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食堂,都会想到是就餐的场所,食堂文化就是在食堂内开展一系列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其实,新时期院校食堂文化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包括食堂软硬件建设、管理制度、服务理念等,并需要广大教职员工的共同参与,它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是以食堂管理和从业人员为主体,以就餐学生为服务对象,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食堂文化教育导向,关系到广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院校食堂文化的特殊性
作为院校的饮食保障服务单位,食堂文化的特殊职能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食堂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来经营,又要按照院校的教育教学规律开展服务保障,这就要求食堂文化建设同时要具备育人和效益两个属性;二是食堂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服务对象主要是院校学生,需要和学生面对面的直接服务、沟通和交流。这就决定了院校食堂文化建设必须与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相统一,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相结合。
二、院校食堂文化建设的作用
(一)加强食堂文化建设是践行育人职能的需要.1.加强食堂环境建设,以环境文化感染人。一个环境幽雅、和谐安定、健康文明的就餐环境是践行食堂文化建设“思想教育、行为导向”等育人功能的基础和前提。院校学生食堂不仅是同学们生活用餐的场所,也是学生放松心情、吐露心声的佳地。因此,加强食堂环境建设,使广大同学拥有一个整洁优美、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就餐环境,不仅有助于调节学生心情、振奋精神,而且有助于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热爱学校、热爱集体的意识,激发他们拼搏进取、奋发向上的学习热情,实现“环境育人”功能。2.健全食堂管理制度,以制度文化塑造人。“无规矩不成方圆”,管理也是一种教育。院校饮食部门要重视食堂制度建设,围绕工作实际,建立健全食堂各项规章制度,使食堂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以制度建设来规范从业人员行为,提高从业人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从业人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还有助于提高他们整体综合素质,提升从业人员整体形象。3.提升食堂服务质量,以精神文化激励人。加强食堂文化建设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育人环境。食堂文化建设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是课堂教育的必要延伸和有益补充。通过从业人员工作上以身作则、示范作用,不仅可以展示食堂员工的良好形象和优良的道德品质,更重要的是通过他们的敬业精神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使他们认识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自我约束,自我监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加强食堂文化建设是全面提升食堂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根本。一是通过食堂文化建设,使食堂环境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而这种氛围往往无形之中会产生一种激励约束的作用,食堂员工会自觉的运用食堂文化的相关内容来激励和约束自己。二是通过食堂文化从各方面把食堂管理和服务人员有机结合在一起,使整个食堂成为有机的整体,彼此团结协作、相互配合,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三是卓越的食堂文化一旦形成,它不仅会在食堂内部发挥作用,而且会通过各种渠道对院校其他部门和师生员工带来辐射影响作用,对树立院校饮食服务形象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加强食堂文化建设是实现与学生沟通交流的需要。食堂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的本身不是服务的问题,而是因为与学生沟通不畅造成的,同时学生对饮食工作认识中的偏差,其根源也在于沟通不到位。因此,通过加强食堂文化建设,拓宽食堂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利用食堂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教育活动,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二是积极引导广大同学参与食堂管理和监督,通过实际参与对食堂工作流程和操作环境的深入了解,拉近食堂与学生的距离。三是通过举办学生健康知识培训、疾病预防、卫生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对饮食卫生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在服务中获得理解,在理解中寻求支持。
三、院校食堂文化建设的方法
(一)加强引导和教育,倡导“以人为本”的现代食堂文化理念。1.加强员工思想素质建设,塑造饮食队伍良好形象。一切以服务保障学生为根本,努力提高食堂队伍整体素质。一是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结合食堂工作实际,坚持定期学习制度,创建学习型团队;二是努力提高食堂队伍的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弘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精神,提高食堂队伍的综合素质;三是落实食堂从业人员培训长效机制,定期组织食堂从业人员学习理论、钻研业务,通过举办食品卫生、消防安全、健康饮食等相关知识培训班,提高从业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服务技能,积极引导和教育食堂员工牢固树立以师生为本的服务理念,为饮食工作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创新食堂运行机制,促进食堂文化建设。一是坚持食堂公益性原则,牢固树立育人意识,规范管理、科学运行、突出特色,让师生满意。二是加强民主办伙,建立健全师生共管的食堂运行机制,积极吸纳学生参与食堂管理工作,让广大学生在参与管理、参与服务、参与监督、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发挥民主管理和监督职能。三是稳定饭菜价格,定期向师生员工公布主副食品价格,增加食堂办伙透明度,提高学生的就餐满意率。四是拓宽服务渠道,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口味、不同消费者的就餐需求增设特色饭菜窗口,最大限度的来满足师生。五是以食堂文化建设为平台,倡导文明就餐,引导适度消费,落实勤俭节约的饮食服务理念。
(二)改善就餐环境,夯实食堂文化建设的基础条件。1.加强食堂硬件建设。以营造和谐舒适的就餐环境为出发点,努力改善食堂的工作条件和就餐环境。配备餐厅音响、影视播放系统,使学生在就餐的同时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安装电子监控设施,配套添置洗消、消毒、冷藏、防蝇、防鼠、防尘设施设备,切实保障饮食安全与卫生,营造舒适、健康、安全、卫生的用餐环境。2.改善食堂软件环境。包括在食堂适当位置张贴“以勤俭节约为荣,以挥霍浪费为耻”等宣传标语,营造食堂勤俭节约的文化氛围;利用餐厅橱窗、板报等载体,张贴具有教育意义的壁画、温馨提示等,加大食堂文化宣传力度;在餐厅内精心设置餐桌文化、文明就餐要求等,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就餐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三)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促进食堂文化健康持久发展。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既能丰富师生的业余生活,促进彼此的沟通交流,又能营造朝气蓬勃的食堂文化氛围,拓宽素质教育途径。总之,院校食堂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校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和谐的食堂文化不仅有利于食堂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提高,更有利于学校育人环境的改善。因此,院校饮食服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食堂文化的重要性,建立食堂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充分挖掘其内涵,丰富其内容,发挥其作用,推动食堂管理和服务工作健康持久发展。
参考文献:
[1]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食品卫生学.
[2]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餐饮管理.
[3]解放军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饮食社会化保障与监控.
作者简介:樊汝贡,浙江诸暨人,西安市灞桥区同心路2号1301分队。
苏伟,安徽合肥人,61398部队。
一、院校食堂文化的特殊性
作为院校的饮食保障服务单位,食堂文化的特殊职能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食堂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来经营,又要按照院校的教育教学规律开展服务保障,这就要求食堂文化建设同时要具备育人和效益两个属性;二是食堂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服务对象主要是院校学生,需要和学生面对面的直接服务、沟通和交流。这就决定了院校食堂文化建设必须与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相统一,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相结合。
二、院校食堂文化建设的作用
(一)加强食堂文化建设是践行育人职能的需要.1.加强食堂环境建设,以环境文化感染人。一个环境幽雅、和谐安定、健康文明的就餐环境是践行食堂文化建设“思想教育、行为导向”等育人功能的基础和前提。院校学生食堂不仅是同学们生活用餐的场所,也是学生放松心情、吐露心声的佳地。因此,加强食堂环境建设,使广大同学拥有一个整洁优美、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就餐环境,不仅有助于调节学生心情、振奋精神,而且有助于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热爱学校、热爱集体的意识,激发他们拼搏进取、奋发向上的学习热情,实现“环境育人”功能。2.健全食堂管理制度,以制度文化塑造人。“无规矩不成方圆”,管理也是一种教育。院校饮食部门要重视食堂制度建设,围绕工作实际,建立健全食堂各项规章制度,使食堂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以制度建设来规范从业人员行为,提高从业人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从业人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还有助于提高他们整体综合素质,提升从业人员整体形象。3.提升食堂服务质量,以精神文化激励人。加强食堂文化建设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育人环境。食堂文化建设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是课堂教育的必要延伸和有益补充。通过从业人员工作上以身作则、示范作用,不仅可以展示食堂员工的良好形象和优良的道德品质,更重要的是通过他们的敬业精神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使他们认识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自我约束,自我监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加强食堂文化建设是全面提升食堂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根本。一是通过食堂文化建设,使食堂环境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而这种氛围往往无形之中会产生一种激励约束的作用,食堂员工会自觉的运用食堂文化的相关内容来激励和约束自己。二是通过食堂文化从各方面把食堂管理和服务人员有机结合在一起,使整个食堂成为有机的整体,彼此团结协作、相互配合,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三是卓越的食堂文化一旦形成,它不仅会在食堂内部发挥作用,而且会通过各种渠道对院校其他部门和师生员工带来辐射影响作用,对树立院校饮食服务形象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加强食堂文化建设是实现与学生沟通交流的需要。食堂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的本身不是服务的问题,而是因为与学生沟通不畅造成的,同时学生对饮食工作认识中的偏差,其根源也在于沟通不到位。因此,通过加强食堂文化建设,拓宽食堂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利用食堂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教育活动,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二是积极引导广大同学参与食堂管理和监督,通过实际参与对食堂工作流程和操作环境的深入了解,拉近食堂与学生的距离。三是通过举办学生健康知识培训、疾病预防、卫生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对饮食卫生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在服务中获得理解,在理解中寻求支持。
三、院校食堂文化建设的方法
(一)加强引导和教育,倡导“以人为本”的现代食堂文化理念。1.加强员工思想素质建设,塑造饮食队伍良好形象。一切以服务保障学生为根本,努力提高食堂队伍整体素质。一是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结合食堂工作实际,坚持定期学习制度,创建学习型团队;二是努力提高食堂队伍的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弘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精神,提高食堂队伍的综合素质;三是落实食堂从业人员培训长效机制,定期组织食堂从业人员学习理论、钻研业务,通过举办食品卫生、消防安全、健康饮食等相关知识培训班,提高从业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服务技能,积极引导和教育食堂员工牢固树立以师生为本的服务理念,为饮食工作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创新食堂运行机制,促进食堂文化建设。一是坚持食堂公益性原则,牢固树立育人意识,规范管理、科学运行、突出特色,让师生满意。二是加强民主办伙,建立健全师生共管的食堂运行机制,积极吸纳学生参与食堂管理工作,让广大学生在参与管理、参与服务、参与监督、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发挥民主管理和监督职能。三是稳定饭菜价格,定期向师生员工公布主副食品价格,增加食堂办伙透明度,提高学生的就餐满意率。四是拓宽服务渠道,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口味、不同消费者的就餐需求增设特色饭菜窗口,最大限度的来满足师生。五是以食堂文化建设为平台,倡导文明就餐,引导适度消费,落实勤俭节约的饮食服务理念。
(二)改善就餐环境,夯实食堂文化建设的基础条件。1.加强食堂硬件建设。以营造和谐舒适的就餐环境为出发点,努力改善食堂的工作条件和就餐环境。配备餐厅音响、影视播放系统,使学生在就餐的同时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安装电子监控设施,配套添置洗消、消毒、冷藏、防蝇、防鼠、防尘设施设备,切实保障饮食安全与卫生,营造舒适、健康、安全、卫生的用餐环境。2.改善食堂软件环境。包括在食堂适当位置张贴“以勤俭节约为荣,以挥霍浪费为耻”等宣传标语,营造食堂勤俭节约的文化氛围;利用餐厅橱窗、板报等载体,张贴具有教育意义的壁画、温馨提示等,加大食堂文化宣传力度;在餐厅内精心设置餐桌文化、文明就餐要求等,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就餐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三)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促进食堂文化健康持久发展。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既能丰富师生的业余生活,促进彼此的沟通交流,又能营造朝气蓬勃的食堂文化氛围,拓宽素质教育途径。总之,院校食堂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校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和谐的食堂文化不仅有利于食堂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提高,更有利于学校育人环境的改善。因此,院校饮食服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食堂文化的重要性,建立食堂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充分挖掘其内涵,丰富其内容,发挥其作用,推动食堂管理和服务工作健康持久发展。
参考文献:
[1]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食品卫生学.
[2]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餐饮管理.
[3]解放军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饮食社会化保障与监控.
作者简介:樊汝贡,浙江诸暨人,西安市灞桥区同心路2号1301分队。
苏伟,安徽合肥人,61398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