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考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ljok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所独具的对大学生思想的塑造、灵魂的启迪作用,使之成为高校大学生教育与管理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和谐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做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主要依靠力量,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成为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式之一。高校如何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功能和属性,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课题。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及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和变化,高校办学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开放的网络信息平台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现代社会的网络化、开放性使得不同阶层、不同利益团体的不同思想观、道德观、价值观竞相登场,通过网络汇集,并得以迅速传播、蔓延。高校学生思想活跃,勇于接受新思想,乐于挑战新事物,同时又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阅历较浅、思想单纯,辨别是非能力较弱,极易受不良思想的影响与侵蚀,从而在人生价值的判断上出现偏差。因此,网络时代,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正面引导,让主流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
  (二)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与变革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问题。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这十来年,高等教育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但也带来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张及高额的学费等一系列问题,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招生规模的扩张使大学不再仅仅是中学的佼佼者才能跨入的殿堂,大学生不再具有天之骄子的心理优越感。生源的广泛性使得大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精神面貌上都呈现出更多变的姿态,单一的枯燥乏味的政治思想教育方式将难有成效。而高额的学费已被称为除住房、医疗外的第三座大山,压在普通民众的身上,给贫困大学生带来自卑、胆怯、失望等负面情绪,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严重者甚至引发心理危机。扩招后大学生就业双向选择的转变,大学生毕业即面临着失业,也给大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这些都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困难和挑战。
  (三)经济社会的发展变革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处于更为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中。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发展,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得以重造。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许多经济关系、利益关系需要重新调整,许多新的矛盾需要化解,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利益的转移、调整与分割,必然会引起群众的心理震荡和利益冲突。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均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浮燥和急功近利的心态充斥整个社会。这些都不可必免的对在校大学生产生影响。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当前的社会问题,坚定社会主义理想,坚信公平与正义的社会公德,培养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也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紧迫课题。
  二、和谐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首先要树立和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必须始终把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紧密联系起来,服从国家和人民的共同理想,积极投身到祖国建设的各项事业中来,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新形势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通过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和谐社会、科学发展等战略思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和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使大学生具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正确的政治立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和为祖国建设而奋斗不止的奉献精神,这是和谐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首要要求。
  其次要关注时势,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地开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各项工作中的凝心聚力作用。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处于向小康社会迈进的社会发展阶段,从国家战略指导思想,到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再到各种社会思想,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旧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围绕的中心是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不能脱离社会实践孤立地存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加强学习,不断进步,关注时势,把握时代脉搏,做到视野开阔,有前瞻性,将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统一到和谐发展、科学发展上来,引导大学生认清当前社会变革的形势与趋势,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做社会主义事业的推动者、改革者、发展者。
  最后要注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新的阶层开始出现,贫富差距日益加大,有的学生因家庭贫困而造成心理自卑,有的因就业前景不明朗,前途渺茫而自暴自弃,有的因学习、恋爱、人际关系等问题造成心理问题,这些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了高校学生管理的不和谐音,有的甚至造成心理危机,引发重大事件。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措施
  (一)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径,新方法。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由于固有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陈旧,教条主义较为严重,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厌烦心理,思想教育效果有限。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吸收相关理论成果,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显形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情感激励与行为强化相结合、以言立教与以身立教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经验型模式向科学型模式转变、由单向灌输型模式向双向交流型模式转变,使师生在和谐愉快、趣味盎然的环境中不知不觉接受教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达到思想教育的效果。
  (二)营造健康、向上、和谐、安定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反映了学校师生员工在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的一种团体意识,是体现高校精神内涵的标签。作为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高校应该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文化的发展方向,通过开展各种校内外主题教育活动,提炼出自身校园文化的特色,营造一种关注社会现实,有高度历史责任感的昂扬向上、振奋精神、体现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大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远大的理想,具有爱国主义、民族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使大学生呈现出热爱校园, 与人为善,积极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
  (三)以人为本,加强沟通与交流,了解、关心、爱护学生。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思想教育,情感先行。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情感的交流与沟通是必不可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深入一线,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对不良苗头及时予以察觉和制止。要在具体工作中以人为本,如在助学贷款的评定、勤工助学岗位的安排、奖学金的评定、学生评优等工作中,要做到熟悉情况,不偏不倚。在熟悉情况的过程中加深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特别是与贫困学生的情感交流,在工作程序上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如此,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学生中的威信,使学生信服,学生才能从心理上接受教育者,心悦诚服地接受各种教育,起到教育的效果。
  (四)保护个性,鼓励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型人才。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的推动。在社会迅速变革、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保护、培养和促进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的形成。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一般表现为思想活跃,习惯于独立思考。对各种新鲜事物反应快、接受力强,有时可能会表现出不遵从指令而引起管理者的不悦。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排除偏见,摒弃成见,要善于保护学生个性,鼓励他们发表意见,说出不同的想法,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勇于提出问题,敢于标新立异,为大学生创新精神及创新人格的形成和培养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条件。
  (五)做好大学生心理咨询、职业规划工作。新形势下,大学生面临社会、家庭、学习和就业等各种问题,压力普遍加大,而大学生心智尚未成熟、稳定,对社会、对自身期望值偏高,在面临困难和遇到挫折时,容易灰心气馁,产生失望、无助甚至绝望的负面情绪,产生心理问题或障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心理救助工作,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坚强的心理品质,帮助他们培养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品格和面对困难不低头的顽强精神,为他们走好以后的漫漫人生路打好基石。就业择业问题是困扰大学生的一个重要问题,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职业规划工作,帮助他们合理定位,认清自己的功能价值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好就业联络、推荐工作,也是和谐社会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其他文献
由于老年人的社会身份、交往范围、生活内容、生活方式等诸方面的变化,导致老年人在评价事物时价值观念会发生某种变化。这种变化直接影响着退休生活的适应与否。老年人的健康分为不同的层面,在所有层面当中,身心健康是基础。  一、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能够较好地适应老年生活。进入老年,从岗位上退下来,社会身份、生活内容等许多方面也必然随之变化。能否从心理上积极适应新的生活,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
期刊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它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如何进行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是我们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直接实施者探索与思考的。在近十年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实践中,笔者初步得出以下几点体会与心得。  一、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众所周知,我国的职业教育远滞后于发达国家,规模小,相应的配套设施及就业状况不是很乐观,导至职业学校生源短缺,生源素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经济水平的上涨,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居全球第二,同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在持续升高。同时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实施,对汽车驾驶培训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汽车驾驶员培训管理,加强汽车驾驶员培训教学质量,提高学员安全与节能驾驶意识,掌握安全与节能驾驶本领,是一项十分紧迫重要的培训任务。而驾驶节能技术则是驾驶人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驾驶理论与实际操作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驾驶理论知识是
期刊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全社会的信息意识不断增长,同时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发展的机遇,如何加快档案工作融入信息社会的步伐,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已势在必行,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信息时代档案工作领域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档案工作的一场变革,是从传统的档案管理向现代档案管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发展趋势。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期刊
关于学生权利与高校学生管理的关系,张永华在《以学生权利为本位规范高校学生管理》一文认为:首先,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法律关系主体是学校和学生。学校作为法人是教育主体,教职人员代表学校实施对学生的教学管理,实现学校的教育权。学生是受教育者,在校学习期间享受着法律规定的相应权利。其次,高校在校学生的权利是法律权利而不是应有权利。在我国高校是公益事业机构,设置高校的目的是实现公民法定的受教育权。在校学生实际
期刊
市场经济给职业教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使其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但同时又使它面临严峻的挑战与激烈的竞争。那么,职教如何面向市场设置专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要求:“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都要主动适应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这就为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指明了方向。  市场经济的改革是一场伟大的变革,势必影响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各个方面。作为上层建筑一部分的职业技术教育必须因势利导
期刊
一、智能建筑的弱电系统  智能建筑是集建筑自动化系统(BAS)、通信自动化系统(CA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S)于一体的综合系统。BAS是以中央控制系统为核心,由多种楼宇控制子系统组成的综合系统,主要包括供电、空调、照明、消防、电梯、给排水、报警、LED/VGA显示、智能卡门禁管理、停车场管理及电视监控等设备控制子系统。CAS是建筑计算机和通信系统的“中枢神经”,它包括以程控交换机为核心,以多功
期刊
一、计算机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  计算机作为一种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除了计算机专业学生外,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同样也需要具备和加强计算机能力。  高校在进行计算机相关课程体系设置时,应考虑到使大学生具备以下计算机能力:  (一)获取信息的能力: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收集各种学习资料与信息,能熟练地运用阅读、访问、实验、检索等获取信息的方法。  (二)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期刊
一、前言  计算机网络能够始终的可靠工作,且不受外界干扰和破坏,这已经成为计算机网络使用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可靠性成为了计算机网路的最基本要求。了解并运用计算机网络的设计原则,并解决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问题确,保计算机网络能够合理、正常的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计算机网络的简介  计算机网络主要是指分布在不同地域的若干个相互独立的计算机,通过交互设备、通信链路以及相关的网络协议,完成特定
期刊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校园体育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体育课、课外活动、运动竞赛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体文化,是存在于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中的文化形态,是在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等条件依托下,由学校广大师生在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的体育精神和财富的总和。它所表达和传递的信息是无限的,它在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总目标中担负着不可替代的重任。丰富多彩、健康活跃的校园体育文化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