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值得关注的“新”亮点
《检察风云》: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今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大家对此都很关注。作为来自经济领域的专家,您觉得这个目标实现有多大把握?
张兆安(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我也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21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目标是增长6%甚至是以上。我觉得这个目标的确定是符合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的。
要达成这个目标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疫情的状况。去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确实在一定时期内对中国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由于我们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非常精准、非常及时地予以应对,因此比较好地化解了疫情给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去年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仍然保持在2.3%,也是全世界主要经济体唯一一个实现正增长的国家,是很了不起的成果。今年从各个国家带来的各方面信息来看,下半年全球疫情假如有所好转,那么对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形势可能会有所缓解。
第二个因素,就是去年经济增长2.3%。今年的目标是6%,说明今年是在去年经济发展速度比较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样看6%的预期也是合理的。
第三个因素,我注意到,政府报告中说要确保这个增长水平,实际上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尤其是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了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今年国家在“六保六稳”方面,会推出更多的方针政策。比如:政府报告中,对于小微经济企业,去年推出的很多减税政策今年还会继续推进。此外,在国内大循环过程中,国内大市场制定了一系列扩大消费的政策:比如,今年还会不断推出提振消费的新措施;还将通过对新基建、新城镇化建设等方面扩大投资,促进一系列民生问题的解决,为经济增长提供基础性条件。
《检察风云》:您觉得《“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纲要草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亮点?
邵志清(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中央委员、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我个人印象最深的是其中提到的两个亮点:第一个亮点是,我们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所以,我们接下来要思考的是,国内大格局怎么来建设,双循环的格局怎么样来畅通?第二个亮点是,数字化的发展。上海今年也提出了城市全面数字化转型,并且提出了三方面内容,即经济、生活以及治理的数字化,这恰好和国家层面讲的内容是完全贴合的。
《检察风云》:《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增进民生福祉,其中有一个数字是说人均的预期寿命再增加一岁。您作为生命科学界的人大代表,对这个目标的设立怎么看?
李林(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医学寿命,它其实是反映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发展水平。预期寿命的增加,与很多因素有关:第一,和生活水平有关;第二,和生态环境水平有关;第三,就是和医疗水平有关。
就生物学而言,人类也是一种生物。大体上人类基因相近,那么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加,目前肯定不是指基因改变。我认为更多的应该是优生优育、提高医疗水平及生活水平。事实上,我们现在医疗水平好的城市,它的人均寿命已经达到或超过部分发达国家水平。所以,把全国的预期寿命增加一岁,实际上是要求提升国家综合实力。
提升站位、精准建议
《检察风云》:在今年上海代表团的全团会议上,您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主题,作了审议发言,并提出了相关内容的起草建议。请介绍下您本次带来的议案和建议情况。
张兆安:本次参加全国人大会议我一共带来了六份建议,个人认为其中有一份对于我们信息化时代建设非常重要,就是《关于保障重要数据跨境流动的建议》。
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数据的跨境流动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货物、服务、人、资金流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数据在跨境流动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数据要存储、传输或应用,这些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被截获或篡改等操作风险;第二,如果数据跨境流动不受限制,那么很有可能对本国的数字经济产业造成一定的损害;第三,对政府实施执法权造成一定的阻碍:对于跨境数据交流,如果要到境外执法,那么取证会相对比较难、执法成本会相对比较高;第四,跨境数据流动搞不好会威胁到国家主权和安全问题。
那么,如何保障我国跨境数据能够“流起来”而且还要“流得好”?我提出了以下相关的建议:第一,建立相应完善的法律法规;第二,开展重要数据的分类分级管理;第三,组建数据跨境流动的安全评估体系;第四,尽快形成国际合作互认“白名单”;第五,将《全球数据安全倡议》转化为有关立法。
《检察风云》:去年您向全国人大提交了一份完善不动产登记的若干建议,推动了事关老百姓切身问题的解决,收到了较好的社会反响。本次您重点关注的是哪方面问题?
邵志清:我今年提了两件议案和六个建议。我这里介绍一下“新发展格局如何率先构建”的话题。我们国家在“十四五”规划里提出“要推动实施区域重大战略”,现在推动的区域重大战略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这里面,有组团式搞区域建设发展的,也有黄河、长江流域开展保护合作的。
我认为,要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国际大循环,顶层设计很重要。沿海地区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从建立经济特区到自贸试验区,在逐步对外开放中率先实现了发展。就未来国内大循环发展格局而言,它们有最好的条件和基础;同时就对接国际大循環而言,也是一个开放的前沿。因此国家层面应当考虑制定沿海地带的国家战略。比如:当前相关地区资源配置还不够合理,对港口和交通布局需要国家层面的统筹与规划。产业方面也是如此,统一完善的市场体制还没有完全地建立起来,黄河、长江环境保护的协同机制也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个层面的问题,需要国家加以顶层设计、予以统筹解决。
《检察风云》:大家注意到,在加强前瞻性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是您的重点关注方向。去年您就重视生物医学大数据安全问题提出了建议,今年您是否继续关注这个话题?
李林:生物医学大数据安全的问题,是我近几年一直关注的问题。现在国家对大数据,已经不只是关注生物学大数据了,而是上升到了国家安全的层面去考虑这个问题。
我个人认为,数据安全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数据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比如,我们现在很多生物学的基础大数据产生于中国,但是这些数据没有被很好地用起来,或是说有的在国外的大数据中心平台上,如果别人“卡”住你,这就涉及国家安全问题。另一方面,现在大家都知道大数据里面还涉及了不少个人信息。这个问题也被提升到了国家安全层面。
当然,解决上述问题,国家会有一个顶层设计或方案,我也会继续加以关注。