推及己身,引之为用。深度阅读是读者对作品所处时代文化盛宴的跨时空参与,这是实用阅读、功利阅读无法提供的享受。因此,高中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以深度阅读为主。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高中生处于塑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级阶段,综合素质养成的关键时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